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大門已開啟,百億級潛力的中國NGS市場,誰將下一個IPO?

2021-01-12 動脈網

隨著華大基因和貝瑞和康的相繼上市,中國NGS行業的上市大門正式開啟。

不僅如此,資本市場NGS概念股也在這一時間上漲。榮之聯在華大基因上市當日強勢漲停,中源協和、達安基因股票也大幅上漲。如果說2014年是基因檢測規模化的元年,那麼2017年則一定是測序企業資本化的元年。

那麼,在資本市場向NGS行業張開雙臂之後,誰將下一個IPO呢?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對此進行了簡單分析。

二級市場:倒三角布局

首先,動脈網對二級市場NGS企業以及相關概念股的行業布局進行了梳理。

從產業圖譜可以看出,二級市場企業在領域的布局呈倒三角狀,上遊市場是重點環節。

其中,布局測序儀器生產的一共4家。

華大基因收購CG後,經過技術改進推出了BGISEQ;達安基因、貝瑞和康則分別與賽默飛和illumina合作推出測序平臺;紫鑫藥業則與中科院合作推出國產測序儀。

即便是二級市場,測序儀器環節仍然是行業的高原地帶。

二級市場中,華大基因和貝瑞和康是完全意義上的NGS企業,也是行業內最先登錄資本市場的兩家。目前,行業內也只有這兩家企業完成了上、中、下遊全產業布局。

其他概念股企業則通過業務拓展或投資的方式涉足部分環節。

其中,紅昌科技因接手基因存儲板(DNA晶片)的代工服務而走紅於醫療器械領域。該公司的基因存儲產品線已獲得美國FDA認證並成為賽默飛世爾的供應商,成為全球主流基因測序產業供應鏈的一環。

達安基因則重點布局市場轉化環節,在無創產前檢測、消費市場都有較大投入。中源協和則投資泛生子和碳雲智能布局腫瘤和消費市場。

除了全產業布局外,二級市場的另一種打法則是布局商業化領域。

一級市場:扎堆中遊環節

一級市場的企業布局與二級市場相比有較大差異,大多數企業都聚集在了中遊環節,上遊、下遊企業密度都相對較小。涉足測序儀器市場的企業有四家,分別是博奧生物、安諾優達、華因康以及瀚海基因。其中瀚海基因今年推出的單分子測序儀屬第三代測序,這裡暫不討論。

不同與二級市場在多個行業布局,一級市場的企業往往只能專注某一個領域。這些企業全身心都在這個行業內,對這個行業的痛點更有體會。因此,以及市場企業在行業的布局其實要比以及市場更專注、更細分。

故此,二級市場幾乎無人問津的下遊市場,在一級市場布局的企業有38家,其中不乏「專科」的企業。

我們決定以二級市場的打法為參考,從一級市場中挑選出可能IPO的選手,對其近期上市可能性進行分析。由於未上市企業財務狀況難以獲得,我們就以融資情況和企業估值為參考,來評估這些企業上市的可能性。

1、全產業布局類

一級市場中,走華大基因、貝瑞和康類似路線,完成全產業鏈布局的有三家:博奧生物、華因康、安諾優達。

博奧生物

博奧生物成立於2000年,以清華大學為依託、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註冊成立,公司註冊資本3.765億元。

截止到2016年,博奧生物已迅速發展成為囊括五大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院、轉化醫學研究院、工程轉化研究院、轉化生物信息研究院、健康技術研究院)、五大子公司(博奧晶典、博奧醫學、博奧頤和、博奧木華、博奧新景)的集團化運行架構。

儘管還未上市,但這家清華控股的成員企業一直都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合法存續、連續經營超過3年,業務無重大變化,這幾條規定博奧生物都符合。大股東為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9.32%的股權。 因此,清華控股為公司實際控制法人,這幾年實際控制人並無重大變化。

2010年,博奧生物曾進行過一次股改變動,當時外界一度解析這是公司籌謀上市的舉措,但最終公司並沒有走這條路。

有資料稱,博奧生物一開始瞄準的是美國納斯達克募集上市,但因為公司主要股東中有軍事科學院參與,方案在早年前就被否定。後期公司計劃在國內上市,但同樣由於公司內部股權問題,導致上市方案再次被否定。

