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學空中會議室之十三:冰期-間冰期碳循環

2021-01-15 高維度穩定同位素
來源:【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ID:HDStableIsotope)

從本周起,地球化學空中會議室將由每周一次改為每兩周一次。在後續會議中,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將提供協助。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我們也將持續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期待周日上午十點與大家在會議室相見。

地球化學空中會議室組織委員會


大氣CO2濃度及其溫室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球的氣候狀態。在冰期-間冰期旋迴中,大氣CO2為何會發生大幅度的變化?巨大的海洋在CO2的吸收與釋放中扮演了何種角色?CO2變化如何驅動地球氣候的演變?本周日(6月7日)上午10:00(北京時間),在Zoom空中會議室(8314254773),邀請澳大利亞國立大學Senior Fellow於際民和南京大學陳天宇教授來解密冰期-間冰期碳循環,敬請期待!

於際民:什麼原因導致了冰期CO2濃度降低?

於際民,澳大利亞國立大學,Research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Senior Fellow。主要從事海洋碳酸鹽系統及碳循環、海洋環流系統、碳酸鹽痕量元素及同位素等的研究。

陳天宇:末次冰消期海洋碳釋放的放射性碳示蹤

陳天宇,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優青。主要利用各種類型的同位素體系研究地球表生圈層在軌道尺度與突變氣候事件中的微量元素與碳循環,包括三個方面:1.利用海洋沉積物、深海珊瑚重建第四紀古海洋與全球變化;2.碳酸鹽、碎屑鋯石鈾-釷-鐳-鉛同位素地球化學與年代學;3.海洋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循環。

主題:冰期-間冰期碳循環

時間:2020年6月7日 10:00 上午 北京,上海


加入 Zoom 會議

https://zoom.com.cn/j/8314254773?pwd=Nlc1cHZnSEJaQ0lZZnQxdlhnNEkrQT09


會議 ID:831 425 4773(註:會議室已改為4631932119)




精彩回顧:

在獲得報告人授權後,往期的報告視頻可以在Bilibili視頻網站上觀看:

https://space.bilibili.com/477995295/channel/detail?cid=121533

視頻和PPT也以網盤的形式發布。第十二期連結如下: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tWUsgDKDaM4KCqk9O8h6Tw


召集人:晏   宏,高劍峰

海   報:李   揚

視   頻:齊有強,陳蕾

出   品:高維度穩定同位素

編   輯:何雨暘

監   制:高劍峰

繼續閱讀:

本文來源於【高維度穩定同位素】公眾號(HDStableIsotope)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眾號由鮑惠銘及其研究小組管理並發布。我們期待聽到關注者的評論,尤其是批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平臺規則要求,我們的帳號無留言功能。讀者可通過向公眾號發送信息與我們交流。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聯繫hdisotope@aliyun.com

