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根據生物學中的定義,性就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細胞為了繁衍後代而相遇。不過,性的過程遠遠比精子與卵子相遇複雜得多。生命中幾乎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性的影響,就連人類也不例外。生命的日常功能,如吃飯、睡覺和惜命都與性脫不開關係,因為它們都是為了給性提供機會。
在生物世界裡,生存下來的唯一意義就是繁衍。但是,性並非一件簡單的事。
尋找完美的伴侶是一段漫長而艱苦的旅程。只有雙方彼此的吸引力基本一致,性才能提上日程。時機很關鍵,你想要的時候,很有可能你心儀的伴侶對你的性魅力並不感冒。而且,如果你的心上人喜歡的那種性生活不是你的菜,你怎麼辦?你是妥協一下,還是轉而去追求其他可能更合拍的伴侶?如果就是左右不逢源怎麼辦?性與死亡關係密切,而且,不同個體的性慾很少能完全匹配。
性和陪伴有關嗎?和愛有關嗎?和激情呢?和繁衍呢?以上四個問題,答案都對,也都不對,這取決於諸多生物與生態因素。但有一點很清楚——性是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存在的關鍵因素。
當涉及性,雌性和雄性的付出有著巨大的差異
對於人類來說,性是慰藉,是享受,是食物,是生命。它既可以帶來無限的愉悅,也可以帶來巨大的痛苦。人類是幸運的,因為對我們來說,性帶來的主要還是愉悅。對於大多數其他生物,性帶來的主要是後者。
我們在探索生物性生活的細節時,一定牢記不要偏離生物與進化的主題。雖然這段旅途大部分相當黑暗,但一路走來卻會趣味盎然。
似乎人們就是偏愛關於性的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只要提到「性」,我們都會興致盎然;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會把不少空閒時間用在做愛或者想跟性有關的事上。所以,對於人類而言,對其他物種的性愛感到好奇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整體而言,和其他很多哺乳類動物相比,人類的性愛可以說非常直截了當、平淡無奇,即便跟無脊椎動物相比也是如此。對我們來說,一次成功的(可以繁衍後代的)性無非是將A放入B那麼簡單。如果拋開生物適應度的概念,很多其他動物可能也是這樣。
科學家通常認為,所有的動物的行為方式都是如此,以便最大化自己在後代身上的遺傳代表性,即它們的生物適應度。從果蠅到藍鯨,諸多生物成功地平衡了生存與繁衍的付出與回報,以便讓自己的基因藍圖在它們各自的種群中得以延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生理條件允許它們有多少後代,它們就能繁衍多少後代,因為時間和空間不同,生態條件(捕食壓力、環境條件、資源可用性)也多種多樣,這些都將對其後代的數量造成影響。體現生物適應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當涉及性,雌性和雄性的付出有著巨大的差異。
我們從一開始說吧。
雌性的生殖細胞(配子)——卵子是很金貴的。就拿人類為例,女性每個月只排一次卵(僅有少數情況例外),如果排出的卵子受精了,至少未來9個月我們都不用再使用這個功能了。男性每次射精都會產出1.8億枚精子(鑑於最終只有1 枚能成為成功的受精媒介,這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一次射精的產出物就可能產生後代,大多數男性在24小時內可以不止一次射精,而且第二天還能繼續如此。基本上可以說,精子豐富而廉價,卵子則稀有且金貴。
兩性之間這種對立、矛盾的關係常常反映在其性行為水平上,因為這自然意味著在選擇配偶的時候,雌性更挑剔。如果雌性有儲存精子的能力,而且已經存下了足夠的精子,那麼按理說它就能將時間花在其他與生物學相關的活動上,比如照顧後代、尋找食物,或逃避天敵。
當然了,這對那些還沒有將精子存在它雌性精子庫裡的雄性來說是個壞消息。不管先來後到,雄性個體總是希望雌性能接受它們的精子,這就預示著它們為了成功留後要進行一番激烈的角逐。
雖然對於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來說,「情場如戰場」都是主旋律,但在一些案例中,性行為和選擇配偶取決於雙方的意願。
如果親代撫育對雌性和雄性的要求都很高,那麼雄性往往就要在何處安放它們的基因藍圖(雌性的質量)方面多做考慮。有的動物在性伴侶的選擇方面更多是出自雙方的考慮,除此之外,還有些動物可以真正享受性生活!想像一下吧,純粹為了享受或消遣而發生的偶發性行為。儘管這種情況相對稀少,但除人類之外,其他生物的確可能為了放縱和愉悅而發生性行為。
在動物王國裡,性可以分為涇渭分明的三類。為了找機會讓配子結合,你先得找到一個配偶。人類理所當然地認為,通過複雜的社交活動,我們能夠輕易地接觸到潛在的配偶。但我們壓根兒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因為對很多生物而言,光是與異性接觸都能構成巨大的挑戰。
萬一後代沒能茁壯成長,在生物適應度最大化上的努力就會面臨失敗的風險。生物要對少數後代進行巨大的親代投資,或者相反,為了最後能有部分後代倖存而製造大量的後代,才能成功繁衍。
在性這件事上,「正常」的概念完全無法定義
儘管有的動物會使用慣用的策略,但某些個體常常會做出驚人的決定,足以改變親代投資的進程。比如說,如果突然出現了更好的繁衍後代的伴侶,該怎麼辦?如果父母條件堪憂,後代會怎樣?
