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人類可以殖民的星球

2020-12-06 承教說史

當我們談論人類在太空建立的殖民地時,我們中的許多人可能會想到火星,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對這顆紅色星球著迷,NASA和幾家私營公司都在認真嘗試在幾十年內將它殖民化。

然而,在整個太陽系中,有幾個衛星似乎非常適合我們建立群體,而且由於其中一些衛星上存在液態水的跡象,我們可能發現生命已經存在了,儘管是以微生物的形式出現的。無論他們是否能夠擁有一個小型的永久基地來開展更多的任務,還是一個成熟的殖民地社會,這裡有十個月球,人類將來很可能稱之為家。

1、歐羅巴

歐羅巴

人類不僅有機會在歐羅巴上生活,而且也有可能那裡已經有了生命。木衛二是木星眾多衛星中的一顆,它有一層厚厚的結冰外殼,但人們認為它下面是一片廣闊的海洋。它也有一個巖石的核心,這可以幫助產生正確的環境,以支持外星人的生活,無論是簡單的微生物或更先進的生物。

研究預期的海洋,以及它如何循環氧氣和氫氣將是一個很好的指標,來衡量歐羅巴島上生命的真正機會,以及人類能夠在其上定居的可能性有多大。NASA希望確定水是否會與月球的巖石核心發生反應,然後看看這種反應是否會產生熱量和氫,就像地球上的過程一樣。對結冰外殼中氧化劑的研究將成為一個指示器,表明所產生的氧氣量以及有多少氧氣被「推」進了海底。

據認為,NASA將在2025年之前對木衛二進行更仔細的研究,這將是確定他們的理論是否能夠在現實中發揮作用的唯一途徑。進一步的研究還可能揭示冰面下是否存在活火山,這將增加月球上生命存在的機會。這樣的火山會把富含重要礦物質的水注入海洋。

當NASA確實設法接近木衛二時,他們將進行各種研究,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其表面厚冰層下隱藏著什麼。磁力測深法應該為科學家們提供一些讀數,使他們了解冰層的厚度,同時也能提供有關海洋本身深度的信息。即使是水的「鹹味」也應該由這次行動來決定。他們還將使用雷達技術穿透厚的表面冰層,這最終將暴露可能位於其下的任何結構。

2、泰坦

泰坦

雖然土星的衛星是在太陽系外,但它可能是對人類更有利的地方之一,也是許多人認為我們應該在未來尋求殖民的地方之一。

人類仍然需要呼吸器,因為大氣對我們來說是無法生存的,但是不需要穿有壓力的太空服。但是,由於氣溫極低,需要穿防護服,平均溫度為–179攝氏度。那裡的重力會比月球的重力要小一些,這將使行走成為一種「笨拙」的活動,而在空氣中行走的簡單交通工具,僅僅依靠人類本身的動力就可以相對簡單一些。

食物生產也必須藉助人造光,因為土衛六隻能接收到1/300到1/1000的光量,這取決於雲層的厚度。順便說一下,土衛六其中有很多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使其不受元素的影響。儘管土衛六上沒有水,但天體的確含有液態甲烷,這甚至使一些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即可能在那裡發現基於甲烷而非水的生命。

如果人類能在土衛六上進行探索的話,那將會有很多。這裡有無數的甲烷湖和河流,還有廣袤的山脈,更不用說土衛六離土星的距離是相當近的了。這顆行星將永久可見,並將充滿大約三分之一的天空。

3、米蘭達

米蘭達

雖然土衛六是天王星最大的衛星,但是米蘭達,這個行星上五個大衛星中最小的,可能會被證明是一個更好的建立殖民地的地方。米蘭達的一些斷層懸崖非常深,在某些情況下,其深度是地球上大峽谷的近12倍。這些可以提供理想的地方降落,並建立一個「基地」,在某種程度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由天王星磁氣圈產生的帶電的放射性粒子。米蘭達也沒有任何大氣層來保護這些粒子。

