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牛
剝皮牛,此魚常見於東南沿海,之前見過很多冰凍的剝皮牛。沒想到在此能見到鮮活剝皮牛,在潮汕地區主要用來作為魚飯,更有刺身愛好者選大條作為刺身,常見的做法也有豉汁蒸或豆醬煮。此魚在烹調之前要剝皮,故名剝皮牛。
青衣
青衣魚,又名妾魚。由於身體呈青色,在水中遊動時常常兩兩相隨,猶如青衣婢女,故而得名。青衣魚的肉質肥厚豐腴,紅燒最能品味到此魚的醇厚滋味。
紅歌鯉
紅歌鯉是越南海鮮,產地為越南海域。每條重量為12斤左右。極品冰鮮。
野生鷹鯧魚
對於海魚,坊間一直有「第一鯧,第二罔,第三馬鮫王」之說,極品冰鮮,自然也離不開這三種魚。市場中鯧魚品種最多,常見的有五六種:白鯧、銀鯧、燕尾鯧、鷹鯧、黑鯧等。
鯧魚中的極品,非鷹鯧莫屬,烹製上清蒸或香煎最佳,唯獨價錢在海魚中也最貴。漁民有句順口溜「鷹鯧鼻,馬鮫尾」,「當你食過鷹鯧後,再食其他魚都覺無味。「即使是罔魚、馬鮫魚,全都黯然失色。」鷹鯧為暖水性上中層的名貴海產,其特點是頭圓形如鷹鼻、身扁近似菱形,尾鰭短闊。酒店的師傅說,市面鷹鯧多為兩三斤一條,但鷹鯧是越大越好食,5斤以上最正。海船捕撈後直運到位,所以特別鮮美,作為主打菜很受歡迎。鷹鯧肉質細嫩肥腴,味厚鮮香,刺少骨軟。最愛香煎後那種甘美濃鮮之感。一條鷹鯧,最好食的是鼻,一口咬下去,甘鮮滿嘴,骨軟無渣。
馬頭魚
馬頭魚,產地為越南海域。在潮汕地區有一句吃魚的時令口訣:「農曆1月魚兒鮮,2月魚兒肥,3月魚兒最當時,4月吃毛刺(即多骨刺之魚),五六月吃貼地(即生活於海底之魚)。」屬於深海魚的馬頭魚就正當時令了,尤其鮮美。馬頭魚,肉質特別嫩滑,嘴唇輕輕一抿就散開了,骨刺少,啖啖肉。冰鮮的馬頭魚,香煎、豉汁蒸、清燜等都是不錯的做法。
奎龍魚
奎龍魚身體長圓,了絲(小刺)特別多,肉也多,秋初最肥,以鮮魚去骨拍扁,鋪上香蔥、醬油、五香粉等配料,頭尾對摺成餅狀,慢火煎熟,可堪稱海鮮中第一香味。這種魚在海邊人的餐桌上十分常見,味辛、鹹,寒。肺經,清熱解毒,治咽喉腫痛。
王只
王只主要用於煮湯,鮮美之極。
沙佔魚
沙佔魚肉質鮮美,喜歡在暖水裡把身體轉進沙子裡,露出頭來,愛吃青蟲和蝦,沙佔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臟病有特效。含脂肪高。清蒸、紅燒、油煎及醃幹蒸食均味美可口。據有關資料介紹,沙佔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臟病有特效。
紅魚
產於越南海域。每條重量在5斤-6斤-10斤不等,用於做鹹魚幹。
牛尾魚
牛尾魚,外表很奇特,乍看上去像鱷魚的模樣,牛尾魚在全世界各個海域都有分布。通常棲息在水深不超過30米的巖礁地區,底棲類。牛尾魚的頭和身體很寬,像是被上下擠壓似的呈扁平形狀。由於骨骼較硬,故而得名。種類有鬼牛尾、目牛尾、紅牛尾等,總稱牛尾魚。
紅三魚
紅三魚,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等省近海底拖網漁業捕撈的魚類,俗稱「紅三」和「瓜三」,是南海重要經濟魚類。魚肉豐厚,食用價值甚高,冰鮮、醃製和幹曬均可。
紅三魚食法頗多,可用來清蒸、煎、配合蕃茄燜煮,或煲湯均可,其質尚算嫩滑,若用來蒸時不用刮鱗,連皮清蒸,熟後才撕開外皮,如此,食起來既原汁原味,魚肉亦分外鮮甜嫩滑;若用來煲湯,最好先煎至金黃,才配合其他材料如豆腐同煲,如此,湯水呈奶白,且分外鮮甜可口。
