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應用基因晶片技術讓不育夫婦圓夢

2020-11-30 大豫網

鄭大一附院通過基因晶片技術,讓不育夫婦圓了孩子夢

成中國首例,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的國家

5年了,丈夫染色體異常,讓來自信陽的小麗(化名)一直難圓當媽媽的夢。如今,喜訊傳來,在新技術的幫助下,小麗終於懷上了正常的寶寶!

昨天上午10時,鄭大一附院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中國第一例應用單細胞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晶片(SNP晶片)技術,進行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試管嬰兒,在該院生殖醫學中心臨床妊娠成功。據悉,該技術的成功不僅能夠為染色體異常、單基因病夫婦提供生育健康後代的可靠途徑,同時也是高齡婦女、反覆流產婦女、不良孕產史夫婦生育健康後代和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的有效途徑。

此技術意義重大

染色體異常、單基因病夫婦、高齡婦女、反覆流產婦女、不良孕產史夫婦有希望了

試管嬰兒成功率提高了

記者 譚萍 通訊員 曹詠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核型定位"PGD" 試管嬰兒在滬誕生
    東方網通訊員王珏、記者劉軼琳2月4日報導:1月29日,我國首例應用核型定位基因晶片技術進行「植入前單基因病診斷」(簡稱PGD)的試管嬰兒誕生了,新生兒各項身體指標良好。據悉,核型定位基因晶片技術由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首次引入並應用於國內臨床實踐,而這名幸運的「K寶」不僅是華東地區的第一例,更是全國應用該技術的第一例第三代試管嬰兒。
  • 我國首例核型定位「PGD」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我國首例應用核型定位(Karyomap)基因晶片技術進行「植入前單基因病診斷」(PGD
  • 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已獲實際應用
    本報長春1月24日訊(曉諸 記者石明山)記者從日前在長春召開的吉林省首屆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獲得新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聾病分子診斷研究所聯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出了最新的臨床基因檢測技術
  • 基因晶片技術進展及應用
    基因晶片主要技術流程包括:晶片的設計與製備;靶基因的標記;晶片雜交與雜交信號檢測。(2)原位合成法:該法是在玻璃等硬質表面上直接合成寡核苷酸探針陣列,目前應用的主要有光去保護並行合成法,壓電列印合成法等,其關鍵是高空間解析度的模板定位技術和高合成產率的DNA化學合成技術,適合製作大規模DNA探針晶片,實現高密度晶片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待分析樣品的製備是基因晶片實驗流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靶基因在與晶片探針結合雜交之前必需進行分離、擴增及標記。
  • 全國首例阻斷重症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醫院供圖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男性不育的遺傳學病因——不得不重視的基因突變
    不僅精子的數量在逐年減少,而且精子的質量也在逐年下降,由此帶來的男性不育症發生率逐年上升。據統計,不育症困擾著全球範圍內約20%的育齡夫婦,其中男性因素約佔一半。男性不育嚴重影響社會和諧、人口質量、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
  • 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試管嬰兒在滬出生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6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誕生了我國首例成功阻斷X-連鎖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X-linkag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新生兒體重3700克,各項身體指標良好,經復旦大學兒科醫院檢查,孩子免疫功能正常
  • 耳聾基因晶片技術 展現強大應用前景
    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愛耳日——生物科技體驗活動」近日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生物醫藥園舉辦,活動邀請了眾多媒體人士、行業醫療專家參加。與會人員親身體驗了耳聾基因篩查等先進生物技術在疾病預防上的成果,感受了精準醫療在耳聾預防上的應用前景。
  • 生物晶片入門(一):生物晶片及應用簡介(生物晶片,基因,藥物,晶片技術)
    該技術被評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二、應用領域1、基因表達水平的檢測用基因晶片進行的表達水平檢測可自動、快速地檢測出成千上萬個基因的表達情況。現在,肝炎病毒檢測診斷晶片、結核桿菌耐藥性檢測晶片、多種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相關病毒基因晶片等一系列診斷晶片逐步開始進入市場。基因診斷是基因晶片中最具有商業化價值的應用。
  • 基因晶片技術在轉基因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基因晶片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前沿性生物技術。該技術具有快速、高效、大規模、高容量、高並行性等特點。轉基因食品是用轉基因生物技術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叫基因修飾食品(GMF),具體包括2類: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和食品基料;由基因修飾生物生產,但並不包含基因修飾組分的食品。轉基因食品作為一種新型的食品種類,其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熱點。
