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製造人工島嶼

2020-12-04 傑哥觀察室

鳥瞰Bhorgastail湖,這個小島顯然是由巨石構成的。

蘇格蘭周圍的數百個小島並不是自然形成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它們是大約56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用巨石、粘土和木材製成的贗品。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了這些被稱為克蘭諾斯的人工島嶼。但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克蘭諾人是在距今更近的時期,大約在2800年前的鐵器時代。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根據現代潛水者在附近發現的陶器碎片,這一新發現不僅表明這些克蘭諾化石比之前認為的要古老得多,而且它們很可能是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特殊地點」。

最初,許多研究人員認為蘇格蘭的crannogs大約建於公元前800年,直到公元1700年中世紀後才被重新使用。但在20世紀80年代,有跡象表明,其中一些島嶼的形成要早得多。此外,2012年,英國皇家海軍(Royal Navy)前潛水員克裡斯·默裡(Chris Murray)在一些島嶼附近的湖底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他向當地一家博物館提出了警告。英國考古學家、雷丁大學的鄧肯·加羅和南安普敦大學的弗雷澤·斯特爾特於2016年和2017年合作,全面研究了位於蘇格蘭北部海岸外赫布裡底群島(Outer Hebrides)的幾處crannog。他們特別研究了三個湖泊中的小島:阿尼什湖、博加爾斯泰爾湖和蘭加巴特湖。

六幅新石器時代小島遺址的航拍圖,均以相同的比例顯示。

根據放射性碳測年法,其中4個克蘭諾是在公元前3640年至公元前3360年之間創造的研究人員發現。其他證據,包括地面和水下調查,古環境取心和挖掘,支持了這些特殊的小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觀點。

考古學家還沒有在島上發現任何新石器時代的建築,他們說需要進行更多的挖掘。但研究人員說,潛水員在Bhorgastail和Langabhat的小島周圍發現了幾十塊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被燒毀。

研究人員說,這些罐子可能是故意扔進水裡的,可能是一種儀式。

潛水員在新石器時代建造的人工島之一朗格哈特湖(Loch Langabhat)上發現了一艘「赫布裡底新石器時代」船隻的碎片。每個小島都相當小,大約33英尺(10米)寬。Bhorgastail湖的一個小島甚至有一條石堤把小島和大陸連接起來。儘管製作這些人工島無疑花費了大量的工作,但這些結構對古人來說顯然很重要,僅在蘇格蘭就有570個人工島。(研究人員指出,愛爾蘭有更多。)

研究人員說,到目前為止,蘇格蘭只有10%的克蘭諾化石是用放射性碳測定年代的,這意味著可能有比這些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克蘭諾化石更多的古克蘭諾化石。

