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輝院士:中國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人數仍為全球最多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李亞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26日在「2019年世界肝炎日宣傳大會」上表示,雖然中國在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當前肝炎流行形勢依然嚴峻,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人數仍為全球最多。

據介紹,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和中國主要的衛生挑戰之一,其中B肝和C肝影響到全球3.25億人,每年導致140萬人死亡。據估算,中國B肝病毒感染者約8600萬人,C肝感染者約1000萬人,每年約33萬人死於B肝或C肝感染導致的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個世界肝炎日,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世界肝炎日宣傳大會」。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在大會上高度讚揚中國在肝炎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績:通過新生兒免疫規劃使兒童和青年幾乎沒有B肝感染;政府談判降低B肝抗病毒藥物價格,大大提高了藥物的可及性;加快C肝直接抗病毒藥物的審批,新的藥物通過2-3個月可治癒C肝。

莊輝院士表示,雖然中國肝炎防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肝炎流行形勢依然嚴峻,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人數仍為全球最多。中國肝癌死亡順位由1990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7位,肝癌患者中,86%感染了B肝病毒,6.7%為B肝和C肝合併感染。

當前,慢性B肝治療仍是中國肝炎防控難點。數據顯示,中國約有2800萬慢性B肝患者,肝硬化、肝癌患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別高達60%和80%。減少B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兩項基本措施:「防」--通過接種B肝疫苗,減少新發B肝病毒感染(增量);「治」--通過抗病毒治療,延緩疾病進展,減少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存量),同時也可降低感染者傳播疾病的風險,二者缺一不可。在「減少增量」方面,中國已取得很大成就,但在「減少存量」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據悉,雖然目前B肝還無法徹底治癒,但是經核苷類藥物治療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HBV DNA檢測不到、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低於1500IU),採用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幹擾素治療的優化治療方案,可以實現30%甚至以上臨床治癒率。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中國慢性B型肝炎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覆蓋全國261家醫院,培訓臨床醫生1650名。項目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慢性B型肝炎核苷(酸)經治患者臨床治癒技術流程》,旨在提高各級醫生B肝診療水平。

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病防控分會主任委員高志良介紹稱,截至2019年7月22日,共有4086名患者加入「珠峰」項目,其中3729名數據完整,作為全國最大的慢性B肝臨床治癒真實世界研究項目,相信隨著「珠峰」項目的逐步深入推進,會有更多慢性B肝患者獲得臨床治癒機會。(完)

