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看懂糖尿病化驗單的方法!

2020-12-04 中華糖友學會

糖尿病的早期診斷依賴於相關的臨床檢驗結果。本文全面梳理了糖尿病相關的各項檢查及其結果判讀。

1.尿糖正常情況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檢查呈陰性。當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8.96~10.08mmol/L)時,腎臟的腎小管就不能將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尿糖就會增高呈陽性,化驗單上用「+」號表示。

一般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況。但尿糖還受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有時血糖與尿糖並不完全一致,例如:當患者有腎臟疾病時,由於腎糖閾增高,患者儘管血糖很高,尿糖卻往往陰性;再如,妊娠期婦女腎糖閾往往減低,儘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陽性。因此,尿糖結果僅供參考,而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

2.血糖臨床上所說的血糖是指血漿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時除飲水外未進任何食物)於早餐前抽靜脈血所測的血糖,它間接反映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餐後2小時血糖(P2hPG)則可間接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

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IFG),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為糖耐量受損(IGT)。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統稱為糖尿病前期。

作為糖尿病患者,理想情況下血糖應控制在: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0mmol/L。

3.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健康人在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後,血糖濃度僅為暫時性輕度升高,2小時後可恢復到正常水平,此謂人體的耐糖現象。給受試者測定空腹血糖後,口服75克葡萄糖,之後分別在半小時、1小時、2小時及3小時採血測血糖,並畫出相應的血糖一時間曲線,即為口服葡萄糖耐糖量試驗。

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在口服葡萄糖0.5-1小時達高峰,峰值<8.89mmol/L,2小時後血糖<7.8mmol/L,3小時後血糖恢復正常。

葡萄糖耐量試驗對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診斷價值。對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及餐後2小時血糖可疑升高等疑有糖尿病者,均須依賴葡萄糖耐量試驗才能做出最後診斷。但葡萄糖耐量試驗不能用於評估糖尿病控制情況。

4.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血糖水平受飲食、運動量、情緒、藥物的影響而經常波動,因此,化驗一次血糖只能反映採血那一刻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採血前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採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4%~6%。我國糖尿病指南要求,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此前2-3周內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為1.5~2.4mmol/L。

對於血糖波動較大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更有意義。但糖化血紅蛋白不能用於糖尿病的診斷,也不能用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化驗結果來指導每日降糖藥物的用量。

5.胰島功能測定試驗主要用於了解胰島β細胞的功能狀態,協助判斷糖尿病類型並確定治療方案。通常包括: ●胰島素釋放試驗:口服75克葡萄糖或饅頭2兩,測定餐前及餐後血漿胰島素水平。空腹正常胰島素值為5~25微單位/毫升,服糖後1小時上升為空腹的5~10倍,3小時後恢復至空腹水平。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餐後胰島素分泌也無明顯增加,胰島素釋放曲線呈無反應型或低平曲線。2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後胰島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島素分泌高峰往往延遲至2~3小時後出現;2型糖尿病晚期,由於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趨於衰竭,其胰島素分泌曲線可與1型糖尿病相似。在指導用藥方面,如果胰島素分泌量不低,說明主要問題是胰島素抵抗,治療上應控制飲食、加強鍛鍊、減肥,選擇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如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等);如果胰島素分泌嚴重缺乏,則應及時加用胰島素治療。

●C肽釋放試驗:C肽是胰島素原最後生成胰島素時的等分子離解產物,因此,測定C肽可以間接反映自身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健康人空腹血漿C肽值為0.8~4.0微克/升,餐後1~2小時增加4~5倍,3小時後基本恢復到空腹水平。本試驗的意義與胰島素釋放試驗相同。血清C肽測定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島素的幹擾,能更準確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

6.尿微量白蛋白(UAER)糖尿病患者常易並發腎臟損害,如不及時發現和治療,會逐漸發展為尿毒症。早期糖尿病腎病,尿常規檢查尿蛋白常為陰性,易被忽略,待尿常規中出現尿蛋白時,腎臟病變往往已不是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反映早期腎損害的敏感指標,尿微量白蛋白超過3 0毫克/24小時,或20微克/分鐘,則提示有早期腎損害。此時如能嚴格地控制血糖、血壓並配合其他治療,腎功能多半可以恢復正常。

7.血、尿酮體重症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嚴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礙,造成脂肪分解,產生大量酮體並在血中堆積,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尿酮體檢查是篩查試驗,結果陽性也可能是由於不能進食或嘔吐造成的;結果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準確性較差。可靠的試驗是測定血中的β-羥丁酸含量,超過0.5mmol/L,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8.糖尿病相關抗體包括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細胞抗體(ICA)和胰島素自身抗體(IAA)等,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健康人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這三種抗體均呈陰性。1型糖尿病多呈陽性,其中,穀氨酸脫羧酶抗體診斷價值最高,其陽性率高達90%且可持續多年。

