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近年來大西洋洋流系統減弱原因及影響—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圖片來源:《自然》

4月12日,《自然》發表了兩篇分析大西洋經圈翻轉環流(AMOC)減弱的論文,AMOC對氣候具有重要影響,它涉及熱量的再分配,並且影響碳循環。但是近幾十年來它明顯減弱,這是否反映了長期性的自然變化仍不為人知。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David Thornalley及同事提供的古海洋學證據表明,自1850年左右的小冰期末期開始,拉布拉多海的深對流和AMOC,較之前的1500年變得異常微弱。作者認為,小冰期的結束與北冰洋及北歐海的淡水釋放有關,後者引起了AMOC的變化。但是考慮到分析中所採用的代用指標的非AMOC影響以及代用指標對於AMOC的可變敏感性,人們難以確定AMOC的轉變是在小冰期末期突然發生,還是在過去150年裡逐漸發生。

在第二篇論文中,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Levke Caesar及同事將整體全球氣候模型與全球海面溫度數據集結合起來,鑑定發現自20世紀中期以來,AMOC的減弱「痕跡」約為3斯維爾德魯普(15%)。該痕跡在冬季和春季最明顯,包括由熱傳輸減少引起的大西洋近極地區的降溫,以及由墨西哥灣流平均路徑北移引起的墨西哥灣區域變暖。

兩項研究在AMOC減弱的時間點方面存在分歧,這可能反映了AMOC的表達存在許多細微差別。在相應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地質調查局的Summer Praetorius寫道:「看到這兩篇研究達成一致的結論,即現代AMOC處於相對微弱的狀態讓人感到安慰,至少從科學角度看如此。」但從未來氣候變化場景的大背景下看,「也許就不那麼令人安心了,因為AMOC減弱可能導致北半球的氣候和降水類型發生重大變化。」她總結說。(晉楠)

