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人類經歷了約5000多萬年的進化,這一進化過程源於對生存技能的提升,這一生存技能包括防禦、捕食、智慧等系列技能水平的進化。無論是人類形成初期或現在,食物是人類生存之根本,如果沒有食物能量供給人類或將無法生存。那人類這個能量輸出「大戶」——食用動物的年均消費量是多少呢?
人類是一種雜食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雜食的動物,這一切根源就是人的智慧,因為人類懂得利用火或者其它手段來進一步處理食物。那什麼是雜食類動物呢?雜食的食物清單是動物、植物、菌類食物。首先,從食物營養角度來說,肉類所含的豐富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與熱量供給原料,而肉類的來源那肯定是動物。
其次,從「經濟學人」雜誌的數據來看,全球的飼養類家禽常備總量約225億隻,但人類消耗的數量大約在675億左右,這一數據還只是統計了雞、牛、羊、豬的數據,海鮮類並未在此數據統計之中。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中稱「全世界的吃貨每年大約要吃掉2.5億隻大龍蝦,3億頭牛,10億頭羊,11億隻兔子,14.5億頭豬,16億隻螃蟹,25億隻鴨,61億隻雞,18500億條魚」。看完這組數據深深的衝擊了我的小心臟,原來我們人類都是大吃貨啊。
截止2020年3月29日,全世界總人口才不到76億,而食用動物肉類的總量卻高達18643億,換句話也就是說人類一年能吃掉18643億動物,而在這些動物中魚類名列榜首,這量級一對比著實有些驚人。而你知道嗎?在這些肉類食物消費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國,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可怕!
其實關於人類消耗肉類的這種行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營養角度來講,葷素搭配是比較合理的飲食結構。肉類中所含的蛋白質更易於人類吸引,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二、從生物學角度來講,肉食涉及到狩獵而這一行為在人類進化史上有著裡程碑般的意義,即便是時至今日大多數動物已不再需要狩獵才能獲得。但自然界中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而我們人類要吃肉也是順應自然生存法則。
再者,我們再來看看一組數據,據報導全球農業已造成10-12%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上前面我們提到的肉類,家禽和奶牛養殖在這一部分數據中佔比達到75%。溫室氣體排放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這全球氣候變暖則已成制約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
最後,我們應該知道人類食用動物肉類應該適可而止,在保證日常能量供給的基礎上拒絕浪費或者過度消耗。那大家對於人類食用動物這一問題上有什麼看法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五味凡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