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霸主?美國「大口」黑鱸入侵珠江,羅非魚也被它蠶食

2020-08-28 雅菁說娛樂

珠江是一個由多條河流所組合而成的複合水系,說到珠江不少人都會想到羅非魚,對於廣大的垂釣者來說最喜歡的就是羅非魚,但是當地人並不喜歡吃羅非魚,其實真正讓人討厭的就是一些個頭很小的羅非魚,這是非常貪吃的一群,殊不知羅非魚本來就屬於一種外來物種,並非是來源於我國本土,就是由於過度的放生,所以才會導致珠江支流都出現這種群體。

羅非魚在進入到珠江之後更是在這裡落地生根,就是因為沒有什麼魚類是它的天敵,所以它能夠快速的繁育,簡直是成為這裡的霸王。前一段時間有一位朋友來到珠江垂釣時,也發現現在小羅非魚鬧天的事情逐漸的減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這裡出現一種大口黑鱸,這種鱸魚原本是來自於加拿大和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開始逐漸進入到臺灣,並且在1985年成功繁殖。

大口黑鱸屬於一種常見的淡水型魚類,比較喜歡一些乾淨的環境,根據目前的繁殖情況來看,大口黑鱸有著較快的生長速度,基本上一年就可以進入到成熟的階段,而且還會有著快速的繁殖,其中大概1千克左右的大口黑鱸,每一次會產出4萬-10萬個卵子,每年大概會產卵1~2次,就是因為每年可能會受到暴雨襲擊,所以才會出現在珠江領域中,這簡直就是珠江的新霸主,哪怕是羅非魚也只能夠被蠶食。

