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中的戰爭(65)噴火的「燕子」- 史上第一支噴氣機實戰部隊小傳

2021-01-09 網易

  常用筆名:元首衛隊

  在歐生活8年,精通德語,愛好二戰史及現代戰爭史,從2000年起,曾在「戰爭的藝術」、「德國軍事中心」、sonicbbs等軍史網站和《突擊》、《戰爭史研究》等紙媒上發表多篇原創文章及翻譯多部德語電影電視劇中文字幕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德國空軍首款、也是世界首款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梅塞施密特Me 262「燕」式戰鬥機在筆者眼中一直是一款線條優美的機型。日本廠商長谷川在2013出品的Me 262 A-1a限量版1/72比例板件就完美再現了這一歷史名機。


  根據說明書,其封繪的綠色1號機隸屬德國空軍第7"諾沃提尼"戰鬥機聯隊(Jagdgeschwader 7,簡稱JG 7)第3大隊,為大隊長魯道夫·"魯迪"·辛納少校(Rudolf "Rudi" Sinner)座機,1945年3月建於柏林以西75公裡處的布蘭登堡-布裡斯特(Brandenburg-Briest)基地。



  第7戰鬥機聯隊於1944年8月25日以使用亨克爾He 117"獅鷲"遠程戰略轟炸機(He 177Heinkel He 177 A-3 Greif)的第1"興登堡"轟炸機聯隊(Kampfgeschwader 1 "Hindenburg")編成。

  首任聯隊長為生涯戰績176架、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約翰內斯·施泰因霍夫上校(Johannes "Macky" Steinhoff),由德國空軍戰鬥機總監(Generals der Jagdfliegerr)阿道夫·約瑟夫·斐迪南·加拉德中將( Adolf Joseph Ferdinand Galland)所指派。

  該聯隊本預計以兩大隊的規模裝備Fw 190,但因生產數量不足而於同年10月由德國空軍總司令部(Oberkommando der Luftwaffe)決定改換Bf 109 G-14。然而退求其次後,卻依然無法取得飛機以裝備。

  在此窘境下,空軍總司令部於是在11月12日指定其裝備Me 262,並於1944年11月19日在慕尼黑西方約60公裡的列希菲德(Lechfeld)基地接收14架諾瓦提尼大隊(Kommando Nowotny)的Me 262編成第7戰鬥機聯隊第3大隊(III./JG 7),成為世界首支裝備噴氣戰鬥機的正式作戰單位。

  1945年元旦德國空軍傾全力在西線發動的「底板作戰」(Unternehmen Bodenplatte)以慘敗告終。以此為導火線,加拉德中將為首的德國空軍高級資深飛行員群起反對帝國元帥戈林的空軍作戰策略,以致紛紛遭解職調任。

  第7戰鬥機聯隊也因而在1月14日由第7戰鬥機聯隊第1大隊(I./JG 7)大隊長提奧多爾·魏森貝格上尉(Theodor Weienberger)升任少校並接任聯隊長。

  然而首支完成戰備的第7聯隊第3大隊因飛行員訓練不足,在1945年1月間僅擊落兩架盟軍飛機,卻在空戰及飛行事故中損失13架Me 262與5名飛行員,直到2月12日才再補充至50架的規模。

  3月大隊終於開始形成戰鬥力,全力出擊對抗美軍重型轟炸機群。3月3日出動29架次宣稱擊落8架,自損一架。

  在3月18日該大隊完成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攻擊:大約37架Me 262迎擊1200架美國轟炸機和600架戰鬥機交戰,也是第一次使用R4M航空火箭。德軍宣稱擊落了12架轟炸機和1架戰鬥機,自身損失3架Me 262。

  噴氣機部隊在戰時最大的一次交戰為4月10日:第7聯隊第3大隊和第54轟炸機聯隊第1(戰鬥機)大隊的59架Me 262,掩護易北河飛 行隊(Sonderkommando Elbe)180 架準備對美軍轟炸機群進行半自殺撞擊攻擊的活塞戰鬥機,在德國北部上空遭遇1261架美軍轟炸機。

  一陣混戰之後,德軍噴氣機宣稱擊落18架美機轟炸機和戰鬥機,但自身損失了60架自殺攻擊的Bf 109和27架護航的Me 262,19名飛行員戰死或失蹤,5人負傷。美軍方面承認的則是由於各種原因損失了19架轟炸機和8架護航戰鬥機。經此一役,德軍再也無力組織大編隊的噴氣機出擊。

