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喪鐘」:這些美味千萬別吃

2021-01-09 快科技

起初,我們撕咬著滴淌血水的生肉;後來,我們聽著鐵板上烤肉的滋拉聲。馬嘎爾尼筆下一日三餐都是粗糧青菜,春荒時要靠挖野菜才能度日的盛世百姓,今天我們已對各種肉蛋珍饈司空見慣……

在技術、經濟兩個高效馬達的晝夜運轉中,我們的舌尖逐漸品嘗到更美味、更營養、更健康的食物。

可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人的舌尖卻滋生起一種獵奇的貪婪,許多動物因之飽受饕餮之災,在人類的舌尖上敲起了喪鐘。

田間地頭的「農家衛士」——虎紋蛙(VU 易危)


虎紋蛙(圖片來源:bing)

我們平常所說的青蛙,特指田間地頭兩種常見的蛙類,一類是側褶蛙屬的黑斑蛙,一類是虎紋蛙屬的虎紋蛙,而虎紋蛙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俗稱——田雞。

黑斑蛙廣泛分布於我國從南到北的廣大區域,而虎紋蛙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虎紋蛙體型比黑斑蛙更為碩大,可達100mm以上,頭長要大於頭寬,犁骨齒強健,性情兇猛,被譽為「蛙中之虎」,是半翅目、鱗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同翅目等昆蟲的天敵,對農作物的保護有重要作用。

虎紋蛙的生活環境就是人類農作活動的場所,因此十分容易捕捉。然而,虎紋蛙遭到大量捕捉的真正原因卻來自其難以言說的風味。

對虎紋蛙的肌肉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得出其肉質鮮美的原因如下:1. 虎紋蛙肌肉中所含的己醛有清香的香草氣味;2. 虎紋蛙肌肉中所含的苯甲醛具有令人愉快的堅果香和水果香;3. 虎紋蛙肌肉中所含的不飽和醇具有類似蘑菇的香氣……

這些物質讓相當一群人對虎紋蛙垂涎三尺,爆炒田雞、乾鍋田雞、田雞粥等菜餚在餐館中已經算「家常菜」了。

從1970年代開始,虎紋蛙就以每年50t的龐大數量被捕捉作為食材販賣,而相關部門對這種現象缺乏管制,使虎紋蛙長期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

1989年,虎紋蛙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04年被列為易危物種。長期的、大量的捕殺使很多地區已經難見野生虎紋蛙的身影。

此外,虎紋蛙人工繁殖的難度大(選種難)也是其種群「半死不活」的因素。

  天上「人參」——黃胸鵐(EN 瀕危)


黃胸鵐(圖片來源:wiki)

黃胸鵐又名禾花雀,是一種被黃色羽毛覆蓋肚囊小型鳴禽,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華東及整個東部地區都有分布。成體不足200mm,形似麻雀,也喜歡吃穀物;性膽小,見人就飛,遷徙時可集成近7000隻得龐大隊伍,蔚為壯觀。

黃胸鵐本來是一種普通的不過再普通得鳥兒,但是在中國南北方,對它有著不同需求。在北方,這種鳥多被作為觀賞鳥來飼養,而在中國南方,卻被傳為一種另類的補品。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黃胸鵐有滋補強身的功效。在中國廣東便把這種還沒有現代醫學理論支撐的「待定理論」加以衍生,認為用黃胸鵐為主要食材所煲的湯能夠補腎壯陽,提高男人的性能力。

此外,除了藥用目的,人們也對這種鳥兒本身的美味垂涎不已,它一直是粵菜及東南亞飲食文化中常見的角色。

一方面是對黃胸鵐的濫捕濫殺,另一方面黃胸鵐的人工繁殖尚未取得成功,捕捉來源全系野外個體,因此野生黃胸鵐數量銳減。

從1980年代至今,黃胸鵐的數量已經減少90%。

一項發表在《保護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的研究報告中稱,僅2001年一年中,廣東省就在餐桌上消耗了100萬隻黃胸鵐,中國方面已經從1990年代末禁止捕殺這種鳥,但直到2013年還能在黑市上看到黃胸鵐可憐的身影。

像分布規模如此廣闊的鳥卻出現即將被吃光的現象,翻閱歷史,只能讓人想起20世紀初被人類荼毒殆盡的北美旅鴿。

塞外江南的稀世神「爪」——四爪陸龜(CR 極危)


