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陳氏了不起!99個福建陳氏之最!

2021-01-15 潁川陳氏家族

世系繁衍

1、最早遷入福建的陳姓始祖——陳潤,於晉朝遷入,歷今1600多年,其裔多聚居於福州、莆田等地,並向省內外遷播,被稱為開閩陳氏大始祖。

2、福建陳氏繁衍後裔最多的始祖——唐朝入閩始祖陳邕,定居南驛路南廂山,子孫在福建發展為南院派,亦稱太傅派,陳邕也被尊為「南院始祖」。第四、五、六代孫相繼遷入福州,後裔在福建境內支系繁多,是福建後裔最多的始祖之一,粗略估計近200萬。

3、福建陳氏最具影響力的入閩祖——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唐總章二年隨父歸德將軍、嶺南行軍總管陳政率府兵平定了閩粵邊陲騷亂。陳元光治理漳州二十五載,實現了「北距泉興,南逾潮、惠,西抵汀贛,東接諸嶼,方數千裡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的安定局面,唐先天元年武則天賜其「忠毅文惠」諡號,以智勇雙全、知人善任享譽閩粵,使泉潮間「幾疑非人所居」之域告別炎荒,走向文明。

4、福建陳氏最具傳奇色彩的陳氏支系——江西義門陳。陳環從浙江臨海遷仙遊,其子伯宣遁往江西,曾孫陳旺於唐文宗六年(832)遷義門村,為江州義門陳氏始祖。到嘉祐七年(1062)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聚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爨五百年天下無雙。」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居住,先後二次共析莊338處。單就福建就分了20莊。

5、福建陳氏代數相見最多的家族——閩侯南港芹洲陳氏,共13代同堂。

祠堂

6、福建陳氏最早建造的祠堂——羅源曹灣陳氏宗祠,始建於五代梁開平三年(909)。

7、福建陳氏最神奇的祠堂——漳浦舊鎮石柄石室宗祠,為天然石亭,天下無雙。

8、福建陳氏最經典的祠堂楹聯——莆田玉湖祠堂的「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9、福建陳氏最靠海邊的祠堂——連江琯頭壺山陳氏宗祠,距海不足十米。

10、福建陳氏最高海拔的祠堂——大田屏山卿裡堂,海拔1030米,其祠還分火大仙峰崇聖巖,海拔達1400多米。

11、建國後福建陳氏縣級最早建造的大祠堂——長樂陳氏大宗祠,始建於2000年。

12、福建佔地面積最大的虞舜堂——晉江,佔地面積達80畝,總造價達4千萬元。

13、福建陳氏最無奈的祠堂——莆田為紀念陳文龍、陳瓚所建造的二忠祠,是文物保護單位,被政府和開發商拆除。

科舉人文

14、福建最早由陳氏建置的郡——漳州,陳元光於唐垂拱二年(687)建郡。

15、福建最早由陳氏置建的縣——莆田縣,陳邁於唐武德二年(619)開縣。

16、福建陳氏第一位進士——陳珦(?-742),字朝佩,開漳聖王陳元光之子,唐萬歲通天元年(696),舉明經科。

17、福建陳氏最多的狀元縣——長樂,有陳誠之、陳良彪、陳安阝、陳謹等四人。

18、福建陳氏第一位狀元——陳逖,晉江人,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科。

19、福建陳氏第一位武狀元——陳說,閩縣人,宋淳熙五年(1178)科。

20、福建陳氏第一位榜眼——陳綱,連江人,宋淳化三年(992)榜眼。

21、福建陳氏第一位探花——陳鼎,福清人,熙寧六年(1073)探花。

22、福建陳氏第一位解元——陳砥,仙遊人,宋紹興十四年(1144)鄉薦第一。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23、福建陳氏最多的進士縣——閩縣,共有349名。

24、福建二宋間陳氏考取進士最多的縣——建安縣(建甌),達93人。

25、福建陳氏最年輕的進士——陳章甫,漳浦人,元光玄孫,十五歲登進士。

26、福建陳氏最年長的進士——陳淵,沙縣人,七十一歲登進士。

27、福建陳氏古代人文最璀璨的家族——莆田玉湖陳,有「一門二丞相,九代八太師」之譽,其中陳俊卿、陳文龍為宋丞相,文龍殉國後,上數代被朝廷賜贈為太師。

28、福建陳氏科舉時兄弟皆舉進士家族——永安貢川八世祖陳文餘生九子:守文、慎思、世則、可法、弩郎、克諧、世卿、世昆、世隆皆成進士,世稱一門雙理學,九子十科名(因二婿也成進士,女婿有半子之稱,故稱十科名)。歷朝登進士榜者達79人。