最終,公司拆分成五家公司,各個子公司進行分拆融資,這樣就規避了產權問題帶來的上市影響。據了解,目前五家公司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A輪或B輪融資。由此可以推斷,博奧生物選擇拆分上市的可能性最大。

華因康

華因康成立與2008年,迄今擁有深圳市華因康高通量生物技術研究院、深圳華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華因康基因檢測中心及全國各地多家分支機構,成為以基因技術為核心,具備研發、生產和應用三位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的生物技術高科技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產測序儀製造商。

2015年5月,華因康進行了一次股改:盛司潼持有的95.2740%股份全部轉給了廣州康昕瑞基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股改後,康昕瑞持股比例為96.2640%。但由於盛司潼持有康昕瑞73.3959%股份,為康昕瑞實際控制人,因此,這次股改之後華因康的實際控制人並為發生改變。

華因康在2011年和2015年兩年獲得了3輪融資,其中僅2011年9月的B輪融資披露了具體金額。如果將數千萬按照3000萬來算,華因康的融資總額約7000萬人民幣。按照股權出讓15%計算,華因康的估值約為4.67億。

安諾優達

安諾優達基因科技成立於2012年,專注於二代測序技術在人類醫學健康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2017年3月,安諾優達宣布正式推出或CFDA認證的桌面高通量測序儀NextSeq 550AR,同時發布了基於NextSeq 550AR測序平臺獲得認證的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這意味著公司正式完成全產業布局。

2015年11月,公司最大股東傳世奧美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持股有31.4%變為0%,新股東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時豐華富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6.4%成為第一股東。

但由於這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陳重建,故此,安諾優達的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改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安諾優達目前一共獲得了3輪融資,但這3輪融資均為披露具體金額。按照此前的算法,安諾優達的企業估值大約4.2億人民幣。

2、布局商業化領域企業

二級市場的另一條線路是商業化布局,即中遊面向市場端環節。一級市場中,走這樣的路線企業非常多。

通過對公開資料的整理,我們挑選出了融資金額較高的十家企業,分別是:諾禾致源、燃石醫學、諾輝健康、吉因加、上海細胞集團、鵾遠基因、序康醫療、思路迪、百邁克以及泛生子基因。

這些企業中,吉因加、鵾遠基因、序康醫療、諾輝健康、思路迪、燃石醫學6家企業成立時間都不滿三年或剛好三年,IPO可能性較小。

這樣篩選下來,就剩下諾禾致源、百邁客、上海細胞集團以及泛生子。

諾禾致源

諾禾致源成立於2011,專注於開拓前沿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高性能計算在生命科學和人類健康領域的應用。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在在天津、南京、美國和新加坡設有實驗室或實驗基地,並在香港、美國和英國設有子公司。

2014年,諾禾致源發生了一次股權變更:李瑞強持股比例由原有的96.5%變更為71%,新增股東致源禾穀持股24%。變更後,李瑞強仍舊為公司最高持股人,故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改變。

諾禾致源在2015年獲得了國投創新的A輪融,融資金額為2億人民幣。第二年,諾禾致源再次獲得5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如果按出讓15%股權比例計算,那麼諾禾致源的估值約為47人民幣。其估值已經接近上市企業。

2016年11月,諾禾致源總裁助理黃河龍就曾透露過公司謀求IPO上市的意向。其實早在2016年7月,諾禾致源就將公司由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企業上市前的必須步驟。

由此可以推斷,諾禾致源成為下一個IPO企業的可能性極大。

百邁客

百邁客生物成立與2009年,公司基於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技術的開與應用,開展以科技服務、醫學基因檢測和生物雲平臺等主體業務,主要服務於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製藥公司、醫療衛生以及公司客戶和大眾客戶。

百邁客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進行了A輪和B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為公布具體金額。根據之前的算法,百邁客生物的企業估值約8.67億人民幣。