米蘭達上有豐富的冰層,天文學家和研究人員估計它是月球整體的一半。像木衛二一樣,在冰層下可能存在液態水,這在以比我們目前所管理的更近的距離進行研究之前,是不可能確定的。液態水錶明在地表下有顯著的地質活動,因為米蘭達離太陽太遠,它的熱量不能使水保持液態。雖然這只是一個理論而且不是很有可能,但米蘭達與天王星很近,隨後的潮汐力足以觸發這一地質活動。

不管有沒有液態水,如果在米蘭達上建立一個人類聚居區,月球的重力會很低,這意味著任何從任何一個巨大的懸崖上墜入深谷的研究人員都需要幾分鐘才能到達海底。下降的速度會比地球上的慢很多,所以這樣的下降很可能不會是致命的。

4、土衛二

土衛二

根據一些研究人員的說法,土衛二,土星的主要衛星之一,不僅是建立一個殖民地和觀察這個環形行星的好地方,而且它也可能是最有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地方。

土衛二被冰覆蓋著,但是它已經被觀察到從間歇泉般的噴射到高空的冰粒。卡西尼號太空飛行器採集了樣品,並對其進行了分析,探測到液態水、氮和有機碳。這些元素,以及從一開始就把它們送上太空的能源,本質上是生命的「基石」。現在科學家們要做的下一步是發現冰面下是否隱藏著更複雜的生物。對這些羽狀物的初步測試結果使土衛二對科學家更有吸引力。

從理論上講,建立一個冰世界基地的最佳位置是靠近地幔柱的發源地,南極冰面上的巨大裂縫。它們被稱為恩克拉多斯的「老虎條紋」。該地區產生的熱量大致相當於20座燃煤電廠,可供潛在的殖民者作為熱源加以利用。

將會有大量的隕石坑和山脊可供探索,並有可能作為基地加以利用,但月球的大氣層充其量是非常稀薄的,其重力也是如此,這將使移動相當困難。

5、卡戎

卡戎

當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太空探測器到達冥王星的時候,它也傳回了關於矮行星的最大衛星喀戎的驚人圖像。這些圖像在科學家中引發了一場關於地質活動是否存在的爭論,因為卡戎和冥王星的表面似乎比科學家預測的要年輕得多。

雖然喀戎表面有裂縫,但它似乎沒有小行星標記和隕石坑,根據「新視野號」研究小組的說法,小行星和隕石坑可能表明,喀戎是一個活躍的世界。裂縫本身與在月球上發現的熔巖管相似,非常適合建立人類的研究基地或群體。

據認為,喀戎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如果能證明它來自月球內部,這將是地質活動的又一個標誌。

6、死星

死星

被稱為「死星」的衛星,土星的結冰,巖石衛星米馬斯可能有一個海洋在它的不受歡迎的表面之下,實際上可能是適合生命的。科學家們對卡西尼號拍攝的畫面進行了檢查,發現米馬斯在軌道上來回搖晃。這可能暗示了它表面下的活動。

儘管科學家們對他們的發現非常謹慎,並注意到沒有任何其他地質活動的跡象,但他們表示,如果海洋被發現,月球肯定應該被認為是一個殖民化的可能性。據估算,可能的海洋可能在地表以下24到29公裡。

如果搖擺運動證明不是由於地表下的液態水,那麼它很有可能是由於土星環的巨大引力作用而導致的,那它很可能是由一個畸形的核心造成的。由於在月球表面沒有進一步的活動跡象,因此要確定的唯一方法是登陸月球,對月球表面的溫度進行研究,並對其重力場進行測量。

