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表面抗原超6個月,不可忽視隨訪,免疫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2020-12-06 騰訊網

我們不能以B肝大三陽或小三陽,來判斷B肝病毒感染後的肝損害程度。如果B肝大三陽的轉氨酶反覆升高,就應該及時複查B肝兩對半、HBV-DNA、肝膽脾B超。當符合抗病毒治療標準時,也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

B肝表面抗原超6個月,不可忽視隨訪,免疫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B肝小三陽容易忽視自身慢性B肝病情。比如,年輕時僅僅是表面抗原陽性者,肝功能基本正常,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於是忽視了定期複查指標。等到下一次複查指標,已經是身體感覺到明顯不適,包括產生食慾明顯下降、全身乏力、腹脹等,這時才會回想起年輕時期確診為B肝小三陽。

雖然,如果單純觀察B肝兩對半,年輕時期和現在的結論都是B肝小三陽,但是B肝病毒感染後所處的階段已經發生變化,本質上是身體免疫狀態發生變化。醫藥學上,將後者,即有明顯症狀的B肝感染者,還有HBV-DNA持續陽性,轉氨酶持續升高,稱為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

所以,年輕時如果確診是B肝感染者,不可以忽視自身免疫狀態,因為大部分慢性B肝患者(CHB)都是由B肝病毒攜帶者發展而來。當中,影響B肝病毒攜帶者轉歸方向的重要原因,就是定期科學複查指標,並配合臨床醫生,在恰當時機,即一經發現轉氨酶持續升高,符合抗病毒標準,就要及時抗病毒。

規範抗病毒的目的是,B肝病毒攜帶者的免疫狀態是會變化的,B肝病毒感染以後,可能處於免疫耐受期,這個時期是有可能持續比較長時間。對於一些屬於母嬰垂直傳播感染者,HBV-DNA持續陽性,有時即使依然停留在免疫耐受期,即轉氨酶基本正常,是應該爭取早日抗病毒治療的。

因為身體基本感覺不到症狀,並不代表肝細胞沒有損害。例如,屬於母嬰垂直傳播、慢性B肝病史長、肝癌家族病史者,除了血液檢查外,最好要複查肝組織學檢查,即肝穿刺活檢。年輕時和中年期,可能都是B肝小三陽,但是所指向的慢性肝炎意義因個體而異。

年輕時,B肝小三陽可能只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之一,這時聽到許多肝病科普文介紹,病毒攜帶者和健康人沒有任何區別,於是就認為不需要繼續複查指標。實際上,這是對B肝病毒感染後慢性攜帶的誤區,我們將B肝感染後,表面抗原陽性超過6個月的稱為慢性B肝攜帶狀態。

對病程超過6個月的慢性B肝感染者,都不能忽視定期複查肝功能、HBV-DNA、肝膽脾B超。上述e抗原陰性慢性B肝患者,就屬於B肝病毒攜帶者發展到B肝患者,如果能夠早期及時發現指標波動,隨訪醫生,規範抗病毒治療就能夠立即阻止或延緩進展到肝硬化、肝癌(HCC)。

