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發現,「佛山藍」今年頻頻刷屏朋友圈。在亞藝湖西門生態修複試點區,佛山市民俗稱「水鉸剪」的水黽也再次出現在湖面上。
這些現象的背後,是禪城水氣質量的「雙改善」。根據2020年1—10月佛山市水環境質量及變化情況排名,禪城區水質「最靚」,水綜合汙染指數為0.47,連續10個月在全市五區排名第一。同期禪城區水綜合汙染指數降幅達22.7%,改善幅度同樣位居全市第一。
而該區的空氣品質也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較去年同比改善24.5%,改善幅度五區第一。
事實上,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過程中,禪城圍繞水氣質量的雙提升下了不少功夫。該區從制度保障、執法監管、環保服務等方面打出組合拳,提升了水質量,護衛「佛山藍」。
科技助力「淨水質」
12月1日傍晚,市民陳宇來到亞藝公園西門口遊船碼頭附近,看到亞藝湖上飄著很多「水鉸剪」。他把這一場景拍下來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學名為水黽的這種昆蟲對水質要求極高,它們的「回歸」讓不少佛山市民感到喜悅。
湖水、河湧水質的改善,與禪城各方的努力作戰分不開。近年來,禪城區堅持全區一盤棋,領導帶頭治,部門齊協同,措施「組合拳」,逐步改善河湧水質。禪城區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考核中,區鎮兩級環委辦及河長辦、區紀委監委、區政府督查科共同構建監督機制,督促相關部門履行職責。
禪城區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鎮街主要領導均實行包案制,狠抓水環境整治工程進度,遇到突發汙染事件時,通過召開協調會共同出謀劃策,協同發力攻克難關。
控源截汙、流域治理是淨水工程的關鍵,禪城區採取系列措施,在2019年建成200公裡汙水管網的基礎上,2020年繼續推進185公裡汙水管網建設,並通過「一湖五湧」項目改善石灣片區整體水環境。
監測數據是評價河湧水質的重要參考,也是評價各級政府改善環境質量的依據。此前,禪城區主要通過人工採樣、監測的方式掌握轄區各類水體水質的汙染情況,水質數據反應周期長、缺乏時效性。同時,此前的監測能力及數據處理能力,難以做到水質數據實時掌握和水質異常及時預警。此外,受監測模式所限,有關部門只能對河湧固定點位水質進行監測,很難對整個流域進行水質聯動監控和分析,在汙染溯源方面力所不及。
為全面掌握河湧的水質狀況,禪城區積極探索河湧治理新舉措,逐步構建起「監測—巡查—預警」水質分析體系。通過「線上數據分析、線下河湧巡查」相結合的形式,排查異常情況並及時處理,從而改善河湧水質。
2019年開始,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推出「禪城區河湧水質監測分析雲服務」項目,利用科技緊盯禪城區廣佛跨界區域重點河湧的斷面水質。
目前,該局已在27條主幹河湧和3個湖泊建成4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覆蓋全區42條主幹河湧的64.3%。採用這一科技手段實現24小時全天候自動監測水質,為水環境整治工作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監測數據。
另外,禪城強化對水質監測數據的分析。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利用圖表將大量複雜的數據可視化,使用不同顏色代表河湧汙染程度,用折線圖代表汙染物濃度變化趨勢等,便於分析規律。禪城區不僅關注河湧現狀,還與上下遊河湧、去年同期和上月同期的數據進行比較,多角度分析水質情況,為決策者提供客觀全面的治水建議。
在治理水環境的過程中,雨季汙水溢流問題是常見現象和「難啃骨頭」,需要各部門合力攻堅克難。今年8月,禪城區環委辦結合監測數據和實地考察情況,發現田心湧存在雨季汙水溢流問題。禪城區環委辦立即召開協調會,組織相關單位共同出謀劃策。
田心湧是禪城治理27條黑臭河湧的其中一條,對該河湧的治理直接影響治理黑臭水體攻堅的成效。商議後,各單位立刻採取措施,一方面,提升汙水井標高,防止汙水溢流,並新建汙水泵,加強雨天汙水抽排;另一方面,排查周邊汙水管道,及時清疏堵塞、淤積的管段。
落實上述措施後,田心湧雨季汙水溢流問題得以解決,水質穩定達標。今年10月,田心湧通過黑臭水體長制久清驗收。
據悉,被納入治理任務的禪城區27條黑臭水體目前已基本「脫黑」,大部分河湧水質穩定。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禪城區水質連續10個月領跑全市,同期禪城區水綜合汙染指數降幅達22.7%,改善幅度同樣位居全市第一。
創新措施「提氣質」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針對PM2.5、PM10、NO2、O3等汙染指標值,禪城全力推動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生活源的「四源同治」工作,積極探索源頭治汙模式。禪城先試先行在全市推出工地「油品直供」和汽修行業「綠色錯峰生產」,並結合「六穩」「六保」工作,加大對開展深化大氣汙染企業的補助,實現汙染治理和企業幫扶「兩手抓」。
禪城區佔地154平方公裡,區內有大小工地200多個,各工地有較多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的廢氣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不容忽視。