相關焦點

  • 冰期與間冰期
    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唯一相對溫暖時期,稱為間冰期。
  • 地球環境所發現冰期-間冰期流域侵蝕風化與印度夏季風同步變化
    地表巖石/礦物風化被認為是維持地球宜居性和不同尺度碳循環平衡的重要因子,是系統地球科學和地表地球動力學領域研究的基礎理論前沿之一。但是,巖石風化與高原隆升、氣候變化之間的內在聯繫存在較多爭論,特別是季風盛行的青藏高原周邊。
  • 【微地理】冰期與間冰期
    天文學成因說         天文學成因說主要考慮太陽、其他行星與地球間的相互關係。①太陽光度的周期變化影響地球的氣候。太陽光度處於弱變化時,輻射量減少,地球變冷,乃至出現冰期氣候。米蘭科維奇認為,夏半年太陽輻射量的減少是導致冰期發生的可能因素。②地球黃赤交角的周期變化導致氣溫的變化。黃赤交角指黃道與天赤道的交角,它的變化主要受行星攝動的影響。
  • 釋惑 | 冰期、間冰期與寒冷期、溫暖期
    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布,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狹義冰期是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即較寒的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兩次冰期之間為一相對溫暖時期,即兩次冰期之間氣候變暖的時期稱為間冰期。冰期時,冰川大規模擴張或前進;間冰期時,冰川消融後退。
  •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是處在「冰期」,還是處在「間冰期」?
    我們把地質時期氣候寒冷的時期稱為「冰期」,而兩個冰期之間氣候相對溫暖的時期稱為「間冰期」。在這三次大冰期間間隔的2至3億年時間,氣溫通常較為溫暖,稱為「間冰期」,比如在恐龍生活的白堊紀,距今大約1億年以前,剛好間隔於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之間,當時全球氣候表現為十分溫暖。
  • 問答 |現在我們地球的氣候是處在「冰期」,還是處在「間冰期」?
    我們把地質時期氣候寒冷的時期稱為「冰期」,而兩個冰期之間氣候相對溫暖的時期稱為「間冰期」。在這三次大冰期間間隔的2至3億年時間,氣溫通常較為溫暖,稱為「間冰期」,比如在恐龍生活的白堊紀,距今大約1億年以前,剛好間隔於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之間,當時全球氣候表現為十分溫暖。
  • 冰期
    冰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冰期又稱大冰期,狹義的冰期是指比大冰期低一層次的冰期。大冰期是指地球上氣候寒冷,極地冰蓋增厚、廣布,中、低緯度地區有時也有強烈冰川作用的地質時期。大冰期中氣候較寒冷的時期稱冰期,較溫暖的時期稱間冰期。大冰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依據氣候劃分的地質時間單位。
  • 【冰期】什麼導致了冰期,冰期還會不會再來?
    北美五大湖這些呢都是離我們最近第四紀大冰期的證據,而如果是離我們比較久遠的冰期,比如約7-6億年前的新元古代大冰期,那個時候的冰川遺蹟就已經是不是在地表了,已經是幾千米厚的地層中的一部分了雪球地球的在我國的證據——南沱組冰磧巖那麼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冰期的出現呢,冰期還會不會再來呢?
  • 簡單規則預測間冰期發生時間
    原標題:簡單規則預測間冰期發生時間   科技日報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1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報告稱,使用一條簡單的規則就可以預測間冰期的發生時間。實驗顯示,這條規則不需要獲取氣候或大氣數據,就可以成功推演過去幾百萬年裡的每一個間冰期。
  • 250萬年前,地球曾進入「間冰期」,如今人類正往「間冰期」前進
    從乳齒象體表濃厚的體毛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已經適應了寒冷氣候的動物,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它們可以從3400萬年前的冰期開始就一直出現在地球上,漫長的冰期也無法將它們趕盡殺絕。
  • 是什麼引發了冰期?
    地球曾出現多次顯著降溫變冷,從而形成冰期到底是什麼引發了冰期?科學界對此說法不一冰期——地球表面覆蓋有大規模冰川的地質時期又稱為冰川時期地球在40多億年的歷史中特別是在前寒武紀晚期、石炭紀至二疊紀和新生代的冰期都是持續時間很長的地質事件通常稱為大冰期大冰期的時間尺度至少數百萬年而大冰期內又有多次大幅度的氣候冷暖交替和冰蓋規模的擴展或退縮時期
  • 託聽力的福第2期:冰期和間冰期都是個啥?
    是什麼因素延長了現在間冰期的時間長度?正確選項:An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certain gases in Earth’s atmosphere. 地球大氣中某些氣體量的增加。
  • 冰期是指什麼?為什麼地球上會出現寒冷的冰期?有怎樣的假設?
    地球的歷史告訴我們,全球各地在地質歷史中曾發生過3次大冰期,即震旦紀冰期、石炭紀、二疊紀冰期和第四紀冰期。而每次大冰期又是由許多小冰期組成的。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70萬年前開始的,至今已發生過7次小冰期,每次持續時間為9萬年之久,而兩次冰期之間總是伴隨著大約1萬年的溫暖的間冰期。
  • 研究揭示晚古生代大冰期演變過程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晚古生代團隊研究員陳吉濤等通過對相關地層的鍶、碳同位素綜合研究,認為顯生宙最大的一次冰期事件——晚古生代大冰期的發生
  • ○冰期成因有哪些假說?
    山的升高和冰雪堆積的增厚,還使山區附近的氣候發生變化,氣溫下降,並逐漸擴展影響到全球,使整個地球的平均溫度下降,導致冰期出現。反之,當造山運動平靜後,山地受到侵蝕,高度不斷降低,海水有可能侵入大陸上的低洼地區,使其成為海洋。    海水的熱容量較大,能貯存較多的熱量。當海洋面積擴大並積蓄較多熱量之後,氣候開始逐漸轉暖,出現了間冰期。
  • 科學唱戲,商業變聲:1918大流感「間冰期」的全民危機
    對此,我們引入「間冰期」(兩個相鄰大冰期中相對溫暖階段)這一地質學名詞加以描述。置身重大傳染病「間冰期」的人們赤裸裸地暴露於致命威脅,又苦於應對無章,是最容易滋生危機感、也極易為危機感裹挾的群體。1918年10月,美國遭受大流感重創,發病、病死率均居高不下,駭人聽聞。這段後來被醫學史定名為「黑色十月」的慘痛光景,給美國社會留下難以彌合的巨大創傷。
  • 正處在十萬年間冰期的地球,歷經多次冰期,因人類活動推遲到來
    如今的地球雖已從冰期中走出,正處在十年間冰期,但下一個冰期或大冰期何時到來,對於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攸關生死。 冰期與間冰期交替出現,周期十萬年 冰河時期是地球表面存在大量冰川的地質時期,在大陸學術界,也稱冰河時期為「大冰期」,而在大冰期中,又存在多個冰期和間冰期。
  • 美洲乳齒象曾在間冰期向北移動 | 《自然-通訊》論文
    對35頭美洲乳齒象的線粒體基因組分析顯示,為了應對更新世(250萬至1.17萬年前)的間冰期暖期,這種現已滅絕的物種曾不斷向北美洲遙遠的北緯遷徙。在過去80萬年裡的冰期和間冰期循環讓北美洲約50%的宜居土地上的冰蓋發生了周期性擴張。不過,乳齒象對這些變動的響應一直有待了解。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Emil Karpinski和同事研究了北美洲各機構保存的美洲乳齒象化石骨骼和牙齒樣本,並對33個樣本進行了完整線粒體基因組測序(作者的分析中還包括另外2個已發表的基因組)。
  • 長難句(2020.7.10)——對間冰期和全新世的研究
    其as...as...比較的兩者分別:①interglacials were mild and uniform,譯:間冰期溫和而均勻②the Holocene has been mild and uniform,譯:全新世一直溫和而均勻比較結果是:① as mild and uniform as ②,
  • 地球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三次「大冰期」,下一次大冰期什麼時候來?
    地質時期三次大冰期地質時期中的寒冷期通常表現為,全球平均氣溫偏低,冰川覆蓋面積巨大,通常被稱為「大冰期」,在地球地質時期總共經歷了三次大冰期,分別是距今6億年前的震旦紀大冰期、距今2.5億年前的石炭二疊紀大冰期和距今200萬年前開始的第四紀大冰期。大冰期之間大約間隔2至3億年時間,這一時期相對溫暖,稱為「大間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