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脊椎動物的登陸先鋒:什麼是兩棲動物

2020-12-05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大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一種四足脊椎動物爬出水面,登上陸地,衍生出了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兩棲動物。作為第一批登陸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有相當長久的發展歷史。那麼從魚類到兩棲類,究竟是怎樣一種演化過程?最初在水中遨遊的魚類又是如何長出四肢並登上陸地的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相關焦點

  • 誰是脊椎動物的登陸先鋒:兩棲動物的科學定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兩棲動物是一種具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它們的頭骨上有兩個枕髁,而脊柱上有不超過一個薦椎。它們皮膚的腺體發育,缺少其他四足動物特徵的鱗片、羽毛和毛髮等表皮結構。這是兩棲動物的科學定義。「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精彩內容關注「科學與中國」官方網站(cs.kepu.cn)。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為網站委託單位,中國科普博覽為網絡傳播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提供技術支持
  • 【轉載】魚石螈,有爭議的登陸先鋒
    而「登陸先鋒」這頂桂冠,自從19世紀以來,就常常被放在了一種貌不驚人的古生物——魚石螈頭上。魚石螈復原圖。先長腿,再登陸目前來看,魚石螈和同一時期的原始兩棲動物,仍處於從魚類向兩棲類的過渡階段。它們平時主要生活在水中,比今天的鱷魚、海鬣蜥等更依賴水,卻也有了一定的上岸活動能力。
  • 誰是脊椎動物的登陸先鋒:關於迷齒兩棲類
    還有一個類群叫做離片椎目,這一類動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些離片椎目其實是包括現代兩棲動物的祖先類型。還有一個目叫石炭蜥目,這類動物在距今三億年前的石炭紀的時候比較繁盛,所以用這個時代來命名叫石炭西蜥目。我們現在的這些從爬行動物開始,鳥類,哺乳類,羊膜動物,都是和石炭蜥目有密切的關係,它們其實是這些羊膜動物的祖先。
  • 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
    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時間:2016-03-22 12: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 身長是多少? 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這個榮譽毫無疑問屬於大鯢。那麼,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呢?
  • 紹興的兩棲動物種類有多少?
    但蛙類鳴叫到底是為了什麼?形形色色的蛙卵與其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前幾天,一堂自然公益課在越城區金德隆「華東自然工作室」舉行,吸引了兩棲動物愛好者和32個家庭報名參加。近1個小時的課程結束時,在場的個個意猶未盡,圍著老師繼續問這問那。  「它們是登陸先鋒,是生存特工,個個身懷絕技,它們就是兩棲動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蛙類。」
  • 烏龜是兩棲動物還是爬行動物,這個得知道
    爬行動物還是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由石炭紀末期的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心臟有兩心房兩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溫不恆定,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並由此產生出恆溫的鳥類和哺乳類。爬行類不僅在成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水的束縛,與鳥類、哺乳類共稱為羊膜動物。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爬行動物應該是比兩棲動物更加聰明或演化程度更高是嗎?