「經過近幾年的嚴厲處罰和整治,工地非道路移動機械冒黑煙現象已基本消除,但是從周邊空氣品質站點數據反饋,SO2指標並無下降,隨著工地的增多反而有所上升。」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有關負責人說,此前禪城區環委辦、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區交通運輸局、區發展改革局聯合組織對區內各類工地非道路移動機械油品進行抽檢,發現油品合格率不到50%,部分工地超標上千倍。
「為了從源頭杜絕不合格油品進入工地,禪城區環委辦多次召集會議,協調引入正規油品供應商,搭建油品供應商與工地溝通平臺,推動形成油品直供方案。」他說。
禪城區各部門合力提升工地油品的品質。由禪城區發展改革局建立正規油品供應庫,供工地自主選擇。工地與正規油品供應商籤約後,由正規油品供應商派出油品運輸車輛送油到工地,減少中間多餘的成本環節。工地享受油品價格優惠與直送服務,有效杜絕了黑油、劣質油進入工地。同時,消除非法改裝的黑油車在城市道路運輸油品所造成的公共安全隱患,減少因工地使用黑油、劣質油等所造成的大氣環境汙染。
該工作開展以來,已有116個工地與正規油品供應單位籤約,基本實現區內有非道路移動機械工地全覆蓋。禪城共計配送油品約320噸,工地油品合格率由去年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該項工作目前已在全市推廣,強化五區聯防聯控協同治汙。
除了針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開展具體措施,禪城還對臭氧實施控制措施。「隨著環境空氣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禪城區PM2.5濃度連年下降、達標,但臭氧卻日益成為影響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的重要因素。」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有關負責人說。
據悉,2019年禪城區空氣品質狀況數據顯示,臭氧是全區首要汙染物,佔比達46.5%。VOCs成為臭氧治理工作的難點和關鍵。
該局在全區推動VOCs排汙單位深化治理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監測範圍和頻次。該局今年把34家VOCs重點固定源納入年度監督性監測計劃,計劃開展不少於118次的監督性監測;同時隨機開展VOCs抽查監測,強化支撐環境監管執法。
同時,該局推行錯峰生產作業,針對夏秋季隨氣溫升高臭氧指數飆升的情況,力壓臭氧汙染峰值期間的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
今年以來,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以祖廟街道為試點,圍繞華材國控測點周邊敏感區域的機動車維修行業創新提出「綠色錯峰生產」管控措施,鼓勵企業實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工序錯峰作業,將噴漆時間調整為當日18時至次日6時。
目前錯峰生產作業已在禪城區全面推廣,大大削減了夏秋季白天高溫臭氧高發時VOCs排放峰值。進入秋冬季後,禪城又將「綠色錯峰生產」進一步延伸至家具、印刷等重點涉VOCs行業,力壓臭氧峰值。
組合拳之下,禪城的空氣品質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禪城藍」「佛山藍」頻現。
■縱深
禪城多方合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監管+服務」雙管齊下助企扶企
今年以來,企業發展壓力不斷增加,禪城區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加強企業服務,以「監管+服務」雙管齊下助企扶企,為禪城優質企業發展提供環保技術支持,助力禪城高質量發展。
據悉,目前禪城已向企業發放大氣治理補助資金近500萬元,同時通過「環保夥伴計劃」,服務企業400家次。
向企業發放大氣治理補助資金近500萬元
今年9月,廣東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給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送來了一面錦旗,感謝該部門為企業辦了實事。
該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環評和排汙許可證申請過程中疑難解答,還是廢氣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工作前期技術指導,以及後期的補助獎勵申領,分局人員都給企業提供貼心的指導服務。廣東天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通過升級改造廢氣治理設備,獲得禪城區企業深化大氣汙染防治補助76.5萬元。
這僅僅是禪城區生態環境部門「監管+服務」雙管齊下助企扶企的其中一個案例。
2019年,禪城區企業深化大氣汙染防治補助項目被納入「佛山扶持通」平臺首批政策補助項目事項。今年,禪城對《佛山市禪城區推動企業深化大氣汙染防治補助辦法》進行方案調整,加強補助資金支持,加碼對企業大氣汙染深化治理的扶持。
調整後,2020年禪城區級汙染防治補助資金從原來的2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聯同上級補助家具和汽修行業專項整治的100萬元獎勵資金,禪城區2020年用於大氣治理的補助資金高達500萬元,對開展深化整治工作的禪城企業加大獎勵力度。
禪城以此推動企業投入高效治理揮發性有機物,提高處理效率,削減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今年以來,禪城全力推動5家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深化治理。其中,宗申·比亞喬佛山摩託車企業有限公司、華喜印鐵製罐有限公司等企業投入約1700萬元提高工藝水平,累計為禪城年削減VOCs排放量約達212噸。禪城向這些企業發放大氣治理補助資金近500萬元。