9.血脂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症候群,除血糖高以外,往往還同時伴有血脂代謝異常等,共同構成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應比一般人更加嚴格,我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患者血脂應控制在:總膽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6mmol/L。來源:中華檢驗醫學網

相關焦點

  • 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不過糖尿病這一類慢性病的有效治療和控制,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患者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理。為此,我們特別邀請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糖尿病中心主任醫師許樟榮教授做客《養生大講堂》,推出系列講座《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接下來就請大家收聽這個系列講座的第2集《糖尿病診斷「金標準」 專家教你看懂化驗單》。
  • 3分鐘教您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到底血常規是查什麼的
    排隊驗血等半天,拿著化驗單小心翼翼地遞給醫生,沒想到醫生拿著就看幾眼,感覺被糊弄了,瞬間就有點後悔查血常規的感覺。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怎麼看懂血常規化驗單,再也不抱怨。我們看血常規化驗單,首先看白細胞數量的高低,結合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分數和百分比看,分辨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 我們可以看白細胞的基數升不升高,或者是有沒有下降。如果升高,一定要注意是以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為主的,還是以中性粒比例升高為主。如果是淋巴細胞升高為主,考慮病毒感染,如果是中性粒比例升高為主,考慮細菌感染。
  • 這樣解說,糖尿病患者自己也能看懂化驗單
    檢驗醫學網如何跟患者解析糖尿病的檢驗報告單?患者教育對於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來說非常重要,但大多數醫生都面對著2個問題——「沒時間和患者解釋那麼多」、「我說了患者根本聽不懂」。這時候,就需要一篇專業的科普文章來幫忙了!
  • 4招看懂腎功能化驗單!
    但受到感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濫用藥物以及全身循環性疾病等都會對腎功能帶來傷害。想要知道腎功能好不好,需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看一看腎功能指標。但很多人拿到腎功能化驗單後很茫然,其指標都代表什麼意義呢。 如何看懂腎功能化驗單?
  • 如何快速看懂一張「血象」化驗單?
    對於非醫學專業的人來說,想要搞清楚化驗單中每一項結果的意義,並非一時之事,因為任何一個結果都不是孤立的,需要綜合判斷,但是想要簡單快速的看明白一張血常規化驗單,也並非不可能,下面,我來教教大家如何粗略分析血常規化驗單。血細胞主要包含三大類,即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
  • 血糖和血脂化驗單常有好幾項!醫生手把手教您看血糖血脂化驗單
    血壓高不高,我們可以在家拿個血壓計就測量了,可是要判斷血脂高不高就得去醫院;有時候判斷血糖高不高單純通過指血化驗也不是很準確,也需要定期去醫院化驗血糖。那麼我們拿到血脂及血糖化驗單,如果才能讀懂血脂血糖化驗單呢?
  • 拿到尿常規化驗單就一臉懵,莫慌!醫生教你看懂它 - 新京報
    可是,每次拿到尿常規化驗單,看著那些都認識但就是不明白意思的漢字和數字,大家總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裡一堆疑問:這些指標都和腎臟有啥關係?各項指標的高低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今天咱們就請宣武醫院腎科醫生李文來教教大家,從6項重要指標,看懂尿常規檢查結果。
  • 肝功能化驗單 如何正確看肝功能化驗單
    很多人每次去看病都是檢查,但是因為看不懂,都是把化驗的單子送給醫生看是什麼情況,其實可以自己學會看化驗單,比如說肝功能化驗單,那您知道怎麼看肝功能化驗單才是正確的嗎?很多人不知道上面的數據哪一個是用得著的,哪一個是不用的,那就來學習一下如何看肝功能化驗單吧。
  • 手把手教家長讀懂血常規化驗單(上)
    家長經常有疑惑「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看發熱,醫生老是讓我們化驗血常規?」「幾天不好,為什麼又讓我們複查血常規?」「我看化驗單沒有異常符號,為什麼醫生讓我們吃抗生素?」「健康體檢時,化驗單上上下下的箭頭那麼多,醫生為什麼說沒事?」……對於血常規上一排排的英文縮寫字母和數字在家長眼裡就像天書一般,總是很讓人頭疼。
  • 化驗單可看出這4類疾病
