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間線是歐洲在科技政治上出現了伽利略牛頓等開創的科學革命、蒸汽機等工業革命、英國君主裡先法國大革命,帶領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那如果在此之前歐洲也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人類還有可能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嗎?
小編認為,如果一個文明永遠停留在春秋時代前期那種百裡一國,十裡一採邑的狀態下,那麼農民就會長期被束縛在土地上,財富會分散在一個個小封建主手裡,因為剩餘糧食沒有集中起來,商品經濟也因為割據破碎,遍地過路費而無法正常發展,受教育的小貴族,士族階層本身也很窮,必須忙於耕種和作戰才能養活自己,這樣誰還能搞學術呢?
但是如果社會發展到始皇帝那個大一統的階段,絕對權力的擁有者會為了他和子孫一家一姓的權力,很乾脆地扼殺社會上的新思想和出格的新人,因為他已經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最大的利益就是保住現有的權利和財富,那些新生事物就算可以讓社會發展,但是也可能會讓他垮臺的,所以他一定是把微穩看成是第一重要第一順位的事情。在這種社會裡面也是難以出現思想/科學和技術的革命的。
只有中間階段,也就是類似中國的戰國時期,或是十六世紀開始後歐洲絕對主義開始興起,幾個大國開始打壓封建貴族開始收權的時期,這個從分封到集權的過程才是最利於百家爭鳴,科學革命的。
了解更多歷史知識,請關注:小錫的歷史之家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