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建造有多麼難?甚至普通國家連建造航母所需要的鋼材都準備不出來。或許有人會反駁,航母用鋼不就是軍用輪船用鋼麼,有多麼難。如果了解航母對鋼材的嚴格要求的話,就不會說出樣的話。吉利老總李書福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汽車的製造沒有什麼難度,不過是四個輪子加一個車廂」。但時至今日,中國的國產車能夠提到人前的品牌寥寥無幾,滿大街跑的都是日系車、德系車以及美系車。技術含量和要求如此之低的汽車我們都不曾製造好,就更不用說要求高精尖的航母了。即使我們中國目前已經在自主建造航母了,但我們依舊清楚與航母發達國家的差距。
蓋房子沒有最基本的磚是不行的,同樣建造航母沒有鋼材也是不行的。我國在最開始的時候,根本就生產不出來造航母用的專業鋼材。航母用鋼不僅僅要比一般輪船用鋼要求高,而且也比普通軍艦高出一大截,畢竟是航母。一般的航母用鋼最起碼應具備這麼幾個特點:更加堅固、有韌性、低磁、耐腐蝕,並且壽命更長。這其中強硬是一切之本,也就是強度。航母所用鋼材強度一般在450MPa—1100MPa之間,至少也要達到500MPa—800MPa的標準,才可以滿足航母的需求。換算成我們熟悉的單位,差不多是一釐米的地方要能夠承受5000~8000公斤的衝擊力。航母用鋼對強度的要求,由此可見。
我們都知道,合金鋼材的強度是要比普通鋼材高很多的。這也不是說要一味追求給航母鋼材中增加各種化學元素,凡事都要有度,過分強調合金性,必然會增加鋼材在延展性和冶煉成本上的難題。並且在後期加工過程中,高合金鋼材也是不容易被焊接的。
另外,航母用鋼中為了保持低磁性還不能被添加進去太多的碳原料。從鋼材生產角度與流程來說,普通剛鋼材的生產流程和航母用鋼生產流程差別不大。只不過需要以合理的比例加入鎳、鉻、鋁、釩等元素,才可以製造出專業的航母用鋼。
美國人製造航母所用鋼材強度一般在850兆帕左右,他們用於製造航母的鋼材有兩種,一種是HY系列特種鋼材,另一種是HSLA型鋼材。其中的HY系列特種鋼材是美國航母製造使用最多的鋼材,美國第一代大型航母和後來的整個尼米茲級航母基本上用的都是這種鋼材。而HSLA型鋼材則是美國人在八十年代研製成功的新型高強度、高韌性結構鋼。據悉,目前該型鋼已部分或全部取代HY-80鋼用於建造大型水面艦艇,也就是說當前美國新建造的水面艦艇基本上都是用這種鋼材製造的。例如尼米茲級核航母的飛行甲板,就主要由50毫米厚的HSLA-80鋼板組成。
我們中國的航母用鋼生產技術來自於俄羅斯,屬於原來的蘇聯體系航母用鋼。據悉,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就已經開始與俄羅斯談判,要引進俄羅斯的軍用特殊鋼生產技術。後來經過一番苦苦談判,才從俄羅斯手中得到了蘇聯留下來的技術。最後再結合我國原本鋼生產技術和體系,我國也就能夠生產製造出航母用鋼了。據媒體報導,中國早在2012年8月,就投產了能夠生產高強度特種鋼的130噸電渣爐,能夠年產8套第三代核電站專用的電渣錠,以及最大單重100噸的航母用大寬厚高強度板坯6000噸的能力。隨後中國又有了200噸級電渣爐和特寬厚板軋機,完全可以採用自主生產的鋼材建造大型航空母艦。
有一個廣泛傳說,就是俄羅斯航母用鋼如何特別先進,如何特別厲害,論據就是瓦良格號放了十幾年,回來一檢測,無磁無鏽。其實,瓦良格號也是生鏽的,有圖為證。航母用鋼的高要求,不在於是否生鏽,艦艇是否生鏽不是鋼材性能的緣故,而在於精心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