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吃掉18643億動物?人類食肉量驚人,魚類名列榜首!

2021-01-20 騰訊網

從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人類經歷了約5000多萬年的進化,這一進化過程源於對生存技能的提升,這一生存技能包括防禦、捕食、智慧等系列技能水平的進化。無論是人類形成初期或現在,食物是人類生存之根本,如果沒有食物能量供給人類或將無法生存。那人類這個能量輸出「大戶」——食用動物的年均消費量是多少呢?

人類是一種雜食類動物,也是世界上最雜食的動物,這一切根源就是人的智慧,因為人類懂得利用火或者其它手段來進一步處理食物。那什麼是雜食類動物呢?雜食的食物清單是動物、植物、菌類食物。首先,從食物營養角度來說,肉類所含的豐富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與熱量供給原料,而肉類的來源那肯定是動物。

其次,從「經濟學人」雜誌的數據來看,全球的飼養類家禽常備總量約225億隻,但人類消耗的數量大約在675億左右,這一數據還只是統計了雞、牛、羊、豬的數據,海鮮類並未在此數據統計之中。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中稱「全世界的吃貨每年大約要吃掉2.5億隻大龍蝦,3億頭牛,10億頭羊,11億隻兔子,14.5億頭豬,16億隻螃蟹,25億隻鴨,61億隻雞,18500億條魚」。看完這組數據深深的衝擊了我的小心臟,原來我們人類都是大吃貨啊。

截止2020年3月29日,全世界總人口才不到76億,而食用動物肉類的總量卻高達18643億,換句話也就是說人類一年能吃掉18643億動物,而在這些動物中魚類名列榜首,這量級一對比著實有些驚人。而你知道嗎?在這些肉類食物消費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國,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可怕!

其實關於人類消耗肉類的這種行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營養角度來講,葷素搭配是比較合理的飲食結構。肉類中所含的蛋白質更易於人類吸引,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二、從生物學角度來講,肉食涉及到狩獵而這一行為在人類進化史上有著裡程碑般的意義,即便是時至今日大多數動物已不再需要狩獵才能獲得。但自然界中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法則,而我們人類要吃肉也是順應自然生存法則。

再者,我們再來看看一組數據,據報導全球農業已造成10-12%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上前面我們提到的肉類,家禽和奶牛養殖在這一部分數據中佔比達到75%。溫室氣體排放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這全球氣候變暖則已成制約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因素。