29、福建陳氏現代最具影響的家族——福州臚峰陳氏,一朝二部長,海軍部長陳紹寬、教育部長陳可忠;二代兩將軍即海軍上將陳紹寬等,三世雙院士,最著名是「陳氏定理」陳景潤。

30、福建陳氏最著名的科技世家——福州螺州陳氏。陳兆翱、陳兆鏘系堂兄弟,是我國著名造船技術專家;解放軍裝備技術專家陳薰;橋梁和公路專家、中國工程學會會長陳體誠;體誠長子陳彪,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體誠次子陳篪,冶金斷裂力學專家;陳體誠另有四女均是中美兩國教授和學者;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會中國副主席、西南交大機械學院院長陳永西;中山大學農學院院長陳振鐸;臺灣名教授陳振銑,北大教授陳體強,浙江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陳子辰,電力部規劃設計院院長陳漢章等。

31、福建陳氏享譽最高的文藝世家——福州螺州陳氏,有著名詩家陳寶琛、陳瀾著《丘尼園》詩集傳世、陳成侯著有《繩武齋》文集、陳瑜著貴州《黎平府志》十四卷刊行、女史學家陳懋桓、畫家陳體申(丁仃)、陳雲,書法家陳繼武、陳曦,曲藝家陳竹曦、戲劇家陳明鏘,表演藝術家陳體江、陳依曾等。

32、福建陳氏近代最多將軍的家族——福州螺州陳氏,有陳長捷、陳兆鏘、陳幼庸、陳慶甲4中將,陳懷、陳壽棒、陳步青、陳騰驤4少將。

33、福建陳氏現有教授職稱最多的縣級市——福清市,己知315人。

人口

34、福建人口最多的姓氏:陳氏。

35、福建省陳姓人口最多的地級市——莆田市,31.8萬人。

36、福建省陳姓縣級人口最多縣級市——福清市,21.9萬人。

37、福建陳氏人口最多行政村——南安市蓮塘,達2.5萬多人。

38、福建陳氏古代子孫最多者——德化陳京穎,明萬曆間舉人,生8子,眼見38孫,34曾孫。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39、福建陳氏現有子孫最多者——晉江陳曾秀玉,生6子5女,2011年去世,享年近百,6代同堂,有後裔370多人。

40、福建陳氏最長壽者——永泰縣梧桐鎮湯埕村陳俊。據縣誌記載,陳俊,生於唐僖宗中和辛丑年間,卒於元泰定甲子,享壽444歲。子孫無有存者,鄉人輪流供養。晚年時身體萎縮,成了侏儒,村裡婦女們到地裡幹活時,把他放在菜籃子裡帶到田園,以便於照顧,餓時餵以人乳,所以四鄉八鄰稱他為「菜籃公」。

女傑

41、福建陳氏第一位女皇后——福清陳金鳳,五代十國時閩王王延鈞的王后。民間稱他為「萬安娘娘」。

42、福建陳氏最可欽的義姑——長樂陳中,年十二,父兄繼亡,母又哭夫與子失明,兄遺孤坦甫生三月,坦母鄭氏他適,義姑留之不從,姑遂誓不嫁,養母而撫兄孤。族人有利其產者,每欲害坦,姑備之得免。母卒姑襄大事,坦長為婚娶。明洪武二年卒,年38歲。

宗教

43、福建陳氏在閩南創建最多佛寺的家族——南院陳邕家族,先後創建漳州南山寺、廈門覺性院、白麟洞、虎溪巖寺、白鶴巖寺、萬石巖寺、白山巖寺、普照寺(即南南普陀寺)、御史巖寺、嘉濟祥院、海印巖寺、雲頂巖寺,安溪清水巖寺等。

44、福建陳氏最早出家高僧——仙遊陳智廣(807—886),唐敬宗寶曆元年(825)為僧,十八歲往河南嵩山受戒十五年,為文武同修的少林高僧,創建有南少林之譽的九座寺等。

45、福建陳氏封號最高的女神——陳靖姑(904-927),閩縣(今福州市下渡)人。閩王封為臨水夫人,後世,靖姑成為福建民間信仰的神道,凡祈雨、驅疫、斬妖、救產、求嗣,都祈求臨水夫人,民間尊為「陳太后」、「慈靖夫人」、「順懿夫人」。