  此長谷川封繪中的綠色1號機原本應屬於第7聯隊本部(Stab./JG7),這是因為其駕駛員第3大隊長魯道夫·辛納少校在1945年2月19日至3月間曾短期代理聯隊長一職。


  軍旅大部分生涯都隸屬第27戰鬥機聯隊的辛納少校宣稱在305次戰鬥任務中擊落39架敵機,其中36架屬西線,且以Me 262擊落兩架B-24及一架P-38。

  1945年4月4日辛納少校駕此機遭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39戰鬥機大隊第504戰鬥機中隊齊爾克·伊弗森上尉(Kirke B. Everson)及羅伯特·科克上尉(Robert C. Coker)駕駛的兩架P-51D協同擊落(生涯第12次遭擊落),身負重傷在低空棄機後降落傘半開落地,且落地後裝死才僥倖躲過美軍飛行員向其掃射,但終因傷重而結束軍旅生涯。

  在此機喪失後,替補的綠色1號也由新任第7聯隊第3大隊長約翰內斯·"漢斯"·瑙曼上尉(Johannes "Hans" Naumann)使用。瑙曼上尉為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生涯戰績34架。


  兩機機身均塗有帶狀迷彩,並繪有雙箭頭等級標誌。前機掛載兩支Wfr.Gr. 21航空火箭發射管(Werfer-Granate 21);後機則無帝國防衛識別帶。

  Wfr.Gr. 21航空火箭為因應盟軍重轟炸機密集編隊而發展,以陸軍的21 cm口徑42型火箭炮(Nebelwerfer 42)作為基礎。此火箭可在一般航空槍炮900米有效射程外藉由多機密集發射以取得15%左右命中率,同時擊損並威嚇轟炸機群,以便於後續近距攔截。


  辛納少校座機


  瑙曼上尉座機

  聯隊部綠色2號機則是聯隊作戰官海因裡希·埃爾勒少校(Heinrich Ehrler)座機。此機為斑點狀迷彩;機身後段繪有單箭頭附加十字及直線的職務標誌。


  埃爾勒少校為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生涯擊落208架敵機。他在1944年11月12日第5戰鬥機聯隊聯隊長任內,因未能率Bf 109機隊及時攔截英軍蘭開斯特轟炸機群,導致德國海軍的"提爾皮茲"號戰列艦遭擊沉。

  經軍事審判後,以追求個人第200架戰績而廢弛職務的罪名判處死刑,後減刑為三年勞改,緩期至戰後執行。於是埃爾勒少校的仕途告終,申請中的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也落空。

  他在1945年2月27日應第7聯隊長魏森貝格少校之邀加入,至同年4月4日駕此機攔截B-24機群遭擊落陣亡為止,總計以Me 262擊落5架B-17、兩架B-24及一架P-51。



  聯隊部綠3號機序號111994,為聯隊長僚機埃裡希·米卡特上尉(Erich Mikat)所使用。本機塗有獨特迷彩形式,機身後段露出單箭頭職務標誌;機身前段底部掛載兩支Wfr.Gr. 21航空火箭發射管。



  聯隊部的4號機機身漆有顯著的黑色滾白邊長條職務標誌貫穿黑十字國徽肩部上緣指向機首,但並非德國空軍的標準形式。同時機身後段的帝國防衛識別帶(Reichsverteidigung)為前紅後藍,也與第7聯隊標準的前藍後紅相反。

  一說本機為JG 7聯隊長魏森貝格少校座機,但據考證較可能是聯隊技術官費朗茲·弗羅德爾上尉(Franz Frodl)座機。



  而聯隊長魏森貝格少校的座機應是除了中隊徽與機號之外,並無其它標誌的綠5號機。軍旅生涯大半隸屬第5戰鬥機聯隊的魏森貝格為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得主,在375次戰鬥任務中擊落208架敵機,其中175架屬東線、33架屬西線,並以Me 262擊落7架B-17及一架P-51。



  根據帝國航空部(Reichsluftfahrt Ministerium, RLM)在1941年十一月所修訂的521/1號規範(Luftwaffe Deinstvorschriften 521/1,簡稱L.Dv. 521/1),晝間戰鬥機與驅逐機的機身塗布深灰色(RLM 74: Dunkelgrau)與灰色(RLM 75: Grau); 機底塗布天藍色(RLM 76: Weibleu)。

  1944年7月帝國航空部才通令逐步以紫棕色(RLM 81: Braunviolett)與淺綠色(RLM 82: Hellgr)作為機身主色。 也因此初期的Me 262使用RLM 74/75/76塗裝色系; 後期則使用RLM 81/82/76塗裝色系。

