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很有寓意的一首詩,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2021-01-17 品詩賞詞

跌宕起伏的人生充滿了繁華與落寞,也不斷上演著悲歡離合的大劇。富貴和虛名不過是過眼煙雲,歲月漫長,人生苦短,不可辜負大好年華。詩中有真情,書中有真意,生活多煩惱,山林多美妙。南宋末年就有一位道長,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誡大家,閒趣很重要。

莫愁詩 長春子

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

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

山林多少幽閒趣,何必榮封萬戶侯?

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道教全真道掌教、文學家。丘處機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也是龍門派的祖師,元世祖還追尊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這首詩是丘處機晚年時創作,一方面總結自己的修學經歷,同時也告誡後人努力修行。

邱道長自幼失去雙親,可謂嘗遍人間辛苦。他從童年時就嚮往修煉成仙,少年時棲身村北的大山上,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長期的鍛鍊讓他體格健壯,也讓他懂得只要願意吃苦,就不必依賴別人。

道長苦口婆心地說,人生苦短,就像一個蜉蝣。「衣食無虧便好休」,衣服可以蔽體保溫,食物飽腹有營養,我們就可以知足了,不要在追求物質享受上下太多的功夫。

然後他列舉了兩個典故,一個是西晉時的富豪石崇,一個西漢時著名的元帥韓信。石崇從小就很聰明,不僅有勇有謀,而且好學不倦。石崇不僅仕途發達,而且善於經商,最後是腰纏萬貫、富可敵國。但是詩人卻說,如此富貴之人,最後也總歸要離開人世,不可能享受千年的榮華。

韓信從小就很貧窮,出道前還受了胯下之辱,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讓劉邦用他為帥。他不負眾望,屢戰屢勝,最後利用十面埋伏,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自己也封了王,留名青史,但是好景不長,最後還是被呂后害死。詩人總結說,「韓信空成十面謀」,正是至理名言。

不僅人事有遺憾,大自然也沒有完美。「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春天裡百花齊放,鶯歌燕舞;但再美的鮮花最後也會凋謝,逝水東流、花兒零落,讓鳥兒也含悲。秋日裡,金菊綻放,暗香浮動,遊人如織;可是暮秋的蕭瑟和肅殺,讓鴻雁也不得不遠離故土,趕赴他鄉。

看來,邱道長不僅會武功,詩才也是了得,不僅七律寫得如此工整,還寓意深刻。最後詩人耐心地規勸大家,「山林多少幽閒趣,何必榮封萬戶侯?」不用解釋,山林只是代表一種恬淡的生活,而萬戶侯也只是追求富貴的一個例子。

詩人告訴讀者,人生要懂得知足,只要衣食無虧,休閒山林就是最好的歸宿。人生盼望建功立業,也希望青史留名,但是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同,不要太強求,自己盡力了,無論收穫怎樣,都不要太看重。人生何其短,負擔何其重,只有捨得和願意放下,才能快樂常在。

