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精選文章概述 | 水稻質外體中的鬥爭

2021-02-08 ThePlantCell

The Plant Cell  In a Nutshell: The Battlefield in the Rice Apoplast 

譯:Yue Rui, TPC Assistant Features Editor


Yang et al.在The Plant Cell 發表了題為 Binding of the Magnaporthe oryzae Chitinase MoChia1 by a Rice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Allows Free Chitin to Trigger Immune Response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水稻如何識別稻瘟病菌幾丁質酶,從而引發對該致病菌的免疫反應。



背景:

與人類一樣,植物也有一套免疫系統用以保護其免受病菌感染。植物中的特異蛋白(受體)能夠識別病菌的保守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病菌的細胞壁成分或病菌分泌的蛋白。一旦識別病菌,植物的免疫系統就開始發揮作用。免疫系統對作物尤其重要,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糧食安全。水稻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種植的作物之一,但其經常受到稻瘟病菌 (Magnaporthe oryzae) 的威脅。這種致病真菌如何影響植物的免疫系統?該問題並沒有被研究的很清楚。


問題:

我們希望了解稻瘟病菌是否分泌任何蛋白,從而影響水稻的免疫系統。


發現:

我們發現了一個名為MoChia1的蛋白,該蛋白可以激活水稻的免疫反應。MoChia1存在於水稻外質體,並能結合一種能夠激活植物免疫系統的多糖——幾丁質。稻瘟病菌的細胞壁含有幾丁質,因此,水稻識別幾丁質從而開始對稻瘟病菌產生免疫反應。意外的是,MoChia1能夠結合幾丁質並抑制由幾丁質激活的水稻免疫反應。但是,水稻中存在另一種蛋白,OsTPR1,它通過與幾丁質競爭結合MoChia1而使部分幾丁質脫離與MoChia1的結合,水稻因此重新獲得由幾丁質引發的免疫反應。我們發現稻瘟病菌分泌的幾丁質酶和其細胞壁成分幾丁質都能激活水稻的免疫反應。我們的研究表明病菌很「狡猾」,但植物「知道」如何抗爭。


展望:

提高水稻的免疫力能夠使其更好地保護自身免受病菌侵染,從而減少產量損失。為了進一步了解在稻瘟病菌侵染過程中MoChia1如何激活水稻的免疫反應,我們接下來會找出水稻中MoChia1的受體。水稻如何識別MoChia1這一過程一旦清楚,我們將有可能改良水稻,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


關鍵詞:水稻,生物脅迫,植物免疫,幾丁質酶,稻瘟病菌


Chao Yang, Yongqi Yu, Junkai Huang, Fanwei Meng, Jinhuan Pang, Qiqi Zhao, Aziz Islam, Ning Xu, Yun Tian, Jun Liu. (2019). Binding of the Magnaporthe oryzae chitinase MoChia1 by a rice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allows free chitin to trigger immune responses. Plant Cell. 