  此時JG 7所屬的Me 262即為後期的RLM 81/82/76塗裝色系。 但紫棕色與淺綠色塗料性質並不穩定,在日曬雨淋下易褪色而形成不同色調。

  在希特勒對「閃電轟炸機」(Blitzbomber)的著迷堅持下,Me 262從V10原型機起就能在鼻輪後的機腹平行安裝兩支梅塞施密特的"維京戰船"(Wikingerschiff) 或福克-沃爾夫的ETC 503/504炸彈掛架,可在下列組合選擇任一外掛:

  250公斤炸彈兩枚或500公斤炸彈一枚、兩支Wfr.Gr21航空火箭發射管、兩個300公升拋棄式副油箱。但外掛裝備會增加風阻而降低飛行速度,所以實際應用上為下列搭配:

  作為晝間戰鬥機使用的A-1a通常不裝掛架,或只掛載兩支Wfr.Gr. 21空用火箭發射管。


  作為戰鬥轟炸機(Jagdbomber)使用的A-1a "燕式"(Schwalbe)及A-2a"雨燕"式(Sturmvogel)通常掛載兩枚炸彈。


  掛載兩個拋棄式副油箱的通常見於B-1a/U1雙座夜間戰鬥機。


  除此之外,Me 262 A-1a/R7 現地 改裝款亦在兩主翼下方發動機外緣以木製掛架掛載總共24枚R4/M (Rakete 4 Kilogramm Minenkopf-暨4公斤彈頭火箭)"龍捲風"式(Orkan)折翼航空火箭,以便在600米範圍攻擊重轟炸機群。

  由於直徑5.5 cm的R4/M彈道特性與Me 262的30 mm Mk 108機炮彈相仿,因此不需另設瞄準具。



  然而R4/M在1945年1月才開始生產,2月交由第44戰鬥機編隊(JV 44)測試,3月18日才由JG 7首次 用以 實戰,總生產量僅一萬枚。 雖然自此至德軍戰敗 一個半月內,盟軍就可能有500架飛機遭R4/M擊落,但仍屬微乎其微的損失,無法扭轉戰局。

  不過以折翼航空火箭攻擊重轟炸機群的顯著效果,也使美國空軍在冷戰時期採取同樣的概念以對抗蘇聯轟炸機群的威脅,發展出只裝備2.75吋(70 mm)直徑Mk. 4 折翼航空火箭的洛克希德F-94C"星火" (24至48枚)、北美 F-86D"軍刀" (24枚)、諾斯洛普F-89D "天蠍" (104枚)等攔截機。

  德國空軍噴氣式戰鬥機空戰王牌

  大戰末期的擊墜數認定很混亂,德軍數據也有大量遺失,所以不同來源有不同的數字。尤其駕駛未裝備雷達僅由地面管制的Me 262進行夜戰的庫爾特·韋爾特中尉(Kurt Welter),因宣稱共擊落33架英國皇家空軍蚊式轟炸機/夜間戰鬥機,而在戰後為英國翻案認為有大幅浮報之嫌。

  下列為德國空軍前十名噴氣式戰鬥機王牌飛行員個人最終軍銜、作戰單位職務與所獲最高勳獎。括號前為生涯總擊墜數;括號內為駕駛噴氣式戰鬥機擊墜數,以後者排序。

  庫爾特·韋爾特中尉,第11 夜戰 聯隊長第10中隊中隊長):63 (29),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費朗茲·沙爾上尉(Franz Schall上尉),第7戰鬥機聯隊第10中隊中隊長:133 (17),騎士鐵十字勳章,1945年4月10日降落失敗陣亡

  魯道夫·拉德馬赫少尉(Rudolf "Rudi" Rademacher),第7戰鬥機聯隊第11中隊中:97 (16),騎士鐵十字勳章

  海因裡希·"普裡茨"·巴爾中校(Heinrich "Pritzl" Br)第JV 44戰鬥機編隊隊長:221 (16),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格奧爾格-彼得·埃德爾少校(Georg-Peter Eder),第7戰鬥機聯隊第9中隊中隊長:78 (14),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5年1月22日降落時遭P-51擊落身負重傷結束軍旅生涯

  埃裡希·魯多夫少校(Erich Rudorffer),第7戰鬥機聯隊第1大隊大隊長:224 (12),橡葉佩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赫爾蒙·布赫納上尉(Hermann Buchner)第7戰鬥機聯隊第3大隊大隊長:58 (12) + 48輛裝甲車輛,騎士鐵十字勳章

  卡爾·施諾雷爾少尉(Karl Schnrrer),第7戰鬥機聯隊第9中隊:46 (11),騎士鐵十字勳章,1945年3月30日降落時遭P-51擊落身負重傷結束軍旅生涯

