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潘宗光教授:西方極樂淨土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

2021-02-26 佛商酵素

那麼說假如空間多了,那個容納眾生的機會大得很,不會擠。現在科學相信我們的世界是超過三維空間,也相信在這個宇宙旁邊還有其它的宇宙共存的,我們叫Multiverse,多重宇宙。

Mult這個字代表多,我們所在宇宙叫universe ,uni代表一,所以universe指一個宇宙,Multiverse代表很多宇宙,現在的科學相信我們有很多宇宙共存的。

那麼這樣看來,真的很複雜,所以你看西方極樂世界,它可能有三維空間以外的四維、五維空間。

不能說不可以,人也可以生活在空間,所以很多問題是超越我們的想像,我不可以說不可能,雖然我不能證明是對還是不對,但這可能性是存在的。 

我剛才說,你問我為什麼修淨土呢?我說因為我修禪二十多年了,我覺得繼續下去,這一生沒有機會擺脫輪迴,沒有希望了。

現在看來呢,唯一的希望就是修淨土了,修淨土不等於這一生了生死,不是這樣。

因為根據我現在修行,每個人很難這一生了生死的,修淨土法門的出發點就是說,我們接受阿彌陀佛的幫忙,在臨終時候移民到他的極樂世界去,不再在這個娑婆世界輪迴,到那個非常優美的環境去,在這邊修。

好像孟子的媽媽,希望孟子成才,她搬了三次家,搬到一個非常理想的環境,孟子才成才吧!

我有這個想法,假如我在這個娑婆世界輪迴,再修,可以,但是沒有很多保障!

但是假如我接受阿彌陀佛加持幫忙,移民到他的地方去,在這個環境非常好的地方,這個地方環境非常好,根據釋迦牟尼佛所告訴我們的,非常優美,與很多大菩薩,很多佛、菩薩一起來修,環境非常好。

這邊絕對沒有那個地獄、餓鬼、畜生,這些三惡道,沒有下墮三惡道危險,只有向上,沒有向下,所以這邊你們可以很快地學到很多好的東西,幫助自己很快地的開悟,很快地了生死。

所以,我說現在修淨土法門呢,是踏踏實實地修有為法,不是無為法。

因為很多人說我們修佛,就專門修無為法才能了生死,所以我覺得現在我修的絕對是——有為法,就相信阿彌陀佛的存在,相信極樂世界的存在,這是由釋迦牟尼佛的推薦,根據阿彌陀佛的方案,往生到他的地方去,在那邊修。

但是問題是怎麼修、用什麼方法來修,保證往生淨土呢?這個有很多不同方案,尤其是說只要我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有的說,不,你要做很多其它事情,很多講的不一樣。總之,往生淨土對我來講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比較有保障的選擇。

當然這個選擇當中有一個重要的一點——你要相信!你不相信就沒有法子了,所以我說佛教是教育、科學、宗教三位一體,宗教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相信,你不相信就不是宗教了。

所以往生淨土對我來講是最好的選擇,但對於其他人不一定,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修禪可以了生死,有些是密宗可以了生死,這是他們的福報。

