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領域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對於數位化技術在口腔醫療中的應用,多年前行業也陸陸續續探討過,但當時很難準確預測到數位化技術在近年能夠發展得如此迅猛,目前數位化已廣泛應用於包括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牙體牙髓、口腔種植等口腔各學科中。例如,在口腔頜面外科中的術前設計、手術導航和虛擬培訓系統、自動化手術機器人等,數位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外科手術的精度,同時也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再如口腔修復中的CAD/CAM技術、3D掃描及列印等技術的應用,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診療模式。數位化的技術發展能夠更好的進行精準,舒適,微創,高效,安全的患者診療服務,同時也減少對於醫生技術依賴門檻。
談數位化技術的應用,主要有兩點:一是相關數位化口腔技術,包括大數據、移動醫療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技術如何在更高層面更好地在醫療領域發揮其科技力量。二是數字一體化整體應用,包括數位化的平臺,設備矩陣,口腔醫療數據整合和加工,數字增值服務生態建設等,讓醫生能夠更加高效,專注於患者的醫療服務。
一、口腔精細化治療之顯微技術應用
根管顯微鏡是一種為口腔科臨床設計的特殊顯微鏡。它為手術操作區域提供放大和照明,從而為醫生提供清晰的放大的手術視野。使根管治療操作更加精細和完善,從而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
顯微鏡可應用於牙體牙髓科彎曲或者堵塞根管的治療,MTA修復髓室底穿孔的治療及鏡下超聲取斷針技術等,以及牙周科局部牙周美容微創手術等。可以更多的保留患者牙及增加牙齦的高度、厚度以及牙根形態的修復手術。
二、登特菲顯微鏡助力口腔精細化治療
顯微鏡種類繁多,進口高端顯微鏡價格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國產顯微鏡幾萬到十幾萬,為何有如此差異,下面從技術和應用角度進行分析:
高端顯微鏡必備優勢1:無級變倍技術
市場上主要充斥著固定變倍和無級變倍,從市場用戶反饋情況可明顯得知無級變倍的優勢,除了醫生易上手,操作簡單,工作高效的優點外,無級變倍的好處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醫患溝通和教學,『拉鏡頭』效果更加直觀和震撼,視野無間隔阻斷也容易很快找到所診療的部位,放大倍率任意可調,在景深和倍率及視野大小找到最合適診療的場景中發揮了無級變倍獨有的優勢。
固定變倍(一般5個固定檔位)
無級變倍(任意倍率可調)
無級變倍系統是手術顯微鏡光學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承擔了手術顯微鏡系統連續變倍功能,實現觀察視場連續不漸斷變化,替代分檔變倍帶來的視場跳躍,消除醫生因視場跳躍而帶來的不適感。同時採用復消色差技術,使得醫生獲得的圖像清晰、顏色失真小,提高手術過程中的安全性。
國外手術顯微鏡大廠蔡司,徠卡高端手術及顯微鏡均採用無級變倍技術。採用四組元變倍形式,分別由前固定組,變倍組,補償組和後固定組組成,變倍組和補償組按照凸輪曲線方式實現移動,實現1:6倍連續不間斷變倍。變倍組和補償組移動通過凸輪實現同步移動。
高端顯微鏡必備優勢2:4K高清影像系統
隨著牙科醫療行業對採集高品質患者圖像的需求,醫生越來越注重圖像的細節內容,而目前顯微市場上普遍使用的1920*1080P 內置相機模組,在實際應用中,對被觀察目標的細節還原較差,並且容易產生邊界模糊的現象。鑑於此,我司採用雙4K技術,4K內置相機模組(4000*3000) + 4K高清顯示器,可以更真實的還原被觀察目標的細節內容,增加被觀察目標邊緣的清晰度,從而幫助醫生獲得專業級的高清手術視頻和照片,以便於醫生進行醫患之間的溝通和學術交流。