相關焦點

  • 小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B肝表面抗原可自己轉陰,多發生在35歲後
    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雖然我們都了解其對身體其實沒什麼危害,不過,大家依然擔心什麼時候會發病或者復發。那麼,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體內的B肝病毒有沒有被徹底清除的可能,B肝表面抗原能否轉陰呢?這類B肝病毒攜帶者朋友,在感染B肝病毒的前些年,一般體內病毒含量高,處於「大三陽」攜帶者狀態。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耐受有一定程度的減弱,體內B肝病毒被緩慢的清理,hbv-dna定量在逐年下降。多數在30歲之前會轉變為「小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且期間始終保持著肝功正常,肝臟沒有炎症進展的狀態下,實現了e抗原的血清轉換。
  • B肝開發新藥關注點,年齡影響表面抗原,清除率和基線低水平掛鈎
    按照2000年的臨界指數(COI),B肝表面抗原高水平認定為大於或等於2000 COI,該項低水平認定為小於2000 COI。研究結果發現,年齡是影響慢性B肝患者表面抗原水平的原因之一,而B肝表面抗原血清清除率和低水平表面抗原、HBV-DNA低病毒血載量呈現顯著相關。
  • 沒有B肝的未來指日可待
    珠江瞭望  沒有B肝的未來,多久才會到來?據報導,日前,2018年國際消除病毒性肝炎暨B肝母嬰零傳播工程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會議發布了《為了沒有B肝的未來——廣州宣言》(下稱《廣州宣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6—2021年全球衛生部門病毒性肝炎戰略》呼籲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包括新發感染減少90%,死亡率降低65%。而在中國,這個目標有望在2025年實現。  B肝是人類社會之禍。一方面,B肝對生命健康構成了直接威脅。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莊輝介紹,「估計目前我國大約有8600萬B肝病毒攜帶者,約佔全球感染人數的1/3。
  • B肝表面抗原2000是什麼意思?一般來說,有3種可能性
    B肝兩對半是目前驗證是否患上B肝病毒的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檢查報告書,就可以確認身體是否感染了B肝病毒並且大致確定感染程度。檢查結果中,B肝表面抗原2000則說明該項是陽性,患者目前或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若是單純的表面抗原陽性,屬於急性B肝感染期,或慢性HBsAg攜帶者。
  • B肝表面抗原超6個月,不可忽視隨訪,免疫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B肝表面抗原超6個月,不可忽視隨訪,免疫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B肝小三陽容易忽視自身慢性B肝病情比如,年輕時僅僅是表面抗原陽性者,肝功能基本正常,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於是忽視了定期複查指標。等到下一次複查指標,已經是身體感覺到明顯不適,包括產生食慾明顯下降、全身乏力、腹脹等,這時才會回想起年輕時期確診為B肝小三陽。
  • 王福生院士:中國3歲以下兒童慢性B肝治癒率可達80%
    王福生院士:中國3歲以下兒童慢性B肝治癒率可達80% @健康時報 11月10日消息,「兒童慢性B肝不需要治療的舊觀念得改了,現在要提倡早期積極治療!」
  • 深評|期待一個沒有B肝的2025
    原標題:燕都評論|期待一個沒有B肝的2025  沒有B肝的未來,多久才會到來?日前,2018年國際消除病毒性肝炎暨B肝母嬰零傳播工程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會議發布了《為了沒有B肝的未來——廣州宣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6—2021年全球衛生部門病毒性肝炎戰略》呼籲2030年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病毒性肝炎,包括新發感染減少90%,死亡率降低65%。而在中國,這個目標有望在2025年就能實現。  肝炎的存在,已成人類社會之禍。
  • 怎樣判斷B肝,通過轉氨酶是否異常,直觀區分攜帶者與慢B肝
    從B肝兩對半報告中,主要有五項而且成對指標,分別是B肝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體、B肝e抗原、B肝e抗體、B肝核心抗體。按照B肝兩對半順序中第135陽性者稱為B肝大三陽;第145陽性者稱為B肝小三陽。怎樣判斷B肝,通過轉氨酶是否異常,直觀區分攜帶者與慢B肝根據國內B肝感染現狀去理解,男性B肝感染者要比女性感染者多出一些,B肝大三陽或者小三陽只是反映攜帶有B肝病毒,但是無法反映肝功能是否正常,也不可以用來判斷肝炎程度。大三陽或者小三陽,僅提示感染B肝病毒,無法確定是B肝病毒攜帶者還是B肝患者。
  • 葛蘭素史克B肝新藥,第29天評估,明顯抑制表面抗原與病毒量
    葛蘭素史克B肝新藥,第29天評估,明顯抑制表面抗原與病毒量說起葛蘭素史克(GSK),不得不提到20年前在我國上市的首款B肝抗病毒藥物拉米夫定,就是這家美國大型跨國藥企研發的。拉米夫定(LAM)進入中國後稱為賀普丁,該藥是我國首個B肝口服抗病毒藥,而隨著賀普丁進入中國後,慢性B肝患者(CHB)的肝炎病情也得到明顯控制。
  • 什麼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 它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另外,因為HBV的侵入使得肝細胞膜特異脂蛋白形成其自身抗原,抑制T細胞活性,導致肝細胞進行性損害。慢性遷延性肝炎也是誘導B肝發生的原因之一主要在於無症狀的B肝病毒攜帶者和慢性遷延型肝炎患者在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再次感染B肝病毒,使得機體不能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而出現肝細胞損害,且由於自身缺乏感染素而使B肝病毒攜帶者不能清除病毒而呈現長期攜帶狀態。