我沒有他們那麼大的福報,我知道自己的情況,所以我知道自己一定要修淨土才可以往生。

相關焦點

  • 潘宗光教授專訪:西方極樂淨土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 精進慈善基金會會長 潘宗光 西方極樂淨土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
  • 潘宗光教授親述學佛體會
    共有百餘位觀眾到場聆聽潘教授講述自己的修行體會。 講座中,潘宗光教授從為何選擇淨土法門、如何從科學角度理解淨土法門,佛學上對淨土法門的理解以及個人修習淨土法門的感受與體會四個方面展開論述,與大家分享了身為一名科學家選擇修學佛法的心理歷程。
  • 世界頂級科學家潘宗光:我為什麼信仰佛教?
    他是成就斐然的科學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兩度被瑞典皇家科學院邀請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他是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18年之久。領導香港理工大學在多項領域及科學研究上處於世界前列。他也是一位精進的佛弟子,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視野,融傳統《心經》智慧於當代人生和現代管理,「心經與生活智慧」及「心經與現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發了許多中國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識人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佛教文化及智慧的關注。
  • 覺群人生講壇:潘宗光教授助你理解「科學的佛教」
    上海玉佛禪寺舉辦2019年第十九期覺群人生講壇,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作主題講座。二、事物不會單獨存在每件事、每個人也都不可能單獨存在,即沒有固定不變的獨立個體(我),比如身體每一刻都在新陳代謝,前一秒和後一秒的「我」都不同,又比如一個人在家人、朋友、寵物眼中也都不一樣,佛教稱之為無我。
  • 8分鐘告訴你,科學的腳步在印證佛教的正確
    摘要也正因如此,讓這位兩度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成績斐然的科學家、教育家,虔誠皈依佛陀,成為一名精進修行的念佛人,而這位頂級科學家的終極夢想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觀音菩薩為何從西方極樂淨土來到娑婆五濁惡世?
    許多修行人,口口聲聲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世界。因為那裡的一切,正與咱娑婆世界相對。而觀音菩薩的籍貫正是極樂淨土,而且他的身份還不低:他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一生補處法王子,也就是欽定的接班人!佛國世界崇尚和平,又不需要「人質」。觀音菩薩作為極樂淨土的接班人,跑到咱娑婆惡世來幹嘛?
  • 稱念阿彌陀佛佛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六祖壇經》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按照佛教經典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從七寶池中的蓮花之中化生,是無漏大阿羅漢,在這個世界之中,沒有任何煩惱痛苦,所以名叫極樂世界,又稱極樂淨土。據說,時常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在臨終之時,便會蒙阿彌陀佛接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享受永恆的歡樂。
  • 潘宗光:頂級科學家,精進佛弟子
    他是桃李滿天下的教育家,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18年之久。領導香港理工大學在多項領域及科學研究上處於世界前列。他也是一位精進的佛弟子,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視野,融傳統《心經》智慧於當代人生和現代管理,「心經與生活智慧」及「心經與現代管理」等系列著作引發了許多中國人、尤其是中青年知識人群,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對佛教文化及智慧的關注。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CRISPR/Cas9基因剪刀已經徹底改變分子生命科學,為植物育種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還有可能使人類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與其他五類獎項一樣,諾貝爾化學獎評選獲獎人的工作也在頒獎前一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進行,先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給那些有能力按照諾貝爾獎章程提出候選人的機構或人員發出請柬,具有推薦候選人資格的人和機構包括:先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等,推薦人不得自薦;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
  • 張國榮欲借錢給吳宇森、張國榮表哥潘宗光兩次提名諾貝爾化學獎等
    沒有工作的狄龍、前途莫測的周潤發,被當時影評人看衰毫無演技的張國榮,遇上了剛從雪藏狀態復出的吳宇森,幾個失意的人創造出了一部經典之作。(帥氣無比小馬哥。)二,張國榮的表哥潘宗光,1940年出生於香港,廣東番禺人,化學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佛教徒。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 香港理工大學原校長潘宗光:淨土法門不是念佛等死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參加了本次論壇並提交論文《淨土法門是念佛等死?》。潘宗光教授表示,雖然淨土法門容易給人一種念佛等死的消極感覺。但根據他的理解,修淨土法門除了要不斷做好「信、願、念佛」等「正行」來保持與阿彌陀佛的緊密聯繫外,亦要努力完成個人在世間的責任,及發菩提心、修淨業三福、自度度他等「助行」。所以是一門積極的大乘修行法門。以下為潘宗光教授論文全文:
  • 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潘宗光
    □ 認同自己的祖國   1964年,他在英國念書時,雖然很多英國人是他的好朋友,但他們看不起中國,說如果沒有英國,你們中國人管不好香港。這些話讓潘宗光「很不舒服」。很短時間後,潘宗光發現這些朋友開始醒覺,對他說,「要重新估計你們。」這件事情給他最大的啟發,就是當外國人看你的時候,不僅看你個人,還要看你的國家。國家弱的時候,人在外國就不被真正尊重。
  • 【最新佛訊】著名科學家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大作《佛教與科學》講座
    潘宗光教授作《佛教與科學》講座聽眾踴躍提問菩薩在線北京訊 2015年10月11日晚,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赴北京大學作了題為《佛教與科學》的專題講座。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的深厚學養與宏闊視野,結合多年學修佛法的親身經歷,從佛教的思想智慧、科學的宇宙觀、佛教與科學關係三方面,生動而客觀地為大家闡述了他對佛教與科學及二者關係的理解與體悟。潘教授首先從佛教的緣起觀說起。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日本科學家再次入選
    整理 | 常春藤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鋰電池領域的三位學者: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惠廷漢姆和日本學者吉野彰。
  • 電影《西方極樂》完整版(佛弟子必看!)
    八十刷卡舉辦卡上就不v卡是不v卡上就不v看見撒比v建卡時被恐懼把傷口v綁卡數據綁卡就是不v空間啊是不v空間誰恐懼不卡時間不v空間啊不是v卡就不是v巴斯克舉辦卡就是不vask局把誰恐懼吧開始v辦卡時不v卡是不v薩拉淑女啦少女來卡女卡少女拉上快女拉斯科女啦少女拉開少女拉斯科女啦索女立刻吧vkdnvod電影《西方極樂
  • 《覺者》潘宗光:什麼叫覺悟呢?
    最近我能找到的老師就是來自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梁冬歡迎留言分享「 你覺得時間、空間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為什麼?」將有機會獲得潘宗光的親筆籤名著作《佛教與科學》一本。提名為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
  • 專訪潘宗光教授丨一位大學校長的學佛心路
    潘宗光:你知道佛法傳入中國以後,慢慢發展為三個主要的興盛渠道,一個是密宗,一個是禪宗,還有一個是淨土宗,相對講最受歡迎的還是禪宗跟密宗。但是很自然的,當我有問題的時候呢,我從心裏面求觀音幫幫我,很奇怪啊,但是很自然的,突然間還有一種感覺是說觀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她來自西方的,這可能是西方淨土這個解脫的方案,這樣我醒過來了,我就開始看那些淨土的書,淨土的經典,淨土的大德的著作,慢慢明白,表面看來淨土法門是迷信的,是一些知識水平不高的公公婆婆念佛,我覺得這個是完全的誤解。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都是女科學家
    近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2019年: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古迪納夫教授(John B Goodenough)、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斯坦利·惠廷厄姆教授(M.stanley Whittl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因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 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北歐時報連線提問獲獎者吉野彰教授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 斯坦利 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