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覺:什麼叫論證?

2021-01-11 騰訊網

感恩遇見,

用文字記錄思考,

用時間雕刻生命。

舊文重發,全文1700字

文章或演講有沒有說服力,人們常會用「是否有邏輯」來評判。而這個邏輯,更準確地說,是論證

《超越感覺》的第六章What is Argument?,就專門講了論證的問題。

Arguement 的含義

英語中的Argument有許多義項,朗文詞典就列出了三種

爭論、爭吵、爭辯

論點、論據

異議、爭議

在表達觀點、說明問題時,我們多數情況用的是第二種。朗文的釋義是這樣的:

a set of reasons that show that something is ture or untrue, right or wrong, etc

這個釋義清晰但不簡潔,《超越感覺》是這樣定義的:

Argument means " the line of reasoning that supports a judgment."

論證,即列出支持判斷的推論。

翻譯成人話,論證就是一個列出理由以支持某種觀點的過程。是的,論證是一個過程。

在近代知識體系中,論證涉及到一門專門的學科:邏輯學。但從實用角度看,這裡沒有必要具體展開。論證的內容,就是從前提到結論

the premises

the conclusion

實際上,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人,在論證中都極易犯錯。思考和表達中要想減少犯錯,就得學會評估論證。

Argument 的評估

評估論證最基礎的方法就是兩條:判斷前提的真假,判斷推論是否有效。如果前提為真,推論有效,那麼,論證就是可靠的。

對簡單的論題,我們一望即知其論證是否可靠。如:

所有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

這是最簡單的論證,大前提為真,小前提也為真,結論也為真。再看下稍有難度的:

任何需要消耗體力的活動,都可以歸類為某種運動。

健身消耗體力。

因此,健身也是一種運動。

這個論證的結論雖然正確,但論證本身有問題,主要原因是大前提有問題。即,消耗體力的活動,並不一定是運動。再看另一類常見的錯誤論證:

罪犯通常無法通過測謊儀的測試。

布魯諾沒有通過測謊儀的測謊。

因此,布魯諾是罪犯。

這個論證中,大前提、小提前都沒有問題,但結論是錯誤的。為什麼呢,這涉及到邏輯論證中必須重視的一個原則:

大前提要正確且充分

true and sufficient

再看一個例子:

成功來自勤奮工作。

簡是成功的。

因此,簡工作勤奮。

這個論證的問題,同樣也是大前提「不充分」。很多勤奮工作的人,因為其他因素最終未能取得成功。更進一步,甚至還有人因為財富和影響,不需要工作努力而照樣成功。

全面評估論證可能很難,但如果多聽聽不同意見,尤其相反的意見,則有助於我們對論證的思考。

複雜的Argument

在實際運用中,跟以上論證比起來,很多論證既不清晰也不全面,需要把前提和結論找出來。第六章列出了五種常見的情形:

當論證的文字超過一段時,在提問和回答前,需要先作概括

當前提和結論不清楚時,需要首先確定何為前提,何為結論

當論證包含兩個以上的前提時,需要逐個分析;

當兩個相反的論證都不具有充分的說服力時,需要找出第三種論證;

文中還舉了一個例子,肯定的論證是這樣的:

公立學校應該提倡道德價值觀。

展示《十戒》會鼓勵道德價值觀。

因此,公立學校應該展示《十戒》。

否定的論證是這樣的:

在公立學校,任何文化或宗教團體都不應該被優先對待。

在公立學校展示《十戒》會把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視為優先。

因此,《十戒》不應該在公立學校被展示。

這兩個相反的論證,聽起來都有道理,但又都不充分。如果「公立學校應該提倡道德價值觀」是正確的,那麼,超越上述論證的結論就應該是,展示不同文化和宗教的道德價值觀

第六章還列出了第六種常見的複雜論證,即

當論證有隱含前提時,需要先把隱含前提找出來。

這裡再舉兩個例子:

他們不應該結婚——他們在求愛中沒有感受到強烈的身體吸引。

公開前提:他們在求愛中沒有感受到強烈的身體吸引。

隱含前提:對婚姻來說,強烈的身體吸引是最好,甚至唯一有意義的基礎。

結論:他們不應該結婚。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把隱含的前提找出來,論證的問題就很清楚了。再舉一個例子:

很明顯,莫頓在學校為什麼是後進生——他非常沒有自信。

公開前提:莫頓非常沒有自信。

隱含前提:自信是學習好的必要條件。

結論:莫頓是後進生,是因為他沒有自信。

實際應運中,尤其是篇幅較長的論證,甚至是一本專著的論證,有些前提常常被隱藏起,但對結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論述有多長,都要對隱含前提保持警覺。

小結一下,不管是寫還是說,闡明觀點都需要論證,即列出前提或假設,進行必要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中,至少需要注意:

大前提要正確且充分;

隱含的前提需要列出來;

儘可能多看相反的論證;

儘量吸收不同的論證。

相關焦點

  • 【特稿】當我們在談「循環論證」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循環論證?稍微專業一點來說,循環論證是邏輯學上一個典型的謬誤類型,它的基本特徵是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的真實性依賴於論題本身的真實性。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第二個例子是經過了一定包裝的某場比賽的立論,其中辯題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豈能無愧於心,但求盡如人意」,正方給出標準,這是一道為人處世的態度選擇題,因而要看哪種態度更符合人生命的本真,那生命的本真是什麼呢?正方給出定義:追求自我內心。當然場上辯手的具體表述進行了多層次的包裝,但是當釐清楚關鍵的概念定義和比較標準以後,不難發現這也是很純正的循環論證。
  • 備戰中考:議論文各種論證方法及作用,該掌握的在這裡(乾貨)
    論證是議論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紐帶。如果說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那麼論證則用來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初中階段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道理)論證等。
  • 邏輯論證 vs 政治論證
    論證是對論證對象的確立,論證結構的構件,論證過程的推導,論證方向的選擇,論證結果的界定與升華。假設表述為assumption, 未陳但包含在論證中的假設叫 unstated assumption,這些東東要自己挖掘出來,曝光它,然後處理它,比如處分它,審查,檢驗,監督,搞定它。
  • 演繹論證與歸納論證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演繹論證是從一般到個別,歸納論證是從個別到一般。演繹論證得出的是必然性結論,歸納論證得出的是可能性結論。演繹論證從一個大前提開始,這個大前提通常是全稱命題,並且為真,通過小前提得到結論,該結論是原始命題背後隱含的規律,典型的就是三段論。
  • 論證類型 | 演繹與歸納
    論證類型 | 演繹與歸納演繹與歸納是論證的兩大基礎類型,除了這兩個,還有1類論證的身份是特殊而有爭議的,叫溯因推理,或者叫最佳解釋推斷
  • 什麼是條件論證
    條件論證,是一個「如果……那麼……」的結構的論證。例如,「如果努力工作,那麼將會升值加薪」,「如果周天天氣很好,我們就去露營」。這類論證中,先設定一個條件,一旦達成這個條件,就會有確定的結論。這是一個有效論證,如果前提成立,則結論必然成立,真實前途帶來真實結論。
  •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是什麼意思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一個梗是大家非常的熟悉的一句臺詞。事實上,這一個臺詞不僅僅是在廣告裡面出現過,還出現在一些電影裡面。那麼,大家知道這一個梗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是什麼意思吧!
  • 論文寫得好不好,論證是關鍵!
    論證的邏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層次感,而不是平面感好的論證邏輯一定是立體的、有層次感的,而不是平面性。世界是平的,這只是一種臆想,論文的論證邏輯是立體感的,這是一個剛性的現實要求,而不是臆想。好的論證邏輯就像博洋蔥,一層一層撥到中心,最後才知道洋蔥中心究竟是什麼。
  • 寫作技巧方法:八種論證方法介紹
    它同歸納法的論證方法正好相反。用理論論據來論證觀點,常常用演譯法。例如:馬克思主義是不怕批評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而真理是不怕批評的。這段議論的第一個判斷是論點,二、三兩個判斷是已知的一般原理,用它們去證明觀點的真實性,這就是演繹論證法。演譯法有時也可以用假言三段論或選言三段論的演譯推理來論證論點。
  • 什麼是「演繹論證」? 邏輯學