登特菲顯微鏡高清4K影像系統
高端顯微鏡必備優勢3:螢光檢測技術
激發光源波長在360~460nm,產生釉質自螢光波長大約在540-550nm和610-620nm。將來自檢測牙表面的螢光強度與來自乾淨牙表面的螢光強度進行比較,以此方法判斷牙菌斑的含量,實現牙菌斑的檢測。脫礦區將引起自螢光減弱,表現為暗區。
螢光齲齒觀察儀是利用螢光影像系統的特點,用於齲齒的診斷和輔助治療。通過利用牙本質的自體螢光,可以發現常被X光檢擦忽視的初期的齲病,還有助於檢測齲病的發展階段。
齲齒是目前最主要的口腔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覆蓋面廣的特點,影響國民生活質量。齲齒發病因素包括細菌因素、食物因素、牙齒因素和唾液因素等。早診斷早預防是治療齲齒的關鍵。傳統的齲齒檢測方法包括視診、探診、X線片等。傳統檢測方法主觀性強,對牙齒甚至身體傷害大,已不能滿足將齲齒從「破壞性治療」提升到「早期性預防」轉變的要求。
現有研究指出,在405 nm光源激發下成熟的牙菌斑會產生紅色自體螢光,覆有牙菌斑和牙結石的牙齒表面同樣會產生紅色的自體螢光,活躍性齲損組織也可產生紅色自體螢光,即波峰在630 nm左右的發射光譜。細菌的特異性代謝產物卟啉物質特別是原卟啉,是公認的紅色螢光的主要貢獻者。
在405 nm光導螢光下牙齒無機礦物質組織及牙菌斑螢光光譜圖 註:a.牙齒無機礦物組織;b.牙菌斑。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在405 nm光導螢光激發下,健康牙釉質和牙本質的螢光峰值在480 nm左右,螢光分布,見圖2a。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牙本質的螢光光譜相比牙釉質更偏向紅波段,因此,牙體硬組織無機物的螢光主要分布在440~520 nm之間。不同齲損程度牙齒樣本的典型光導螢光光譜,見圖2b~d。齲損組織均呈現兩個波峰:第一個波峰處於460~500 nm之間,其峰位值與健康牙組織、牙本質、牙釉質及羥基磷灰石的峰位值相同,所以該區域自體螢光的主要貢獻者是牙體硬組織[9];第二個波峰在600~700 nm之間,和牙菌斑的最強峰的位置一致,所以可判斷這主要是由牙菌斑代謝物產生的。通常情況下,螢光發射強度與螢光基團分子的濃度成線性關係,光譜曲線也表明該區域的螢光強度隨齲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螢光條件下,可去除多餘樹脂材料
螢光檢測,齲壞立影可見,無需齲齒指示劑
高端顯微鏡必備優勢4:5S電磁鎖+超級平衡系統
國際顯微鏡技術風向標的定義就是高端顯微鏡一定要配電磁鎖系統,口腔臨床診斷對於顯微鏡機身的操控性要求很苛刻,不僅要操控自如,順滑省力,所謂的「指哪懸停在哪」;還要求一旦鎖定診療位置,機身穩固不抖動,輕微的觸碰,機身能夠幾秒內快速恢復靜止狀態,不能因為輕微的觸碰機身偏移,診療位置影像跑出視野,這樣手術才能更加安全,所謂的「指哪懸停在哪並定哪」。所以電磁鎖系統+超級平衡臂系統完美的搭配,才能很好的解決醫師臨床的訴求。
登特菲5S式電磁鎖操控系統,指顯微鏡操作順滑(Smooth),穩定(Stable),安全(Safe),可靠(Stanchly),堅固(Strong),業內獨創,操控自如。
5s電磁鎖系統配合平衡臂的調節系統,可實現指尖輕點式操控,單手平順移位。
亦可根據所需要的診療位置輕鬆快速進行定位,指哪定哪。確定診療的位置後,電磁鎖系統可鎖住機械關節,機身穩固,圖像不易抖動,並且觸碰機身也不會導致機身偏移,臨床診療中更加安全可靠。
在增加外置配件時,重心可通過轉矩及阻尼調節,使得鏡身重心可以重新恢復到最順滑的狀態,指尖操控靈活自如,負重前行依然平穩順滑。
更多產品技術突破,請關注登特菲手術顯微鏡ULTRA vision and balance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