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詹黎課題組在超快雷射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首次捕捉到具有亞諧波析出呼吸孤子。研究成果以「Subharmonic Entrainment Breather Solitons in Ultrafast Lasers」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光孤子是一種在傳輸過程中可以波形不會發生改變的一種波包,它是由色散和非線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某些非線性系統中,光孤子的峰值功率、脈衝寬度會發生周期性變化,好像人在不斷地呼吸的過程。由於呼吸孤子和許多非線性現象有著內在關聯,有助於理解例如怪波(rogue wave)、湍流、颶風、海嘯等極端現象,引起學界廣泛關注。
圖1(a)(b) 呼吸孤子的脈衝能量、相對時間、相對相位的演化。(c)(d) 相對時間和相對相位的關係。其中(a)(c)來自普通呼吸孤子,(b)(d)來自亞諧波呼吸孤子。
論文研究了呼吸孤子雷射器中的亞諧波析出現象。因為呼吸孤子雷射器存在腔頻和呼吸頻率兩組頻率,可以被視為一個非厄米系統。在呼吸頻率接近腔頻的亞諧波的時候,該系統的兩個本徵頻率會發生耦合,呼吸頻率被鎖定到腔頻的亞諧波,實現亞諧波析出呼吸孤子。基於此,研究團隊提出了呼吸孤子雷射器中呼吸頻率和腔頻的耦合模型。
要在實驗上驗證呼吸孤子的亞諧波效應,就要證明一個呼吸周期裡的所有孤子都被鎖定。然而孤子脈衝寬度一般在百飛秒量級,其單個脈衝形狀難以被觀察到。而基於脈衝強度和重複頻率等測量手段因其測量誤差的影響,不足以說明呼吸孤子的亞諧波效應。因此,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套可以精確測量從as (10-18s)到ps (10-12s)的超快時間事件的單點測量技術:色散時域幹涉技術,使精確測量不同孤子間的相互作用成為了可能。基於此項技術,捕捉到了相鄰孤子間的相對時間和相位信息,發現在亞諧波呼吸孤子的相對時間和相位可以被局域在一些分立的點,從而驗證了呼吸孤子的亞諧波效應。另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亞諧波效應可以顯著提高呼吸孤子的穩定性,極大地降低噪聲水平,從而有效提高呼吸孤子雷射器的性能,對開發呼吸孤子的雷射穩頻及光頻梳應用有重要意義。利用這種特性,可在Kerr非線性微腔中捕捉亞諧波呼吸孤子,這將有助於超高重頻(THz)微腔的重複頻率測量。
圖2(a)呼吸孤子的呼吸頻率隨泵浦功率的演化。(b)亞諧波呼吸孤子的呼吸輪廓。(c)不同孤子隨泵浦功率增加的相對演化。(d)不同呼吸孤子的呼吸頻率的頻譜。
物理與天文學院博士生賢天浩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詹黎教授為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