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鶴壁市在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 2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情況。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鶴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洪利民回答記者提問。
洪利民介紹,鶴壁市開發區與全省各地開發區有共性,是1992年規劃開發建設的,產業集聚區則是2008年根據省部署開始規劃建設的。隨著這些年的發展,開發區(產業集聚區)成為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但弊端也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行政化程度越來越高,小政府大服務變成了大政府小服務,運營機制不活,與當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所以改革是大勢所趨。
今年7月份,鶴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臺了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全市性指導意見,對改革模式、機構設置、薪酬制度等改革重點進行明確,決定全市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允許涉改開發區在市《意見》框架內大膽探索適合各自開發區的改革舉措。通過有效的督導和推進,4家涉改開發區(產業集聚區)改革工作全面鋪開、進展順利。其中,鶴壁經開區改革任務已順利完成,寶山經開區改革任務也已基本完成,濬縣產業集聚區、鶴淇產業集聚區正在按照節點積極推進,預計年底前改革任務可全面落地。
具體怎麼做?
洪利民介紹,鶴壁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大膽嘗試,創新突破,積極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改革後,鶴壁經開區、寶山經開區、鶴淇產業集聚區、濬縣產業集聚區內設機構從14個、12個、7個、8個分別壓減為10個、9個、6個、5個,壓減率27%
創新機制,雙向流動。創新人員管理方式,探索建立以員額總控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員管理制度,實現人員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建立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的競爭性選人用人機制,鼓勵行政、事業人員到國有公司任職,保留其原級別身份,並將檔案封存,消除後顧之憂。
放權賦能,增強活力。按照「充分放權、加強指導」的原則,鶴壁經開區全面梳理各部門權責清單,確定了116項可以承接的審批事項,市直部門通過刻制「2號章」、設立派駐機構等方式下放相應審批權限,推動實現「辦事不出區」。在創新產業用地方面,制定了《關於開發區新型產業用地試點的實施意見》,通過增設新型產業用地分類,滿足開發區發展新型產業的需要。
從效果來看,積極性充分調動。創新國有公司人員管理和薪酬制度,公司人員打破行政事業、編內編外身份界限,實行全員聘任、競爭上崗、績效考核,開發區自主決定人員聘用和薪酬標準。鶴壁經開區初步確定了國有公司薪酬標準,區直機關人員交流至公司任職,完成績效考核任務後月工資可普遍漲至原工資2倍左右,實現了從傳統的「按級別定薪」到「按貢獻付薪」的轉變,極大調動了員工幹事創業的熱情。
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鶴壁經開區和寶山集聚區均創新設立政務服務和優化營商環境局,把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建立政企面對面、政銀企對接、產學研用對接、重大企業幫扶、服務管家(首席服務官)、政企直通車等「六大機制」,開展政務服務提升等「五大行動」,為項目建設和企業運行創造了良好環境。
隨著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鶴壁經開區充分發揮鶴壁經開投資集團的作用,加強與民營資本、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先後承接了總投資50億元的電子智能信息產業園(中原光谷)、總投資10億元的汽車電子智能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寶山經開區通過組建寶山市政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寶山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加強市場化運作,成功引進中建鋁、中國二冶、中鐵六院、中鐵八局等工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發展勢頭進一步向好。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任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