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立方」捕獲第三個千萬億電子伏特的中微子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冰立方」捕獲第三個千萬億電子伏特的中微子

   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搜尋中微子這種「幽靈」粒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設在南極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發現了兩個能量大於1000萬億電子伏特的中微子,研究人員借用《芝麻街》裡的人物名字將其命名為「伯特」和「厄尼」。現在,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4月10日報導,「冰立方」又探測到了第三個同樣能級的中微子,其或許源於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過去一個世紀,宇宙射線(其實是一種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幾大謎團之一。據信,諸如超新星、黑洞或伽馬射線的爆發都可能產生宇宙射線,但其起源卻很難探測到。於是科學家「曲線救國」,轉而追尋中微子,即宇宙射線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時產生的亞原子粒子。由於中微子不帶電荷,其行進方向不受宇宙磁場的影響,因此可通過行進軌跡追尋到其來源。

  但孤僻的中微子很少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這就使其很難被探測到,不過,在極少情況下,中微子會撞到原子,產生一種被稱為μ子的粒子以及一種藍光閃光,這種藍色閃光能被「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探測到。

  「冰立方」位於南極洲約2.4公裡深的冰層下1立方公裡的冰塊內,由86根裝備了傳感器的電纜所組成,每根電纜包含有60個光學傳感器,這5160個傳感器的使命就是搜尋中微子。

  圍繞高能中微子和宇宙射線的一個爭論是,它們源於銀河系還是銀河系外?大多數理論認為,它們來自銀河系外,比如活動星系核——位於其他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的黑洞。但也有人認為,其源於伽馬射線暴,當某些超新星或兩個中子星相結合時,會產生伽馬射線暴。還有觀點認為,中微子或許只是星系相互碰撞的副產品。甚至有科學家指出,宇宙射線和高能中微子或許由神秘莫測的暗物質製造出來。

  運行兩年來,「冰立方」共發現了3個這樣的高能中微子。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萊辛·懷特霍恩說:「最新研究表明,這3個高能中微子來自銀河系外。」

  隨著實驗在接下來數年內收集到的高能中微子越來越多,「冰立方」天文臺繪製的中微子來源圖將會更詳細。科學家們深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是否「冰立方」看到的任何粒子都能追溯到已知的宇宙對象,比如可見的活動星系核或伽馬射線暴等。不過,迄今為止,他們還沒有發現任何與已知來源有關聯的證據。(劉霞)

