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基因裡的「技術創新」,MAXHUB成就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

2020-12-05 未來網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的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廣受關注,其中2017-2019年連續三年穩坐國內會議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交互會議平板龍頭MAXHUB也成為其中報導企業之一,「技術創新」也成為貫穿報導的重要關鍵詞,誕生至今,MAXHUB一直深耕行業痛點,一步步通過科技創新,為行業豎立「標杆」,並且不斷引領行業實現突破。 

 

  從品類開創到行業標杆,MAXHUB以創新引領行業 

  技術創新對產品有多重要?MAXHUB總裁劉洋在專題採訪中就表示:「一個企業想在行業裡發展得好,我認為產品和技術是根本,產品技術確實能夠在市場上去解決用戶的痛點,然後持續保持領先,這是最基本的。」

  回顧MAXHUB的發展歷史,技術、創新也貫徹始終。早在2011年MAXHUB母公司視源股份率先發布了國內第一代會議平板產品,成為國內會議平板的先驅,之後視源股份在這一基礎上持續創新,最終在MAXHUB會議平板於2017年全球發布,開創了高效會議平臺新品類;隨後在2018年MAXHUB推出的X3系列會議平板優化了書寫、展示、協同三大功能;2019年MAXHUB率先行業提出覆蓋會前、會中、會後的智能會議全流程解決方案;在今年6月份,MAXHUB更是一次性發布7款V5系列新品,滿足精細化會議場景的辦公需求。

 

  MAXHUB對行業發展方向的深刻洞察,讓其產品的技術、功能逐漸成為了業內標杆,比如其定義的書寫、顯示、協同三大場景功能更是成為目前會議平板市場公認的核心功能。因此在2019年12月6日,MAXHUB母公司作為工作組副會長單位,與華為、TCL等企業共同制定了國內首個《智慧會議系統》標準,MAXHUB的多個技術標準、功能最終成為了行業標準,指導行業規範生產。

 

  從開創全新品類,到引領行業發展,最終成為行業標杆,MAXHUB依靠的正是對「技術創新」堅持。

  創新永無止境,V5系列打破會議平板固有框架 

  從剛推出定位高效會議平臺到協作功能的優化提升,再到覆蓋會議全流程的智能會議程解決方案,以及精細化會議場景解決方案,MAXHUB的每一次革新、每一個改變都對行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特別是今年6月份推出的V5系列精品中,V5旋轉版、雙屏版更是從形態、功能上打破了會議平板固有的框架,再次為行業發展提供新思路:旋轉版打破了會議平臺固有的橫屏形態,隨意在橫屏豎屏間切換,橫屏模式便於電腦投屏,超清顯示各種產品列表及圖片,豎屏方便手機投屏、短視頻剪輯和播出,讓用戶辦公、休閒兩不誤;V5雙屏版採用雙屏一體設置,一屏以超清視頻顯示與會人員的實時畫面,另一屏同步演示文檔、傳輸文件並進行板書和批註,為異地團隊帶來猶如面對面溝通的會議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創新只是MAXHUB背後科研團隊成果的一小部分。母公司視源股份中央研究院計算機視覺組負責人說:「考慮到未來5年甚至10年的產品、技術發展方向,中央研究院團隊進行技術預研,有很多技術儲備最終在產品呈現只有一小部分,最終要看用戶體驗的價值,但是在翻轉攝像頭、升降攝像頭方面,MAXHUB在行業最早拿出了這個技術,就是基於用戶隱私保護需求的考量,中央研究院需要分辨哪些是『用戶需要的』和『宣傳需要的』,許多技術儲備會在它成為需求的時候拿出來。」

  國內海外市佔率表現亮眼,MAXHUB獲得多方認可 

  憑藉著在創新道路上的不懈努力,MAXHUB會議平板也被越來越多的行業、企業所採用。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2017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2018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2019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國內會議平板市場市佔率中,MAXHUB在2017-2019年連續三年分別以24.3%、25.4%和32.87%的市佔率領先其他品牌,位居市場首位【1】。

 

  此外根據全球調研機構Futuresource數據,2020年上半年(1-6月)在商用可交互平板領域,MAXHUB 憑藉43%的市場份額在亞太區持續領先,MAXHUB 在全球範圍內市場份額達到27%,國內海外市場的表現均十分亮眼【2】。

 

  目前MAXHUB的解決方案已經覆蓋了金融、醫療、政務、零售、網際網路科技、地產、航空、製造等多個行業,超半數國內500強企業都採用了MAXHUB的解決方案。

 

  21世紀經濟報導的這一系列專題報導,主要通過呈現活躍在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的「瞪羚」企業的群體故事,挖掘大灣區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的探索、發現和努力。而「技術創新」這一理念宛如DNA一般深刻印在MAXHUB的每個階段,更重要的是,MAXHUB的每個創新技術,都通過一個個實際落地的方案來付諸實踐,真正讓會議平板的「技術創新」造福更多企業、更多行業。

  參考資料: 

  【1】數據來源:《2017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2018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2019中國商用平板研究報告》