    重要的是要強調,一個論證是否有效,僅僅取決於論證的形式。一個有效的論證——形式正確的論證——依然可以有一個假的結論。考慮這一論證:注意,例4在形式上與例3完全一樣。結論顯然是假的,但是,這個論證依然有效。可是,如果一個演繹論證的結論可以為假,那麼它好在哪呢?答案是,如果初始陳述為真,那麼就可以保證結論的真。
  • 【乾貨】三段論是否是循環論證
    首先明確,什麼是循環論證?論證,就是從一系列前提,經過推理規則的推演,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循環論證指的是,前提的得出需要用結論來推導,而不是「前提為真依賴於結論為真」。(實際上後者等價於「結論是前提的必要條件」)那麼,「所有人都會死」這個前提需要依賴於「蘇格拉底會死」這個結論才能得出嗎?    並不是。
  • 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
    也就是說,每一個論證其實都在做這樣一件事:用其前提對其結論給出合理的支持。那麼根據論證的前提對論證的結論給出支持的方式,邏輯學家把論證分成兩大類別:演繹論證(deductive argument)和歸納論證(inductive argument)。
  • 什麼叫相對的實相?
    問:什麼叫相對的實相?答:相對的實相,我們再簡單地講一下。我經常會畫這七個脈輪,或者我們稱宇宙的七重天,在宇宙間,幾乎沒有所謂的真實,也沒有所謂的假,真跟假都是對應著我們的需要來說的。只有當你實實在在地跟他對應的時候,你會覺得他是「真」。
  • 啥叫「哲學殭屍」?會咬人嗎?(一)
    你別騙我啊,我可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這些哲學家的不好好說話,他們究竟想說些什麼?儘管「哲學殭屍」這種說法聽起來很荒謬,但它的的確確涉及到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哲學問題,無法以三言兩語、生活化的方式簡單說清。如果你讀到這裡,還對哲學殭屍,以及所衍生出的哲學問題保有好奇,並具有相應心理準備與耐心,那就請繼續讀下去。啥叫「哲學殭屍」?
  • 超越道德與經濟二元論
    在人類歷史的本質和總體層面上,道德與經濟是什麼關係,它們之間是根本一致的一元關係,還是註定「二律背反」的二元關係?具體說來,在我國當前這個歷史階段,我們所追求的道德與正在深入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什麼關係,是相互生成的適應關係,還是互為代價的衝突關係?
  • 記憶與標準:「私人語言論證」研究
    二、§258的「私人語言論證」  本文對「私人語言論證」的考察從§258開始,在這一節私人語言學家提出私人實指定義的方式,在他看來,當感覺S發生時將注意力集中於它並且同時寫下記號「S」,就能夠建立起一種關於感覺S的語言。
  • 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表現方法、描寫手法、說明方法與說明方式、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答題技巧
    四、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 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
  • 感覺是什麼含義?在心理學中又是什麼含義?
    今天我們來講感覺、知覺。我們前邊也學過了,認知下邊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注意、智能。首先來看感覺,感覺是什麼含義,在心理學裡邊感覺是什麼含義?生活中也有感覺這個詞,我感覺怎麼怎麼樣。它跟在心理學這個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生活中這個感覺其實不是感覺,是知覺。
  • 97思維模型:圖爾敏論證模型
    第二:形式三段論只關注理論中的分析論證,無法處理真實生活中的實質論證。圖爾敏在《論證的運用》中有力地論述了傳統形式邏輯的局限性,主張用「實踐邏輯」補充形式邏輯的不足,提出了在國際上邏輯和論證研究中頗具影響力的「圖爾敏論證模型」。圖爾敏提出的這種模型旨在處理形式邏輯對日常的論辯所存在的局限,擺脫三段論模式在論證領域無法應對的複雜情況,展示出論證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要素。
  • 邏輯思維語言~論證
    思維導圖一、什麼是論證論證是邏輯學的核心內容,是邏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二、正確論證的形式為了使論證正確有力,除了前提正確、符合事實、與結論密切相關外,我們還要關注論證結構的有效性,才能使結論有說服力;簡單地說,就是要內容(正確)真實、結構(形式)合理。論證形式最著名的是三段論,反映了人類思維的習慣性運作。三段論用符號表示就是:每一個M都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