黃眼帶魚
黃眼帶魚的特點為有寬厚的肉量,適合出品香煎大帶魚等菜式。黃眼帶魚雖然個頭大,但是肉質相對黑眼小帶魚來講比較粗。黑眼小帶魚肉質細膩,但是帶魚個頭小。
油帶魚
中國東海本地帶魚,油脂比較多,清蒸吃口很嫩。
野生大黃魚
以前,我國野生大黃魚資源十分豐富。每年有春、秋兩汛,黃魚成群溯潮而上,深夜咕咕的魚叫聲吵得人睡不著。岸上兩個人說句話,得扯著嗓子喊才聽得到。汛期來時,一網下去撈上滿倉金黃鮮亮的大黃魚,魚多價賤,吃不了,漁家就曬黃魚鯗,曬得滿地都是,裸露的巖皮多讓黃魚佔據,像晾菸葉似的。遠望去,陽光下,金燦燦的,相當壯觀。
隨著環境的汙染和過度捕撈,如今野生的大黃魚越來越少,漁民出海一天,下網無數,也不見得就能從茫茫大海裡撈出幾條大黃魚來。貨真價實的野生大黃魚,有價無貨,就算再有錢,再不吝,再捨得,也未必想吃就能吃到。
臺灣龍躉
來自臺灣海峽的龍躉,魚身圓滾滾的,非常結實,肉質肥厚,營養美味,是非常受歡迎的經濟食用魚。龍躉魚的皮富含膠原蛋白,是難得的養顏食材之一。無論是燉湯還是涼拌都是美味中的極品。此魚在粵港地區有穩定的市場。100多公斤的龍躉也是家常便飯。
白瓜子斑
此魚名叫白瓜子斑,雪白的魚身上帶有少許灰褐色的斑點。
東星斑
東星斑又稱東星。此魚肉質細嫩幼滑,清蒸最佳。身價堅挺,國內水產市場售價為300-400元之間。和蘇眉一樣,也是高端宴會食用魚類的代表之一。顏色紅亮的鮮活野生東星斑的市場售價僅次於蘇眉,是中國餐廳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道經典海鮮美食,在一些頂級國宴上也會經常出現東星斑的靚影!
西星斑
西星斑,又稱西星,也叫藍點石斑、瑩點石斑,身上布滿藍色或黑色斑點。
花丁
產自南沙,這種魚體積很小,一般一條只有1兩左右,身上布滿花斑,肉質非常細嫩。
花尾
原產自臺灣,此魚體型較大,1條有20斤左右,大的可達40斤以上。此魚為鮮活品,魚大力大,幾個人折騰半天才把它裝進籃子裡。
雞籠鯧
雞籠鯧別名金鯧,鏡鯧,金鐘等,渾身金光閃閃,身上布滿黑色斑點。適於清蒸、香煎、紅燒等。此魚為冰鮮,在8月-9月份是最肥美的時節。
金錢斑
金錢斑是石斑魚的一種,由於身上布滿錢幣大小的黑色斑紋,因此被得名。金錢斑是一種高端食用魚類,肉色雪白,肉質鮮嫩細膩,被奉為魚中上品。
三刀魚
野生的三刀魚皇,被香港人稱為「魚王」,一向被譽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極品。它的魚身較厚,烹飪之前必須要先用刀再魚身上剁上幾刀,才可令魚肉熟透,因此人們形象的稱它為「三刀」或者「斬三刀」。野生三刀魚皇極其少見,因此香港的酒店從不接受預定,不管是誰,想吃此魚一律得憑運氣。三刀魚烹飪時直接帶鱗清蒸,將魚的精華脂油牢牢封鎖在體內,其肉豐腴嫩滑,甘香滿口,難怪其價格不菲,卻仍令人趨之若鶩了。
魚仲
@老謝:香港人稱為魚仲魚當是軍曹魚科(海鱺科)軍曹魚屬(海鱺屬)。拉丁名為:Rachycentron Canadus. 根據不同地區名稱見有:軍曹魚,海鱺魚,俗名見有:海竺魚,鍚臘白,海乾草,海麗仔,懵仔魚,魚仲,懵仲等。英文名:Cobia, Black Kingfish, Runner. 軍曹魚也是年度洄遊模式魚種,野生捕撈並不是主要的商業魚業。從每年的4月至9月多次產卵,主要分布除東部太平洋以外的各大洋。屬肉食性魚種但易於訓化攝食人工飼料,搶食兇猛和食量大,一年可達6-8公斤,兩年可達10公斤以上!主要養殖區域為臺灣,中國粵西和海南島以及越南!軍曹魚肉纖維較粗,口感類似馬膠魚但肉質雪白,鮮度好的話做生吃魚片為宜。歐美市場以去皮去骨切塊做魚排用黃油香煎為主。但不如金槍,箭魚及鬼頭刀普遍。
