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小小果蠅,為啥能成科學家的寵兒?現場告訴你!

2021-02-13 上海科技館

「達人帶你逛」第十三期,跟隨神經生物學博士、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輯——朱機,認識生命科學界大名鼎鼎的果蠅!


在上海科技館的探索之光展區,朱老師最喜歡的就是「摩爾根的果蠅實驗」這個展項啦!


兩者都是昆蟲綱雙翅目。果蠅是果蠅科、果蠅屬,蒼蠅是家蠅科、蠅屬。


形態上

果蠅體淺灰色,複眼常紅色。體長2.5mm。

蒼蠅體灰黑色,胸部背板有黑色縱條紋,體長8-12mm。

食性

果蠅多數是腐食性,成蟲和幼蟲喜歡在有發酵味的果實和植物上生活。蒼蠅成蟲和幼蟲多取食人畜糞便,食物及腐爛的有機物。成蟲邊吃邊吐邊排洩!!!另外其傳播50多種人類疾病的病原體。


果蠅還有個閃閃亮的身份

科學明星

只有電影明星才會登上雜誌封面?果蠅已經霸佔了生命科學的三大頂級雜誌封面。雖然果蠅不受人們喜愛,但是受到科學家尤其是生物科學家的青睞!


黑腹果蠅在生物學界是一種倍受歡迎的「模式生物」,在過去幾十年中,它不斷出現在遺傳學、基因調控、神經疾病和認知行為等諸多領域。


簡單來說就是省錢、省力、省時間!

果蠅體型小巧、成本低廉、易於飼養、壽命短(60天左右)、繁殖迅速(一天可產100顆卵)。一位長期以果蠅做實驗的研究人員說「用半瓶牛奶和一根開始腐爛的香蕉就夠了,14天可以得到200隻果蠅。」另外,果蠅染色體數目較少,基因易操控;因此,備受科學家青睞!

近百年來,科學家利用果蠅在生物遺傳學、發育生物學、免疫學和神經生物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什麼基因與什麼蛋白質有關、遺傳規律是什麼,一個簡單的受精卵是怎麼長出複雜的器官的,機體如何應對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大腦如何識別不同的氣味以及學習和記憶時大腦發生了什麼……太多太多了!研究發現,75%的與疾病有關的位點在果蠅中都有同源。