相關焦點

  • 珠江新霸主?美國「大口」黑鱸入侵珠江,羅非魚也成了它的食物
    就如之前入主珠江的羅非魚,如今又來的新霸主&34;。,導致羅非魚迅速就在珠江安家了。羅非魚是當地垂釣者們的最愛,不過,他們也不希望自己釣到那種個頭小的。不過,近來越來越多的垂釣者發現,現在那種大的羅非魚很少了,不再有之前那種大鬧珠江的現象。
  • 珠江水系新霸主?兇猛黑鱸現身珠江,連羅非魚都難逃其捕食
    原來,這是一條外來入侵物種,美國大口黑鱸魚,俗稱大嘴黑鱸、加州鱸魚等。大嘴黑鱸是一種兇猛淡水掠食魚,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流域,近年來作為一種上佳食用魚被引入我國,多存在於養殖水域,在廣西的自然江河裡確實比較少見。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葉星研究員團隊發布首個大口黑鱸染色體...
    近日,珠江水產研究所葉星研究員團隊完成了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和遺傳解析,研究論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for the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provides insights into adaptation to fresh and brackish
  • 珠江又現新魚種,像是羅非魚和太陽魚雜交,美國孔雀鱸?
    廣東珠江水系,可以說是我國外來物種之「集大成者」,數量和品類都是全國獨一檔……並且近日,廣州許多釣魚愛好者反映,珠江裡又發現一種新魚種,外形奇特沒人見過,竟像是數種魚的雜交……像是羅非魚、太陽魚和鱸魚的雜交「頭一回釣到的時候我以為又是什麼羅非魚,後來發現不對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完成了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和遺傳解析,研究論文正式發表於國際重要學術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圖1)。
  • 大口黑鱸是「外來物種」不能再作為路亞對象魚了嗎?
    外來物種黑鱸如今在我們市場上最常見的淡水「鱸魚」並不是我們國家的本土物種,而是來自美國的大口黑鱸,它在中國是不折不扣的外來物種。鱸魚肉質不錯,沒有什麼骨頭,價格也比同類產品便宜很多,是日常吃魚不錯的選擇。
  • 中國吃貨所喜愛的羅非魚,為什麼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羅非魚肥大肉厚、質嫩刺少、口感鮮甜,深受全球吃貨的歡迎,以美國為例子,美國是全球美國漁業協會(NFI)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人均羅非魚消費量為1.381磅(1.25斤),羅非魚消費量位列水產品第四位,僅次於對蝦、三文魚和金槍魚。
  • 600多種物種入侵我國,你以為很遙遠?它就在你家樓下水域內
    它並不是食用垃圾,在食物比較少的情況下才會食用垃圾,它最喜歡吃的是魚卵和幼魚、魚苗。在南方一些水域內,清道夫的種群數量十分密集,其他本土魚類很少見。羅非魚、1957年我國從越南引進第一批莫三比克羅非魚,距今已經半個多世紀。
  •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
    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盧邁新:選育新品種,不遺餘力推動羅非魚產業發展2021-01-16 09:2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瀏覽量: 633 次 我要評論
  • 入侵最失敗的4個物種,只能靠養殖「苟延殘喘」,只因太美味
    已知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300種,比如:常見的水葫蘆、水花生、加拿大一枝黃花、大米草、薇甘菊、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三、大口黑鱸、鱸魚我們都很熟悉,但是大口黑鱸很多人不認識,它並不是我國的本土魚類,而是來自加拿大和美國,是一種入侵魚類。
  • 外來物種入侵?珠江「白草魚」成群來襲,釣魚人爆釣
    近日,珠江沿岸的許多釣魚愛好者,在珠江裡垂釣時,紛紛碰到大量出現的一種怪魚——它們體型很像是草魚,但是卻渾身雪白,看起來漂亮又奇異,比較罕見!
  • 珠江釣到「花斑鯰魚」,很像外來物種,渾身斑點
    珠江裡這些年成了外來物種的天堂,羅非魚、清道夫、鱷雀鱔、巴西龜... 幾乎所有的外來物種,都能在珠江找到它們的身影——並且不時有「新成員」加入.. 近日,就有一位廣東釣魚愛好者稱,在珠江夜釣時,釣獲一種奇怪的「花斑鯰魚」,疑似新的外來物種!
  • ...珠江水系 研究發現 珠江出海口 鰣魚 中華鱘 產卵場 赤眼鱒...
    珠江與長江不同,長江中、上遊進行水電開發,下遊尚有千裡自然河道,理論上壩下還具備形成新產卵場的條件,而珠江比較短,長洲水利樞紐工程距離珠江廣州一帶的出海口,最遠的也才300多公裡,所以近七成的洄遊性魚類中,魚寶寶可能在未發育成熟前就掉進鹹水中活活鹹死了。李新輝在調查中發現,珠江水系廣東段中少見或不見的魚類種類達到131種,約佔珠江水系魚類總數的1/3。
  • 珠江水葫蘆成災 外來物種入侵致年損失千億(圖)
    這再度敲響了外來物種入侵的警鐘。水葫蘆是在100多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生物移民」,憑藉它超強的繁殖能力,在國內很多水域都可見其子孫,是外來入侵生物的代表,屢屢釀成環境事件。  泛濫成災只因缺天敵  「其實珠江水域的水葫蘆泛濫不是今年的事,2007年和2008年的時候,我在番禺就發現滿江的水葫蘆,當時我還戲稱這是一江葫蘆向東流。」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彭少麟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漁民珠江口捕獲200斤鱘魚 經鑑定系雜交鱘(圖)
    昨日,記者從珠江水產研究所獲悉,有漁民於上周六在珠江口捕獲巨魚,疑似中華鱘,立馬上報漁政管理部門。  經珠江水產研究所專家鑑定,巨魚系鱘魚與鰉魚的雜交養殖品種,在珠江口定居已經多年。專家表示,雖然巨魚非中華鱘,但是也看到了希望,說明珠江口的水生環境依然適合鱘類生活。目前科研人員正在珠江西江段用聲吶尋找中華鱘蹤跡。
  • 珠江鋼琴不僅僅是「珠江鋼琴」
    珠江鋼琴不僅僅是「珠江鋼琴」珠江鋼琴,已連續17年全球銷量第一,近年來每年的產銷量達14萬臺以上,佔中國近4成市場份額,全球佔四分之一,高端產品已在德國生產。近些年還以不同方式與國際頂級鋼琴合作或收購,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美譽度。
  • 珠江口汙染 中華白海豚瀕臨絕種(圖)
    南都訊 記者康殷 發自香港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助內地中山大學,針對在珠江棲息的中華白海豚進行研究。最新發現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存大量有機汙染物及重金屬,包括鉛和水銀等等,讓海豚神經及免疫系統受損。研究推算珠江口的海豚數目或在未來60年內驟減74%,瀕臨絕種危險。
  • 2019廣州珠江夜遊有哪些碼頭?珠江夜遊碼頭怎麼走?
    大沙頭客運站曾經是是廣州連接珠江流域沿岸各大、中、小城鎮的水路客運始發點和終點。  路線:廣州地鐵6號線,東湖地鐵站B2出口,從地鐵口步行到碼頭,僅需8分鐘。  大元帥府碼頭  大元帥府碼頭,原名石湧口碼頭。
  • 中華鱘並非長江特有物種,它的「正統」或許在珠江
    提到中華鱘,很多人都不陌生,雖然沒幾個人認識它,但都聽說過它的鼎鼎大名。 ▲2007年7月在長江口救治的巨型中華鱘,長達3.37米,體重275公斤。
  • 中國的第三大河流珠江
    珠江是我國第二大河流,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年徑流量3492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二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6倍。全長2320千米,流域面積約44萬平方公裡。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長,通常被稱為珠江的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