7、海衛一

海衛一

1989年8月,從旅行者2號飛船發回的圖像和數據顯示,海王星最大的衛星海衛一的表面由巖石和氮冰構成。這也提出了表面下可能存在著可能表明存在液態水的活動的可能性。

海衛一雖然有大氣,但它太薄了,表面上的任何人幾乎都不存在。無論如何,如果你不穿上厚重的防護服,你是不可能出門的。海衛一的平均溫度為–235攝氏度,這使它成為已知宇宙中最冷的物體。

海衛一將是科學家們參觀的一個地方,如果技術允許的話,它將建立一個永久基地,而且它肯定有足夠多的古怪之處,值得仔細研究:

海衛一表面的區域似乎反射光,就好像它們是由金屬一樣堅硬光滑的東西構成的。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地區是塵埃、氮氣、可能還有水從月球表面噴出的結果,然後由超薄的大氣層傳播到月球表面的冰層,最後形成光滑的冰層,這一點已被廣泛接受。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排放物對環境或人類的致命性有多大。

海衛一似乎也不是同時形成的,因為它的大小和它的行星有著同樣的材料,這是很奇怪的。它似乎已經在太空的其他地方形成,當漫遊宇宙時,被海王星「捕獲」。這個奇怪的衛星也以與地球相反的方向環繞它的宿主。海衛一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已知的衛星。

8、木衛三

木衛三

木衛三是木星最大的衛星,和我們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一樣,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懷疑它的表面下存在液態水了。與其他被冰雪覆蓋的衛星相比,木衛三的表面被認為是相對薄的,因此更容易穿透。

木衛三也是太陽系中唯一有自己磁場的衛星。這就使月球極光與地球上的極光相似。事實上,這些極光似乎並沒有以任何偉大的方式移動,這向科學家表明,在地球表面之下存在著海洋。木衛三也有一個稀薄的氧氣大氣。儘管它看起來對我們所知的生命來說太單薄了,但還是存在著某種形式的造地的可能性。

2012年,歐洲航天局接受了啟動任務,與木星的另外兩個衛星木衛四和木衛二一起,探索木衛三。該任務計劃於2022年啟動,預計10年後將到達Ganymede。雖然所有這三個衛星都會引起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但據認為,木衛三可能擁有最豐富的研究環境和可能的定居環境。

9、木衛四

木衛四

木星的第二大衛星木衛四大約和水星一樣大,是另一顆冰層下有巨大液態海洋的衛星,因此具有巨大的殖民潛力。

木衛四的表面主要由隕石坑和冰的基本領域。木衛四也有稀薄的大氣,由二氧化碳組成。已經進行的研究表明,這種大氣正在被地表下釋放的二氧化碳所補充,因為它太薄了,否則就無法繼續存在。初步數據表明,大氣中也可能存在氧氣,但需要進一步的測試來證實這一點。

由於木衛四與木星之間的距離是安全的,來自木星的輻射相對較低,而地質活動的缺乏使潛在的人類殖民者的生存環境更加穩定。以至於可以在月球表面而不是在地下深處建立棲息地。

10、月球

月球

當然,說到做到這一切,第一個在太空的地方將被殖民,很可能是我們自己的月球又名盧納。除了為更遠的任務做一個好的「彩排」之外,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基地將是一個偉大的發射點,為任務進入更深的空間。

2016年3月在許多媒體平臺上流傳的一篇報導表明,科學家們預測,這樣的基礎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建立起來。克裡斯·麥凱是NASA的一名天體生物學家,他非常贊成將這項任務變成現實。他認為阿波羅17號以來的其他登月任務都失敗了,因為它們太昂貴了,但他的團隊的計劃只是成本的一小部分。他說,部分原因是設計用於地球的新技術,但在太空中也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廢物回收廁所。

雖然NASA的主要目標是將人類送上火星,但麥凱認為,在他們成功地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基地之前,他們將無法實現這一夢想,並稱這將為前往火星的任務提供一個「藍圖」。麥凱認為,其他機構以及私營公司表達了真正的興趣,甚至計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基地,這將是NASA實施這些計劃所需要的一切動力,如果這樣他們就能在月球上「建立法治」的話。