相關焦點

  • 大西洋洋流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
    原標題:大西洋洋流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   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兩篇分析大西洋經圈翻轉環流(AMOC)減弱的研究論文,AMOC對氣候具有重要影響,涉及熱量的再分配,並且影響碳循環。研究發現AMOC近幾十年來明顯減弱,但這是否反映了長期性的自然變化仍不為人知。
  • 大西洋洋流變弱將導致氣候加速變暖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後幾十年裡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並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英媒:研究稱大西洋洋流活動加速衰減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 英媒稱,新的研究結果顯示,與過去氣候發生劇烈和突然變化相關的溫暖的大西洋洋流目前處於至少1600年來的最低活動水平。基於多項科學證據獲得的這一發現對之前作出的該洋流需要數百年時間才會發生災難性衰減的預測提出了質疑。
  • 北極海冰大幅融化,大西洋洋流大幅減弱!後天真的要重現?
    而現在,耶魯大學和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北極海冰不僅僅是反映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它也正改變著地球上最為龐大的系統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美國能源部科學院、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以及英國自然與環境研究委員會都在關注這項研究。AMOC是地球上最嘆為觀止的能量和物質交換系統。大西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暖池墨西哥灣,也造就了強盛的墨西哥灣流和北大西洋暖流。
  • 全球暖化致大西洋洋流逐漸減弱 極端氣候將增多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12日報導,研究發現,全球暖化讓調節全球氣候的大西洋洋流逐漸減弱,產生更多使冬季變得更冷夏季變得更熱的極端氣候。兩組國際研究團隊刊登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皆顯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簡稱AMOC)正逐漸減弱。
  • 全球變暖引發海洋「災難」—新聞—科學網
    近日,兩項研究分別探討了全球氣候變暖對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響。 3月27日,《科學》刊登的一項關於過去50萬年洋流強度的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洋流,相反它可能會引發古代事件的重演——當時多次氣候變暖導致洋流強度長達一個世紀的強烈波動,播下氣候混亂的種子,讓歐洲時而變冷,時而變暖。
  • 北極海冰消退可影響大西洋海洋環流系統
    7月31日,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研究稱,北極海冰不僅僅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被動響應器,在數十年的時間尺度上,海冰也可以主動影響世界最大的海洋環流系統之一——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
  • 冰島不明洋流 「大洋傳送帶」改變大西洋氣候
    相關的研究報告發表在八月的《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 目前,在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影響下,對北半球以及北歐氣候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出現在冰島北部的環流則是北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又被稱為「大西洋傳送帶」,是調節地球氣候的關鍵影響因子。該環流在大西洋上層海水中向北運動,下層海水的流向則相反。
  • 專家警告:大西洋洋流作用在被減弱,《後天》場景恐會上演!
    據相關報導,科學家在對太西洋的洋流循環系統進行觀察勘測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現象,大西洋的洋流循環系統處於近1600年的最低水平,這意味著大洋沿岸的大陸都有可能出現氣候混亂的現象。作為全球洋流循環中的重要一部分,科學家一直以來在大西洋洋流上給予巨大的關注,因為它對於全球的氣候調節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北大西洋洋流循環急速減弱,歐美天氣將轉為嚴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劇減弱」,目前北大西洋的洋流已處於1500年來的最低水平,導致這一現象應該被歸咎於氣候變化。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洋流的異常變化將對北美和歐洲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 【專題探究】高考地理中洋流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詳細解讀!
    只做最有用的地理  海洋下墊面的性質是不均一的,其差異主要表現在冷、暖洋流上。洋流的形成有許多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期定向風的推動。世界各大洋的主要洋流分布與風帶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洋流流動的方向和風向一致,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 「原始人飲食」可能並不健康—新聞—科學網
    為了弄清這一問題是否更為普遍,挪威北極大學考古學家Hans Peter Blankholm和同事集中研究了生活在挪威北極海岸一個名為Varanger地區的石器時代人類。   研究人員從該地區選取了8處考古遺址,時間跨度為6300年前至3800年前。
  • 氣候變化或讓颱風範圍越來越「北」—新聞—科學網
    強熱帶氣旋引人矚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風力強勁,破壞力驚人。以颶風為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下屬的大西洋海洋氣象實驗室(AOML)的統計顯示,一次普通的颶風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一天世界總發電量的200倍。這樣的能量足以給一座城市帶來災難。 及早預測颱風成為人類減小災害影響的重要方式。
  • 南大西洋區域磁場異常變化:強度加劇減弱
    南大西洋異常區(South Atlantic Anomaly)是地球磁場位於非洲和南美洲之間的一片區域,覆蓋範圍遍及南美洲南部及南大西洋海域。至少幾十年來,這一區域的磁場變得越來越弱,而這也是全球趨勢的一部分。根據歐洲空間局(ESA)的數據,在過去200年裡,全球磁場強度下降了9%。南大西洋異常區似乎是一個特殊的變化點。
  • 地球海洋「洋流」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洋流又被稱為「海流」,通常是指大洋表層海水常年大規模地沿著一定方向進行的較為穩定的流動。洋流是地球表面熱環境的主要調節者,全球巨大的洋流系統促進了地球高低緯度之間的能量交換,維持著地球表面熱量的動態平衡。
  • 科學家重建末次冰期以來南海深層洋流動態演化歷史
    目前,關於這些氣候突變時期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區之間氣候態、洋流系統的關係以及對應傳遞機制還存在爭議。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的邊緣海,位於北太平洋深層水流經的中下遊,是示蹤深層洋流演化,研究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氣候、深層洋流演化關係和傳遞機制的重要場所。
  • 研究揭示厄爾尼諾多樣性對北赤道流分叉點的影響—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雜誌:海洋》。據悉,該研究成果被《地球與空間科學新聞》Editors』Highlights編輯精選欄目報導。 北赤道流分叉點(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Bifurcation)影響著西太平洋大尺度海洋環流,如黑潮(Kuroshio Current)、棉蘭老流(Mindanao Current),以及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印尼貫穿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進而影響著全球海洋以及氣候系統。
  • 如果北大西洋洋流崩潰,氣候危機將降臨,氣溫下降3度
    地球上空有多個系統,每個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數億年來周而復始,維護了地球氣候環境的穩定,但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這一平衡被徹底打破,地球的調節功能逐漸失去規律性。氣象專家就表示,如果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崩潰,氣候危機可能會降臨到英國,並對該國的農業造成重大損害,那麼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北極冰的融化正在改變洋流
    這種淡水在北極很重要,部分原因是它漂浮在溫暖的鹹水之上,有助於保護海冰免於融化,進而有助於調節地球的氣候。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環流緩慢地將這些淡水釋放到大西洋中,讓大西洋洋流將其少量帶走。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發現,淡水濃度增加的原因是夏季和秋季海冰的減少。幾十年來,北極夏季海冰覆蓋面積的減少使得波弗特環流更容易受到風的影響,風使環流旋轉得更快,並將淡水截留在洋流中。 20多年來,持續的也在一個方向上拖曳著環流,增加了順時針環流的速度和大小,並阻止了淡水離開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