46、東南亞信眾最多的佛祖——釋普足(1047—1101),俗姓陳,人稱清水祖師,永春小岵人。建中靖國元年(1101)在清水巖坐化,歷代祀典頗隆。

47、福建陳氏因修行高深最早封王者——陳蘇(831-915),羅源豐上裡陳氏始祖,世人尊其為「高行先生」。宋嘉定二年(1209),敕封為「英惠候王」。

歷史名人

48、福建陳氏最著名的名臣——陳文龍(1232—1276),莆田人,宋狀元,史稱「疾風知勁草,國危見忠臣」抗元名將,與文天祥「隆名並峙」,世稱「海神」。

49、中國最早發明曬鹽法者——陳應功(944-982)莆田人,字以忠,福建沿海自古盛產海鹽,但此前均用柴草煮煉海水獲得,他發明在海邊築埕攔蓄海水,再讓陽光曝曬,朝廷大為褒揚。被後人尊為「鹽神」,世代祭祀。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50、福建歷史上歷經最坎坷的諫官——陳瓘,宋代沙縣人,因反蔡京之惡,一生被貶8省19個州縣,從左司諫到宣德郎,一生調任過23次職務,逝後才諡「忠肅」,並在江蘇南通文廟與嶽飛、文天祥等人共奉祀。

51、福建陳氏第一個用文字記載釣魚嶼屬中國領土者——陳侃,福州人,他是明代中國冊封使,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五月八日從閩江口出海,是最早發現釣魚島和以文字方式記載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的人。

52、中國最早引進番薯者——陳振龍,長樂人,於明萬曆年間從菲律賓引入。

53、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作者——閩縣陳夢雷,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月完成初稿。全書共3600餘卷,分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等6篇,另有目錄40卷,32志,6109部,是中國歷史上採集最博、收羅最廣的一部類書。

54、福建陳氏最著名的中醫——長樂陳修園,號稱清代四大名中醫。

55、福建陳氏享譽最多第一的人——陳寶琛,末代帝師,第一個創辦福建現代高等教育的人(1907年創辦福建優級師範學堂,後發展成為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是三明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福建第一條鐵路主要開辦者(於1910年5月9日開通漳廈鐵路第一階段嵩嶼至江東橋鐵路)、福建陳氏藏書最多者,有藏書10萬冊。

56、福建陳氏第一位製造出我國第一架雙翼水上教練機——古田陳立庠,1913年首創成功。

57、福建陳氏在世界領域第一個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福州陳景潤,被稱之為「陳氏定理」。

58、中國近代經濟學泰鬥——福州陳岱孫,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中國世界經濟學會顧問、《經濟科學》雜誌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等。

港奧臺僑界

59、福建陳氏最早遷國外——福州陳聚中,於北宋年間遷居高麗(朝鮮)。

60、福建陳氏最早貿易於海外——福州商人陳文祐。北宋天聖四年(1026)前後,屢次往返日本、福建之間,進行中日貿易。

61、福建陳氏第一個在國外任國王——長樂陳日照,他容貌俊逸瀟灑,才華不凡,南宋寶慶元年(1225),因事逃到安南國,先當駙馬,後建立大越陳朝。陳朝是南宋的藩屬國,傳八世13王,歷時175年,現越南陳氏乃為第一大姓。

62、福建陳氏第一個在海外任丞相者——明溪陳啟韜,清初,他十六歲即往粵東貿易,一日乘船遇巨浪,逕飄至暹羅國(泰國),因賢能,國王將公主許配之,歷遷至丞相。

63、民國時福建省籍被譽為華僑領袖——漳平陳性初。辛亥革命勝利後,募款支援孫中山領導的新政權。抗日戰爭爆發後,懷著「請纓有志願從戎,餘心愛國貫始終」的激情,竭力為支援祖國抗戰而操勞奔波,成為著名愛國僑領之一。

64、共和國被譽為華僑領袖——廈門陳嘉庚。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前身為集美學村各校)兩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

65、福建陳氏僑民創建省內第一條公路——晉江陳清機,神戶僑民,於1919年創辦泉(州)——安(海)公路。

66、福建陳氏僑居國最多——印尼,全印尼有華裔756萬人,閩陳約有百萬之眾。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67、福建陳氏在海外佔比例最大的國家——新加坡。新加坡共有600萬人,其中450萬華人,閩籍華人特別是閩南人約佔4成,達112萬,保守估計陳氏族人達20萬以上。