相關焦點

  • 霍金又有新預言:人類未來必須百年內「殖民」另一個星球
    近日他就這一問題有了最新表態,他說人類必須在百年內殖民另一個星球。史蒂芬·霍金: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兩百萬年,如果我們想再生存一百萬年,就要大膽前往沒人去過的地方。日前,霍金在挪威舉行的斯塔爾慕斯科學節上說,因為地球上的空間越來越少,自然資源也在迅速枯竭,所以如果未來不殖民其它星球,人類將會消亡。
  • 太陽系除了地球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星球可以被人類殖民?
    木衛4,整顆星球被冰覆蓋,在冰下面有液體海洋,有水的存在,就能讓生命活下去,剩下要解決的,就是要根據星球的環境和氣候,定製一些殖民方案要進行星球殖民,避免不了長期觀察和實驗,前期可以建造一些太空站或者太空母艦,讓飛船進行補給,而科研團隊,也可以在母艦上進行研究接下來
  • 火星殖民是個錯誤騙局,這個擁有大氣的星球才是未來人類的家園?
    我們即將實現火星殖民,真的嗎?提起星際殖民,似乎絕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火星和埃隆馬斯克,在馬斯克的不斷宣傳之下,似乎殖民火星已經是近在咫尺的事情。但真的是這樣嗎?,而在地面上,土衛六擁有著豐富的液態碳氫化合物,人類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化合物,比如分解氧氣到大氣層中,慢慢的改造整個星球的大氣層,讓它變得適合人類生存。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宇宙浩瀚廣闊,有著無數的行星,而像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相信也是有很多的。人類自從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就知道了地球的渺小和人類的渺小。同時人類也激發了另一個強烈的欲望,那就是殖民更多的外星球,讓人類的腳步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
  • 【電影】未來人類殖民外星球,還製造出變成怪物的病毒
    人類對於宇宙和外星球的探索,一直從未停止,月球都準備有基地了,第二個地球的出現還會遠嗎?今天給大家推介的電影是《星際叛將:歐西裡斯之子》,講述的是科技發達的未來世界,人類殖民外星球的故事在一個名叫「歐西裡斯」的星球上,有一座星際監獄
  • 西瓜視頻:SpaceX送首批人類上火星殖民,星球領地爭奪大戰開始?
    宇宙外太空中有無數已知與未知的星球,我們地球的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外星球的求知探索,如今距離我們地球人類第一次成功登陸外星球「月球」的時間已經過了55年之久。登月成功,促進了當時地球上有實力的一些國家加速實行各自的星球爭奪計劃。
  • 殖民火星是人類成為星際文明的第一步
    人類越來越多,欲望越來越強;地球上的空間相對越來越小,資源越來越稀缺。為了爭奪資源人類在小小的地球上爭奪不休,甚至發明了可以毀滅人類的文明的核武器。人類文明如果再繼續生存在一個小小的地球上,極度危險。(若當下人類可以用所有的軍費投入殖民火星的行動中,殖民火星應在10年內成功)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種手段向太空要生存空間和資源。以人來目前的科技水平,月球,火星,泰坦是進行太空殖民的首選。(火星,金星,月球都處於太陽系宜居帶內。)
  • 為了完成人類殖民火星計劃,可以提前用微生物「感染」火星嗎?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尋找另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而火星處於宜居帶,氣候相對而言比較溫和,成為我們下一個居住目的地洛佩茲認為,如果我們將火星作為下一個定居點,就應該故意將微生物引入,微生物的傳播可以作為人類定居部署的一部分。畢竟,人類目前居住的地球,第一批居民不是人類,不是兩棲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單細胞微生物。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迄今為止最適合人類建造殖民地的星球是火星。b,從滿足人類基本生存的三個條件來分析:溫度適宜,有水、有富含氧氣的大氣層。
  • 什麼是人類殖民火星的意義?
    當你回顧人類的遷徙史:當人們發現一個適合居住的環境時,有些人便會遷徙過去。如果有天,人類可以在多個星球上紮根,我們將真正的增加長期生存的機會。在廣袤的太空中,有一個目的地脫穎而出,是傑出的殖民首選之地。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為了保證基因多樣性,你猜殖民外星球需要多少人