在性這件事上,「正常」的概念完全無法定義,這一點需要大家謹記。性可以或者應該是什麼路數,根本沒有定數。人類對於「自然而然的性」這一概念的理解實在是太小兒科了,因為如果把「自然」理解為大自然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那麼我們會發現,「自然而然的性」發生時,可能會出現一方將鋒利的生殖器刺入另一方前額中,或者是在雌性的卵子成熟之前就讓其受精的情況。
這可怕嗎?可怕。這自然嗎?自然。儘管有時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會時刻提醒我們,所有動物都能成功繁殖。繁殖的過程也許並不容易,但是一般而言,總能得到結果。繁殖的方式會對各種層級的個體、配偶、群落和種群造成深遠的影響。
性的魔力影響著動物社會的方方面面,它會讓雄性和雌性動物對彼此做出特殊行為。在有的群體中,雄性會強迫(強姦)雌性;而在有的群體中,性是兩廂情願的,或帶有消遣目的。這兩種種群中的社會分層完全不同。在雄性無法或不會強迫雌性的種群中,我們可以看到,雌性在種群等級中佔有完全的主導地位。
除了性行為本身,性也在兩性之間以及除此之外的關係中有著重要的間接影響。伴侶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是由性行為的方式和牽涉其中的特定個體構成並加以強化的。擁有一個性伴侶會提高或降低個體在種群中的社會等級。
我們人類本身也是這樣:代入不同部落或社會階層當中,人類的性伴侶會直接影響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檯面上的經濟狀況,到與社群中非性伴侶的間接互動,再到資源獲取的潛力,以及就業(或失業)的狀況。性遠非一種脫離社會的舉動,對於人類或任何其他物種來說都是如此。然而,人類比較特殊,幾乎不受到生物適應度的束縛。
人類並非只知性事的生物,我們在繁殖範圍之外的認知能力很發達,這讓我們普遍不會特別重視把基因傳下去這件事。現代人就發展出了一系列能避免後代產生的方法,使我們的生活從與生殖直接相關的事務中解放,讓我們可以忙碌於其他事務,同時還能保持性生活的能力。
人類積極地尋找伴侶,卻心甘情願地使用各種避孕手段,極力避免這個星球上其他動物千方百計想要實現的目標。這就是人類這個物種與所有其他物種之間一個奇妙的區別,儘管因為文化背景和地域的不同,我們人類忽視自身繁殖天性的程度也千差萬別。
儘管事實上我們基本不談論繁殖,但性依然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時時發生。不幸的是,性的過程相當短,而且和動物王國中其餘的性行為相比,人類的性生活寡淡得很。直截了當地說:人類的性事無聊至極。
男性與女性的生殖器簡單地結合在一起(大多數情況下),而且男性從插入到射精,平均時間通常不到10分鐘。大多數人類在交歡時都處於水平位置,在床上或者一些相當舒適的地點,而且參與雙方都相對配合。
然而在動物王國中,有些物種的雄性會將生殖器固定在雌性伴侶體內數天,以至於對方不得不像拖著一個累贅的性玩具一樣拖著它行動。還有些雌性要在天敵造成的傷口尚未痊癒的時候,或者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被迫配合求愛和性交。
所以說,人類的性行為和動物的如何相提並論呢?在有些情況下,雄性要趁著雌性還沒將它的頭扯下來,搶先把自己的陰莖扯下來,刺進雌性的生殖孔內。人類的性行為絕對無法與此相比。大傢伙兒,外面的世界可是很殘酷的喲。
選自《性本自然》
作者: (加)卡琳·邦達爾Carin Bondar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譯者: 萬潔/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