相關焦點

  • 丘處機的《莫愁詩》,寫透了人生的得失成敗
    惆悵人間萬事非,人生在世,總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這些不如意之事,將人困在塵世的牢籠裡,不得解脫。今天我們來讀讀丘處機《莫愁詩》,緩解一下生活的重壓。莫愁詩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
  • 《詩經》中的一首蜉蝣詩,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
    在中國古代,蜉蝣是很多詩人描繪的對象,或讚美外形之華麗,或惋惜其生命之短暫。《詩經》中有一首專門描寫蜉蝣的詩,名為《國風.曹風.蜉蝣》,其文描寫了蜉蝣朝生暮死的脆弱和可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幾千年人,人們便形象的描繪了蜉蝣的一生。蜉蝣的羽翼,如美麗的衣裳鮮豔奪目。
  • 詩詞丨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萬事若懂得,人生方幸福。世上本無事,何必太苦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唐·慧能《菩提偈》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我們被生活所困,為他人所擾,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清淨。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 仲夏六月,蜉蝣炫舞!朝生暮死,美得驚心動魄
    蜉蝣之逝,牽動古人的憂愁!仲夏六月,讀一首詩,讀一首來自二千多年前,敏感的古人的一首詩: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採採衣服。蜉蝣新生啊,麻衣如雪。我心憂傷啊,不知歸宿何處啊?蜉蝣之嘆柔嫩的蜉蝣,破土而出那一刻,麻衣如雪。我們人誕生那一刻,也如蜉蝣一般純潔無暇,有種脆弱的美。這樣的對比,不知為何,有種讓人熱淚盈眶的感覺。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李賀:只活了27歲,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火了千年
    生命的長度不能決定生命的厚度,常常聽人說二十小半生,對於詩人李賀而言,二十已經幾乎是他全部的人生。雖如蜉蝣之短暫,卻可擬青天白鶴之孤勇。李賀的一生雖短,卻有太多的標籤和符號。「詩鬼」是對他文學成就的肯定,也是扼腕其英年早逝,在中唐時期,李賀詭譎豔麗的詩風在詩壇引起新的熱議和模仿。
  •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
    黃庭堅7歲時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蘊含人生大智慧,令人深思根據《桐江詩話》記載,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曾邀請了幾位詩友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道:「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於是7歲的黃庭堅便以牧童為題寫下了這首詩。
  • 世問千尋|《蜉蝣一日,浮生一世》
    蜉蝣一日,浮生一世昨夜,我見到了一隻碩大的蜉蝣,它穿過一片宛若星空的湖向我緩緩飄來,我望向它那雙好似黑曜石的眼睛,如明鏡般倒映著整個世界,我還未來得及說什麼,它便先我一步開口,用著我能聽懂的語言說道:現在正值萬物復甦,你卻躲在世界一隅,屋內一角苟且偷生,過一日算一日,真是不知廉恥嗎
  • 白居易講人生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充滿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唐代之前的古人,對於人生並沒有什麼特別明確的觀念,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活著,多活一會兒。後來佛教傳入,人們的思想也慢慢發展,走出了樂生惡死這個圈子。【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欣賞白居易的一首詩,白居易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以明白曉暢為特點,後來的蘇軾評價「元輕白俗」,其中的白俗就是指白居易,不僅語言風格上俗,其題材和關注點也往往俗。用現在的話來說,應該是更加接地氣,所以與北宋那群文人是有些不同的。
  •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神奇物種僅有一天的壽命
    曇花一現的生命精彩朝生暮死蜉蝣是生長於水澤地帶,幼蟲期是在水下度過的,大約兩到三年的時間。化為成蟲後不飲不食,在空中飛舞交配,一般都是朝生暮死。它有一對相對其身體而言顯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還有兩條長長的尾須。而且,蜉蝣喜歡在日落時分成群飛舞,繁殖盛時,死後墜落地面,能積成一厚層。神秘色彩2013年8月25日夜間,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現數百萬隻蜉蝣飛蟲。瀰漫在空氣中的飛蟲要麼黏在行人的臉上,要麼爬滿車身。第二天清晨,只見地面上布滿雄性蜉蝣飛蟲的屍體,而其餘的則在一夜之間消失不見。
  • 古詩說「蜉蝣朝生而暮死」,蜉蝣壽命真是那麼短嗎?
    說到蜉蝣的壽命,你可能會長嘆一口氣,惋惜道:「朝生暮死,典型的英年早逝啊。」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真的知道關於蜉蝣的生物知識,只是憑藉著廣為人知的詩句主觀給蜉蝣貼上了短壽的標籤,蜉蝣真的像詩裡寫的那麼短命嗎?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偉大的詩人,他們讚美大自然、謳歌勞動者,他們蔑視權貴、無慮安危,成為時代的標杆和楷模。後人學習他們的精神,並激勵自己在各種苦難中砥礪前行。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
  • 如果孩子的名字來自一首詩? 哪個最霸氣,哪個最有詩意?
    相信每個人的名字都會是一首詩,之前江南易林寫了一篇類似於這樣的文章,不少朋友紛紛在評論處寫道自己的名字。那麼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來自詩中是美名,看看哪個最八字,哪個最詩意,哪個最唯美,哪個最浪漫.......
  • 晏殊的這首《寓意》詩,便深刻地表現了愛情裡的這種感情
    生活中,有許多人會發出「相見恨晚」的慨嘆,也有許多人會為失之交臂而感到悔恨,晏殊的這首《寓意》詩,便深刻地表現了這種感情。「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任西東」,首聯記述了當年的歡會和別離。「油壁香車」指的是古代貴婦人坐的一種裝飾華麗的輕便馬車。詩人意中的女子,也許僅僅是香車偶至吧,或許已與他幽會數番了,但無疑是一段稍縱即逝的夢一般的際遇。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十首禪意詩,十種人生大境界!
    法國哲學家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可是,人生如逆旅,誰都不是天生的勇者。任何一顆心靈的成熟,都必須經過挫折的洗禮和孤獨的磨鍊。年輕的時候,我們在跌跌撞撞中摸索著前行,逐漸走向成熟;待到成熟時,我們卻已不再年輕。一路走來,有迷茫,有堅持,有徘徊,甚至還有倒退。但是不論怎樣,我們總能在峰迴路轉處看到最美的風景。
  • 華晨宇的經典歌曲《蜉蝣》,生命有多脆弱就有多堅韌
    《蜉蝣》這首歌可以稱得上是華晨宇的經典代表作之一,由華晨宇親自作曲,專輯《異類》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極具藝術氣息的創作,該歌曲獲得亞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年度十大金曲獎」,這首歌也在2018年的9月8日和9月9日,在中國最大的體育場鳥巢舉辦的火星演唱會上飛行演唱。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文學創作最講求立意,詩文有了主旨,才可以順勢展開。無論是寫景抒情、託物言志,都不能無病呻吟,否則寫得越多,就越是不知所云。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詩歌欣賞中也應該注意主觀能動作用,不要只局限於掌握原意,完全可以做一些恰當的豐富和發展。
  • 劉禹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那麼劉禹錫能夠如此地從容面對人生,除了他獨特的個性之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理解,為此也使得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譬如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在揚州相遇之後,兩人在酒桌上更是惺惺相惜,為此先是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送給他,當他讀過了之後更是感動不已,隨後又是回贈了一首,也正是他最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在這首詩中,他更是以一種極為深情的口吻先是描寫了自己的苦難,隨後又是筆鋒一轉
  • 十首東坡詞: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詞一開篇即呈現出暮春景色,一棵杏樹的花兒殘紅褪盡,樹梢上長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飛舞,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 金庸天罡星(男版)之天暴星丘處機,火爆脾氣是一把雙刃劍
    丘處機就是沒有及時補刀,導致完顏洪烈活了下來,害了郭、楊兩家。丘處機和江南七怪產生誤會,也是因為兩個脾氣大的人碰面了。柯鎮惡脾氣大,丘處機脾氣更大,大家都不把話說清楚,導致失去了拯救郭靖母子的最佳時機。然而也是因為這兩個人脾氣大,才會拍板釘釘的約定好的嘉興樓比武,使得忠良之後有人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