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基因編輯設計"超級果蠅" 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

2020-12-08 快科技

目前,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獲得了重大進展,他們在實驗室培育出一種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的「超級果蠅」。

在自然環境中,果蠅如果吃了馬利筋(一種黏性充滿汁液的植物)就會死亡,之後果蠅的屍體會被飢餓的青蛙和鳥類吞食,現在科學家對果蠅DNA進行編輯,使它們吃有毒的馬利筋不會死亡,當青蛙和鳥類吞食會將果蠅嘔吐出來。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將果蠅幼蛆賦予黑脈金斑蝶(以馬利筋為食的一種蝶類)的特性,他們的努力被認為是人類首次對動物進行基因改良,使其倖存於完全不同的環境,同時食物和掠食者也發生了改變。

諾亞·懷特曼(Noah Whiteman)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編輯修改了果蠅DNA,他們對果蠅的1個基因進行了3次CRISPR編輯,使其基因突變符合黑脈金斑蝶的特性,能夠吃馬利筋,並產生對該植物毒素的抗性。

這些變異使得果蠅能夠吃到其它昆蟲無法進食的有毒植物,這正是黑脈金斑蝶在北美洲和中美洲興旺的重要原因,實驗證明具有三重基因突變的「超級果蠅」對馬利筋植物毒素的敏感性比野生果蠅低1000倍。

懷特曼教授說:「我們所做的就是進行3次CRISPR基因編輯,這樣就產生了超級果蠅。」但對我而言,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能夠以一種在細胞系之外從未有過的方式測試進化假說,如果未採用CRISPR技術進行基因突變,果蠅就不會具備特殊的抗毒性。

  然而,黑脈金斑蝶對馬利筋毒性的抵抗性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這種蝴蝶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傷病中恢復過來。懷特曼稱,這表明基因突變是具有代價的,例如:神經系統的恢復等,但是通過該方式避開掠食者攻擊的好處是不言而喻,如果面臨選擇死亡和接受毒素,人們通常會選擇後者,即使該過程有一定的代價。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工作?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地用於健康研究,可改變身體組成部分,在基本層面上,CRISPR技術就是一種剪切和粘貼DNA的操作。

從技術上它被稱為CRISPR-Cas9,該過程涉及發送DNA新鏈和酶,在實驗生物體進行基因編輯,對於人類,基因是人體許多進程和特徵的藍圖,它們決定著一切,從眼睛和頭髮的顏色,到人們是否患了癌症。

CRISPR-Cas9的組成部分——DNA序列和植入所需的酶,通常是通過一種無害病毒作為載體進入人體的,這樣科學家便能控制它們的活動範圍。Cas9酶可以切斷DNA鏈,有效地關閉一個基因,或者移除DNA片段,由CRISPRs進行取代,CRISPRs是植入身體改變基因的新片段,其效果是預先設定好的。