「環保夥伴計劃」服務企業400家次
「禪城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企業的魂留在這裡,要解決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企業除了關心用地問題,還非常關注環保問題。」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有關負責人說,對於優質企業、守法企業,環保部門持歡迎態度,將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的環保服務。
「環保夥伴計劃」正是在此理念下誕生的。2012年,禪城通過環保部門與企業結對幫扶,建立政企雙向溝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環保問題。禪城區環保部門會安排專人與企業對接,一方面及時向企業宣傳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督促企業落實汙染防治和環境管理各項措施;另一方面,主動收集企業環保相關訴求,解決企業實際難題,推動企業環境管理水平提升,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該計劃推行實施至今已有9年,服務企業近400家次。今年,禪城將結合「環保夥伴」工作與企業共同探索臭氧防治之路。針對臭氧防治問題,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將挑選區內特徵企業開展臭氧防治探索試點。例如,採取中山大學科研團隊發明的催化劑,對佛塑東方公司開展臭氧治理試點,切實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臭氧問題。
在強執法上,禪城一直以來持續開展探索。自2014年開始,禪城建立環保警察機制。2014年,禪城公安分局經偵大隊環境犯罪偵查中隊掛牌成立,為禪城區快速、高效打擊環境汙染犯罪行為,推動環境監察向環境警察轉型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7月,禪城區根據全市統一部署制定出臺《禪城區環境保護聯動執法機制工作方案》,一是加強環境犯罪偵查力量,形成所有人民警察都是環保警察的理念;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聯合辦案機制、健全案件調查取證機制;三是建立覆蓋區、鎮(街)兩級環保、公安部門的聯絡員制度,環保部門一旦發現涉嫌環境汙染犯罪線索,由區公安分局統一調配區、鎮(街)兩級警力進行提前介入和調查取證,確保環境保護聯動執法機製取得實效。
近幾年禪城逐步完善機制,聯合公安部門加大環境犯罪打擊力度,突破了不少多年以來的積案。
■相關
細數禪城治汙「黑科技」
電子智能抓拍讓黑煙車無所遁形
黑煙車電子智能抓拍一直是禪城機動車尾氣防治的堅強技術堡壘。作為全國最早試水黑煙車抓拍設備的地區,禪城先行先試,通過檢測上路車輛排放黑煙的林格曼黑度,在海量車流裡精準鎖定黑煙車。
該技術項目被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授予「重點環境保護示範工程」。黑煙車電子抓拍設備鋪設在禪城區的主幹道,目前已實現在禪城主幹道的全覆蓋,使黑煙車無所遁形。
2015年至今,禪城從超過130萬輛次的車輛中抓拍到超8000輛黑煙車,碩果纍纍。
近年來,禪城不遺餘力創新環保治理模式,通過黑煙車電子抓拍系統這一抓手,禪城機動車尾氣治理不僅實現從「人防」到「技防」的目標,還將為處罰黑煙車的違法行為提供有力證據支撐,破解多年來存在的執法「取證難」問題。
2020年1至7月,禪城符合執法條件移交公安部門的黑煙車已有151輛,這些車輛將被罰款200元並記3分,對黑煙車上路實施智能化的高壓打擊態勢。
今年下半年,針對貨車夜間出行集中的特點,禪城生態環境部門試點黑煙車夜間抓拍,摸索夜間抓拍的可行性,全面打擊高汙染車輛非法上路。
車載診斷系統控住重型柴油車排汙
針對車輛或尾氣的各種監測技術手段也是層出不窮。為了加強對柴油車汙染的監控管理,禪城在全區317輛重型柴油營運車輛安裝車載診斷系統(OBD),OBD可在發動機管理系統中連續監測影響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相關部件的工作狀態,實時監控油箱和尿素箱液位變化以及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情況,實現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實時監測。
無人機讓大氣自報「氣質」
此前,對於環境的監測很多時候只能依靠人工實現,除了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人工監測的結果具有延時性,環保部門無法實時掌握一定範圍內的空氣品質情況。
禪城區面臨的城市複合型大氣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以前的大氣監測手段不再滿足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從2018年起,佛山市生態環境局禪城分局率先利用無人機上天實時監測大氣質量情況。
對於工地揚塵的監控,以往環保工作者只能攜帶設備在工地範圍附近開展人工監測,如今利用無人機監測工地附近的大氣質量,可對不同樓層、不同高度的大氣進行全方位精準監測。部分住宅小區在裝修時可能產生揮發性氣體和顆粒物,這些氣體的成分和濃度均可被實時監測。
利用無人機監測空氣品質情況,可掌握立體的大氣汙染數據,讓大氣自報「氣質」。
南方日報記者 李曉莉
通訊員 黃智華 李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