四爪陸龜(圖片來源:wiki)

在我國生活著三種陸龜,在南方獨佔凹甲陸龜和緬甸陸龜兩種,而在北方僅有一種陸龜,只生活在素有塞外江南之稱的新疆伊犁,這就是稀釋珍「甲」——四爪陸龜。

雖然四爪陸龜的定名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在我國直到1950年代才有所發現。它們喜歡生活在天山前的黃土丘陵地帶,這些地方的土壤為灰鈣土,土層較厚,土質疏鬆且溼度大,非常適合它們建築巢穴。

說到挖洞、建巢穴,就不得不提它的爪子,四爪陸龜每肢都有四爪,爪間無蹼且尖銳,因而得名四爪陸龜。


四爪陸龜每肢有四個爪,而且爪間無蹼(圖片來源:bing)

誰能想到,僅僅在我國發現四爪陸龜10餘年的時間,它們就遭到了幾乎滅頂之災。

四爪陸龜的綜合價值甚至比中國大鯢還要高:它的龜膠、龜血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但更能直接誘惑人的是其鮮美的龜肉,其肉富含膠質蛋白,同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完美組合,口感鮮嫩爽口。

據當地老人介紹,每年的四五月份,當地居民就帶著麻袋上山捉龜。四爪陸龜食量小,處於危險情況下會進入「休眠」狀態,因此是十分便於儲藏的「活罐頭」。當地人就利用四爪陸龜的這個特性將其抓回後放在地窖的大缸中,留以日後食用。

由於四爪陸龜易於捕捉,經濟價值高,刺激了一波不法商販,它們從當地人手中低價收購四爪陸龜,轉而高價出售給餐飲業,從而引發了更猛烈的捕捉四爪陸龜的風潮

1983年,四爪陸龜自然保護區建立時,野生數量還有1.5萬左右,到1990年代初期僅存1300餘只,中期已不足300隻。1996年,四爪陸龜被定為極危(CR)物種。

2000年以後,四爪陸龜也開始了人工繁殖工程,雖然目前數量已達1000餘只,但野生龜數量仍舊稀少。

山溪中的兩棲「巨嬰」——中國大鯢(CR 極危)


中國大鯢(圖片來源:wiki)

現生兩棲動物中最大的是滑體類,隱鰓鯢科,大鯢屬中的中國大鯢。中國大鯢成體可達2m長,重60kg以上,喜歡在山澗或泥潭的清澈、陰冷的水中「納涼」。

中國大鯢分布相當廣泛,從華中到華南、西南大部分冬季幾乎無冰凍期的水體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不過,80年代以來中國大鯢數量銳減,使其分布越發朝著不規則的點狀分布模式發展,其活動地點,也由地表水體轉移到人跡罕至的石灰巖溶洞或地下暗河。

中國大鯢數量銳減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其「多功能」的價值而遭到過度捕殺。中國大鯢食用價值極高,素有「水中人參」之稱,除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之外,特殊的大鯢肌肉蛋白完全符合人體的FAO/WHO的理想模式

。中國大鯢的藥用價值同樣驚人,其裸露的皮膚中分泌的黏液,含有多種蛙皮素,具有很強的抗菌作用,是研製新的抗生素藥物的重要來源。


浙江省虹橋鎮販賣中國大鯢,價格為880元每斤(圖片來源:wiki)

從1980年代起,我國廣東省以及東南亞等地颳起了一股食用大鯢的「旋風」,市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大鯢販子們開始大規模捕殺大鯢。紅燒娃娃魚、三扒大鯢等頻頻被端上餐桌。

即使國家對野生大鯢立法保護,新千年以來也開放了人工養殖大鯢,但由於野生大鯢的種質優良、繁殖力強,因而還是被頂風作案的不法商販們大量捕殺。

到2000年以後,湖南省野生大鯢僅存2000尾、河南省伏牛山區已無野生大鯢的蹤跡。

開啟白堊紀的長江「鑰匙」——白鱘(CR 極危)


白鱘(圖片來源:bing)