  • B肝已可實現臨床治癒 這些人表面抗原可轉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表示,該科隨訪門診建立大數據標本資源庫及B肝患者隊列研究。自2015年開展I-cure項目以來,入選該項目的B肝患者臨床治癒率高達三分之一。世衛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57億個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全球每年因B型肝炎所導致的死亡人數達到88.7萬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不存在B肝「特效藥」
    □本報駐京記者 吳晨光  莊輝: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從事肝病研究近30年。近期主持起草了我國第一部提供肝炎防治信息的手冊《中國C型肝炎防治指南》。稱經過他們的治療,B肝「陽轉陰」率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七十甚至八十。二是低價誘惑。很多廣告宣稱「先治療,後付款」,但實際上,它先給你用一部分藥,說這是免費的——但只有你長期服用,才有效果。而「長期服用」的藥就要花大價錢買。三是靠「醫託」。雖然我沒有直接看到過「醫託」,但被曝光的不少。甚至有些電視、廣播宣傳肝病治療的節目中,嘉賓都是「託」。  記者:「特效治療」採用什麼方法?
  • 「不要和B肝患者談戀愛」上熱搜,揭開1.2億B肝病毒攜帶者最後的...
    原來,人們對B肝的歧視,並沒有隨著醫學的進步而逐漸消退。 有個詞叫「B肝歧視」,百科是這樣解釋的「B肝歧視是指中國社會現存的對健康的B肝病毒攜帶者的一種歧視現象」。 柳葉刀雜誌(the Lancet)的《B肝在中國》提到,中國大陸有約1.2億B肝病毒攜帶者。
  • B肝表面抗原不斷下降,表示有痊癒或轉陰的可能?肝病醫生這麼說
    血液中檢測到的B肝病毒DNA,就是來自於cccDNA為模板的不斷複製。  患者在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療以後,血清中的B肝表面抗原水平,如果迅速下降或轉陰,肝組織內的cccDNA水平也會明顯下降,甚至檢測不到。  在臨床上,每個慢性B肝患者經過抗病毒治療以後,由於B肝表面抗原的下降速度和幅度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結局可能完全不一樣。
  • ...胃腸肝病學|B肝表面抗原|liver international|B肝|慢性B肝
    在那些非活動性疾病、e抗原陰性體內病毒複製程度較低以及表面抗原定量濃度較低的慢性B肝中,才更有可能出現B肝表面抗原自發清除(期刊科研人員原文評述)。但是,科研人員深入研究發現,表面抗原消失也已出現在B肝病毒複製水平高的CHB的慢性嚴重惡化後,或在使用核苷類藥物和PEG幹擾素治療期間或之後。
  • 什麼是B肝e抗原 B肝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一般在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標本中檢測B肝E抗原,HBsAg的滴度越高,HBeAg陽性的機會越多。在HBsAg陰性的標本中,很少有HBeAg陽性者。B肝E抗原通常在血清中存在的時間較短 ,為3~6周。B肝表面抗原在血內高峰期亦是B肝e抗原的高峰期。在肝炎症狀出現後10周內逐漸下降,在B肝表面抗原轉陰前可先轉陰。
  • B肝大三陽、小三陽和病毒攜帶者,有何區別?哪種病情更嚴重?
    中國屬於肝炎大國,肝炎也分很多種類,有病毒性肝炎,也有酒精性肝炎,其中,病毒性肝炎的發生率還是比較高的。病毒性肝炎中,較為常見的就是B肝。說到B肝就會想到,大三陽、小三陽,還有B肝病毒攜帶者。有患者就產生疑問,B肝大小三陽和B肝病毒攜帶者,有什麼關聯,或者有何區別,哪種情況比較嚴重?B肝大小三陽,和B肝病毒攜帶者,分別是什麼情況?B肝大三陽,其實就是指慢性B肝肝炎患者,或B肝病毒攜帶者體內B肝病毒的免疫指標。B肝檢測中,通常會有幾個指標,分別是B肝表面抗原、B肝e抗原和B肝核心抗體,都呈現陽性,即可稱為大三陽。
  • B肝大三陽、小三陽和病毒攜帶者到底有什麼關係?聽聽醫生怎麼說
    01B肝為什麼這麼多說法?B肝小三陽、大三陽和B肝病毒攜帶者這三種情況,都是B肝病毒感染者,也就是感染了B肝病毒(字母簡稱是HBV)的人,可以統稱為「B肝患者」。根據B肝這個疾病本身自然發展的過程,龍醫生將B肝病毒感染的狀態,大致羅列為以下幾類。02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感染B肝病毒後六個月內的這麼一個狀態,如果感染超過六個月B肝表面抗原仍然是陽性的,就要歸為慢性了。
  • 南方周末:B肝治療騙局
    相關專題:「B肝歧視」引發全國首例訴訟案  相關新聞: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不存在B肝「特效藥」  中國人數高達1.2億的B肝病毒攜帶者群體,成了庸醫和「假郎中」們大肆攫取不義之財的「富礦」一位患B肝17年的中國病人說,「它侵蝕你的肌體、折磨你的精神,並把你逼到一個羞於見人的陰暗角落。」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表明:全球今天共有3.5億人生活在B肝病毒的陰影下;中國的B肝病毒攜帶者——HBVER——約有1.2億人,其中3000多萬人已成為B肝患者。  「B肝,包括其他肝炎每年會為中國帶來300億—500億元的經濟損失。」
  • 院士呼籲:以「功能性治癒」新思路對抗B肝
    人類與B肝病毒之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唯有實現功能性治癒才能根治B肝。在日前由上海院士中心主辦的B肝功能性治癒院士研討會上,來自全國B肝領域的院士專家們提出,應該集合全國相關基礎科研和臨床力量,清除患者B肝表面抗原,阻止停藥後復發,向B肝功能性治癒發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