68、福建陳氏海外最傳奇的家族——陳篤生,祖籍龍海市海澄鎮倉頭村,1798年生於馬六甲,20歲遷居新加坡,遂成巨富,商界領袖。篤生現有後裔1800多人,分布在世界各國,經過幾代和異族的通婚,有些後裔只有一點華人血統,其家族堪稱小聯合國。

69、福建陳氏第一位在國外獲得最高勳爵封號者——南靖陳修信,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會長、國會議員、馬六甲市政議員、財政部長、特別工作部部長、工商部長等職。被授予國家第一「敦」的。

70、福建陳氏在菲律賓華僑首富——陳永栽,祖籍晉江,個人資產達25億美元。

71、福建籍在臺第一位擔任「總統」——陳水扁,民族罪人,生於臺南,2000年當選。

72、福建籍陳氏在臺第一位「行政院長」——陳衝,祖籍閩侯,2012年當選。

73、福建陳氏在海外現任最高職務者——廈門湖裡區馬壟社陳慶炎,出生於新加坡,2011年出任新加坡總統。頗有意思的是,本次新加坡競選總統的四個人,全部為陳姓,他們是醫生議員陳清木、總英康保險合作社總裁陳欽亮、原高級公務員陳如斯共四人參選。

文學藝術體育

74、福建古代畫龍第一人——長樂陳容,宋端平進士,工詩文書畫,今故宮博物院藏有其《霖雨圖》、《墨龍圖》畫卷,美國波士頓博物館藏有其《九龍圖》畫卷。

75、福建陳氏現代造詣最深的畫家——福州陳子奮(1898-1976),生前任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國畫研究會理事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佳作連連,聲望卓著。

76、福建陳氏最著名女史學家——陳懋桓,字穉常,福州人,中科院上海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現代著名史學家。著《中國上古史演義》,出版後即售罄,先後進行重印九次,聲名鵲起。

77、福建陳氏現代造詣最深的書法家——福州陳奮武,中國書協創辦人之一,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書畫展。

78、福建陳氏造詣最深的辭賦家——涵江陳章漢,編審,當代辭賦家,書法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會員。福建省作協副主席,福州市書協主席。

79、福建籍陳氏現代最著名導演——長樂陳凱哥,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執導過《黃土地》、《霸王別熙》等。

80、中國最「值錢」的書法作品——福州籍、時任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教授兼系主任陳明鑑於1950年所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人民幣版本數換,但此六字至今仍用。

81、福建陳氏客家第一妹——浦城陳思曼,中國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大獎。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82、中國培養冠軍最多的舉重教練——福清陳文斌,國家舉重隊總教練,培養出王國華、萬建輝、石智勇、吳美錦等多名福建籍世界舉重名將,他所訓練的運動員共奪得近200枚的金、銀、銅牌。

83、中國最牛的女排教授——漳州陳忠和,中國女排曾連續獲得五連冠。

84、福建陳氏獲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永春陳紅勇,參加國際羽毛球比賽獲金牌10枚、銀牌12枚、銅牌9枚,參加全國性羽毛球比賽獲金牌12枚、銀牌6枚、銅牌2枚。

軍政界

85、福建省陳氏最早、最高軍銜——福州陳紹寬,1932年授予海軍上將。

86、福建省陳氏共和國最高軍銜——龍巖陳仁麒,1955年授予中將。

87、建國後福建陳氏第一位正部級幹部——上杭陳丕顯,建國初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

88、建國後福建陳氏最高職務——惠安陳伯達,1966年8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僅次於周恩來的中共第四號人物。

89、福建陳氏最高級國家女領導人——仙遊陳至立,歷任教育部長、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組成員,全國婦聯主席。

90、建國後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省委書記——陳光毅,1986-1993任。

91、建國後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人大常委會主任——福清程序(陳振芳),1985-1993年任。

92、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省長——長樂陳明義,1994-1996年任。

93、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長樂陳營官,1994年任。

94、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省高級法院院長——尤溪陳新秀,1988-1994年任。