相關焦點

  • ...胃腸肝病學|B肝表面抗原|liver international|B肝|慢性B肝
    《LIVER INTERNATIONAL》上的這篇論文作者還指出,在B肝表面抗原消失後進展為肝硬化是十分罕見的,如果實現了表面抗原消失,也就意味著肝癌發病率會降低,但無法預防肝癌完全不會發生。在香港一個大的登記治療研究表明,實現B肝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後,能夠降低肝癌風險,對比通過延長核苷類藥物實現完全病毒抑制,但肝硬化併發症並沒有任何改變。
  • B肝在研新藥GS-9688,24周終點,未見1名表面抗原清除
    在人們最關注的B肝表面抗原降幅方面,這也是第2期臨床的主要治療終點,研究人員將關注所有受試者,自給藥後至第24周時,B肝表面抗原從基線下降大於或等於1 log10IU/mL的受試者比例。次要治療終點是治療24周期間,HBV- DNA小於20 IU/mL的受試者比例;血清B肝表面抗原變化
  • B肝在研新藥GS-9688,24周終點,未見1名表面抗原清除
    在人們最關注的B肝表面抗原降幅方面,這也是第2期臨床的主要治療終點,研究人員將關注所有受試者,自給藥後至第24周時,B肝表面抗原從基線下降大於或等於1 log10IU/mL的受試者比例。次要治療終點是治療24周期間,HBV- DNA小於20 IU/mL的受試者比例;血清B肝表面抗原變化;藥效學中的IL-12p40和IL-1RA等變化。
  • B肝表面抗原不斷下降,表示有痊癒或轉陰的可能?肝病醫生這麼說
    5個月前,患者檢查B肝兩對半,B肝表面抗原 2.275 IU/mL,B肝表面抗體 0 mIU/mL,e抗原 0.02 PEIU/mL,e抗體>4.0 PEIU/mL,核心抗體>8.0 PEIU/mL。  變成了B肝小三陽。
  • B肝已可實現臨床治癒 這些人表面抗原可轉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高志良教授表示,該科隨訪門診建立大數據標本資源庫及B肝患者隊列研究。自2015年開展I-cure項目以來,入選該項目的B肝患者臨床治癒率高達三分之一。世衛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57億個B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全球每年因B型肝炎所導致的死亡人數達到88.7萬人。
  • B肝在研新藥GC1102,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表面抗原消失率超10%
    B肝在研新藥GC1102,單次或多次靜脈注射,表面抗原消失率超10%單克隆抗體又稱為重組人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已公開信息顯示,GC1102的靶點和其他在研B肝新藥均不相同。在一項該在研B肝新藥前瞻性研究中,證明韓國的GC1102能夠降低B肝表面抗原水平,進而持續獲得良好的病毒學應答。
  • B肝開發新藥關注點,年齡影響表面抗原,清除率和基線低水平掛鈎
    B肝功能性治癒中,關鍵指標是B肝表面抗原清除,更多科學研究數據指出,表面抗原水平原本偏低時,今後更容易預測B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小番健康通過介紹一項2020年3月12日發表於威利資料庫的研究試驗,本試驗共納入1459名慢性B肝患者。
  • 小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B肝表面抗原可自己轉陰,多發生在35歲後
    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雖然我們都了解其對身體其實沒什麼危害,不過,大家依然擔心什麼時候會發病或者復發。那麼,對於B肝病毒攜帶者來說,體內的B肝病毒有沒有被徹底清除的可能,B肝表面抗原能否轉陰呢?這類B肝病毒攜帶者朋友,在感染B肝病毒的前些年,一般體內病毒含量高,處於「大三陽」攜帶者狀態。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耐受有一定程度的減弱,體內B肝病毒被緩慢的清理,hbv-dna定量在逐年下降。多數在30歲之前會轉變為「小三陽」B肝病毒攜帶者,且期間始終保持著肝功正常,肝臟沒有炎症進展的狀態下,實現了e抗原的血清轉換。
  • B肝相關領域新藥進展和首要條件為表面抗原變化
    B肝相關領域新藥進展,表面抗原成首要考量,思考未來設計方向另外,其他基於DNA疫苗已經被醫藥學家證明,能夠刺激活化的CD4+CD8+T細胞水平增加,進而增強細胞的免疫應答。去年2020年下半年,全球也有一種基於DNA的疫苗INO-1800(RG-7944),包括編碼HBs和HBc的質粒DNA。
  • B肝大三陽,B肝DNA持續陽性,說明什麼?
    B肝大三陽是否傳染,還要看檢驗者的B肝DNA報告結論,原則上若DNA陽性則說明體內B肝病毒傳染性較強,應做好保護工作。通過積極學習B肝主要傳播途徑,有助認清並減少發生B肝傳播。B肝大三陽,B肝DNA持續陽性,說明什麼?B肝DNA報告可以說明大三陽的病毒載量有多少。
  • 【昆明南亞科大肝病醫院】B肝表面抗原定量有什麼意義?