上海細胞集團

上海細胞集團成立於2013年,是經上海市科委批准建立的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下設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細胞治療生產中心、細胞儲存庫、上海吳孟超腫瘤醫學中心、上海白澤醫學檢驗所、上海白澤細胞醫療美容中心、上海白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業務包括細胞治療、細胞凍存、基因檢測、醫療大數據等,建立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集生產治療及研發於一體的國際性細胞治療中心。

2016年4月,上海細胞集團的投資方姚記撲克發布了一項增資報告,將與君聯資本一通向公司投資1.85億元人民幣。

根據增資協議約定,本次增資前,細胞集團公司估值為人民幣6.5億元,本次增資後,君聯資本和公司共計投資人民幣18,500萬元,其中君聯資本投資人民幣16,000萬元,公司投資人民幣2,500萬元,細胞集團公司的投後估值為人民幣8.35億元。

另外,根據公司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公司營業總收入803.555444 萬元人民幣,淨利潤為-866.124433 萬元。

2015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348.349023 萬元,較2014年上漲了約67%,但並未披露這一年的淨利潤。

泛生子

泛生子成立於2013年,致力於將基因組學有效應用到癌症診療的各個環節,協助醫療、科研機構,為癌症患者、癌症高危人群和健康人去提供可靠的分子診療方案和專業的癌症遺傳風險評估。

公司在美國北卡、中國北京成立了雙研發中心,並在北京、上海、杭州、重慶設立臨床醫學檢驗中心。

2014年,泛生子獲得了崇德資本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幣;2016年,泛生子再次獲得中源協和的1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

根據當時的公告,中源協和以1億元對泛生子進行增資持有目標公司10%的股權;同時在對目標公司增資後,公司決定以2300萬元受讓北京今創君聯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有的目標公司5%股權。公司對目標公司增資並受讓目標公司股權後,公司持有目標公司15%股權。

這樣算下來,泛生子的估值超過10億人民幣。對一家創業公司而言,這是非常好的成績。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泛生子在2014年虧損359萬人民幣。儘管隨著產品轉化的實現,公司很可能已經逐步實現盈利,但公司近期尋求IPO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3、新三板企業

目前我們統計到行業內的新三板13家。

以企業近三年淨利潤為參考,最終篩選出四家符合基本標準的企業:百傲科技、益善生物、蘇博醫學和樂普基因。

百傲科技

百傲科技成立於2000年,專注於個體化用藥基因診斷產品及配套產品開發、生產以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2005年,公司拿到了國內第一個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產品的CFDA註冊批文。

基於「顯色型晶片技術」,公司開發出了一系列測試試劑盒及晶片產品,其中4個產品獲得CFDA III類體外診斷試劑註冊認證。到目前為止,百傲科技的產品已經進入300家綜合性大中型醫院。

公司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淨利潤分別為3603.65萬人民幣;同時三年內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改變,符合創業板上市基本條件。

根據從新三板查到的數據,百傲科技總股本6343.25萬,目前市值為5.65億元人民幣。儘管符合創業板上市基本條件,但與二級市場企業相比市值稍低。

益善生物

益善生物是目前國內液體活檢領域的業界新貴,自主研發CanPatrol CTC檢測技術平臺克服了一代CTC技術的標誌物限制,能廣泛適用於大多數癌症類型。研究發表於在國際知名雜誌PLOS ONE。

這家公司成立與2006年,是專注腫瘤實時個體化醫療產品研發和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獨立承擔包括「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個性化醫療項目等多項重大科技產業產業化項目,開創我國個體化醫療先河。公司旨在成為以實時腫瘤個體化醫療檢測產品及服務為核心的個體化醫療領域知名企業。目前公司擁有4所醫學檢驗所,計劃三年內建設成覆蓋全國範圍的產品銷售網絡。

益善生物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7.59萬人民幣、212.64萬人民幣、831.6萬人民幣,累計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三年內公司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重大變故;總股本6900.00萬,符合上市基本條件。目前公司市值約6.37億,同樣較二級市場市值偏低。

另外,公司在2017年2月因違反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緊急停牌。考慮到事件對公司的影響,益善生物近期上市可能性或許很小。

