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瓠的子孫祭祀祖先的時候把米飯和魚、肉摻雜在一起放在木槽裡,然後一邊用木棒敲擊木槽一邊呼喊。漢代稱這是蠻夷的祭祀禮儀。盤瓠是誰呢?

傳說在上古帝嚳高辛氏的時候王宮裡有個老婦人得了耳疾,從她的耳朵裡挑出一個蠶繭大的頂蟲,放在名為「瓠籬」的葫蘆器裡。後來這個頂蟲化為一隻犬,身上有五色斑紋,稱之為「盤瓠」。戎族犯邊徵討不下,盤瓠取得了戎族首領的首級。帝嚳高辛氏的小女兒甘願嫁給為國除害的盤瓠。

盤瓠背著妻子上了南山,那裡草木茂盛,罕無人跡。於是帝嚳高辛氏的小女兒、盤瓠的妻子紮起髮髻,穿上幹活的衣裳跟著盤瓠爬上山,進入山谷,住在石室中。帝嚳高辛氏非常思念自己的女兒,但是每次派人去探望總是颳風下雨、地動山搖,阻止前行,沒有一個人能進入山谷。盤瓠和妻子生育了六男六女,他們自相配偶,在盤瓠死後繁衍成了部落,漢代居住在梁州、漢中、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這些州郡的蠻夷都是這樣的。

盤瓠的兒女們自相配偶,稱之為血緣婚,這是上古時期婚姻狀態的典型特徵。關於血緣婚,伏羲女媧兄妹結為夫妻是最有名的例子。世上的人說「赤髀橫裙,盤瓠子孫」,露出大腿,穿著短裙的就是盤瓠的子孫。據說南方苗、瑤、畲族等都是盤瓠的後裔。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祖圖」是畲族信仰的主要載體。「祖圖」又叫「太公圖」,畲族人把始祖盤瓠的事跡畫在布帛上,製成四十幅圖像,這四十幅圖像畲族人代代相傳,就稱之為「祖圖」。畲族以盤瓠為圖騰,並且傳唱《盤瓠王歌》。《盤瓠王歌》又叫《高皇歌》,是畲族的祖源歌,讚頌了盤瓠英勇殺敵、繁衍子孫的豐功偉績。

撥開神話的色彩來看,散居於閩、浙、贛、皖的古老的畲族究竟族源哪裡,也有很多研究者的不同觀點,實在是眾說紛紜。
受到較多認可的觀點是畲族來源於長沙「武陵蠻」。《三國志》裡提過武陵蠻夷作亂。「武陵蠻」是指漢魏時期生活在武陵郡的少數民族。持此種論點者認為,畲族起源於荊湖,從中原或長江中遊南遷至閩,到隋唐時遍布了閩、粵、贛三省。將這種觀點推進一步者則認為,「武陵蠻」也不是武陵本地土著,是由「東夷」遷居而來。從東夷遷居至鄂及湘西者,與當地「三苗」、「氐羌」相融合,然後又形成新的族群就是「瑤族」和「畲族」。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更進一步有人提出,遷居於鄂、湘的是東夷中的一支「徐夷」。「徐夷」生活在淮河與黃河之間,地處偏南,沿長江流域進入嶺南山脈的是瑤族,從嶺南向東,在江西、福建、浙江山區與當地漢族相融合的就是畲族。根據神話探源者認為,畲族是河南地區的夷人,是帝嚳高辛氏時代的一支夷人氏族,與高辛氏有親緣關係。

另有一部分觀點認為,畲族屬于越人後裔。有的說畲族是越王句踐後裔,還有的說畲族是漢晉時期的「山越」。「山越」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南方吳越的遺民。或者就有人認為,畲族是「南蠻」,本身就是上古定居在閩、粵、贛的土著,或者是東漢時就久居於廣東地區的「南蠻」的一支。還有的觀點認為,畲族本身是福建地區的土著。最包容的觀點認為,畲族是遷移來的還是東南本地的民族其實並不矛盾,是武陵蠻、長沙蠻、百越、南遷的漢族,還有湘贛閩粵等等地區的土著民族一起締造了畲族。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鳳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裡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回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