https://doi.org/10.1105/tpc.18.00382.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微生物所劉俊研究組在水稻識別稻瘟菌侵染機制方面獲得重要...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稻瘟菌的危害是影響水稻高產、穩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劉俊課題組在前期的研究中發現,稻瘟菌侵染水稻時可以分泌眾多的蛋白到水稻的質外體中。因此,稻瘟菌侵染過程中分泌的蛋白就有可能被水稻細胞膜上分布的受體識別。通過對稻瘟菌分泌蛋白的分離和轉基因分析,該課題組發現了一個分泌蛋白MoChia1可以強烈地激活水稻的免疫反應,具有PAMPs物質的典型特徵。MoChia1是一個幾丁質酶,廣泛存在於真菌中,參與真菌的細胞壁修飾。
  • 武漢植物園在植物葉片質外體pH調節和應對細菌侵染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質外體是植物感受和適應環境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前沿區域。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與此文章同時上線的還有一篇IN BRIEF 文章:Twist of fate - ribosomal stress reprograms root hair pattering. 該文章就核糖體逆境對根毛細胞命運的重編程作了相關的討論。
  • 周圍的溶液是質外體(細胞壁和木質部)中的溶液
    滲透計能浸在相同或者不同的溶液中。第一個滲透計含有比周圍的溶液較濃的溶液,第二個滲透計中的溶液比第一個滲透計稀,但兩個滲透計中的溶液都不同程度的比周圍的溶液濃。水滲透進入第一個滲透計,於是便形成了壓力。由於兩個滲透計是相互連接的,所以壓力能從第一個滲透計傳遞到第二個滲透計(具有聲音的速度,基本上是壓力傳遞現象)。
  • 新聞速遞 | 環境研究院應光國教授團隊發現植物根系通過質外體和共質體途徑吸收全氟化合物
    華南師範大學環境研究院應光國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聯合培養的博士生王團團在國際環境領域頂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研究性文章
  • 玉米葉片質外體途徑的鹼化促進ABA合成酶Vp14的轉錄和氣孔關閉
    氯化鈉引起的鹽脅迫會造成植物葉片質外體途徑的瞬時鹼化,這種pH的瞬時變化會改變氣孔狀態,導致氣孔關閉。然而這種變化是由於pH的單獨變化引起的還是pH與其他氯離子成分一起協同作用改變的,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 The Scientist:胞外體最新研究進展
    快速掃視一下發表的論文就能證明這種趨勢:2003年僅有大約20篇PubMed引用的含有「胞外體」單詞的論文得以發表,2007年剛好超過60篇,從那以後將近有500篇關於胞外體的研究文章得以發表。接下來將談談胞外體的研究歷史、難題、挑戰和潛在的應用。
  • Weekly summary of progress in plant science- April 6th, 2016
    最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LAMHon Ming研究員()與其合作者研究人員研究了水稻中的G蛋白,發現G蛋白在水稻中有如一個「開關掣」,可提升水稻自身的抗病害能力,以及在高鹽分土地生長的能力。一般情況下,G蛋白會與ATP或GTP結合。G蛋白與ATP結合就會減低水稻的抗病害能力,與GTP結合就會減低水稻耐鹽生長能力。
  • NMT歷史上的今天丨Mol Plant 胞外ATP通過異源G蛋白和ROS促進氣孔開放
    Extracellular ATP (eATP)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tress tolerance.近年來,已經報導三磷酸腺苷(ATP)作為信號分子存在於植物細胞的質外體中。細胞外ATP(eATP)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耐受性中起重要作用。在這裡,發現細胞外ATP在光與暗中促進擬南芥氣孔的開放。ADP,GTP和弱水解性ATP類似物(ATPγS,Bz-ATP和2meATP)顯示出相似的作用,而AMP和腺苷並不影響氣孔運動。磷酸酶抑制氣孔開放。
  • 中德植物質外體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德國波恩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德植物質外體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學術研討會」於9月19至22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德國波恩大學、柏林大學、佛朗霍夫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及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50餘位專家參加此次會議。會議得到了德國研究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組建的中德科學中心的資助。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水稻葉枕是葉片基部與葉鞘連接的帶狀部分,其發育過程中形成的葉鞘、葉片之間的夾角即為葉傾角,是構成水稻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適當的葉傾角有利於提高水稻光合效率,通過合理密植,能夠有效提高產量。目前對水稻葉枕發育/葉傾角調控的研究多集中在對葉傾角變化的表型描述上,對其形成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理及互作調控網絡的解析仍顯不足。
  • Plant Cell | 遺傳所周奕華研究組在細胞壁高級結構形成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多糖乙醯酯酶(阿拉伯糖乙醯酯酶,DARX1),並揭示其調控水稻木聚糖乙醯化和細胞壁高級結構的機理。 在此基礎上,周奕華研究組通過對水稻微粒體蛋白進行分離和酶活測定,獲得木糖和阿拉伯糖酯酶活性較高的分離相,輔以質譜分析,從BS1所屬的GDSL酯酶家族中篩選出參與阿拉伯糖去乙醯化修飾的候選蛋白DARX1。遺傳證據表明,DARX1突變造成木聚糖側鏈阿拉伯糖上乙醯基特異增加,而異常的乙醯基能被酵母中表達的DARX1重組蛋白去除,明確其為阿拉伯糖乙醯酯酶。
  • Nature雜誌11月24日精選文章一覽
    在本周《自然》的一篇評論文章中,Sergei Kalinin、Albina Borisevich和 Stephen Jesse提出了一種應對該挑戰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讓電子束穿過樣本,以揭示其晶體結構。電子束可能會改變原子的位置,這在常規結構鑑定中是一種缺點,但如果想移動原子,這個缺點就會變為優點。不過,這種技術若要取得成功,必須實現對電子束的完全控制。
  • Plant Cell:郭紅衛植物衰老研究獲重要進展
    五彩繽紛的葉片是秋天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是由於葉片衰老過程中葉綠素降解和其它色素積累引起的。葉片衰老是一個程序化的物質降解,回收利用的過程,即分解後的營養物質和元素從衰老的葉片運輸至生長旺盛的葉子或果實、種子中。
  • 水稻花粉管萌發和伸長基因GORI
    研究人員通過對水稻花粉特異基因突變體的篩選,篩選到一個水稻花粉萌發調控因子T-DNA插入突變體GORI(Germinating modulator of rice pollen),該突變體表現出野生型與雜合子1:1的分離比。GORI基因編碼一個7-WD40基序蛋白,與擬南芥中的JINGUBANG/REN4同源。
  • Plant Cell精選文章概述 | ABA 平衡植物生長與代謝
    ABA 的這些屬性與其在植物體中的含量一致。ABA在缺水條件下的種子和營養組織中大量積累。此外,ABA在非脅迫條件下也有一定作用,例如菸草葉片中的ABA 水平會隨晝夜變化而波動。核心問題:我們想要了解ABA 是否在非脅迫條件下參與調節植物生長與初級代謝。為此,我們分析了一個擬南芥突變體的生長與代謝表型。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張啟發院士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
  • Plant Cell:植物細胞核基因組完整性的維持
    在真核細胞中,維持基因組完整性是有絲分裂細胞周期正常運轉和生物體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目前對細胞核內維持基因組完整性機制的研究已較為清楚,然而對於細胞核外因素在維持基因組完整性中的作用仍了解較少。植生生態所黃海課題組科研人員先前的研究發現,在擬南芥中一個功能未知但進化上高度保守的DUF59基因家族成員AE7是細胞周期正常運轉和葉極性建成所必需的(Yuan et al., 2010, Plant Journal)。在本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擬南芥AE7基因的突變可導致基因組完整性遭到破壞,細胞內DNA損傷增多、體細胞內同源重組頻率增加,從而激活DNA損傷修復反應導致細胞周期停滯。
  • Mol Plant| 新型雜合高效RuBisCO
    根據晶體結構分析,推測小亞基的βC-βD髮夾可能在決定催化活性中起作用。水稻中的RBCS有5個等位基因,其中OsRbcS1不在光合器官中表達。作者2011年已發表的工作中,通過在水稻中過表達高粱C4型RbcS提高了Rubisco的催化活性 (Ishikawa et al.2011)。
  • Plant Cell:揭秘細胞分裂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為解析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組裝提出了新觀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15日在Plant Cell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