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娃娃負擔重不重?僅兩成家長堅持「零起點」?

2020-12-08 新華教育

  這個九月,小西「晉升」為大班學生。媽媽也開始給她制定了一份「幼小銜接」計劃。

  認字、寫字、數學、拼音、跳繩……都寫進了這份「計劃」中。「我們不想搶跑,但是也不能落後。」小西媽媽向學堂君吐槽,他們早早買下名校的學區房,但「過來人」家長的「現身說法」讓她無法再淡定。「大家都學了,我們不學,就會墊底!」她說,這一份幼小銜接計劃,也是無奈之舉。

  去年,浙江省教育廳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堅持「零起點」教學,前幾天,省教育廳又發布了做好「幼小銜接」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要求避免幼兒園「小學化」,要求幼兒園不提前教拼音、寫字、計算、不提前大量識字。現在的幼兒園,的確也是這樣做的,但現實如何呢?小學零起點有沒有讓幼兒園的孩子負擔減輕?讓家長們淡定?

  學堂君進行了調查。

  調查 七成家長計劃讓孩子在學前識字

  學堂君隨機在兩個公辦幼兒園的大班家長中進行了調查。共有45人參加了問卷調查。

  有42%的家長表示,孩子「已經」在學習拼音、識字、寫字、計算中的一項或多項,而有38%的家長表示「打算」讓孩子學習拼音、識字、寫字、計算中的一項或多項,只有20%的家長「堅決支持孩子零起點讀小學」。

  在打算在小學前「先學一點」的家長中,有23%的家長表示孩子目前已在校外機構上幼小銜接課程,有60%打算去讀幼小銜接的暑期班,有17%的家長打算在家裡自己教。

  在「準備讓孩子在小學前掌握的內容」調查中,44%的家長準備讓孩子在小學前掌握拼音;有49%的家長準備讓孩子在學前掌握計算;打算讓孩子在學前掌握識字的比例最高,佔69%;準備讓孩子掌握寫字的比例相對低,佔36%。只有20%的家長覺得在學前沒必要學這些內容。

  「孩子明年讀一年級,最讓家長擔心的事情是什麼?」,有47%的家長選擇了「小學進度太快,怕孩子跟不上」。

  家長 別人在「搶跑」,我們也不能掉隊

  很多家長坦言,想讓孩子「先學一點」的念頭萌生於無奈。這種焦慮,來源於親戚朋友的「實戰經驗」。

  小西媽告訴學堂君,小西讀小班、中班時,她都非常淡定。「我們早早就買好了非常不錯的學區房,沒有上民辦『和別人比』的壓力,本來想幼兒園這三年都會比較輕鬆的。」今年的暑假,她和幾個孩子上了小學的朋友聊天時,卻被評價「圖樣圖森破」。有朋友告訴她,自己孩子的班裡,幾乎沒有一個是「零起點」的,「厲害」的孩子認字上千,早早能自主閱讀,一年級的語文、數學內容幾乎都掌握了,其他的孩子「20以內加減都已經很熟了」。朋友的「現身說法」讓她動搖了。「問了幾個同齡小孩,發現都有在提前學了。如果都是零起點,那我們不怕孩子學不會。現在是大部分都在學,逼得我們不得不提前學。在這樣的同學群體對比下,孩子就會顯得很『差』。我最擔心的,是什麼都不學,要在班裡墊底,孩子的自信心要遭受打擊。」

  對於小西媽的糾結,成媽心有戚戚。「最近向一年級孩子家長取經,被『洗腦』要學。」成媽一直秉承的是孩子要有快樂童年,沒有報任何學科興趣班。當她發現,有孩子「搶跑」得厲害,「甚至有大班就去讀數學培訓班的」,「三觀」被刷新。「讀小學,孩子不僅要適應各種變化,還要學拼音、寫字、算術這些全新的內容,會非常累,家長也很累。如果只有我零起點,壓力肯定會很大。」成媽說,為了「孩子和自己在讀小學時不要那麼累」,她決定「屈服」——提前學習。