  【2】數據來源:Futuresource-World Interactive Displays Report 2020 Q2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瞪羚」企業典範:MAXHUB如何撬動會議平板市場
    今年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線下活動紛紛改為線上,遠程協作、線上辦公迅速成為線下辦公的補充,而集多種會議設備功能於一體,同時兼具遠程視頻會議等線上協同功能的會議平板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推出了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其中交互會議平板龍頭MAXHUB的報導讓不少企業高呼:這不就是我們疫情期間使用的會議平板嗎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南方網訊 12月23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頒獎典禮在廣州南沙盛大舉辦,期間,還舉辦了生物科技創新發展峰會。本次活動由中創產業研究院、畢馬威中國主辦,廣東醫谷承辦。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
  • 吳伯凡: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力場」
    我演講的題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場」,前兩年流行一本書叫做《創新與社會》,將一個社會的繁榮理解為一個場,就象磁場,各種電磁場一樣,一旦這個場建立後,各種要素進入後,就會產生力量的乘數效應,不是加法,而是巨大的放大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創新中心籌備工作啟動
    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高端科學儀器產業促進會籌備工作宣告啟動。以國內質譜領域龍頭企業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為代表,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向粵港澳大灣區發出邀約,以期在高端科學儀器產業實現協同發展。「高端科學儀器研製投入大、周期長,培育上下遊產業不容易。」禾信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周振對此深有感慨。
  • 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榜單:科技與製造TOP30率先出爐!
    這,就是我們的GBA50——粵港澳大灣區最具創新力公司50。 這50家公司,它們成長於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股強而新的商業勢能正在快速上升;它們得益於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也在創新定義這個時代的商業話語權;它們在譜寫新時代灣區經濟發展的新樣本,輻射全國乃至輸出國際;它們是引領未來的全球灣區經濟領航者。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01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特徵與前景  縱觀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基礎紮實,經濟支柱產業電子信息集群優勢明顯;城市產業梯度分明,具有協同升級的基礎;創新以企業應用導向,企業創新動能強;人才吸引力節節高升,人才連結逐步打通。
  • 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虹吸效應顯著 中高級人才招聘會現場供求兩旺4月14日,在會展中心2號館舉行的「精英天下·才博會」中高級人才招聘會上,一名企業招聘負責人興奮地告訴記者。當天,515家用人單位提供5000多個中高端崗位,超6萬人次海內外人才入場,收到求職簡歷超10萬份。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深諳灣區發展之道,粵港澳大灣區從規劃之初,就直接以落點於此:  大灣區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世界級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
    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城鎮人口最多的歐美日發達國家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了80%以上甚至90%,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絕大數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隨著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百萬人口城市甚至五百萬千萬人口超大城市湧現出來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粵港澳大灣區唯一!深圳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重磅發布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 鑫 伴隨著「峰在哪裡——生物醫藥技術與安全」深圳BT產業領袖峰會的正式召開,全市「十四五」期間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打造的五大園區之一、深圳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生物藥為產業定位的專業化園區——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
  • 526家上市公司扎堆 A股崛起粵港澳大灣區板塊
    高新技術企業比重高  在世界上,灣區都是創新發展的高地。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三地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擁有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大科學工程,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
  • 張家界市與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商協會、企業對接懇談會在深圳舉行
    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18日訊(通訊員 張新芳)4月17日下午,張家界市委、市政府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舉辦對接懇談會,與30多位粵港澳大灣區知名商協會、企業代表同商發展大計,共謀合作良機。會上,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講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歐陽斌作市情推介,張家界市駐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引資聯絡處主任佘芳發言。
  • 基因檢測行業將迎來爆發期?海普洛斯創始人講述:精準腫瘤DNA「捕手...
    編者按:今天「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第二期報導,我們將聚焦生物醫藥科技領域企業深圳海普洛斯。  瞪羚企業一般都是科技型企業,也被稱為高成長型企業,通常是新興產業或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同時,瞪羚企業被社會視為最有潛力發展成為獨角獸企業。因而,近年來,瞪羚企業的發展情況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聚焦於腫瘤精準診療的海普洛斯正是一家處於高成長期的生物醫藥領域瞪羚企業,具有包括基因測序、液體活檢、生物信息等領域的前沿技術。
  • 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原標題: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 首條示範幹線落地   2月16日,「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時頻網絡建設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大會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高峰論壇在肇慶舉行。大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量子通信首條示範幹線——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將於四年內建成。
  •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材料試驗創新工作室聯盟成立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鄧聯旭 劉胡 李瀟娜)近日,在廣州鐵路樞紐白雲站大朗制梁場工地一線,「中國鐵建材料試驗創新工作室聯盟」揭牌成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以材料試驗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將聚焦工程項目材料試驗領域科研技術攻關,構建集智創新、協同攻關的新平臺,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工程建設,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通訊員供圖 今年以來,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集結所屬21家二級單位工會、70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組建創新工作室聯盟。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創新的「一個平臺八大體系」,在指揮中心的數位化管理下,八大體系各司其職,從田頭到餐桌,從生產到銷售,一系列最嚴指標、陽光監督、安全可追溯的創新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大框架上協同運作。不僅為老百姓吃得放心提供了可靠保障,還成了廣東充分發揮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