    一說起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都有點頭大,醫院不僅人滿為患,弄不好又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和化驗,好不容易等來了化驗結果,可這化驗單又長得像天書。 而尿常規是我們常說的「三大常規」之一。檢查單上除了數值,還有「+」號、「-」號,很多朋友一頭霧水,都想了解一下這些符號都說明什麼問題?
  • 甲狀腺功能化驗單不會看?一文教您快速看懂
    甲狀腺功能化驗單又應該怎麼看呢?甲狀腺甲狀腺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位於我們的頸前,氣管正中兩側,也就是在大家的鎖骨上方,甲狀軟骨下方,像一對貝殼一樣,左右兩個,即為甲狀腺。一般情況下,正常的甲狀腺大家是看不見的,而且如果不是大的特別明顯,像一般的人也摸不出來,因為我們人體的甲狀腺大概在4-5cm,比較軟。
  • 小小化驗單,隱藏大學問!血常規檢查項目包括哪些?
    到醫院看病,血常規是最基礎的檢查,那麼面對紛雜的數值,你能看懂幾項?血常規項目要這樣去分。這麼多的化驗項目中,醫生主要看的是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這四個項目。心腦血管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糖尿疾病,糖尿病這一部分的病人,血小板的一些參數也提示非常重要的一些臨床意義。所以一張血常規的報告,每一個項目,它都背後隱藏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在裡頭,所以一個血常規報告,它涵蓋了非常非常多,儘量在血液的有形成份,所能提供給患者,以及提供給臨床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一個參數。
  • 幫您解讀乳腺癌化驗單
    乳腺癌的診斷除了通過詢問病史、查體、X線檢查、B超、近紅外線掃描、CT檢查及活體組織檢查等手段外,腫瘤標誌物檢查是近年來常用的一項化驗。它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後估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病理組織化驗  臨床上,在確診為乳腺癌並進行手術切除後,需要對切除的組織做病理化驗。常用病理化驗「乳癌五項」 如下:  PCNA(增殖細胞核抗原  P53基因  癌基因  ER(雌激素受體  PR(孕激素受體  得出的結果用陽性(+、++、+++、++++)和陰性(-)表示。
  • 甲狀腺化驗單怎麼看?數值什麼意思?3分鐘教會你高效看懂化驗單
    你會看甲狀腺功能化驗單嗎?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首先具體了解甲功檢查的三項、五項和七項● 甲功三項:指的是TSH、FT3、FT4,常用於體檢、初篩甲狀腺疾病;● 甲功五項:指的是TSH、FT3、FT4、TT3、TT4。
  • 一張圖教你看懂驗光單,視力檢查
    完整的驗光單一覽圖全解釋圖,一張圖教你看懂驗光單。此驗光單的表達:右眼:+1.50DS;左眼:+0.75DS/+0.75DC×78°大家看懂了嗎?沒看懂的話可以聽小視頻講解。
  • 手把手教你看懂視力表和驗光單,10分鐘小白變專家!
    孩子們每年都要檢查視力,作為家長的你,是否能看懂圖表上的1.0和5.0代表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手把手教你如何看懂視力表和驗光單,10分鐘一、視力表如何看?實際上1.0和5.0這兩個都是標準的視力線,區別是用不同的計數方法來表達視力情況:1.數值在4.0-5.3之間的是五分制視力表,5.0是正常的標準視力線
  • 腫瘤患者最關注的問題:血常規化驗單看不懂?4個指標要特別注意
    小艾經常在後臺收到各種各樣讀者發的血常規化驗單,想讓小艾幫他們解讀。的確,化驗單檢測結果密密麻麻二十多項參數,還很多專業名詞,簡直讓大傢伙兒頭痛!今天,小艾特地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一篇文就叫你看懂血常規化驗單!
  • 教你讀懂化驗單上的「火星文」,各類傳染病高發期來了!
    而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勞心又勞力不說,化驗單上那些家長看不懂、醫生來不及解釋的「火星文」更讓人頭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孩子染上不同傳染病時,化驗單上都會顯示哪些異常。血常規在血常規化驗單上,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計數增高,其餘血常規無明顯異常變化,基本可以判斷孩子為病毒感染。
  • 肝功能化驗單上各項指標,代表什麼?別忽視,幾項指標預示肝損傷
    做完檢查後,拿到化驗單,也是有點懵,對於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都不知道啥意思。想要了解自己的肝臟好不好,化驗單上的各項指標,意義很重大,特別是有幾項指標,能夠告訴你肝臟是否受損,若你學會判斷方法,就能清楚了解自己的肝臟情況。肝功能化驗單上,哪幾項指標預示肝受損?
  •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正確看寶寶「血常規化驗單」
    面對滿是數字的化驗單,家長們往往是一頭霧水:化驗單上的數字說明了什麼?白細胞升高是不是說明有細菌感染?是不是就得用抗生素了?……雖然並不太推薦家長自己去試圖解讀化驗單上的數字,但鑑於諮詢這方面問題的家長有很多,所以,今天還是來跟大家聊聊:如何正確解讀寶寶的血常規化驗單。化驗單上的箭頭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