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是網上流傳的一個球場上的視頻剪切的,這幾年明星猝死的事件也頻頻傳出。尤其是當人運動時,精神高度緊張興奮,腎上腺素分泌比較多就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從而導致血液流入冠狀動脈的時間縮短,冠狀動脈痙攣引發猝死。
其實提到「猝死」這個詞,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意外。「猝死或死因不明」目前也是排在了保險公司賠付原因的首位,甚至高於惡性腫瘤和交通事故。那麼你認為意外險可以對猝死進行賠付嗎?
答案是否定的!現在市場上大多數的意外險,關於猝死都不在理賠的範圍之內。那麼明明我們認為是意外,意外險卻不能理賠呢?首先看一下猝死在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猝死,指的是平時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短期內,意料外的因自然突發疾病死亡。人突然死亡,大多數情況和心臟相關。不管有沒有心臟病,都有可能出現猝死,如若不及時治療,患者在一小時內即可死亡。而大多數的猝死都是因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腦血管血管的疾病,而後進行巨量運動,再加上精神異常,心律失常都會導致猝死;少數人是因為心臟突然性的停止跳動猝死。
在保險行業中,關於猝死的定義基本與上相同,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們應該知道,保險公司對於意外定義為「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那麼對於疾病來說,猝死就和意外有著本質的不同,在具體的保單細則中有很大差異,比如不少意外險的理賠條款中都明確地將猝死併入了免賠,此外像中暑,疾病,藥物過敏等也都在保險的免賠範圍內。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解到,關於意外險,若被保險人猝死,除非可以證明猝死的原因是因為意外事故而非疾病。否則受益人是無法從意外險中獲得賠償的。
下面我們有請小明給我們演示一個案例。
夏日炎炎,小明開車去單位上班,途中遇一輛車加塞變道,小明氣不過與這輛車進行了多回合別車大戰,由於在大戰過程中憋了一肚子火,小明突發心臟病,沒有把控好汽車方向盤,撞向一邊護欄,此次事故導致小明身故。那麼問題來了,小明購買的意外險,不包含有疾病引發的猝死責任,那麼保險公司會理賠嗎?
其實這個案例稍微有點兒爭議,因為導致小明身故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車禍。但是引發車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小明鬥氣危險駕駛,以及自身突發心臟病,引發了短時間內無控車能力。以上兩點無論是還有違法行為的危險駕駛,還是由於自身的心臟病引發的猝死,保險公司都是不予理賠的。所以小明家屬也就拿不到保險公司的理賠金。
其實還有一些真實案例,比如家住上海的C先生劇烈運動後身體不適,就醫顯示無大礙,然後沒過多久死亡了。醫生後來推斷其運動過量引發了心臟問題,但是沒有屍檢。在火化之後呢,家屬發現C先生之前投保過意外險,所以要求保險公司進行賠償,保險公司拒絕之後呢,就起訴到了法庭,最後法庭判保險公司賠償部分與C項的家屬。為什麼會得到賠償一部分這個結果呢,是因為保險法裡第30條的規定,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有利於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正是因為當時沒有屍檢證明,所以才判保險公司進行賠付,如果有屍檢證明,那麼這場官司很有可能會起訴失敗。
其實我們也不能一棒打死所有的意外險種,也有部分意外險是連帶猝死責任的,包括絕大多數的壽險,還有很多帶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對於猝死也是能給予正當理賠的。所以對於身後責任比較大,保險需求比較大的人群來說,買一些適用的產品組合或者是做一些壽險,方能解決後顧之憂。而且像某些職業,比如說程式設計師等本身加班加點熬夜,會有相應的風險,除去商業保險外,我們社保內的工傷保險針對在工作時間和工作範圍內發生的猝死事件,也會有相應的補償,相應的理賠。
其實對於我們大多數讀者來說,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日常作息有規律,堅持鍛鍊身體;也不要過度的疲勞,不要過量工作,超負荷的運動;定期去醫院做檢查;注意飲食,少吃油脂性,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少生氣,不要精神過度緊張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預防猝死的措施。
謝謝您閱讀到這裡!最後祝願大家及家人們都能永遠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