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市值首次超越臺積電,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2021-01-17 網易

2020-12-30 11:31:01 來源: 鎂客網

舉報

  到2021年,晶片代工的銷售額將比2020年激增20%以上。

  

  據12月24日的收盤價,三星電子公司市值為524萬億韓元(約合4751億美元),超越了臺積電約4701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2020年下半年臺積電的股價雖然飆升了63%,但三星電子作為一家綜合設備製造商,憑藉著存儲晶片價格的回升和該公司代工業務的強勁表現,使得該公司股價在市場上獲得了更好的估值。

  

  並且今年,三星贏得了高通的合約,將使用5nm製程技術生產高通最新的手機晶片驍龍888,同時還獲得了英偉達GPU 晶片方面的訂單。

  不過,就市場佔有率來看,臺積電以55.6%的佔比領先三星電子的16.4%,但三星電子銷售增長潛力是遙遙領先於臺積電的。據知名分析師預計,三星電子的營業利潤到2021年將增至43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8%。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積電、三星之後,有一家正在崛起的中國晶片公司同樣值得關注,那就是聯電,成立於1980年,是世界上第一家導入銅製程產出晶圓,並且生產12英寸晶圓,是第一個65nm製程晶片的半導體巨頭,被稱為全球半導體業界的先驅。據資料顯示,聯電在2020年的營收規模有望達到15.69億美元,市場佔有率達到6.9%,從數據上看,聯電與三星、臺積電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隨著5G移動通訊和AI市場的成長,來自無晶圓廠公司的5G通訊晶片和GPU的訂單正在大量湧入,積壓的訂單可能要到2021年底才能消化。市場專家預測,2021年,晶圓代工的銷售額將從2020年的15.4兆韓元激增20%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全球晶片製造商市值排名 臺積電三星英偉達穩居前三
    據外媒SAMMOBILE消息,目前全球晶片製造行業,臺積電排名第一,三星第二。儘管股價下跌,三星仍以18.8%的市場份額保持在第二位。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EO Score的最新數據,臺積電的市場份額為51.9%,總市值為3063億美元。自年初以來,臺積電的股價上漲了2.8%,而三星的股價同期下跌了4.5%。
  • 臺積電市值反超!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編輯:夢佳、雅新【新智元導讀】截至發稿前,臺積電最新市值超越了晶片大佬英特爾。
  • 繼阿里、騰訊後,中國又一家公司進入全球市值前十強
    7月28日,臺積電在臺北股市一度上漲高達9.9%,延續驚豔漲勢,使其成為全球第十大公司。這家晶片製造商的美股市值超過了4100億美元,超越了美國巨頭強生和Visa公司。臺灣股票市場的日內股價漲跌幅上限為10%。 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和蘋果公司主要供應商,臺積電股價已從3月的年內低位拉升逾70%。
  • 驅動晚報|羅永浩回應敗訴半導體公司 喜馬拉雅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
    驅動中國2020年12月29日晚報 羅永浩回應敗訴半導體公司:已和解 針對「羅永浩敗訴半導體公司,需賠償逾278萬元」的報導,12月28日晚間,羅永浩轉發福布斯中文網的相關微博並回應稱,這是經營手機期間的公司債務
  • 全球半導體格局要變天了嗎?
    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次日重挫16.2%,被傳為其代工方的臺積電股價大漲。臺積電已於7月16日以3063億美元的市值榮登全球半導體企業榜首,消息一出,其市值繼續暴漲420億美元。而英特爾競爭對手AMD股價漲幅亦達16.5%。  全球半導體格局要變天了嗎?
  • 亞馬遜超越谷歌,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
    【亞馬遜超越谷歌,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周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跌0.39%,市值7626.2億美元,亞馬遜收漲2.69%,市值7680.41億美元,至此亞馬遜完成了對Alphabet的超越,成為全美第二大,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去年2月15日,亞馬遜首次超越微軟,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值公司。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雙方從製程演進、客戶數量、市佔排名、資本支出,一直到市值多寡都讓大家拿出來比較。目前,雖然臺積電在其市場佔有率上有過半的競爭優勢。不過,三星也非省油的燈,2019 年也宣布將投資 120 兆韓圜 (約 1,150 億美元) 的金額,希望能在 2030 年超車臺積電,成為非存儲器的系統半導體製造龍頭。面對三星如此來勢洶洶,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表示,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臺積電還沒有贏。
  • 海思半導體如果上市,市值將達到大陸首位
    海思半導體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應該是麒麟處理器,它是全球先進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去年的營收達到了403億元高居大陸榜首,目前公司還沒有上市,A股市場還沒有海思的影子,假如上市的話,預測市值能達到980億美元。