  弗倫德裡希·"弗利茨"·施特勒中尉(Friedrich "Fritz" Stehle),第7戰鬥機聯隊第1中隊中隊長:26 (11),1945年5月8日午後4時左右在德國西南邊境佛萊堡(Freiburg)以Me 262擊落一架蘇聯雅克-9戰鬥機,應為德國空軍最後戰績

  瓦爾特·代爾上校(Walter Dahl),第2補充戰鬥機聯隊第3大隊:128 (9),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

  此外,以P-51為骨幹的美國陸軍航空隊第8航空隊及第15航空隊共擊落約120架Me 262、5架Me 163、12架Ar 234。第8航空軍第56戰鬥機大隊及第9航空隊的P-47擊落約20架德軍噴氣機。P-38則掛零。當然這跟任務屬性有關。

  PS: 本號為個人獨自運營號,一直為本人業餘時間進行寫作更新,近期接洽了部分廣告合作,今日更新的第二條更新暨為推廣廣告。

  如果您對本號的主題文章還滿意的話,煩請在閱讀主題文之餘,點擊一下推廣廣告(只需打開即可,無需點讚及「在看」),支持本號的發展,本號未來也將帶來更多深度原創文字,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航跡遍及五大洲三大洋(圖)
    作為全軍第一支艦載機部隊,該團是一支讓對手膽寒的空中勁旅。  從岸基走向艦基  由於歷史種種原因,在中國海軍建立後的近30年裡,海軍航空兵在艦載機方面一直是空白。60年代初,艦載機部隊著手組建;7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第一支艦載機部隊宣告組建。
  • 世界上第一支炮兵部隊 誕生在連雲港海州
    原標題:世界上第一支炮兵部隊誕生在連雲港海州乍看此標題,似有誇大其詞之嫌,國內外諸多軍事雜誌和書籍每每論及火炮發展史時,大多從十三世紀的歐洲談起,而絕少提及中國人在火炮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於採寫《失落的文明》這個欄目之需,查閱了不少歷史典籍,深感自己孤陋寡聞,真有點數典忘祖了。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一部分:空軍戰鬥機
    起落架的改進解決了噴火的痼疾,航空部大為滿意,這種飛機得以持續發展。怨恨各型號都是極速超過每小時760甚至接近800千米的高速戰機,但當時已經很明確以後的潮流一定是噴氣飛機,所以最終怨恨只有17架生產型,也沒有正式裝備部隊。 怨恨在此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在其基礎上開發了活塞式和噴氣式兩型艦載戰鬥機,並且得以量產裝備。
  • 我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圖]
    基地核退役大隊官兵運用先進儀器安全處置核廢料  閩南網10月28日訊 昨日,新華社和央視新聞聯播頭條,首次解密了我國第一支核潛艇部隊。這是一支象徵大國地位、支撐國家安全的戰略部隊,一支馳騁大洋深處、點燃深海雷霆的神秘部隊。這就是中國海軍「殺手鐧」部隊——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第一支部隊是神機營,神機營是當時裝備最先進的部隊。1410年,明成祖在親徵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在向蘇聯空軍學習和美國空軍戰鬥的過程中,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火成長,越戰越強。他們在實戰中提出了「一域多層四四制」戰術,高低配合,梯次攻擊,靈活作戰;1951年11月,空8師已能配合志願軍第50軍轟炸大小和島,實施空地聯合登島作戰。到韓戰結束時,中國空軍先後有殲擊機航空兵10個師又1個團、轟炸機航空兵3個大隊參戰,擊落敵機330架、擊傷敵機95架。自身損失231架。
  • 《戰錘40K戰爭黎明3》靈族實戰技巧 靈族怎麼玩
    導 讀 《戰錘40K戰爭黎明3》的三大種族中靈族是對戰術要求比較高的一個種族,很多玩家不知道在實戰中靈族應該怎麼玩好
  • 英吉利海峽上空的武者,容易歇斯底裡的少女,英軍噴火戰鬥機
    1938年8月,第一架「噴火」正式交付英國皇家空軍,從此開啟了一段屬於自己的空戰傳奇——在隨後的戰爭中,噴火戰機憑藉著出色的性能在與納粹德國的空戰中表現十分出色,和空軍裝備的另外一種戰機「霍克颶風」一起保衛著英國本土。直到二戰結束之前,「噴火」都是皇家空軍的中流砥柱。
  • 二戰德國十大王牌飛行員,第一名幹掉了350多架飛機
    閃電戰的思想,是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所以二戰時期的德國,不僅僅坦克技術世界領先,其飛機性能和飛行員質量也是世界上的佼佼者;在頻繁的海陸空戰役中,德國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異的空戰王牌,這些人是盟軍飛行員的噩夢。