馬膠魚
馬鮫魚在海南本地又俗稱黑魚,是深海野生魚,分布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鋪前最為著名。
章紅魚
章紅魚又名紅甘魚, 在日本亦稱為kanpachi(勘八魚),肉質鮮美柔嫩,日本人經常用它來製作刺身,非常清甜爽口,很受歡迎。此魚為養殖魚類,價格不貴,產地廣東。
藍瓜子斑
藍瓜子斑原產於東南亞,它的魚皮較厚,油潤彈滑,肉質比較細嫩。由於藍瓜子斑個頭較大,一條大約有7斤左右,一般會選擇一魚三吃:頭和魚腩可以清蒸,魚肉滑炒,魚骨煮湯。
花英斑
花英斑,俗稱花點石斑魚,因身上布滿褐色斑點而得名。口感比較鮮香嫩滑,滋味鮮美,適宜清蒸。
紅瓜子斑
顏色嫣紅,身上布滿褐紅色斑點。魚肉厚實肥美,鮮嫩爽滑,是不可錯過的美味哦。
石頭魚
石頭魚分布很廣,香港一帶附近海域亦有出產。它的形容比較奇特,外觀有點恐怖,很像一塊海底的礁石,不注意時很難被發覺。之前曾有人問過小編,石頭魚含有劇毒,能吃嗎?其實,石頭魚的毒性主要在它的背刺中,它的肉不僅無毒,還非常細嫩鮮美。石頭魚刺少肉厚,富含膠質,清蒸後口感嫩滑。而用石頭魚燉成的湯則非常濃鬱醇厚,味道極佳。
沙巴龍躉
沙巴龍躉是龍膽與虎斑的雜交品種,外表有著大塊斑紋,非常靚麗。沙巴龍躉產量較大,生長速度快,價格不高,但品質卻絲毫不大折扣。其肉質柔嫩彈滑,滋味相當鮮美,因此受到人們的青睞。
蘇眉
蘇眉是大名鼎鼎的高逼格魚類食材代表。蘇眉最常用的重量是600克左右最佳,價格也最貴。中國市場的500克左右的蘇眉售價最高時可達1500-1800元1斤。此魚越大,價格則相對便宜。儘管在國內的水產市場有公開銷售,但基本上都是非法行為。因為這種魚在2004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物種,而且是CITES(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I中的保護物種。
蘇眉屬隆頭魚科,學名稱為波紋魚,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海南萬寧、陵水等海域以及東南亞海域。蘇眉是一種名貴的海產魚,生活在有巖礁石和珊瑚礁的海域中,因為眼睛後方有兩道狀如眉毛的條紋,所以它有一個很特別的暱稱——「蘇眉」。它的體色會隨著棲息的環境呈豔麗色彩,故又稱為珊瑚魚。
在中國市場上的蘇眉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其中尤其以印尼為多。一條重為750克左右的蘇眉從海鮮市場採購成本約為1500元,而在餐廳的菜單上,這樣一條魚只需清蒸一下,就可以賣出3000元以上的價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消費的起。但依然無法影響其市場的剛需,尤其在節假日期間,蘇眉的需求十分堅挺,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魚難求的現象。據說蘇眉這類的珊瑚魚類,其體內有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其毒性。從法律和健康角度,還是建議大家不要食用蘇眉。