  • 競購東芝半導體或成臺積電第三次重大併購
    從商業角度看,不管是反擊三星還是拓展新業務線的目的,當前市值約1542億美元的臺積電都有理由參與該項競購。若臺積電最終競購東芝半導體業務並得手,或成為其發展史上第三次重要併購,意義非凡。
  • 世界十大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中國有幾個?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崛起,造就了互網聯資訊時代,而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無一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主導的結果,排名如下(市值取當時股價計算): 1.蘋果(美國) 總市值:1.9萬億美元 總資產:3385億美元 蘋果的市值最高是毋庸置疑,因為人家賺錢最多,公司現金儲備就將近2000億美金,有足夠的資金搞研發
  • 高開245%,市值近7000億,「半導體第一股」比茅臺更珍貴?
    作為大陸半導體代工巨頭,中芯國際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實現"A+H"的科創紅籌企業,也成為A股科技股龍頭企業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之一。 那麼,「半導體第一股」牛在哪兒?與「老大哥」臺積電的差距又有多大?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製造龍頭,如何看待其火速回歸帶來的影響? 01 中芯國際是幹什麼的?
  • 全球晶片業大變局:臺積電的野望和英特爾的潰敗-虎嗅網
    晶片巨頭臺積電,最近好事連連,不僅接到英特爾的大訂單,股價更是節節攀升。隨著市值在盤中一度升至4100億美元,臺積電超越了美國巨頭強生公司和Visa,成為全球第十大市值公司,並推動臺灣基準股指突破了30年來的最高紀錄。
  • 他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回國創立中芯國際,如今市值2800億
    說起中芯國際大家可能不陌生,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一手創立,如今已然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加工廠,中芯國際的創立可謂是一路坎坷。家庭富裕的張汝京在修完工程科學碩士和電子工程博士的課程後,29歲就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從研發設計工程師開始做起,在做了幾年後張汝京被公司委派到各地建廠,因此張汝京在哪建廠哪的半導體行業就興起,大家都稱他為「建廠狂魔」。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 臺積電始料未及!一則消息傳來,晶片行業或迎來「變革」!
    眾所周知,臺積電被全世界公認為最重要的晶片製造企業,其領先的工藝製程令競爭對手望塵莫及!這也造就了臺積電全球代工市場份額超過了50%驚人的成就。而臺積電的競爭對手三星在代工市場份額僅有17%左右,雙方的確存在一定的距離。對於全球晶片代工第二名的三星,想要超越臺積電,雖然並非易事,但三星一直在尋找機會。
  • 中國晶片巨頭市值3.3萬億,取得2nm技術突破,衝刺1nm晶片
    眾所周知,無論是7nm時代還是5nm時代,中國晶片巨頭臺積電都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個實現量產的晶圓代工企業,正是因為如此,臺積電才會成為各家晶片廠商首選的晶片代工廠。不僅如此,根據日媒的統計報告顯示,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全球晶圓廠排行榜單中,臺積電佔據51%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名,佔據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半壁江山,地位無可替代。
  • 市值7000億,晶片巨獸閃電上市:掀起中國半導體IPO大潮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晶圓代工行業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顯示,中芯國際佔有6%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4。與此同時,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佔有59%的市場份額。在中國國內市場方面,2018年臺積電以5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中芯國際則以18%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後。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來源:英才雜誌作者 | 顧天嬌閱讀所需約12分鐘2019年華為實體名單事件以來,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成為共識。從上遊的半導體材料、設備,到中遊設計、製造及封測領域,都成為政策和資本培養與扶持的對象,半導體相關公司成為投資熱點。
  • 2015年全球儀器公司市值TOP10排行榜
    近年來,全球科學儀器行業風雲變幻,企業之間的併購整合高潮迭起。有的企業借勢發展,逐漸壯大成為業內巨頭,例如賽默飛、Illumina;有的企業卻拆分「瘦身」,集中精力專攻強勢領域,例如安捷倫、丹納赫。無論採取哪種戰略,無非都是讓企業本身求得更遠發展,獲得更高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