  • 中國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打破韓國技術壟斷
    據科技日報7月5日報導,5日,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經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實驗室鑑定,該公司培育的比格犬「龍龍」與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同一認定機率大於99.99%,與「代孕犬」排除親子關係,這證明了「龍龍」就是「蘋果」的克隆犬。「龍龍」成為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
  • 丈夫患弱精子症女子基因晶片試管嬰兒誕下龍鳳胎
    2011年4月,張女士來到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經過生殖醫學中心醫生檢查發現,他們夫婦雙方染色體正常,但張女士雙側輸卵管梗阻,丈夫患男性弱精子症。生殖醫學中心經過分析,決定在臨床中使用最新的「基因晶片」技術。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的不孕不育夫婦中,男性因素約佔50%,非梗阻性無精、弱精及精子畸形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其致病原因及機制還不甚了解,導致臨床診斷和治療策略極其有限。該工作的數據收集還得到了生化與細胞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動物實驗技術平臺、分子生物學平臺和細胞生物學平臺的支持。
  •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成功克隆與解析小麥太谷核不育基因Ms2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自上世紀就開始了對太谷核不育材料的研究,且碩果頻出。作科所劉秉華研究員通過雜交構建了矮稈基因和太谷核不育基因緊密連鎖的矮敗小麥,該材料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小麥育種效率。「太谷核不育小麥的發現、鑑定與初步利用」於199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矮敗小麥及其高效育種方法的創建與應用」於201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基因晶片技術在非症候群性耳聾快速基因診斷中的應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突變檢測方法,以實現臨床快速檢測或大規模人群篩查。而伴隨基因組計劃出現和發展的基因晶片技術,以其固有的高效平行檢測特點,與耳聾基因高遺傳異質性的特點相契合,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耳聾基因檢測工具。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大有可為
    三、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近十年的發展中,依然沒有為基因晶片的商業化發展帶來突破。四、晶片技術的未來是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五、晶片技術在臨床與健康應用方面仍有很多可為之處,市場前景廣闊。
  • 我科學家揭示基因致男性不育 入選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具體如下: 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是當前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Piwi基因在男性睪丸組織中呈現特異性表達,但該基因在人類精子發生及男性不育中的作用鮮為人知。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研究組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施惠娟研究組合作,從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篩查發現了一類Piwi基因突變,並通過小鼠模型證明了此類突變導致雄性不育和揭示了此類突變導致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並基於此設計幹預策略,有效恢復了突變小鼠的精子活性。該研究首次證明了Piwi基因突變導致男性不育,並為此類男性不育症的精準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策略。
  • 帶著好消息迎接新年,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
    圖說: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 採訪對象供圖這個歲末,對剛剛升級當媽媽的董女士來說,可謂激動、感動。12月23日,她的寶寶,也就是全國首例同時阻斷染色體平衡易位和單基因疾病的第三代試管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出生。
  • 億康基因:創新技術賦能生殖遺傳領域,助十餘萬家庭解決生育難題
    比如:全球首例MALBACPGD阻斷家族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的試管寶寶誕生於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4年);全球首例MALBACPGD阻斷家庭性遺傳耳聾健康雙胞胎誕生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2015年);全球首例NICS無創胚胎染色體檢測技術阻斷平衡易位試管嬰兒誕生於無錫市婦幼保健生殖中心(2016年);全球首例MALBACPGD阻斷遺傳性多囊腎寶寶在億康基因的協作下誕生於上海長徵醫院(2016年)
  • 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 症候群的新生兒...
    人民網上海3月22日電 (龔莎、姜泓冰)3月21日上午,一聲嬰兒的啼哭從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的手術室傳來。作為全球首例通過PGT技術阻斷印記基因疾病Schaaf-Yang症候群的新生兒,這個重達3030g,出生評分為滿分的健康寶寶的順利降生,對於她的家庭以及國婦嬰生殖醫學科和產科的醫務人員而言,都是來之不易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