蘇眉最適合的做法是清蒸,因為蘇眉魚肉本身有一種特有的香甜味道,也只有清蒸最能淋漓展現它的原汁原味。清蒸時還可加入火腿、冬菇、菌類,都可以起到提鮮的作用。另外蘇眉魚也可用來煲湯,但不能用味道複雜的調料調味,以不覆蓋魚本身的鮮香為基本烹飪規則。
一條20斤重的巨型蘇眉
細鱗
產自西貢本地的一種魚類,價格並不高,這種魚渾身的鱗片非常細小,鱗白鱗細,幾難分辨,所以被稱為「細鱗」。
野生金鯧魚
金鯧魚在市場較為普遍,但是野生的依然不多。
池魚王
日本料理的一種高級魚,主要是冰鮮,用於刺身。
油追魚
油追,又名海鰻、蛇婆,由於身上油脂豐富,故名「油追」。油追魚是三門島海域特產,在其它地方可不太容易見到。此魚魚皮較厚,含有豐富的膠質,魚肉鮮甜細嫩,非常適合清蒸、紅燒,不僅味道鮮美,還可美容養顏,深受食客喜愛。小編拍到的這一條屬於體積超大的,據說有20斤左右,看看,好像魚缸都快裝不下它了呢。
海魴魚
此魚為冰鮮。產自紐西蘭潔淨海域的野生海魴魚 儘管它們長得讓人沒有胃口,但是海魴仍是價格很高的食用魚類。海魴魚廣布於全世界中度深的水域。海魴魚的形狀像是側身而立的一塊骨板。
紅帶魚
在摩洛哥,中國的舟山,福建沿海都有產出。可清蒸。
角仔魚
產自紐西蘭海域。中國的舟山群島和俄羅斯海域也有產出。
日本鰹魚
緬甸鰣魚
七彩斑
南極冰魚
左口魚
南極犬牙魚(銀鱈魚)
銀鱈魚在國外實際上不叫銀鱈魚,銀鱈魚的叫法最初來源日本,因為此魚的魚肉雪白,所以日本人稱之為銀鱈。後來中國也沿用了日本的叫法。到如今被廣泛的稱為銀鱈魚!
它的真實名字其實是叫南極犬牙魚!是南極海域魚類中的頂級捕食者之一。棲息深度從300~2200m不等。在中國市場上的銀鱈魚主要有來自以下幾個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英國,智利這5個國家。這些國家的銀鱈魚的來源全部來自南極海域。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銀鱈魚其實都是一種魚,叫做南極南極犬牙魚。只不過,這些國家在南極海域都有漁船進行捕撈作業的資格。但是,他們在捕撈後對魚的處理方法和加工方法各不相同。而且國際上規定捕撈漁船屬於移動的國土!也就是說,如果法國的漁船在南極捕到的魚,那麼這個魚的產地就是法國!如果英國的漁船在南極捕到的魚,那麼這個魚的產地就變成了英國!依次類推!所以導致了這些國家出口到中國的銀鱈魚各有差異!那是因為加工處理銀鱈魚的技術和工藝各不相同導致的。
法國銀鱈魚捕撈上船後一般都是斜切!然後從尾部開始倒立掛著,這樣會使魚變得很直。便於後期的切割!法國銀鱈魚在市場稱為法鱈。其特徵是魚身帶點灰色。
智利的銀鱈魚的特徵是魚鱗偏黑!和法國的相比之後很明顯!而且智利的銀鱈魚主要以平切為主,江湖中傳說的什麼平頭銀鱈魚,就是說的這樣的切法!
當然,智利的銀鱈魚現在也有斜切,這就是斜切的智利銀鱈魚。
澳洲英國紐西蘭銀鱈魚
澳大利亞銀鱈魚主要是斜切。英國銀鱈魚和智利的一樣,是平切。但是中國市場比較少見。紐西蘭的銀鱈魚在加工工藝方面明顯要落後於法國和智利,紐西蘭的加工工藝往往都是掏空魚肚,導致魚身有一個明顯的空洞。切片後影響美觀。
黑鱈魚
中國市場上的黑鱈魚主要產於美國阿拉斯加,價格要相比銀鱈魚便宜每公斤80元左右。但是黑鱈魚的質量無論從外形看起來都差不多,黑鱈魚與銀鱈魚的明顯區別在於:黑鱈魚切片後的顏色偏黃,而銀鱈魚很白!