最後,我們應該知道人類食用動物肉類應該適可而止,在保證日常能量供給的基礎上拒絕浪費或者過度消耗。那大家對於人類食用動物這一問題上有什麼看法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五味凡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年吃掉18643億動物?人類食肉量驚人,魚類名列榜首
    那人類這個能量輸出「大戶」——食用動物的年均消費量是多少呢?,但人類消耗的數量大約在675億左右,這一數據還只是統計了雞、牛、羊、豬的數據,海鮮類並未在此數據統計之中。近日網上有一篇文章中稱「全世界的吃貨每年大約要吃掉2.5億隻大龍蝦,3億頭牛,10億頭羊,11億隻兔子,14.5億頭豬,16億隻螃蟹,25億隻鴨,61億隻雞,18500億條魚」。看完這組數據深深的衝擊了我的小心臟,原來我們人類都是大吃貨啊。
  • 中國發現4.23億年前魚類物種 為頂級食肉動物
    這是繼夢幻鬼魚、初始全頜魚之後,朱敏團隊在志留紀瀟湘動物群的又一重要發現。6月12日最新一期出版的《自然-科學報告》報導這一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重要發現稱,雖然目前鈍齒宏頜魚只發現了兩塊下頜骨和一塊上頜骨標本,但對其展開的詳細研究卻為脊椎動物的早期演化及古環境演化的熱點議題提供了關鍵性證據。
  • 理論上,蜘蛛能在一年內吃掉全人類
    歐洲有兩位生物學家很好奇:全世界的蜘蛛一年究竟能吃多少東西呢?Martin Nyffeler和Klaus Birkhofer在Science of 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其中的數據很驚人:全世界的蜘蛛每年要吃掉4億至8億噸獵物。也就是說蜘蛛一年所吃掉的東西,跟全世界70億人口每年要吃的肉差不多重,後者每年消耗的肉和魚類達4億噸。
  • 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食肉動物(簡單的食物鏈模型)。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供養食肉動物的能量,比供養素食動物的能量要大得多。(魚類除外,人類不管什麼魚都吃)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因1:食物富集效應:我們知道,有些有毒物質是無法被動植物排出體外的,只能隨著食物鏈一級級富集到人體體內,比如一株小草含有有毒物質濃度很低,但並不影響小草的生長,而兔子由於吃的草比較多,因此有毒物質會在兔子體內進一步富集,等到老虎把兔子吃掉之後,毒素又進一步富集。
  • 統計稱蜘蛛每年吃掉8.8億噸昆蟲 吃肉量超過人類
    8.8億噸昆蟲,這些肉類和魚類食物的消耗量甚至超過全球人類總和。比克霍菲爾和內弗勒稱,蜘蛛捕獲獵物總量與所有鯨魚物種每年捕食量相當,後者每年吃掉的魚類在3億噸到5.5億噸之間。他們發現:「與之相比,世界上所有海鳥每年吃掉的食物約為7000萬噸。」內弗勒稱,布裡斯託維的著作鼓舞了他的研究,數十年的研究工作可以證實這種推測。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也是如此,而我們人類與大多數動物們都一樣,是雜食性動物,這種食性的生物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只吃某一種食物而滅絕。 但大多數純食肉的動物們,一旦沒有足夠的肉吃,它們就有可能面臨著滅絕。反觀我們人類的食物,幾乎包括了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從植物到動物,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幾乎沒有什麼不吃的,因此人類的基本生活也有保障。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也是如此,而我們人類與大多數動物們都一樣,是雜食性動物,這種食性的生物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只吃某一種食物而滅絕。但大多數純食肉的動物們,一旦沒有足夠的肉吃,它們就有可能面臨著滅絕。反觀我們人類的食物,幾乎包括了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從植物到動物,人類為了生存下去幾乎沒有什麼不吃的,因此人類的基本生活也有保障。
  • 藍鯨一年吃掉4000萬噸南極磷蝦,為啥一直吃不完?堪稱地球BUG
    科學家發現南極磷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就開始了捕撈南極磷蝦,據統計現在每年被人類捕撈的南極磷蝦每年就有25萬噸,這些磷蝦有的被做成了罐頭,有的被做成了蝦米,據說味道還不錯。 實際上,人類目前捕撈的磷蝦相比它每年的被消耗量是微不足道的。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2.5億噸,僅鯨魚就要幹掉其中的4000萬噸,還有企鵝,海豹和其他魚類。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答案顛覆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人類通過吃食物來獲得能量,抵抗死亡。其實不止人類,所有的動物都是如此,通過吃熵比自己小的食物來維持生命,在這樣的安排下,自然界形成了一條食物鏈,食草動物——雜食動物——食肉動物(簡單的食物鏈模型)。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可能會有一些人會說,如今有許多動物園就能夠將食肉動物馴化的很乖,比如:老虎,獅子等。它們已經喪失了野性,可以和人類共同生活,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吃它們呢?