吻部形如鑰匙,且有65million以上的演化史,因此可以形象的將長江白鱘稱為開啟白堊紀的「鑰匙」。白鱘腹部黑白,頭部灰色,生長速度奇快,當年孵出的幼體就可達64cm。而被發現最大個體的白鱘長達7m,重達500kg(秉志,1950年代觀測),成年白鱘性情兇猛,鯛魚、長江刀魚、淡水蝦蟹沒有它不敢吃的,是個不折不扣的淡水霸王。

白鱘與中華鱘都是我國的獨有大型洄遊性魚類,二者分布範圍驚人的重合,多生存於長江中下遊及其周邊的淡水湖泊中。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這裡的「臘子」指中華鱘,「象」指白鱘,「黃排」則是指胭脂魚。

不過,這種勝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建國初期,白鱘的種群數量還比較可觀,是長江重要的漁業資源之一。

1970年代以後,每年白鱘的捕撈量可達5噸以上,用白鱘魚卵所做的魚子醬味美,被賣到國外賺外匯,這對白鱘的生殖繁衍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白鱘的肉同樣是珍饈,漁民們用板車拉著白鱘肉到集市上賣,要多少切多少,和賣豆腐無差

1980年代,葛洲壩的截流給白鱘的洄遊造成困難,也使白鱘的生存狀況雪上加霜。1988年到1996年,不到十年的時間,白鱘受威脅程度升級為極危。

2007年初,人們在長江洪湖段新灘蝦子溝附近水域最後一次目擊白鱘,發現的卻是一具鱘屍,它因違法捕撈致死。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穿越四季,我們即將看到美味背後人和自然的故事。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
  • 秋季,螃蟹美味好吃,但是這5個部位暗藏危險,千萬別吃
    秋季,螃蟹美味好吃,但是這5個部位暗藏危險,千萬別吃自古以來,螃蟹又被稱為「水產三珍」,歷代美食家對其稱頌倍至。現如今螃蟹更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尤其是入秋後,螃蟹正是大量上市的季節,正是食蟹最佳季節,但是在吃螃蟹時要注意這5個部位,螃蟹的體表、腮部和胃腸道佔滿了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等致病物。因此吃蟹時必須除盡蟹腮、蟹腸、蟹心和蟹胃。尤其是醉蟹,這些致病物還是活的,更不能吃。
  • 地道川味臘腸,吃出舌尖上的年味兒
    作為一枚地道的川妹子,逢年過節最愛的就是餐桌上各種臘腸菜,什麼臘腸煲仔飯、荷蘭豆炒臘腸、花菜炒臘腸等等,美味臘腸可以炒一切,每一口都是幸福感爆棚!如今工作在外的我,更是懷念充滿家鄉味的臘腸,可惜所在城市的地道川館子並不多,常常要跨越半個城市才能嘗上那一口家鄉味,每當熟悉的味道湧上舌尖時,瞬間就能回憶起記憶中的老味道。 後來工作越發忙碌,空餘時間越來越少,沒有精力再跑大老遠去吃家鄉菜,於是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一家地道的川味臘腸,就是這款四川香腸,口感很地道。
  • 魚腥草你認為是頂級美味還是舌尖上的噩夢?
    不會再吃第二次,甚至不敢再次看到。很多去過雲貴川的北方人腦海裡肯定會崩出一根白色的草根———折耳根!!!作為一個北方人,而且到處跑,不說什麼都能吃,至少也沒什麼特別不能接受的。但是要除去折耳根!我現在想起那個味道……真的牙都打顫。第一次去貴州的時候,一個當地朋友說你去了那麼多地方帶你去吃一種絕對沒有吃過的美食。
  • 春天適合吃的野菜各種做法,快來學學這些美味,你可千萬別錯過
    野菜是春天的饋贈,快學學這些美味用舌尖感受春天的美味吧!2、在榆錢中加入乾麵粉,拌勻,麵粉不用太多,讓每一片榆錢上面均沾上麵粉。3、蒸鍋上汽後,放入拌好的榆錢,中火蒸5分鐘。4、蒜切碎,加入醋、生抽和香油混合成調味汁,淋在蒸好的榆錢飯上面或者直接蘸汁吃即可。
  • 但丁的牛肚包:在旅途中搜羅美味 在美味舌尖上旅行