蘇博醫學

蘇博醫學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專注於基因測序產業研究和檢測服務的專業前沿機構。擁有醫學機構執業許可證,截止2016年8月份,公司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28個省級行政單位,228個地級市,987個縣區,擁有合作單位289家。

公司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838.52萬人民幣、184.66萬人民幣、97.37萬人民幣,累計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公司2016年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南京子貢,南京子貢目前持有公司764.5萬股,佔公司股份總額的62.55%,持股比例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50%以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南京子貢,目前,施琦、馮鶴、吳立建持有南京子貢的股份比例為30%、40%、30%,其中吳立建與施琦系母子關係,施琦與其母親吳立建合計持有南京子貢60%的股權,馮鶴持有南京子貢40%的股權。

此外,施琦妻子謝海明直接持有蘇博醫學8.64%的股份,馮鶴直接持有蘇博醫學5.76%的股份,施琦通過宿遷子有控制蘇博醫學9%的股份。施琦、吳立建和馮鶴通過南京子貢間接控制蘇博醫學。

公司設立之初,施琦和馮鶴由於個人原因,為了方便操作,委託吳立建代其持有蘇博醫學的股權,吳立建、施琦母子與馮鶴約定持股比例6:4,後吳立建通過將其持有的蘇博有限股權轉讓給南京子貢、謝海明、馮鶴的方式將蘇博有限的股權進行了還原。

因此,報告期內,公司實際控制人一直為施琦、 吳立建和馮鶴,未發生變化。蘇博醫學發行總股本3055.56萬,符合創業板上市基本條件。

新三板數據顯示,目前公司市值八億人民幣,儘管與NGS股和概念股相比市值偏低,但已經與部分其他行業公司相比比較接近。

樂普基因

樂普基因是一家以心血管分子診斷和高通量基因測序為核心的平臺,主要提供分子診斷試劑和檢測服務。藉助二代測序平臺,公司搭建起了心血管高通量測序、無創產前篩查及腫瘤基因測序服務產品線,目前已形成第三方醫學基礎檢測服、高通量測序服務和心血管分子診斷試劑研發銷售的三大業務版塊。

公司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淨利潤分別為815.83萬人民幣、342.65萬人民幣、118.29萬人民幣,累計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樂普基因控股股東樂健醫療為樂普醫療控 股子公司,樂普醫療持有樂健醫療60%股份,樂健醫療持有樂普基因90%股份。

樂普基因是樂普醫療間接控制的子公司,與樂普醫療受相同方控制,樂普醫療的實際控制人為蒲忠傑。因此,樂普基因實際控制人為蒲忠傑。

樂普醫療在2017年6月發布了《關於實際控制人持股情況調整的提示性公告》,但這次調整並未是樂普醫療實際控制人發生重大變動。也就是說,樂普基因實際控制人也未發生改變。

同時,樂普基因目前發行總股本5200萬,符合上市基本條件。目前樂普基因尚在停牌中,具體市值暫時無法查找。

綜上來看,無論是從企業量級還是上市意向來看,諾禾致源成為下一個IPO企業的可能性較大。另外,博奧生物旗下子公司博奧晶典、博奧頤和、博奧木華等均有獨立上市的計劃。其中,博奧晶典是五家子公司中最大的一家,最有可能率先上市。

新三板企業中,符合上市基本條件的有四家,其中蘇博醫學市值最高。

但以上涉及到的還只是比較基礎層面的問題,企業的上市和發展還受到技術、政策、市場環境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NGS資本市場的大門剛剛開啟,動脈網作為醫療健康產業觀察者和記錄者,將持續關注並記錄行業的發展與變革。

更多前沿網際網路醫療資訊請關注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後,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如:人工智慧、基因檢測),即可獲得相關獨家前沿資訊文章!