95、福建陳氏第一位在本省任軍區司令員——長樂陳明端,1996-2001年任。了解陳氏文化,關注陳氏在線公眾號。

96、福建陳氏將軍向國家捐獻珍貴字畫者——建甌陳英,1991年向省博物館捐贈600件歷代名字畫。

97、福建省陳氏第一批二院院士——陳元暉、陳茹玉、陳宗基、陳彪,他們於1980年當選二院院士。

98、福建省二院院士最多的市——福州,有陳彪、陳明致、陳一堅、陳懿、陳景潤、陳良惠、陳霖、陳和生等共8人。

99、福建陳氏近現代將軍最多市——福州,共有15名少將、5名中將、3位上將。


相關焦點

  • 福建陳氏之最
    陳元光治理漳州二十五載,實現了「北距泉興,南逾潮、惠,西抵汀贛,東接諸嶼,方數千裡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的安定局面,唐先天元年武則天賜其「忠毅文惠」諡號,以智勇雙全、知人善任享譽閩粵,使泉潮間「幾疑非人所居」之域告別炎荒,走向文明。  ◎福建陳氏最具傳奇色彩的陳氏支系——江西義門陳。陳環從浙江臨海遷仙遊,其子伯宣遁往江西,曾孫陳旺於唐文宗六年(832)遷義門村,為江州義門陳氏始祖。
  • 修水陳氏:一門五傑 文化世家
    義寧陳氏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化大族,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福建上杭遷入江西義寧州安鄉(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寧州鎮竹塅村)。遷義寧以來,陳氏經棚民之家、耕讀之家和官宦之家近兩百年的文化積蓄,走過了家族史上的輝煌歷程,更培育出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五位傑出人物,後世譽之「陳氏五傑」「陳門五傑」。
  • 陳氏定理
    這項研究可以簡稱為「1+2」,在國際上又被譽為「陳氏定理」。這意味著人類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結果「1+1」僅有一步之遙。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較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九個質數的積加上九個質數的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的計劃是,逐步減少每個數裡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裡都是一個質數,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 陳氏豬籠草(N.chaniana)——婆羅洲豬籠草巡禮(一)
    陳氏表面的絨毛,能非常有效的收集霧氣凝結的水分。陳氏的名字來源於馬來西亞自然歷史出版社的常務董事,博物學家陳周倫(Chan Chew Lun)。陳氏是很好養的中-高地豬籠草,在北京夏季基本不會縮水,就是生長速度比較慢。光照方面沒有特殊要求,半日照到明亮散射光都可以,也看不出明顯差別。是比較適合小缸種植的品種。
  • 一代名相陳廷敬祖籍地《陳氏族譜志》在臨漳問世
    一代名相陳廷敬祖籍地《陳氏族譜志》在臨漳問世 2018-10-11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回族祠堂,福建晉江丁氏宗祠
    陳無丁氏宗祠位於福建省晉江市陳無鎮岸兜村,陳晉古是海塗,五代十國的時候,南唐觀察陳洪進,讓軍民沿河築起海塗,叫做陳氏,最初是軍屯,宋後是陳倪周謝諸姓聚居,我屬於永寧鄉永福裡,元代,泉州對外貿易繁盛,開拓了「海上絲綢之路」,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布了「福建省第三陣省級文物保護機構」,2008
  • 薄其慶 陳氏定理【上】
    一、美麗的光環不知道為了什麼,陳氏定理,總在我腦海裡盤旋幾十年,揮之不去,浮想聯翩,不得不欣然命筆。 陳景潤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陳景潤考上福州英華書院。
  • 什麼是陳氏定理你聽說過嗎?
    陳氏定理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發表的數論定理,1973年公布詳細證明方法。這個定理證明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2次殆素數)的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2"。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嘉文品讀】全球十大家族財富管理模式解析之香港陳氏家族
    香港的陳氏家族於20世紀60年代在香港創立恒隆集團,於房地產行業起家。在80年代,陳氏家族分成兩個部分:長子陳啟宗掌管的家族企業- 恒隆地產繼續在中國建設商業地產帝國,次子陳樂宗管理的家族基金 - 晨興資本在全球進行投資。
  • 百名課程之「陳氏定律」