- THE END -

#生科醫學#動物

原文連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雪花

相關焦點

  • 基因工程培育出「超級蒼蠅」:不僅吃得了有毒植物 還能使捕食者嘔吐
    基因工程培育出「超級蒼蠅」:不僅吃得了有毒植物 還能使捕食者嘔吐  Winnie Lee • 2019-10-03 18:
  • 超級蚊子之後!「超級蠅」又來了,科學家讓它具有抗毒功能了
    ,而基因編輯的技術就是其中的一個。前段時間,我們應該聽過一個「超級蚊子」的事件,那就是人類在進行減少蚊子的時候,使用了基因編輯技術,結果適得其反了。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指出,意外地創造了致命的「超級蚊子」,是因為改造之後的蚊子在與自然界的蚊子交配之後,意外地將基因編輯產生的片段給「逆轉」了,最後在存活的蚊子之中出現了轉基因的蚊子,讓新的蚊子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變得更猛,最後連科學家們都對新產生的「超級蚊子」感到擔憂,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成功從玉米中克隆得到針對紋枯病的抗病基因,並揭示了該型基因產物增強植物抗病性的新機制。這不僅填補了亞洲家豬缺少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的空白,更為基因組組裝提供了新的方向。該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主導完成。中外科學家找到小麥抗「黃疸病」新基因中外科學家聯手從小麥祖先物種之一的節節麥中找到了抗條銹病的新基因YrAS2388,並將該基因導入到普通小麥。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0期:重大突破!科學家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
    科學家使用CRISPR治癒帶宮頸癌細胞小鼠據澳大利亞媒體ABC 10月9日報導,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研究者在治療宮頸癌上取得重大突破,該研究使我們更接近治癒人類癌症。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宮頸癌病毒生長,成功消滅了小白鼠體內的腫瘤。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人體的一種病毒。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
    科學家已經生產出基因編輯過的動物,它們可以充當「超級爸爸」豬,山羊,牛和小鼠的精子攜帶著供體動物的遺傳物質。這些動物天生是不育的,但是在從供體動物注射產生精子的細胞後開始產生精子。基因編輯家畜還沒有被批准用於人類消費,因為人們擔心產品安全、倫理和動物福利。
  • 基因編輯產生「超級爸爸」牲畜
    科學家說,基因編輯過的山羊是一個「原理證明」。  科學家已經培養出基因編輯過的動物。據說,這些動物可以充當「超級爸爸」。  豬、山羊、牛和小鼠的精子攜帶著供體動物的遺傳物質。  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動物胚胎中的雄性可育性基因。敲除可育性基因後的動物是天生不育的,但是在注射了來自供體動物的可生成精子的細胞後,它們可以開始產生新的精子。
  • 基因編輯催生了牲畜「超級爸爸」的產生
    科學家已經培育出基因編輯過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以充當「超級爸爸」或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了動物胚胎中的雄性育性基因。這些動物出生時是不育的,但在注射了來自捐贈動物的精子產生細胞後,它們開始產生精子。
  • 科學家為常春藤植物導入兔子基因 可分解空氣中有毒物質
    雖然植物確實有助於清潔室內的空氣,但每個房間要放 20 多個,才能產生明顯的差異。不過華盛頓大學新研製的轉基因常春藤,卻能夠非常有效地從空氣中去除有毒的氯仿和苯。該校團隊打造了一種基因合成的常春藤,結合了兔子為自身細胞產生色素的 P450 E21 蛋白質。
  • 科普:果蠅打架 基因作怪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1日電人類個體之間的敵對行為有生物學基礎,對小小果蠅來說,個體之間的敵對或暴力行為的表現方式也存在深層次的基因源頭——控制它們這些行為的基因之一是被戲稱為「無結果」(fruitless)的基因。  「無結果」基因因在雄性果蠅求偶過程中扮演的作用而為研究人員所熟知,但它在果蠅打架過程中也扮演了某種角色。
  • ...科學家在果蠅中觀察到一種與阿爾茲海默病相關的異常基因複製...
    在7月23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健康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基因複製粘貼活動在有tau蛋白病變(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病)的果蠅模型中顯著增加。研究者們還發現,拉夫米定--一種被批准用於HIV和B型肝炎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減少了這種複製行為,並減少了果蠅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死亡。
  • 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自帶抗除草劑基因水稻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煥斌團隊提出並應用單鹼基編輯技術介導的植物內源基因定向進化技術,開發出具有除草劑抗性的水稻新種質,助力農作物精準分子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 科學家完成12種果蠅基因比較研究
    由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了12種相近果蠅的基因比較,該研究不僅為了解各種果蠅的進化鋪平了道路,還為探索基因組功能、幫助研究人員解開人類基因組秘密提供了有力工具。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2017植物基因組與基因編輯學術研討會
    基因編輯是一種用於精確操縱細胞和生物體內基因和基因組的技術。近年來正迅速影響著植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逐漸受到學術界及全社會的關注。生物谷在將於11月10日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舉辦《2017植物基因組與基因編輯學術研討會》。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技術和前沿信息的平臺,推動植物基因編輯領域的發展。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福利哦,部分與會嘉賓的摘要分享!
  • 基因編輯簡史
    2015年:第一隻基因驅動實驗室果蠅,第一隻基因驅動蚊子。2016年:基因驅動在農業、疾病減少和保護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但在此類生物體釋放到環境中之前,建議進行更多研究。超過150個團體呼籲暫停基因驅動研究,但暫停期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中被取消。
  • 為什麼科學界都在譴責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產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寄生於細菌等微生物者,稱為細菌病毒,即噬菌體;其寄生於植物者,稱為植物病毒;其寄生於動物者,稱為動物病毒。第一種、第二種基因疾病是細胞自身基因突變導致的,治療這兩種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細胞中突變了的基因改回正常的基因編碼。
  • PNAS:揭示田間害蟲發生顯性突變對轉基因Bt作物產生抗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已了解到,最初罕見的賦予對Bt毒素產生抗性的基因突變正在變得越來越常見,因而數量不斷增加的害蟲種群都能適應轉Bt基因作物。通過比較害蟲在實驗室和田間如何對轉Bt基因作物產生抗性,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在實驗室中篩選到的一些突變確實在野生害蟲種群中發生,但是一些與在實驗室中觀察到的明顯不同的突變卻在田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達人】小小果蠅,為啥能成科學家的寵兒?現場告訴你!
    「達人帶你逛」第十三期,跟隨神經生物學博士、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輯——朱機,認識生命科學界大名鼎鼎的果蠅
  • 基因編輯後,這些動物成了「超級爸爸」
    ,基因編輯過的山羊是一個「原理證明」。科學家已經培養出基因編輯過的動物,據說,這些動物可以充當「超級爸爸」。研究人員使用高科技基因編輯工具敲除動物胚胎中的雄性可育性基因。敲除可育性基因後的動物是天生不育的,但是在注射了來自供體動物的可生成精子的細胞後,它們可以開始產生新的精子,而豬、山羊、牛和小鼠的精子就攜帶著供體動物的遺傳物質。
  • 我國正研究基因編輯農作物的監管
    上世紀20~30年代有了突變育種,是通過物理與化學方法對植物進行誘變,會隨機產生大量的突變體,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一群突變體中尋找我們需要的那個。到了上世紀80年代,轉基因育種出現,通過將外源的DNA轉入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獲得我們需要的性狀,例如抗蟲,只能通過轉基因的方法來獲得。
  • 動植物的基因編輯,在爭議中前行
    農作物改良,從來都是一個漫長而繁瑣的過程,而如今,科學家能夠快速輕鬆地實現。 這多虧了一種被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技術。它是一種靈活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能夠對幾乎任何物種的基因組進行改造。近兩年,許多實驗室將這種工具應用在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上,以期獲得更高產、更優質的品種。CRISPR改造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