    12月23日,位於商務內環路與西七街交叉口的旅行主題餐廳「但丁的牛肚包」正式開業,來自佛羅倫斯的美味裹挾著一股濃烈的浪漫情懷席捲鄭州。來自佛羅倫斯的但丁的牛肚包、來自日本的她最愛的半生小牛肉、來自臺灣的臺式三杯雞、來自湖南的湘辣小髒蹄兒、來自墨西哥的牛油果雞肉卷、來自新加坡的黑胡椒蝦……大家通過一道道美味,來了趟奇妙的舌尖旅行。
  • 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
    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每次提到非洲美食的時候,很多吃貨們總是心頭一顫,因為非洲人的口味實在是太過於獨特了,手抓飯的做法和吃法真的是太實在了,不過當地的熱帶水果也是讓人流連忘返,而且還有很多網友們都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非洲人了,沒有太大的工作壓力,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住在一起,每天都在琢磨著怎樣吃飯。非洲難得的美味,每年限制出口300隻,知道真相後網友:千萬別來!
  • 舌尖上的美味——香椿炒雞蛋
    四月的一天,跟隨春天的腳步,我在縣城集貿市場的攤位上看到了那紮成一把一把鮮嫩欲滴的香椿芽,在意識深處似乎尋覓到了那道春天的美味。 春天芽有著它獨特的風味,但是作為菜餚的可食期特別短,發芽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嫩芽的膳食纖維會迅速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也會大大降低,更無法食用。
  • 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帶你吃遍潮汕美食,每一樣都垂涎三尺
    舌尖上的潮汕,盤點潮汕必吃10大美食,看看你都吃過哪些?對於吃貨來說,潮汕是一定要去的。我在廣東工作了好幾年,離潮汕還是蠻近的,做個高鐵一個小時就到了。潮汕牛肉丸的傳統製作是選用新鮮的上好牛肉,用指定的捶打工具,放在大砧板上上下用力地把牛肉捶成肉醬。中途再加上食用鹽,味精,魚醬繼續在捶打20分鐘。捶打至肉醬不粘手不掉為止,然後用手抓起肉醬,用手握緊拳擠成肉丸。這製作過程就像一個表演,陳曉卿導演曾經還專門有一集「舌尖上的中國」講的就是潮汕牛肉丸。看過的人都會為裡面的手工製作所驚嘆,感嘆勞動人名的智慧。
  • 舌尖上的美味,龍川客家菜師傅「煉」成記~
    這些菜式都是傳統客家菜的招牌菜對於想做「掌勺人」的大廚學會幾招客家招牌菜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為培養「客家菜師傅」人才,打造龍川客家菜品牌和龍川客家菜師傅名片。客家菜跟其他粵菜在用料上可以說是相同,但是操作、炒法很多不一樣,這次回來剛好碰上這個好機會,自己也是在認真學習,充實一下,可以說是為自己創業做好前期準備。」
  • 鄉鎮|冷水灘:舌尖上的美味 黃陽司竹魚
    圖片來源:《舌尖上的冷水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7日訊(通訊員 周淑芳 雷中祥)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東二十裡的黃陽司以古漁鎮著稱,沿湘江河岸出產一種奇異的「竹魚」。竹魚大多呈青灰色,也有為褐黃色的。
  • 中國最美味的幾種香腸,喜歡吃的,是千萬不能錯過的,都很好吃
    推薦語:香腸是個好東西,帶不能多吃哦,適當調味就好了~你喜歡吃臘腸麼~下文轉載自作者:東坡家D紅燒肉中國最美味的幾種香腸,喜歡吃的,是千萬不能錯過的,都很好吃。說起香腸在中國其實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美食了,我們也都知道中國的香腸種類有很多,那麼對於我們今天來說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最美味的幾種香腸,如果喜歡吃的是千萬不能錯過的,因為這些香腸真的是都很好吃的。
  • 河豚美味無比,但是如果不會做的話,千萬別冒風險,不然會吃虧!