動脈網(vcbeat.net),關注網際網路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

相關焦點

  • 資本大門已開,百億級潛力的中國NGS市場,誰將下一個IPO?
    不僅如此,資本市場NGS概念股也在這一時間上漲。榮之聯在華大基因上市當日強勢漲停,中源協和、達安基因股票也大幅上漲。如果說2014年是基因檢測規模化的元年,那麼2017年則一定是測序企業資本化的元年。那麼,在資本市場向NGS行業張開雙臂之後,誰將下一個IPO呢?動脈網(微信號:vcbeat)對此進行了簡單分析。
  • 中國移動成全球最大5G SA運營商 將開啟千億級合作模式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已建設了38萬座5G基站,為全國所有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城提供5G SA服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 SA網絡;創新打造5G消息、超高清視頻、VR/AR、視頻彩鈴等特色業務,拓展了如5G智慧港口、智慧礦山、智慧工廠、智慧電網等15個行業應用,推出百餘項5G行業應用龍頭示範項目;聯合推出千元檔手機在內的5G終端150餘款,發展5G終端用戶超9000萬戶,5G套餐用戶超1.3億戶,釋放了終端消費潛力
  • 從改革試驗田到世界第二,中國資本市場未來將開啟「內循環」?
    然而,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也顯現出市場結構不均衡、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芮萌、蘇錫嘉和黃生三位教授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來講述和闡釋中國資本市場風雨兼程的30年。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的試驗田
  • 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概念炒作
    追逐千億風口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  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警惕二級市場概念炒作  社區團購近來愈發火爆,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該領域加碼布局。
  • 下一個獨角獸角力場:萬億工業網際網路盛宴已開席
    在樹根互聯的投資人名單中,還有經緯中國、國投創新、和君資本等一系列機構。從樹根互聯的投資人陣容就不難看到資本對於行業頭部平臺級選手的追捧。這背後還有更值得深究的原因。平臺型工業作業系統的價值「風口會吹到有準備的人,而不是有了風口後再去趕風口,這是兩碼事。」
  • 等待了30年的註冊制究竟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
    當然,滬深交易所的勇敢探索、股權分置改革的艱難破局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不朽的豐碑,而註冊制改革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意義同樣深遠。前兩者代表了中國資本市場在艱難中突破思想與體制的桎梏,向舊時代告別;而註冊制則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推來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踏上一條註定偉大的道路。
  • 助力精準醫療,「高通量、低成本」NGS市場規模超百億
    2018年,腫瘤靶向藥物一再給我們驚喜,肝癌的倉伐替尼開售、K藥在中國大陸上市等,腫瘤的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而這均離不開對基因的突變或融合檢測,本文將對不可或缺的基因測序予以介紹。1、精準醫療處於爆發點, NGS引領潮流精準醫療,著重「精、準「兩個字,是一種考慮到每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個體化差異的用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新興醫療方式。
  • 普華資本合伙人周密:NGS投資百億金礦
    摘要 6月2日晚八點,火石百家邀請了普華資本合伙人周密先生與大家探討「中國NGS投資布局思考」,在大家的積極提問下,周密先生以投資人的角度為大家展現了自己對NGS領域學習與思考。基因測序是最近投資行業,尤其是醫藥VC領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方向。
  • 《經濟學人》:中國正展現其資本市場影響力
    新華社紐約9月7日電(記者劉亞南)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刊文說,雖然中美關係緊張,但隨著中國市場準入條件放寬,在全球經濟的高端金融領域,不少美資產管理和金融投資商持續擴大在華業務,展現出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  這篇題為《華爾街為何在中國擴張?》的文章說,華爾街相信金融業的重心將東移。