龍鱈魚
龍鱈魚就是江湖上傳說的油魚!而且龍鱈魚還分為細鱗黑皮,和粗鱗灰皮兩種!細鱗龍鱈魚切片後在餐廳被用作白金槍,甚至作為刺身出品,只能極少量食用。龍鱈魚俗稱油魚,因脂肪含量極高(80%以上),食用後會產生腹瀉情況,基於此種原因,日本和義大利等國都已將其列入「禁止入口」的魚種。此魚切片後顏色比銀鱈魚偏黃,口感偏硬,和銀鱈魚的嫩滑無法相比。
石蚌
石蚌,又名星點笛鯛,因魚鰭為黃色,又叫「黃翅仔」,魚類中的高逼格食材代表,廣泛分布於日本南部至香港附近海域,此魚肉嫩味鮮,清蒸即可。
老鼠斑
老鼠斑也被稱為駝背鱸,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身體為奶油白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其肉質細嫩,味道特別鮮美,以清蒸食之最佳。在市場上價格頗高,有「斑中之皇」的美譽。
野生黃皮老虎
原產於印尼海域,純野生鮮活海產,饕客最愛上等海魚,肉質鮮美緊實,可出品刺身,清蒸等經典菜品做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深海頂級食材之一。吃過一次,終身難忘!
藍鰭金槍魚
藍鰭金槍魚亦稱黒鮪、黒真黒。藍鰭金槍魚包括太平洋、大西洋、 南方藍鰭金槍魚三種。在日本捕撈到的野生藍鰭金槍魚屬於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最受日本的料理人和食客推崇。認為它油脂豐富,肉質鮮美細膩,口感清爽且有回甘,生食口感極佳,是製作刺身和壽司的頂級食材。
2019年1月5日凌晨5點10分,築地市場搬遷至豐洲市場後迎來首次新年金槍魚競拍,最高價由產自日本青森縣大間町的一條重約278公斤的藍鰭金槍魚奪得。這條的藍鰭金槍魚以3億33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10.76萬元)的歷史天價被一間壽司店拍下。
月亮魚
月亮魚的外觀非常美麗,身子呈餅狀,又大又圓,全身銀白色或者金黃色,魚鰭紅色,是人類目前探尋到的唯一一種恆溫魚類。
蝤蛑虎
蝤蛑虎,中國福建地區近海灘涂的特色海產之一,因專愛吃蝤蛑(青蟹)而得名。此魚虎頭虎腦,尾部粗短有力,天然野生。每條重量約200克-250克,價格為70元1斤。蝤蛑虎只有一根主骨,完全沒有小刺哦,而且味道非常鮮美。推薦菜式:野生蝤蛑虎燉本地雞,重點是那湯,喝起來卻別有一番味道。
海刀魚
海刀是指洄遊至長江口海水、淡水交接處被捕獲的刀魚,魚種純正,但由於身上鹽分沒有淡化,肉質稍硬,和進入淡水後的江刀相比口味略遜。
午魚
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的美國和加拿大,日本和我國的南方沿海。
油刺魚
這是一種非常好吃的海產魚,煎著非常的下飯,別的煮法倒也沒有試過,不過就是魚刺非常的多,不太適合小孩子和老人使用。
沙尖魚
沙尖魚俗稱梭子魚,學名多鱗鱚,也叫黑料仔、沙鑽、船丁魚、麥穗等,從名字不難猜出這傢伙也是生活在淺海,偶爾喜歡到沙子裡藏一下,外形飽滿健美。沙尖魚肉質鮮美,清蒸、紅燒、油煎及醃幹蒸食均味美可口。據有關資料介紹,沙尖魚中含有一種具有5個雙鍵的長鏈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對治療心臟病有特效。
鮸魚
大米魚,一作鮸魚(音 miǎn),形似鱸魚,體色發暗,灰褐並帶有紫綠色,腹部灰白。背鰭鰭棘上緣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胸鰭腋部上方有一晴斑。其餘各鰭灰黑色。大米魚體形為兩側扁平向後延長狀,背、腹部淺弧形。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國的渤海、黃海及東海,日本南部。
貓鯊
貓鯊的名字源於它們生著一對貓科動物般細長的眼睛,而且它們的眼睛在光線的照射下會閃閃發光。貓鯊的眼睛對光線極其敏感,因此它們成了在光線昏暗的中層帶中最致命的捕食者之一,它棲息在近海的底層,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貓鯊是一種狡猾的魚類,它能誘捕天上的飛鳥。貓鯊半浮在海面,裝死不動,將深色皮膚露出。海鳥在大海上尋找休息的礁石,常常將半浮的貓鯊誤認為礁石而停下來歇息。這時,貓鯊便緩緩將身體下沉,當鳥兒雙腳在不知不覺中移至貓鯊的頭部時,貓鯊便猛地張開大口,一下子就把鳥兒吸進口中。