相關焦點

  • 繩紋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之後是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日本稱作繩紋時代。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上文介紹了我國的舊石器時代。本文介紹我國的新石器時代。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居民點星羅棋布。但是,正如過去人們常說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裡不僅多次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也是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地區。
  • 寧德中心城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生活工具 距今3000多年前
    蕉城區博物館館長鍾榮富供圖東南網寧德8月19日訊(本網記者 陳翊群 實習生 陳派焱)「寧德中心城區之前並未發現過新石器,(近期)石錛的發現,為新石器時代的研究增加了一個實物證據,填補了城區範圍內無古人類遺址的空白。考古學家可藉此研究原始人的生產、勞作情況,這對研究蕉城區商周時期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新石器時代晚期,即仰韶期或彩陶期,也即是公元前二二〇〇到一七〇〇年間的這一個時代;在中國史上有其重要性。如歷史時期的商代或小屯期,雖不是直接繼續仰韶期的,然它的文化卻與仰韶期有淵源關係。
  • 新石器時代文物石錛
    惠州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見下圖),通長6釐米,通寬3釐米,厚約4釐米,質量40克。石錛表面凹凸不平較粗糙,有光澤,灰色,單面刃,斷面呈長方形,弧背,頂端和兩側都有長條平面,正面稍凸弧,刃緣斜向。經廣東省文物專家鑑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石錛,並定為國家三級文物。
  • 從荒蠻走向文明,新石器時代革命,人們為什麼要定居生活?
    不久之後,世界其他地區的"石器時代"人類也開始進行農業耕作,形成固定的定居點,逐漸發展成城市,有了文明,今天的文明也源於新石器時代革命的創新。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有時被稱為新石器時期,新石器時代的人類使用石器工具,就像他們更早期石器時代的祖先一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在磨製石器之外學會了製作陶器。澳大利亞考古學家V.
  • 名詞解釋:新石器時代
    考古學家把陶器和農業出現作為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定居下來,刀耕火種,從事原始農業生產,並把一些野生動物馴化成家畜,從而有了比較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還改進漁獵手段,從事制陶、紡織、木作等手工生產。新石器時代前期(約1萬年前至5000年前),氏族集團日益擴大,並營建了規模很大的聚落。人們的宗教信仰日益發展。
  • 看見文物|新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的「銅鏡」
    進入到新石器時代,各文化類型幾乎都有不同質地的裝飾品。當時的人們常常通過自然界平靜的水面或容器內靜止的水面,也可能藉助早期金屬器光潔的表面映象,來滿足不斷增長的照面裝扮的生活需求。蟠螭紋銅鑑,戰國,1957年河南陝縣後川出土。 李曉霞/攝鑑的外形特點是腹部橫截面與口部為圓形,上腹壁較直,下腹壁圓曲內收成底。此銅鑑頸部收斂、弧腹、圈足。
  • 育蠶制絲 5000多年前的仰韶時代就開始了
    近日,在鄭州召開的仰韶時代絲綢發現新聞發布會上,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宣布,在河南省滎陽市汪溝遺址出土甕棺裡的頭蓋骨附著物和甕底土樣中發現的絲織物殘存,與此前青臺遺址甕棺中出土的織物為同類絲織物,結合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的骨雕家蠶,確認中國先民在5000多年前已經開始育蠶制絲。
  • 穿越古代中國|如果在新石器時代幹個農活,你擁有哪些工具?
    ,人類歷史進入到了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農業和養畜業,人們開始使用磨製石器,製造陶器,按照血緣關係組成聚落,過著定居生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農業起源地區之一,是水稻、粟、黍等糧食作物的故鄉。家畜飼養逐漸發展,牲畜種類不斷增加。在傳統的陶器製作之外,人們還發明了編織與紡織技術,不斷滿足自身生產生活的需要。生產方式逐漸從攫取經濟過渡到了生產經濟。
  •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2020年05月21日 14:5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劉東 字號 內容摘要:石刀是一種作為切割之用的石質工具,用途較為廣泛。
  • 石首發現新石器時代「姊妹古城」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劉暢、通訊員範傑、程峻報導:20日,考古專家勘察認定,石首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與走馬嶺古城應為「姊妹城」。2002年,國務院將石首走馬嶺新石器古城遺址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6月1日,荊州市博物館等10多位考古專家在與走馬嶺一河之隔的屯子山村勘察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新的神秘古城。
  • 文明的起源:1.新石器時代人類已開始使用的煤
    文明的起源:1.新石器時代人類已開始使用的煤在現代世界,煤的主要作用是什麼?實際上,人類一直以來都是燃燒煤來產生熱量,熱量可以為人類做很多事。一開始,人們可以用熱量來做飯燒水;後來,用來冶鍊金屬;正因為有煤,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才成為可能,蒸汽機用來驅動機器、機車和發電用的汽輪機;當城市大到一定程度,用煤來加熱鍋爐集中供暖。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人類在新石器時代已經能使用煤炭作為燃料,而且煤炭仍然在繼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就把煤炭作為人類諸多早期物質文明中的一個代表。
  • 中國古代新石器時代的特徵
    新石器時代還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工藝部門,如紡織麻布、編織蓆子和漁網。不少遺址裡都有相當數量的紡輪、網墜、精巧的骨針。一些陶器上還留下蔑席、草蓆、蘆席和麻布的印痕。裝飾品的製作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到這時不論種類、數量、還是製作技巧都為往昔所不能比擬。
  • 新石器時代,為何農業是最為顯著的?
    新石器時代,人類發明了農業、畜牧業。尤其的農業的產生,可謂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被稱為「農業革命」或者「新石器革命」。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證實,在公元前約7000年,不知為何,世界很多地區同時出現農業與定居生活。
  • 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中石器時代的歷史年代,大致開始於距今1萬年前後,延續的時間很不平衡。在西亞,約在公元前9000年,就向新石器過渡,在歐洲和中亞一些地區,則延續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國中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狀況,還不十分清楚。新石器時代是以磨製石器為標誌。這是在打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磨光加工,器表光滑,器形規整,用途明確的新型工具。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在農業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
    而在新石器時代時,我國的古人們就已經擁有了十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隨著更多文物的出土,當時農業發展的狀況逐漸被我們所掌握,而這一時期的農業探索也為之後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首先是相較於舊石器時代的採集類工作,農業已經從漁獵的補充發展成為了生產主體,這一點從氏族社會中女性地位高於男性就可以看出來。因為在新石器時代,男性依然主要通過狩獵來獲取食物,而耕種則是女性的專利,而且在半坡等遺址中,還發現了類似倉庫的建築,其中儲藏著大量的穀物,這足以說明此時的農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
  • 又添新謎:英巨石陣附近發現新石器時代大型豎井圈
    研究還表明,這些豎井是由至少45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們挖掘的。  有考古學家認為,這些豎井似乎是被用作「某個與巨石陣相關聯的神聖區域的邊界」。杜靈頓垣牆位於這些豎井圍成的圓圈的中心。  參與研究的布拉德福德大學教授加夫尼(Vince Gaffney)說,要確定這些豎井的確切性質,還需進行「適當的挖掘」,但研究小組認為,這些豎井起到了邊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