  • 看似荒涼的南極實則生機盎然,這裡生活著全球最多的食肉哺乳動物
    南極海豹概況這麼一看,南極洲應該是生命的禁區,但實際上,這裡的生物難以想像的多,尤其擁有數量最多的食肉哺乳動物——海豹。海豹是一種海洋食肉哺乳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兩極和部分熱帶溫帶海域。南極海域最多,約有3200萬頭,保守估計也有2000萬頭,佔世界海豹總數的90%左右,這是極其驚人的數字,能養活這麼多大型食肉動物,南極海域的富饒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從上面這些動物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動物的繁殖能力強弱也是人類選擇這種動物馴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綜上,人類吃的動物是有選擇性的,而能夠被人吃的動物大都是已經被馴化的野生動物,而不是真正的野生動物,而作為食肉動物的狗,之所以相對吃的人不那麼普遍,原因是狗一直以來是作為人類的夥伴存在的,而貓由於體型較小,而且它也是人類的「幫手」,所以吃的也相對較少。
  • 一年被吃掉3億噸的南極磷蝦,為什麼始終沒有滅絕?
    據網傳,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將近3億噸,僅僅是一頭成年藍鯨一天就能吃掉4噸,再加上人類的捕捉、其它動物的捕食,南極磷蝦一年得產多少才能夠這麼大的消耗啊?3億噸,這個數字是驚人的,要知道,一隻南極磷蝦的重量僅有2克左右、長45-60毫米。不過神奇的是,即使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那麼多,為什麼卻始終保持著安全數字,始終沒有滅絕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是的,相當多的人知道,雖然其他食肉動物可能不是更強大食肉動物的主要獵物,但較弱的食肉動物是可能被機會主義者吃掉的。其他食肉動物的屍體也經常被「清道夫」們清理掉。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世界萬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所有的行為和現象,例如人吃牛羊,不吃獅子老虎,都是順應自然的一種發展策略,下面我們透過現象看看本質。
  • 為什麼人類總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科學家:吃不得
    因為稀有,物以稀為貴,而食肉動物稀有的原因就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則,本來就少,如果大家都去吃,吃掉法則中的一環,自然就會崩塌。當然也有跌落神壇的,例如熊貓,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它們吃不到肉,大部分都滅絕了,一部分基因變異從而可以從纖維素中獲得能量慢慢倖存了下來,而吃肉動物習慣卻很難再回去。食肉動物為什麼稀有?
  • 動物祖先都食肉?人類雜食反成稀有物種,網友:我們是高貴的人類
    人類起源一直是科研人員追求的熱點,關於動物祖先一直存在爭議。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所有動物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肉動物,人類和其它雜食動物屬於一種珍稀品種,這個發現打破了科學家認為早期動物可能是食草動物的發現。
  • 你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為什麼食肉動物或雜食動物的肉在現代人類飲食中沒有佔據很大比重?我腦海中浮現出狗和蛇,還有鱷魚,但即使它們真的經常被人類吃,我也認為它們往往是特色菜而不是主食。是因為人類進化到專門吃不咬人的東西嗎?畢竟經常吃的牛羊豬和家禽對人類的威脅要小於獅虎狼豹。這是新石器時代的遺留文化嗎?飼養食草動物肯定比飼養容易互相吃掉或需要不斷供應活物的食肉動物容易。食草動物產肉率遠遠大於食肉動物,飼養成本更低,人類經濟帳算的很明白。或者是汙染物累積放大作用?像汞這種重金屬元素會在食肉動物體內富集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是現代人關心的嗎?
  • 為何人類喜歡吃草食類動物,卻不喜歡吃食肉動物?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依靠採集、耕種、畜牧、狩獵、漁獵等方式來獲取食物,不過,有一點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人類的食譜中,為人類提供肉食的都是食草動物,比方說我們常吃的牛羊肉、豬肉、雞肉、鴨肉等等,我們很少回去吃食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肉動物的肉不好吃嗎?
  • 為何食肉動物只吃肉卻不會生病?它們真的不需要吃素嗎?
    導讀:為何食肉動物只吃肉卻不會生病?它們真的不需要吃素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一種感覺,長時間沒有吃素之後,感覺渾身都不自在了,必須吃點青菜水果才能好受一點,這種情況在營養學裡面叫做均衡飲食,可能很多人會問了,為什麼人類需要做到均衡飲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