    海洋當中很多的美食,當然品嘗的時候也會有風險,例如今天要說的河豚就是這樣一種食物,大海之中有很多的寶藏,河豚是一種叫人又愛又恨的美食,愛的是河豚的美味,恨的是河豚身上的毒性。但是河豚又是非常好吃的,河豚美味有很多的粉絲,所以怎樣處理好吃河豚的問題就變得十分的重要。拿起活生生的河豚會感覺河豚身形圓圓的滑滑的,看起來有點像潛水艇的形狀。河豚還長著一個圓圓的頭,大大的肚子,手感摸起來非常的軟,河豚身上的花紋呈現青青點點的遍布全身,當河豚在海內遇到危險的額時候,河豚會故意的將肚子鼓起來。別看河豚長得呆頭呆腦十分的可愛,可別忘了河豚是有劇毒的。
  • 這些顏色豔麗的野生植物,鶴山人千萬別吃!
    這些顏色豔麗的野生植物,鶴山人千萬別吃!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看似漂亮卻不能吃的植物趕緊告訴身邊的人不能隨便採摘食用哦~毒蘑菇其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毒傘(又稱蒜葉菌、鬼筆鵝膏、綠帽菌)褐鱗小傘、白毒傘、黑包腳傘、內綠菌、褐腳傘、殘託斑毒傘、鬼筆。
  • 蒿子粑粑,舌尖上的春天
    早春時節,對於湘北的人來說,是吃蒿子粑粑的好時節。蒿子作為一種大山裡的自然饋贈,經過農人之手,搖身變成了舌尖上的美食。對於在外的故鄉人來說,蒿子粑粑經過長途運輸,走進城市,是告慰異鄉人舌尖上的鄉愁。而吃蒿子粑粑,對故鄉人來說,是在享受人間舌尖上的春天。
  • 死蟹能吃嗎 這樣的螃蟹千萬別吃
    秋蟹味美營養高,但如果吃得不當可能會帶來健康損害。螃蟹死了很長時間的話,聞起來不新鮮,而且還有腥臭味,那就不能吃了。你平常買新鮮螃蟹的時候,先煮出來,在放到冰箱裡就可以保存,千萬不要把生螃蟹放到冰箱裡,因為那樣螃蟹裡面的肉就沒了。當螃蟹垂死或已死時,蟹體內的組氧酸會分解產生組胺。組胺為一種有毒的物質。
  • 葡萄皮上有這東西千萬別買,買了也別吃!裡面可能全是蟲子…
    葡萄誰都吃過,但是您見過有小凸起的葡萄嗎?北京的楊老先生就買到了,這些葡萄就像是渾身長滿了刺。但是專家看過後卻說,這樣的葡萄千萬別吃!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些「刺」究竟是什麼呢?北京農學院植物保護系王進忠教授在仔細觀察後告訴記者,葡萄上的刺,有一些是病原菌危害,還有一些是介殼蟲。介殼蟲是什麼?王進忠教授表示,介殼蟲是一種昆蟲,它利用刺吸的口器,直接扎到葡萄果皮裡,吸收葡萄的汁液。介殼蟲是一種害蟲。
  • 這位老人用一生做出僅有1mm的空心掛麵,連《舌尖》都非常推崇!
    而邊吃美食邊看美食紀錄片是我下班之後最大的愛好!2018年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風味人間》、《人生一串》、《舌尖上的中國3》、《老廣的味道3》…等美食紀錄片卻穿透屏幕留在了甜餅的心裡、胃裡。我個人非常喜歡陳曉卿導演製作的幾部美食紀錄片,尤其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舌尖2》,不是單純的記錄美食,而是探討了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帶給我很多的美味和感動。
  • 這個季節千萬別錯過,3元一斤,比魚蝦營養高,要多煮給孩子吃
    這個季節正是吃海鮮的好季節,海鮮市場各種海鮮都有,但是價格都不菲,不過有一種海鮮卻很便宜,而且營養價值還非常的高,它被譽為「海中雞蛋」,3元一斤,比魚蝦營養高,要多煮給孩子吃,能補鋅,補鈣,補胺基酸,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還要高,孩子多吃能補腦,這個季節千萬別錯過。
  • 吃海鮮時,千萬別點一頭鮑魚,不然結帳被嚇到,你知道原因嗎?
    吃海鮮時,千萬別點一頭鮑魚,不然結帳被嚇到,你知道原因嗎?導語: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張天價的帳單,上面有頂級和牛、野生大黃魚、黑白頂級魚子醬、鮑汁扣花膠等二十多道菜,再看看總消費金額,我數了好幾次,竟然是6位數,也就是說吃一頓飯花了幾十萬,這果然是富豪家庭的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