相關焦點

  • 粒子探測器「冰立方」藏在南極的中微子「捕手」
    ①科學家正在標示一架粒子探測傳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上的部分裝置,該天文臺於2010年12月份在南極建造完工。②冰立方建設小組的成員在測試傳感器(圖左部分顯露),另一位科學家正在將一個單獨的傳感器掛在電纜上。
  • 冰立方把地球變成了一個巨型中微子探測器
    為了驗證這一點,冰立方團隊將目標放在了中微子上,這比最優秀的粒子加速器所能製造的能量還要高几千倍,並將冰立方瞄準了地核,準備捕捉那些穿過地心逃逸的中微子。極地立方冰立方由數百個被埋在南極冰層下的探測器組成,這些探測器會探測到穿過的冰層的粒子。有些時候,當有東西撞擊到冰中的一個原子時,冰立方就能捕捉到粒子和光子的噴射。
  • 利用中微子光芒對地核成像
    (圖片來源:Forest Banks/NSF)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新研究表明,即將埋在南極冰層下的巨大中微子望遠鏡——「冰立方」(IceCube)能夠通過確定巖石地幔較亮的輪廓,對地球的金屬核心進行成像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銀心中微子和伽馬光子輻射研究方面獲進展
    )觀測到的來自銀河系中心的能量約為1TeV(1012電子伏特)以上的高能伽馬光子作出理論解釋,並對高能伽馬射線望遠鏡(如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CTA、高海拔宇宙射線探測器LHAASO)和中微子探測器(如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IceCube)對銀河系內恆星形成區及銀心區域的探測作出預言。
  • 每秒鐘有數萬億個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為何難以捕捉到它們?
    出品:川陀太空(總字數:1615字)中微子,這是一個上個世紀末才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從預言到發現只有20多年的時間,被認為是宇宙中的「隱身粒子」,難以捕捉到。2013年,科學家利用南極的冰立方探測器捕捉到第一個高能中微子,才確定其存在於宇宙中。2013年至今也才6年的時間,科學家在這些年內發現了中微子多種特點,且在宇宙中數量極為龐大。
  • 每秒有上萬億個中微子穿透身體,頂尖學者滬上揭秘神秘中微子
    知道中微子嗎?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質量極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佔構成物質世界的已知的12種基本粒子的四分之一。中微子無處不在,每秒鐘就有上萬億個中微子自由穿透我們的身體;商用核電站在發電的同時,每秒釋放出大約萬億億個中微子。江門中微子實驗是目前中國主導下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
  • 科學家追蹤宇宙中微子的來源意外發現幕後BOSS是怪物黑洞!
    科學家利用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首次發現了銀河系外高能中微子的來源。在被地球上的科學家發現之前,這個中微子幾乎以光速運行了37億年。這是科學家們所能識別的起源最遠的中微子。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 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近日發布了其尋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最新結果:他們未曾在質子-質子對撞中發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芳蹤」,但對其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定——這種
  • 第三代輕子夸克質量下限設定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緊湊渺子線圈(CMS)國際合作組近日發布了其尋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最新結果:他們未曾在質子-質子對撞中發現第三代輕子夸克的「芳蹤」,但對其質量進行了進一步的限定——這種粒子的質量至少為0.98—1.73太電子伏特(TeV,萬億電子伏特),這是科學家迄今對這一粒子進行的最嚴苛質量限定
  • 中微子來自哪裡?研究發現:與黑洞、活動星系和類星體有關!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體物理學家已經接近確定來自太空的高能中微子來源,研究小組將南極中微子天文臺冰立方收集的數據與射電望遠鏡測量的長電磁波數據進行了比較。宇宙中微子被證明與遙遠活動星系中心的耀斑有關,這些星系被認為擁有超大質量黑洞。
  • 中微子新質量上限「出爐」:不超過一點一電子伏特
    「輕盈」的基本粒子,但其質量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德國科學家對中微子的質量提出了新的限定值:不超過1.1電子伏特(eV),還不到單個電子質量的50萬分之一。新結果是以前質量限定值2eV的一半左右。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試圖測量中微子的質量,然而,這種粒子「神出鬼沒」,幾乎不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  為了推斷其質量,科學家研究放射性氚的「β衰變」——一個氚核衰變成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 學者:中微子探測為天文學研究開啟新窗口
    「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示意圖,實驗觀測主設備在南極冰層的1公裡以下,地面建築是數據處理中心和辦公室當極高能量中微子到來時,冰立方實驗的領導者卡爾教授(Albrecht Karle)正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辦公室裡為將要開始的南極之旅做準備。 冰立方每年檢測到大約50,000個中微子,但其中只有大約10來個處於非常高的能量,這通常表明它們來自銀河系之外的遙遠星系。
  • 不超過0.086電子伏特,科學家算出了最輕中微子的質量!
    這張照片顯示的是一個圓柱形反中微子探測器的內部。每種味的中微子都相應存在一種同樣電中性且自旋量子數為1/2的反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種電中性的基本粒子,相比其他亞原子粒子而言,中微子非常微小,但仍具有質量。中微子只參與引力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由於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距離極短,而引力相互作用在亞原子尺度下又十分微弱,因此中微子在穿過常規物質時不會受到太多阻礙,而且非常難以檢測。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中微子穿過我們的身體。我們對中微子幾乎一無所知,甚至不知道它們有多重。但是,在科學家看來,中微子有著改變整個宇宙形狀的能力。
  • 如果數十億個中微子穿過人體會怎樣
    雖然中微子是神秘的粒子,但它們卻非常普遍。每秒有數十億中微子穿過你的身體。但是中微子很少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所以探測它們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挑戰。即使我們檢測到它們,結果也不總是有意義的。例如,我們最近探測到的中微子能量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都不知道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 中微子新質量上限「出爐」: 不超過一點一電子伏特
    中微子是自然界中迄今已知最「輕盈」的基本粒子,但其質量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德國科學家對中微子的質量提出了新的限定值:不超過1.1電子伏特(eV),還不到單個電子質量的50萬分之一。新結果是以前質量限定值2eV的一半左右。
  • 捕獲變身的「中微子」
    4月27日,論文《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電子反中微子消失》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正式出版發表。文章執筆者和通訊作者都是中科院高能所的研究員曹俊。  中微子第三種振蕩的確認,引起了物理學界的興奮,許多人認為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最重要的實驗物理學成果。大亞灣畔這條狹長的山洞,已被看做通向物理學重大問題正反物質不對稱之謎的一條關鍵通道。
  • 科學家首次測出中微子的質量不超過1.1eV!
    於是,KATRIN(卡爾斯魯厄氚中微子實驗,簡稱卡特琳)誕生了,卡特林中心擁有一個10米高解析度光譜儀,這使它可以精確測量電子能量的數值範圍。而這裡的科學家為了找出中微子的質量而努力,只要知道中微子的質量就有希望能幫助科學家們回答宇宙學、天體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中的基本問題。
  • 人體每秒有1000萬億個中微子穿越,宇宙中有什麼能夠阻擋它?
    據時空通訊通俗理解,中微子有三個明顯的特點:這三個明顯特點就是小、孤、快。小,就是中微子非常小,小到比光子可能大一點點,比電子小百萬倍,也就是小6個數量級。一般認為電子直徑在10^-15m,中微子約為10^-2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