  • 全球第三款RNAi藥物出爐,百億美金市場誰主沉浮?
    [億歐導讀] 在這個2025年市場空間將超百億美金的行業裡,坐擁全球僅有的三款RNAi藥物的Alnylam,已經提前佔據了龍頭地位。從1998年人類發現RNAi現象起,RNAi藥物行業便經歷坎坷——曾遭遇過市場的火熱,也曾被資本「拋棄」,遭遇寒冬。好在20年過去,Alnylam孕育了全球首款RNAi藥物,才讓這個行業再次回溫。而在這個2025年市場空間將超百億美金的行業裡,坐擁全球僅有的三款RNAi藥物的Alnylam,已經提前佔據了龍頭地位。
  • 連接器線纜供應鏈扎推IPO,搶灘資本市場是行業競爭分水嶺麼?
    隨著線纜連接器線束企業為代表的線纜行業市場競爭逐步從價格競爭轉為品牌、渠道、產品、供應鏈和商業模式的綜合競爭,市場競爭趨於激烈、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線纜連接器線束企業是個超萬億的大行業,但國內目前進入A股資本市場的企業非常之少,而且主要集中在連接器和電纜,隨著5G通訊大背景的線纜供應鏈的覺醒和推動,可以預期未來該行業供應鏈將迎來更多優質企業的上市。
  • 2020年度中國商業項目價值潛力榜TOP50 | 奇點年度排行榜
    鳳凰網奇點商業「中國商業項目價值潛力」研究課題同步開啟,針對項目投資額、項目規模、城市名片效應、運營商行業聲譽、人氣期待指數等多重維度,評選範圍覆蓋全國超過1000個未開業的商業地產項目(截至發稿前),對2020年度中國商業項目價值潛力進行深度調查研究。
  • 中國移動將在2021年投入10億級資源
    就在同一日舉行的中國移動產品創新開放合作論壇上,和彩雲生態白皮書也是被隆重推薦的重磅內容,該白皮書的和彩雲生態計劃宣稱:中國移動將在 2021 年投入 10 億級資源,引入 100+合作夥伴搭建雲端數字消費新場景創造「百億生態」。
  • 下一個獨角獸角力場 萬億工業網際網路盛宴已開席
    這一年,資本無疑是謹慎而理性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風險投資市場大幅縮水,中國一級市場投融資筆數和金額,同比下滑超過30%。但是,寒風越是凜冽,越冬能力越強的熱點領域更容易吸引資本匯聚。因此,眾多符合線上化趨勢、新消費趨勢的企業成為寵兒,從上半年的短視頻、直播帶貨、新消費,到下半年的K12、潮玩,消費賽道一直非常熱鬧。
  •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多國科學家無法重複韓春雨實驗 癌症百億級市場待解  劉欣 • 2016-11-30 11:21:24
  • 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億人民上下一心,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實現由負轉正,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明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青桐資本觀察:POCT,掘金IVD潛力賽道
    在 2020 年資本聚光燈下,POCT賽道主要呈現出 4 大發展特點。1.技術平臺:百家爭鳴,誰將引領未來主流技術?POCT技術平檯曆經從定性到定量的迭代。微康生物從成都起步,目前已擁有300+成熟的經銷代理渠道、營銷網絡。 3)產品研發:「拳頭產品」建品牌,多管線切入研發能力是資本關注的另一重點。青桐資本與業內人士交流發現,POCT產品生命周期一般為 5 年,技術更新升級快。創業公司早期多以拳頭產品打入市場,獲得盈利,建立品牌知名度;中後期拓展產品管線,覆蓋更大基層市場。
  • 東海國際CEO韓雨:存量市場下分布式社區商業將成下一個資本風口
    11月20日,第二屆中國資產流通年度峰會在上海召開,風財訊實時跟進報導。峰會上,東海國際CEO韓雨發表《尋找房地產存量周期下的結構性機遇——下半場存量時代藉助科技手段走入地產金融結合的「創時代」》主旨演講,重點解讀了當前市場環境中下一個值得關注的資本風口。
  • 螞蟻IPO在即,滴滴與字節跳動觀望,網際網路最後的資本狂歡?
    蘋果成為唯一一家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似乎是昨天的新聞,今天市值已高達1.71萬億美元。二季度中國新增三家千億美元俱樂部新成員:美團、京東與拼多多,最近一年最高漲幅分別高達226.6%、148.5%和414.6%。螞蟻上市踩準了點,有望在港股吃到全球資本市場紅利,在科創吃盡內地資本市場紅利。
  • 中金所掛牌:開啟資本市場第四度衍生品空間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2006年9月8日在此掛牌成立。上海市委副書記韓正,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範福春為中金所的成立揭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範福春和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馮國勤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朱從玖(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和張育軍(深圳證券交易所)均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