  這種「別人跑了,我們也不能掉隊」的焦慮情緒,已經蔓延到了中班家長。有家長跟學堂君吐槽,雖然孩子仍在讀中班,已經打算正兒八經教孩子認字、寫字、計算了。

相關焦點

  • 負擔重!北京部分民辦幼兒園學習內容達二年級水平
    政策  全市開啟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  今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五大治理任務: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要堅持零起點教學。
  • 「工作負擔重不重?」有基層幹部列了一連串計算題,記者瞬間有點懵...
    第一次聽到基層幹部這樣融匯數學、物理學知識的高水平「吐槽」……近日,記者圍繞「基層負擔重不重」的問題,採訪基層幹部。一位居委幹部用巧妙的比喻和計算題來回答——假設發豆子對應的是布置工作,數豆子對應的是檢查工作,收豆子的對應的是總結工作,從簡單的數量關係來看,居委的工作量從1變成了 1×3。
  • 「零起點」不是清空頭腦的「零準備」
    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這一原本是教育內部的專業教學問題一時成了街談巷議的社會話題,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番好意卻引來陣陣質疑。  不少家長甚至老師對「零起點」教學存在很多困惑和疑慮: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是不是要清空學生的大腦?很多孩子進入小學以前已經到了相當水平,「零起點」真能做到嗎?如果教育不關注孩子現實的起點,怎樣體現因材施教?
  • 家長吐槽幼兒園親子作業難 被逼成「手工達人」
    昨日,福州倉山一民辦幼兒園中班家長向本報968111「吐槽」說,幼兒園經常給家長布置親子手工作業,而且有一定難度,對家長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熬夜做手工,家長逼成「手工達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倉山區華夏濱江幼兒園讀中班。前不久,幼兒園布置了一個製作房屋模型的手工作業,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林女士說,自己從事餐飲業,對手工一竅不通。
  • 拼音、識字、數學,以後這些幼兒園都不教了,吃虧的是誰?
    相反方法得當,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家裡,都應該做好啟蒙教育。大道理我就不講了,這個問題我們寫過好多文了。今天我就從一個家長的體會來講講,光從孩子一進校的現實情況來看,零起點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數學問題還不大。
  • 幼兒園大班教案:《四季娃娃》
    幼兒園大班教案:《四季娃娃》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8-25 17:3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
    嬰兒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家長到底怎麼避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了因為一款嬰兒霜孩子慘變「大頭娃娃」➌ 看適用範圍許多「消字號」會把功效誇大,宣稱能夠治療絕大部分的皮膚問題,並且不良反應及禁忌事項僅標註「尚不明確」。最後也要提醒各位家長:不要把所謂的抑菌膏或溼疹膏,當作日常潤膚霜給孩子或者自己長期使用。
  • 爸爸吐槽幼兒園作業:通宵捏憤怒的小鳥 我憤怒了
    「幼兒園的作業簡直可以用『誇張』來形容,每次一聽到學校布置作業,全家人掙扎的時候就到了,做一次怕一次。」最近,多位市民向記者大倒苦水,「做汽車、做刺繡等等無奇不有,孩子根本做不了,都是大人在做,學校能不能考慮下家長的感受。」幼兒園竟有作業?娃娃們的作業都是家長的「鬼見愁」?記者進行了調查。
  • 幼兒園要不要學「知識」?「超前教育」的危害,會在小學全面爆發
    《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的內容包括學前班、銜接班等各種形式,使小學從零起點教學。教育部發文三令五審嚴禁幼兒園小學化,但是仍舊屢禁不止。其實,無非是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真的零起點入學,但是別的孩子早就學了很多東西,然後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被落下了,這不是把孩子給耽誤了嗎?但是家長忘記了,教育是一個長達十幾年的事情。
  • 五齡孩子數字還沒認全 被家長逼迫送奧數培優班
    楚天金報訊 記者金育報導:五歲的孩子連數字都沒認清,就被家長送到奧數班培優。上周六記者在徐東大道一培優點遇到一樁「怪事」:不大的奧數培優教室裡擠進了十餘個小不點,有剛上小學的孩子,也有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娃娃,奧數果真要從娃娃抓起了?「這是應家長們要求開辦的。」