龍頭魚
又稱豆腐魚。分布於太平洋、印度北部的河口,為沿海中、下層魚類,是中國沿海常見食用魚類。此魚主要做法為油炸,燒湯,紅燒。據說福州本地用此魚來燒豆腐。
發財魚
發財魚在舟山地區稱為鮟鱇魚,在福州就叫發財魚。
大頭魚
此魚極像河豚,但卻不是河豚。檔口老闆稱為大頭魚。價格很便宜。
金線魚
金線魚體呈橢圓形,稍延長,側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澳洲等海域,中國產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以南海產量較多。
紅立魚
產於我國南海和東海南部、主要產地在北部灣及雷州半島。又叫立魚、立花、立仔、板立、長旗等各種叫法。適合清蒸。因為其顏色紅亮,寓意吉祥,所以被廣泛運用到宴會之中。
包公魚
又稱斑加吉,國內分布於南海,東海和黃海。生活於熱帶和溫帶近海中下層。喜在巖礁和島嶼近活動,不集群,活動範圍不大,以魚、蝦、甲殼為食,肉質肥厚、肉味鮮美。
虎河豚
虎河豚是從所有河豚中評選出的被公認最美味的河豚之王,用它製作的生魚片被認為是日本「冬季白身生魚之王」。成年野生虎河豚,大者體重可達4公斤-8公斤以上,體長70cm左右,肉白而脂肪少,是最佳河豚食材,但毒性也最劇。冬季是虎河豚最美味的季節,尤其是12月至3月的河豚,由於即將進入產卵期,其肉色之晶瑩、肉質之鮮美都達到了極致。
特別是超過5公斤以上的天然虎河豚,具有壓倒性的濃厚的美味和粘糯的口感,又便於操作魚片的大小,是高級吃貨夢寐以求之物。
黃鯛魚
黃鯛魚生活在清淨海域, 以海藻類為食。肉質鮮美, 具有各種魚類共有的腥味,清爽可口,肉質堅韌。值得一提的是,黃鯛魚有著奇妙的性變。黃鯛魚在幼魚時具有兩性生殖器官,它們首先發育成雌性和黃鱔有些類同,當第一次性成熟,產過一次卵後,卵巢就逐漸萎縮或消失,取而代之的精巢開始發育,變成了雄性魚。在日料店一般可作為刺身和炙烤。
金目鯛
金目鯛有「日本國魚」之稱,肥而不膩,口感極佳。棲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深200~800m的深海中。這魚呈紅色磷點狀,肥而不膩,口感比三文魚上了不止一個檔次。金目鯛眼睛很大,體色是鮮豔的深紅色!!肉質細緻鮮美,適合作生魚片、壽司、紅燒、鹽燒等料理。金目鯛與紅目鰱都是同一類型的深海魚,又稱大目鰱,兩者最大區別在金目鯛的眼睛特別大,下鰭也較大,肉質相當Q嫩,是用做生魚片上好的食材。
笠子魚
笠子魚是因為頭大,好像自己帶個鬥笠一樣,因而在日本的熊本縣、鹿兒島地區而得名。刺身、煮湯、涮火鍋、十分美味!在中國市場上的笠子魚一般為冰鮮品,日本料理餐廳中一般出品笠子魚刺身和烤笠子魚等菜式。據說食此魚可防止腦血栓形成、對於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奇效。
三文魚
三文魚是部分鮭科魚類的俗稱,原本指的是鮭屬的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其原始棲息地為大西洋北部,即北美東北部、歐洲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沿岸,是一種遺傳變異性比較穩定,營養價值高的世界性養殖魚類。大西洋鮭的學名是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所取的。有指其種小名的拉丁文意思是「跳躍者」,但也有認為是「海水的住客」。
在中國水產批發市場裡的進口三文魚。
進口的三文魚,會在生產方式一項中明確標明為:人工海水養殖鮭魚,學名:大西洋鮭魚,並寫明原產國。人工海水養殖的大西洋鮭魚(三文魚)可以生吃,但是需要在切片前冷凍,以殺死魚肉中可能存在的異尖線蟲幼蟲,歐盟規定海產品必須在零下20攝氏度冷凍24小時才能上市,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則建議冷凍7天(如果是零下35攝氏度可縮短到15小時)。
太星斑
太星斑又稱為泰星斑,產地為印尼 和馬來西亞。是僅次於東星斑的一種高端魚類食材。酒樓一般採用清蒸即可。
來源:廚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