  • 挪威戰役:戰爭史上第一海陸空三軍協同作戰!
    德軍第一階段,奪取挪威港口和機場,第二階段,向內陸進攻,佔領挪威全境,同時準備反擊英法等國為救援挪威而進行的登陸作戰。為保證達成戰役目的,德國海軍出動了幾乎全部的水面艦艇部隊,空軍出動了6個航空師和2個空降師,陸軍出動了5個步兵師。1940年4月9日,德軍在挪威沿岸主要港口登陸。
  • 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拉開戰幕 15支陸軍部隊將開展15場對抗演練
    陸軍跨區基地化訓練拉開戰幕15支陸軍部隊將全面接受
  • 亞洲第一支太空軍成立,代號「宇宙作戰隊」,不打怪獸打衛星
    這應該是亞洲第一支公開宣布成立的太空作戰部隊。日本打造"宇宙作戰隊"這標誌著日本自衛隊打造了史上首個太空領域的專業部隊,日本方面認為這十分具有價值。此前日本方面已經制定預算計劃,準備在運營"宇宙作戰隊"等太空項目上,耗資506億日元來進行支持,未來還準備給這支部隊擴大編制規模,以確保日本方面在未來利用外層空間中的優勢。
  • 部隊裡每個團的一營一連是不是戰鬥力最強?從軍史上看確有普遍性
    而在正常情況下,已經編組完成的團級部隊,一營或者一營一連還真就是主力,這是軍史證明了的常態,李雲龍獨立團的主力是哪個?張大彪的一營嘛。當然這屬於影視裡面的描繪,而在真實的戰史上,排行「第一」的下級部隊建制,基本都是老底子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此一點毋庸置疑。
  • 無形戰場礪精兵--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提升部隊信息作戰能力記事
    壓制幹擾、信息佯攻、群狼戰術……演訓場上,由某基地電子對抗訓練大隊扮演的藍軍招招出奇,逼迫紅軍不得不在險局危局中探尋應對之策。  沙場無形、較量無聲。他們自組建以來一直在電磁空間「偵、測、擾、防」,砥礪全軍一支支雄師勁旅完成作戰理念、作戰方式的轉變,成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新型作戰力量。
  • 「英國的救星」——皇家空軍「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前夕英國維克斯-超級馬林公司設計師米歇爾按照英國皇家空軍技戰術標準設計的一款戰鬥機,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其在二戰中始終處於先進戰鬥機的行列,曾被稱為「空中的虎式坦克」,噴火及其各種改型戰鬥機總計生產了約23000架,今天城南哨站就帶大家了解這款「英國的救星」。
  • 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同時是英國第一種成功採用全金屬承力蒙皮的作戰飛機。"噴火"飛機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卻器等都裝在機翼內,單座座艙視野良好。  "噴火"戰鬥機的綜合飛行性能,在戰時始終居世界一流水平。與同期德國主力機種Bfl09E戰鬥機相比,除航程和裝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飛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機動性方面均略勝一籌。
  • 南京大屠殺中有「韓國聯隊」參加?都2020年了咋還有人信這謠言
    其實這個就是神文的 第一個大漏洞,第十五師團不但沒有參加南京戰役,而且1937年日本根本沒有第十五師團這支部隊!上圖是日本國立文書館館藏的《南京攻略戦の概要》中參與南京戰役的日本陸軍部隊的番號以及其行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參與南京戰役的部隊分別是:第三師團、第六師團、第九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
  • 我飛行員空戰演習中:全程講的都是英語,有相當強的實戰意義
    在殲-10空戰演習視頻中,從格鬥到咬尾,直至擊落「敵機」的整個過程中,我空軍飛行員全程使用英語交流,讓外界尤其印象深刻了。視頻透露了這是一支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英雄部隊,先後空戰84次擊落擊傷敵機67架,被時任中朝聯合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1955年授中將軍銜)授予"空中鐵拳部隊」的光榮稱號。
  • 人民海軍「種子部隊」歷史照曝光:65年走出百餘將軍
    >  1949年11月8日,作為人民海軍的種子部隊之一,東海艦隊某驅逐艦支隊在南京組建,65年發展中,該支隊取得協同陸軍解放一江山島作戰等七戰七捷的輝煌戰果,創下首次組成艦艇編隊出訪、首次到海外參加聯合軍演等32項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