    哥德巴赫猜想王老師開始為大家講了哥德巴赫猜想,孩子們都仔細聆聽著......隨後大數學家陳景潤在王老師的介紹下隆重「登場」,「陳氏定理」也被大家一一知曉,大家都被王老師聲情並茂地故事講解所吸引最後王老師為大家留下了幾個小問題:「用『1+2』列舉44,78各有 多少種寫法,你還知道哪些名人課題」,孩子們意猶未盡,期待下次百名課程的到來。
  • 陳氏太極拳曾被當成毒草 斷而復續艱難傳承(圖)
    這是陳家溝和陳氏太極拳第一次以電影的形式出現在銀幕上,講的是陳氏太極拳門派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傳拳楊露禪的故事。  關於陳家溝的電影故事,本來應該再早30年——如果1982年電影《少林寺》上映的時候,電影《陳家溝》也能如期一起推出,陳氏太極拳門派的歷史也許會早一點改寫。  1979年前後,廖承志向香港電影界人士建議,可以拍拍少林寺。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1742年,著名的數學家哥德巴赫在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了這一猜想:任何一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引起了歐拉的高度重視,雖然歐拉本人認為這個猜想是對的,但是自己無法給出證明,連這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都無法給出證明,於是,這個猜想就遺留下來了。
  • 德國小夥昨成陳氏弟子(圖)
    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點擊進入>>> 陳全忠師傅(右)帶著他的德國弟子哈特演練著中國的太極拳  本報記者 路超 攝  師父高高在上正襟危坐,徒兒虔誠跪地三叩拜師,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收徒禮,所不同的是伏地叩拜、一招一式「中」味十足的徒弟竟是個金髮碧眼的德國人。「師父在上,受徒兒一拜。」
  • 東莞陳氏大宗祠,由民國梟雄號稱南天王的陳濟堂題寫,快去看看吧
    圖為東莞萬江陳氏大宗祠,始建於明末,清嘉慶年間和民國三十六年有重修。三間三進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氣勢不凡,已被列入東莞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大宗祠的門匾為民國時代「梟雄」陳濟堂題寫。陳濟堂在民國時期曾長期主政廣東,政治上和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
  • 潁川陳氏伯萬公後裔 字輩錯亂探源
    陳氏文化 | 陳氏新聞 | 尋根問祖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單一的每個字輩有其精深的含義;若干單一字輩合組成的四言、五言或七言等短句則類似於詩,皆宣揚忠孝節義,蓄含祈福和美好的願望。文化底蘊深厚的執筆者,其字輩的組合可謂絢麗多姿的詩篇!按字輩命名,始於漢,成於宋,盛於明。
  • 瀏陽第一位女院士陳文新與父親陳章甫烈士及其家族瀏陽澗口陳氏
    陳文新在1988年命名的「中華根瘤菌」是世界上第四個根瘤菌屬。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於廣西梧州,8歲時隨父親陳佑之(派名陳自源)遷回家鄉瀏陽居住,並進入族校聚星學堂讀書,14歲進入金江高小,17歲考進長沙中路師範學校(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前身),和毛澤東是同窗摯友,1917年寒假陳章甫邀請毛澤東來瀏陽考察,就曾在陳章甫家小住。兩人還是後來一師附小的同事。毛澤東管陳章甫的妻子毛秉琴叫大姐,陳章甫的女兒管毛澤東叫舅舅。
  • 化州市陳氏聯誼會獎勵資助180多名陳姓學子約53萬元
    新 聞 提 要 8月28日,化州市陳氏聯誼會兩周年慶典暨第三屆獎學助學頒獎大會如期而至,活動當天共發放約53萬元獎學助學金,對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180多名陳姓學子進行表彰獎勵。
  • 瀏陽柏樹邨陳氏光緒十五年己丑科進士陳長橿
    瀏陽柏樹邨陳氏(今湖南瀏陽文家市鎮)系出江州義門陳氏,自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甲申分派由江西徙居瀏陽南鄉第五都沙溪立業,初居瀏陽縣南何家坊。柏樹邨始祖陳智,字耆英,由何家坊遷居南市街,其曾孫陳敬廷、元孫陳君鬥,由南市街遷瀏陽興德鄉柏樹邨。族人多分布於柏村、碧溪及江西萍鄉等地。至1948年,已傳17代,男女丁口約2300餘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建宗祠於柏樹邨。
  • 海南周刊| 福建與海南的移民之緣:「先祖遷自福建莆田」
    福建人向海南遷徙,大體可分四種類型的人群:因任職而落籍群體,因躲避戰亂而入瓊的群體,福建墾荒為謀生的群體,遊學海南而後滯留下來的群體。  第一種類型因任職海南而落籍。福建科甲鼎盛,單宋代莆田就有進士1666名,宋王安石在《陳執方神道碑》中贊道「興化多進士。」明朝莆田進士人數更是居全國各府之首,明代進士出身、正四品以上的興化籍官員就有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