    不過,問題是人類怎麼才能到達這些星球呢?不用說,肯定得藉助先進的星際飛船!但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太陽系內的火星,人類至今都還沒有親身上去過,而且據美國航天局預測,大概還需要20年的時間人類才能夠最終登陸火星。所以,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就別指望還能出太陽系去另外的星球了。可以想像,星際旅行之間的難度有多大!
  • SpaceX星艦計劃實驗初步成功,距離人類可以太空殖民還有多久?
    未來SpaceX希望可以增加星艦的動力,讓星艦可以在45分鐘以內,到達太陽系的任一位置,並且提供類似於太空旅遊、太空冒險等載人深空旅行的任務,星艦內設計的空間可承載100個成年人。這個計劃看似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可地球的資源始終是有限的,為了人類文明的更好延續和發展,將一部分人移民至外太空的星球上去獲取更多為人類所需的資源似乎是必然之舉。那麼,我們距離真正的太空移民還有多久?
  • 太陽系內適合人類殖民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六大星球貳
    銀河系有1000億-4000億顆恆星(類似太陽系),宇宙有2萬個星系(類似銀河系),人類目前發射的太陽系內探測器,已經證明了木衛二,土衛二,火星目前或者以前都有生命的痕跡,生命既然不是稀缺的那麼智慧生物當然也不是稀缺的,我們繼續研究我們的家園太陽系裡的生命存在
  • 被稱第二個地球,蘇聯花巨資殖民該星球,沒有想到找到地獄入口!
    動動你的生財手點個關注吧!被稱為第二個地球,蘇聯花費巨資殖民該星球,沒有想到找到地獄入口!自從人類文明進入科技發展時代,對於太空移民就一直充滿嚮往之情,隨著航天科技逐漸發達,進入太空探索人類已經不再把目光局限在月球之上,而是把目光投入到充滿寂靜的深空當中,想要在宇宙深處探尋人類從未發現的世界,讓未來人類可以把腳步買入新的世界,而作為太陽系最像地球的金星,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在科技發展之初,科學家對宇宙研究的時候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但是跨星際生存將對人類文明造成重大的影響,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在以光年計算距離的宇宙,千差萬別的星球環境將對人類文明造成什麼影響呢?
  • 如果能夠存活,人類在7個不同星球上的樣子
    人類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太空的探索,並且在為尋找外星的生命,甚至殖民外星而努力著。而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如今就在為火星殖民而持續努力著。
  • 2030年人類就可能殖民火星 制氧成一大難題
    網易科技訊 8月19日消息,據Futurism報導,專家預測,如果我們不儘快建立起太空殖民地,人類可能被單一災難徹底摧毀——也許這樣的災難會在未來100年裡發生。但是我們能夠及時登上火箭嗎?這裡有個人類首個太空殖民地建立的時間表,或許你本人就有希望成為首批太空殖民者。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毋庸置疑,人類最終的確需要逃離地球才能延續,因為太陽將在大約10億年之後就會變亮10%,讓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室女座超星系團(半徑1億光年,約100個星系群),那麼每個世紀就會有大約1046個新人類文明降生於世。
  • 火星作為人類首選外星殖民地的優勢,殖民火星的步驟及巨大意義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我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NASA局長麥可·格裡芬。以人類未來一百年內的科技水平,火星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殖民外星的唯一選擇。一,火星作為人類第一個外星殖民地的優勢。a,火星直徑約是地球的一半,體積為15%,質量為11%,表面積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密度約為月球的兩倍、地球的一半;質量約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約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