    現在臨床上一般採用定量的辦法來檢查B肝五項。定量檢測方法不僅可以靈敏地檢測出血中很微量的病毒抗原和抗體,而且可以準確地檢測出B肝表面抗原、抗體在血清中的量(IU/ml或mIU/ml)。那麼有人就問了,B肝表面抗原定量有什麼意義?
  • B肝在研新藥VBI-2601,1b/2a期,表面抗原抗體增強
    來自低劑量組的中期數據已經證明,在慢性B肝參與者中,促使參與者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均獲得恢復。在低劑量VBI-2601未經過調整和佐劑研究的可評估患者中,分別有67%(n=6/9)和78%(n=7/9)的患者,對B肝表面抗原的有效再刺激。 經VBI-2601治療的可評價患者中,60%(6/10)和67%(6/9)的B肝表面抗原抗體得到增強。
  • 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
    這些藥物,將為B肝的生物學和免疫反應的幹擾提供重要見解。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的《LIVER INTERNATIONAL》上,研究人員總結歸納當前B肝藥物開發實驗進展。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研究人員認為,免疫反應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影響B肝表面抗原消失是必需的。
  • B肝在研新藥NASVAC和AASLD2020公布試驗數據
    研究結果表明,在18個月隨訪期間,該研究藥物在B肝表面抗原調降以及誘導B肝表面抗體產生,均有積極進展。研究之初,慢性B肝受試者接受治療性疫苗(NASVAC)並隨訪6個月,此後隨訪18個月。獲得評審委員會出具的書面同意許可之後,研究以日本愛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主導進行,主要是納入慢性B肝受試者標準:曾經接受或未接受核苷類藥物(NAs)的慢性B肝患者。
  • B肝新藥靶點短目標,促使表面抗原消失策略,HBV合併HDV是挑戰
    B肝新藥靶點短目標,促使表面抗原消失策略,HBV合併HDV是挑戰該論文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的威利資料庫《胃腸肝病學》上,正在開發的有作為免疫調節劑,幹擾B肝病毒複製的特定步驟,或是作為改變宿主細胞功能來抑制病毒複製的宿主靶向劑,或是作為免疫調節劑。
  • 帶你讀懂 | B肝表面抗原定量檢測的意義
    檢測B肝的抗原和抗體有許多方法,如: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法、微粒子化學發光法、時間分辨免疫螢光法、微粒子酶免檢測法、電化學發光法等[1]。不同的醫院用不同的試劑檢測,所以檢測結果的數值各不相同。不過,這些檢測HBsAg的方法都可歸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類。
  • 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反彈是耐藥了嗎?
    B肝病毒表面抗原定量反彈是耐藥了嗎?B肝是一種難治性肝炎,長期用藥是B肝治療中的普遍現象,即使正規治療,B肝用藥至少也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同時,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後,很多情況下也不建議停藥。
  • 什麼是B肝e抗原 B肝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一般在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的標本中檢測B肝E抗原,HBsAg的滴度越高,HBeAg陽性的機會越多。在HBsAg陰性的標本中,很少有HBeAg陽性者。B肝E抗原通常在血清中存在的時間較短 ,為3~6周。B肝表面抗原在血內高峰期亦是B肝e抗原的高峰期。在肝炎症狀出現後10周內逐漸下降,在B肝表面抗原轉陰前可先轉陰。
  • B肝新藥JNJ-3989進展,沉默全病毒基因產物,表面抗原繼續增劑量
    小番健康介紹一下,Phase IIa期的試驗數據和結論,JNJ-3989主要通過為B肝患者注射治療,以未經過任何治療的慢性B肝患者(CHB)作為試驗對象,按照單月注射一次100、200、300或400mg的JNJ-3989,共為CHB注射3次後觀察效果。報告中觀察患者的B肝表面抗原平均下降幅度,以及在增大藥物劑量頻繁給藥後,B肝患者的表面抗原下降水平。
  • B肝功能性治癒,HBV-DNA陰轉,e抗原血清學轉換或表面抗原陰轉
    隨著醫藥水平進步,越來越多的醫藥學家也認可B肝抗病毒存在一定缺陷,那就是明確抗病毒能夠降低體內的病毒載量,減少肝損傷發生,但是真正能夠實現徹底治癒的案例卻很少。B肝功能性治癒,HBV-DNA陰轉,e抗原血清學轉換或表面抗原陰轉《慢性B肝防治指南》有很多個版本,當今更多是提倡強效抑制B肝病毒複製,一部分人可以觸發功能性治癒,甚至達到臨床治癒標準。小番健康提醒,除了人們認識比較多的B肝病毒載量得到控制以外,B肝抗病毒還有哪些目標需要攻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