相關焦點

  • 【論文故事】凍住啪啪啪的果蠅,科學家這是要幹嘛?
    這項研究其實是人類第一次通過直接觀察了解了果蠅排卵、受精和產卵的細節。我們能從果蠅啪啪啪中知道些什麼?這張3D高清無碼圖是怎麼得到的?果殼科學人對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現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生亞歷山德拉•瑪泰(Alexandra Mattei)進行了採訪,來看看她怎麼說吧。
  • 果蠅:科學家們的好助手
    你們知道「科學隊長」為什麼要選擇果蠅來作「形象代言」嗎?這是因為啊,果蠅是生物學研究中非常熱門的實驗材料,在各個領域都深受科學家們的喜愛。
  •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科普活動】小小果蠅如何揭示行為學奧秘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密隨申碼、果蠅、核酸檢測……科學「嗨」起來!科學家們又到自博館裡集體「練攤」啦
    家裡看到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果蠅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治病救人的大功臣?城市中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避免它們成為人類傳染病的源頭?你的腦海裡是不是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號?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原本的生活安排,但是,上海自然博物館裡每年和科學家的聚會還是如約而至了!你心中的疑問,在科學集市中都能找到答案!
  • Luca這隻小果蠅,憑什麼成為科學隊長的吉祥物?
    今天,昆蟲學家、中山大學教授龐虹,就要來給你講講果蠅的厲害之處。黑腹果蠅作為科學家們的好幫手,立下了許多功勞——縱觀科學史,基於果蠅這個小傢伙的研究,一共獲得過5次諾貝爾獎呢!這可是科學家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啊!最開始在科學探索中使用果蠅作為研究對象的,是一位叫作摩爾根的遺傳學家。通過研究果蠅,摩爾根解析了生物世界的遺傳密碼,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因此獲得了193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專挑處女果蠅?實驗人員:為了科研
    作為現代遺傳學之父摩爾根一手提拔的遺傳學大將,果蠅至今都在為全世界的科研立下汗馬功勞。一隻小小的果蠅,為何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人人喊打的果蠅之所以會成為實驗室寵兒,原因就在於其強大的遺傳學優勢。,特別能生,十隻果蠅在十幾天後變成幾百隻果蠅完全不是夢想。
  • 專挑處女果蠅?實驗人員:為了科研
    生活中的果蠅太煩人了 | Cartoon Hangover其實,果蠅並非一直都是這副令人厭惡的面孔。作為現代遺傳學之父摩爾根一手提拔的遺傳學大將,果蠅至今都在為全世界的科研立下汗馬功勞。一隻小小的果蠅,為何能發揮如此大的作用?
  • 科學家在果蠅身上找到答案
    但是科學家卻告訴我們,眼見的也不一定為實,因為有的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就拿下面這張圖來說,雖然我們潛意識裡都知道這是一張靜止的圖,但是為什麼在看上去的時候,它卻是像水波紋一樣起起伏伏的呢?這種現象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們幾十年,他們一直在尋找能夠完全解答這個現象的科學理論,最後終於在小小的果蠅身上成功了,真的很不可思議。
  •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 從果蠅處見微知著——記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記者彭茜 李驥志  一隻小小的果蠅體內,竟有揭示人類生物鐘機制的基因密碼。  三位「40」後美國科學家歷時幾十年,從果蠅處見微知著,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科學家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生物鐘相關基因的研究。
  • 科學家揭示果蠅產卵地選擇行為機制
    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  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 為什麼說沙漠裡的仙人掌能救人一命?野外生存達人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說沙漠裡的仙人掌能救人一命?野外生存達人告訴你答案沙漠是一片死亡之地,望眼望去都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如果人在裡面迷失了方向,只有死路一條,能夠在沙漠中生存的植物也是非常稀少的,但是仙人掌卻是其中一種,據說沙漠中的仙人掌還能救人一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野外生存達人告訴你答案!
  • 「果蠅」嚇人 櫻桃價格跌三成
    本報訊 受到「果蠅」事件影響,京城市場中櫻桃價格下跌,質量上好的果子售價也僅為10-15元,比去年跌了近三成。  朝陽北路地鐵口附近的水果攤販無奈地告訴記者,最近幾天只進了兩三箱櫻桃,顧客總問「有蟲子嗎」,他也難說是不是真有。儘管一斤只賣10元,但銷量還是下降了不少。該攤販說,櫻桃剛上市時好品質的能賣到25-30元/斤,上市十多天以後也能賣到15-20元/斤,每天賣7-8箱沒問題,「蟲子謠言」一出,生意一落千丈。
  • 科學家揭示果蠅選擇「產房」的秘密
    作者 | 李晨陽媽媽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果蠅也不例外。自然界裡,雌性果蠅喜歡挑選軟爛的水果產卵,讓孩子們一出世就能「泡在蜜罐」裡。同時,水果較軟的表面質地也方便它們把產卵器插進去。早期研究證明水果芳香的化學味道可以激發果蠅的產卵行為,那麼柔軟的質感是不是也可以呢?
  • 小果蠅 大文章
    於是龔哲峰著手訂購了1000餘個缺陷品系果蠅,希望能發現不怕光的果蠅幼蟲,獲得實驗材料。 訂購來的果蠅要獲得缺陷表型,必須經過進一步雜交,龔哲峰和合作者開始了上千次顯微鏡下的雜交、繁殖,上萬次的篩選。在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不間斷雜交篩選大半年後,終於發現了不怕光的品系。 「我們運氣不錯。
  • 科普:果蠅打架 基因作怪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1日電人類個體之間的敵對行為有生物學基礎,對小小果蠅來說,個體之間的敵對或暴力行為的表現方式也存在深層次的基因源頭——控制它們這些行為的基因之一是被戲稱為「無結果」(fruitless)的基因。  「無結果」基因因在雄性果蠅求偶過程中扮演的作用而為研究人員所熟知,但它在果蠅打架過程中也扮演了某種角色。
  • 中國科學家:從果蠅研究向諾貝爾獎靠近
    但是對於一些中國科學家而言,小小果蠅不僅是科研生活的全部,還蘊藏著他們向諾貝爾獎靠近的希望。     正在此間舉行的「2006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劉力關於果蠅「視覺歸納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引起了包括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與會者的關注。     「果蠅作為一個重要的生物型模型,是探索生命奧秘的萬能鑰匙。」劉力這樣向新華社記者介紹。
  • 超越視覺 果蠅的兩面
    既能用於檢測食物的氣味,也能接受比如雄性求愛時「情歌」的刺激。> 不過也正是這些生命周期短、飼養簡單、繁殖快、體型小、染色體少、突變型多的特點,使果蠅成了很好的遺傳學實驗材料。 摩爾根通過正常紅眼果蠅和白眼果蠅的雜交實驗,發現了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為發展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做出了卓越貢獻。穆勒發現X射線能大大提高果蠅的突變率。另外,果蠅在早期胚胎發育的遺傳調控機理、氣味受體和嗅覺研究、先天性免疫的激活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方面也都催生出了諾貝爾獎。小小的果蠅,在未來還將做出更多的貢獻!
  • 科學家震驚,居然有生物可以操控果蠅!
    你覺得會存在可以操控思想的生物嗎?我們一般認為現科技是暫時沒有辦法操控意識的。但在自然界就不一樣了,對果蠅來說還真有一樣東西可以操控它,如果它的大腦已經被這生物所控制的話,下場就是死亡。這生物的誕生源於果蠅在熟果子上毫無戒心地亂跑和吸食汁液。這生物是一種能寄生在其皮膚下的無色真菌孢子,它悄無聲息的進入它的體內。剛開始幾天,果蠅都表現得很正常。
  • 揭秘飛蟲來歷:果蠅並非「自生」是被氣味吸引
    小王說,在沒搞清楚真相之前,她一吃水果就想到種種可能性,「你說,萬一有蟲卵在水果裡,吃進去那得有多噁心!」  前期準備購買水果密封實驗  到底是水果裡的蟲卵孵化成了飛蟲?還是腐爛的水果招來了蟲子?記者特地從超市購買了透明玻璃碗、保鮮膜,並且買來西瓜、香蕉和油桃三種水果進行實驗。
  • 你可能嘗不出葡萄酒的好壞,但你能嘗出果蠅味和瓢蟲味兒
    神奇的是,他們不僅能喝出來裝酒的杯子曾裝過一隻果蠅,甚至還能分辨出來這隻果蠅是公是母。是不是很想把他和它都搞進實驗室裡一探究竟了?不過別擔心,兩種實驗動物都沒有受到傷害。雌雄動物之間相互吸引,可以靠性外激素,也就是費洛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