  • 學生學習負擔重又怪老師和家長?其實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
    我們理性地看待學生學習負擔重的問題,雖然老師和家長有一定的原因,但不能簡單地歸咎於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只是扮演了迎合性的角色,學生的學業負擔加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學校要求老師成績,老師給學生打分。
  • 去問問孩子負擔輕了還是重了?上海又出減負新政有家長卻不買帳
    近年來,「開學第一課」、減負、校園安全似乎成了9月份新學年的「三部曲」,這不,9月1日晚央視播出「開學第一課」後,上海的「中小學減負新政」在9月2日晚出臺了。與以往不同的是,前不久中央剛頒布了「改革並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文件,上海的「新政」可謂力度空前。
  • 為什麼說,中、高考不是學生負擔重的最主要原因?
    一、引言每當說到學生負擔重,很多人總是說因為中、高考,甚至有說只要存在高考這樣的選拔式考試,學生負擔就無法解決。本人也寫了幾篇分析學生負擔重的小文,幾乎每篇後面的評論區,都有「只要存在高考,學生負擔就重」的言論。可見,把學生負擔重的原因歸於中、高考,是相當多人的共識。而本人通過探討分析,認為中、高考僅是一個原因,且不是主要原因。
  • 三臺縣建設小學附屬幼兒園:優美的環境 搭建起幼兒學習成長平臺
    201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2020年,學前教育公辦幼兒園學位佔5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佔80%以上。三臺縣根據實際,新辦附屬幼兒園,解決了幼兒入學難的問題。
  • 洛陽一拖中心幼兒園漲價 家長擔心引發連鎖反應(2)
    此事在被瀍河區物價監督檢查所查處後,幼兒園同意停掉英語課,把違規收上來的錢還回去。此次一拖中心幼兒園漲價,或帶動幼兒園行業整體漲價。據一名公立幼兒園負責人表示,現在「公辦民營」的幼兒園大多是自負盈虧的,企業對幼兒園發展的投入很少,在辦園成本日益增大的情況下,只要有條件他們都會漲價。  2.辦學成本增加,幼兒園漲價大勢所趨  民營幼兒園生存狀況怎麼樣呢?
  • 花式親子作業成負擔:花兩千買保溫箱養蝸牛
    他們的孩子就讀的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布置了親子作業:手工製作帽子、魔杖、披風、南瓜燈。「為做南瓜燈,我們跑遍了周邊的農貿市場,都沒找到合適的南瓜。實在沒辦法就用柚子殼做了一個,用床單改制了一個披風……」李先生說,一家人忙兩天才完成。李先生的兒子毛毛今年3歲半,剛上幼兒園小班,這是學校老師布置的第一個親子作業,全家人不敢怠慢。「小孩子哪裡會做南瓜燈嘛?分明就是考家長啊。」李先生無奈地說。
  • 家長感嘆幼兒園作業折騰人 做功課是「拼娘」
    」楊雨說,紀念孩子入園百天的形式有多種,刻意去湊100這個數字,太過形式主義,確實給家長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製作「百物圖」楊雨還勉強能接受。其實,她最怕的還是手工作業。有一次,老師讓手工縫製水果,家裡沒有棉花,她直接從毛絨玩具裡扯了點棉花出來,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把草莓塞成圓鼓鼓的形狀,縫到最後,草莓居然「長」出了一截小尾巴,原來是裡面的填充物漏了。
  •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小班家長會發言稿_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_教育...
    敬的各位家長:首先感謝各位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我們小二班的家長會。今天我們聚在一起,無論談什麼,都離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那就是「家園共育」。
  • 兒子在幼兒園一頓吃4碗,學校請來家長,結果家長的話讓人吃驚
    在很多家長心中,讓孩子吃飯是個難題,好像挑食、偏食是很多孩子童年時都會遇到的問題。家長不斷的去變換飯菜的樣式,但依舊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好像他們真的對吃飯一點也不熱衷。甚至有些孩子需要家長追趕著去喂,一點主動吃飯的欲望都沒有。
  • 幼兒園階段即開始瘋狂培訓 誰製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
    徐明說,身邊的家長都很憂慮,從胎教、親子班到拼命打聽各種小道消息,費勁巴拉地送孩子上好一點的幼兒園,再到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興趣班,如今又到了幼兒園沒上完就退園上學前班,為的是搶先一步為小學打基礎,「也為上小學時面試加分。另外很多家長也在暗暗努力,給孩子報班,請老師專門輔導,聽著都讓人感到壓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