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以B肝大三陽或小三陽,來判斷B肝病毒感染後的肝損害程度。如果B肝大三陽的轉氨酶反覆升高,就應該及時複查B肝兩對半、HBV-DNA、肝膽脾B超。當符合抗病毒治療標準時,也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
B肝表面抗原超6個月,不可忽視隨訪,免疫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B肝小三陽容易忽視自身慢性B肝病情。比如,年輕時僅僅是表面抗原陽性者,肝功能基本正常,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於是忽視了定期複查指標。等到下一次複查指標,已經是身體感覺到明顯不適,包括產生食慾明顯下降、全身乏力、腹脹等,這時才會回想起年輕時期確診為B肝小三陽。
雖然,如果單純觀察B肝兩對半,年輕時期和現在的結論都是B肝小三陽,但是B肝病毒感染後所處的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本質上是身體免疫狀態發生變化。醫藥學上,將後者,即有明顯症狀的B肝感染者,還有HBV-DNA持續陽性,轉氨酶持續升高,稱為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
所以,年輕時如果確診是B肝感染者,不可以忽視自身免疫狀態,因為大部分慢性B肝患者(CHB)都是由B肝病毒攜帶者發展而來。當中,影響B肝病毒攜帶者轉歸方向的重要原因,就是定期科學複查指標,並配合臨床醫生,在恰當時機,即一經發現轉氨酶持續升高,符合抗病毒標準,就要及時抗病毒。
規範抗病毒的目的是,B肝病毒攜帶者的免疫狀態是會變化的,B肝病毒感染以後,可能處於免疫耐受期,這個時期是有可能持續比較長時間。對於一些屬於母嬰垂直傳播感染者,HBV-DNA持續陽性,有時即使依然停留在免疫耐受期,即轉氨酶基本正常,是應該爭取早日抗病毒治療的。
因為身體基本感覺不到症狀,並不代表肝細胞沒有損害。例如,屬於母嬰垂直傳播、慢性B肝病史長、肝癌家族病史者,除了血液檢查外,最好要複查肝組織學檢查,即肝穿刺活檢。年輕時和中年期,可能都是B肝小三陽,但是所指向的慢性肝炎意義因個體而異。
年輕時,B肝小三陽可能只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之一,這時聽到許多肝病科普文介紹,病毒攜帶者和健康人沒有任何區別,於是就認為不需要繼續複查指標。實際上,這是對B肝病毒感染後慢性攜帶的誤區,我們將B肝感染後,表面抗原陽性超過6個月的稱為慢性B肝攜帶狀態。
對病程超過6個月的慢性B肝感染者,都不能忽視定期複查肝功能、HBV-DNA、肝膽脾B超。上述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就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發展到B肝患者,如果能夠早期及時發現指標波動,隨訪醫生,規範抗病毒治療就能夠立即阻止或延緩進展到肝硬化、肝癌(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