  • 與眾不同的兩棲動物皮膚
    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所以稱為兩棲動物。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因為兩棲動物行動的環境是水中和陸地上,所以它們的皮膚也與眾不同。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兩棲動物的生殖     現存的兩棲動物約有2500種,它們是從水生過渡到陸生的脊椎動物。最常見的是蛙類,它們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鳴叫→雌雄蛙抱對→雌蛙排卵、雄蛙排精→體外受精。雌雄蛙分別把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這種受精方式稱為體外受精。
  • 關於脊椎動物登陸的一點知識
    馬薩卡3.8億年前有那麼一支四足形魚類,它們在偉大的航路上週遊世界一邊旅行一邊「進化」,終於在新世界登陸了,想想也不太可能哦,所以真實的情況應該比這還要宏偉磅礙,這些遍布全球的化石所揭示的,應該是一場世界級的登陸競賽,在那個歷史的節點上全世界每一塊大陸每一條江河之中,有無數四足形魚類都各自獨立地奔向了那偉大的陸地
  • 清涼峰上的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髮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體的溼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水陸兩處生存,稱為兩棲。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
  • 形似蚯蚓的兩棲動物:蚓螈
    事實上,從進化的角度來說,蚓螈要比蚯蚓高等得多,蚯蚓是無脊椎動物,而蚓螈卻是脊椎動物。蚓螈也不是印度土著部落所認為的「盲蛇」,蛇是爬行動物,而蚓螈是兩棲動物,和我們常見的青蛙、蟾蜍是一類。無論是印度新發現的蚓螈還是已知的蚓螈,嘴裡都沒有牙齒,也不會噴射毒液。蚓螈是卵胎生動物,幼體在雌性蚓螈體內孵化到即將成型後被排出來,然後在雌性蚓螈的照顧下繼續孵化。幾天後,小蚓螈從卵泡中爬出來。
  • 半世紀寫就兩棲動物資源「國情報告」
    這是什麼動物、它們來自哪裡,在漫長的進化中經歷了怎樣旅程?當我們感慨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同時,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生物所,一位生物學家已為了解和認識它們工作了半個世紀。他就是我國兩棲動物學泰鬥,今年79歲的費梁研究員。
  • 潛水甲蟲:神秘的脊椎動物掠食者
    通常情況下,捕食者的體型比它們的獵物大,就像捕食昆蟲的兩棲動物。雖然已經有研究報告了捕食者比獵物體型小的案例(比如螳螂吃蜥蜴),但科學家還是認為這種現象比較罕見。然而瓦爾迪茲懷疑,科學家低估了昆蟲的捕食行為。他提到:「研究表明,昆蟲的捕食行為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於數量較少的瀕危物種。」
  • 流感病毒首次被發現可感染兩棲動物和魚類
    該研究顯示,由於脊椎動物宿主(例如魚和兩棲動物)的樣本採集不足,重點放在這些分類單元的數據上。 在系統發育分析中,來自兩棲動物和魚類的三種新型流感病毒是IBV的基礎,儘管相關的自舉值均沒有異常高(即 這些新型流感病毒在各個片段中佔據了一致的系統發生位置。
  • 寵物:選擇兩棲動物作為你的伴侶寵物
    【寵物:選擇兩棲動物作為你的伴侶寵物】兩棲動物:青蛙,蟾蜍,火蜥蜴和猿猴是第一批離開水域進行陸地生存的脊椎動物。在大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它們起源於魚類的祖先,它發展出肺部,並在肌肉鰭上移動。它們形成了魚類,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的進化聯繫。
  • 《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因為青蛙是以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因此必須棲息於水邊。中國的蛙類有130種左右,它們幾乎都是消滅森林和農田害蟲的能手。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第4幅圖】此作品由煙臺攝影愛好者曲先生在著名的福建地區拍攝綠色兩棲動物青蛙
  • 人的手臂是魚的魚鰭進化而來的,遠古時期魚類進化成脊椎動物
    一些像魚一樣的脊椎動物在4億年前就已經開始長出手臂了,它們是鰭,也有肺和鰓。在自然進化的隨機過程中,海洋中的動物開始長出四肢,走向陸地,在地球上進化成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最後進化成人類。來自國家弗林德斯大學和魁北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組成了一個全球團隊,他們研究了我們進化過程中表親的化石。
  • 【初中生物】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P15旁欄思考題蛙,蟾蜍等兩棲動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與精子的結合概率低,而且在極少有親代 關照的情況下,環境的影響和天敵的捕食,都會降低受精卵發育為成蛙的概率。兩棲動物一次產出數量較多的卵,能確保至少有一定數量的受精卵發育成熟。因此它們產卵多是對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低的一種適應。有利於兩棲動物的種群繁衍。
  • 《守望先鋒》、《異度神劍》登陸 Switch,現在入坑可能是個好選擇
    《守望先鋒》、《異度神劍》登陸 Switch,現在入坑可能是個好選擇 為什麼關於任天堂的直面會總是有一些喜聞樂見企圖劇透的「舅舅黨」和「舅媽黨」?
  • 怪異的已滅絕兩棲動物有著能快速發射的彈弓式舌頭
    然而這些小小的兩棲動物的舌頭就像致命的、快速出擊的拳頭。 該研究的合著者、佛羅裡達自然歷史博物館數字發現和傳播實驗室主任Edward Stanley說:「這一發現為這群不知名的奇怪小動物的謎題增加了一塊超級酷的拼圖。知道它們有這種球狀舌頭,讓我們對這整個系列有了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