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窮得叮噹響,為何不到百年時間,反超中國

2020-12-05 養老運營高廣銀

16世紀伊利比亞半島掀起了一場海洋冒險的浪潮,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開闢了非洲西海岸、印度洋、美洲的新航線,歷史上我們稱這次冒險為地理大發現。

地理大發現通常被認為是資本主義擴張的需要,是對財富、土地的需求,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對資本與土地的需求是地理大發現之後的事情。地理大發現是歐洲中世紀,應對危機中的一項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這也印證了老子的那句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地理大發現前的危機

15世紀,歐洲各國迎來了農業生產停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的危機。在羅布戴爾《15至18世紀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書當中,記載了英格蘭1400年至1449年,糧食同比1350年至1379年下降超過14%以上,而且從1400年這100年的時間裡,整個歐洲糧食產量都在下降。

農業生產衰退,工業生產也同樣如此,15世紀威尼斯人的造船業日益衰退,15世紀下半葉,奧地利工業也衰落到極限,不僅如此德意志也陷入衰敗當中。

工農業生產下降,貿易必然會萎縮,英國羊毛出口在1399年至1499年間下降超過30%以上。雖然此時英國開始從羊毛出口國變為絨毛出口國,但是絨面呢出口量也在減少。馬賽、熱那亞以及狄浦等當時貿易最發達的城市,貿易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且此時土耳其人在歐洲長驅直入,特別是尼科堡災禍後,歐洲經由巴爾幹半島的東西方貿易往來被迫中斷,這一狀況沉重打擊了義大利各城市共和國的貿易。15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貿易只剩下不到之前的1/5。

經濟的嚴重衰退反映到物價上,則是商品價格下跌,嚴重通貨緊縮。15世紀歐洲糧食的價格,還有工業原材料的價格以及工業製成品等,都呈現下降的趨勢。

歐洲人口也在14、15世紀呈現出災難性的下降,人口從1300年的7300萬人下降到1500年的6900萬人,一直到1550年,歐洲人口數量也沒有超過1300年。

經濟的衰退,人口的減少,悲觀主義情緒瀰漫在歐洲上空,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當時歐洲到處謠傳著世界末日的說法,這其實是人們悲觀情緒的一種體現。

地理大發現前的擴張

地理大發現並不是一次瘋狂的擴張,相反它是漸進向前發展的。西班牙、葡萄牙在發現加納利群島,亞速爾群島,以及弗得角群島之後,並沒有立即進行殖民開拓,而是長期將之拋荒。

西班牙在發現美洲之後,凡是沒有黃金的土地都被拋棄。其實北美大陸被發現之後,拋棄了100多年,一直到17世紀才開始移居開墾,而非洲更是被拋棄了400多年。早期我們絲毫沒有看到「經濟擴張」或者「土地擴張」的影子。

在地理大發現中,其實並不存在奴隸貿易,長期以來地中海、印度洋地區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隨著經濟的下降,在地理大發現之後,奴隸貿易還呈現下降的趨勢。

在大西洋群島以外,大部分奴隸並沒有從事工業生產,而是當做家庭僕役。所以時常說地理大發現的動力是奴隸貿易,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大西洋諸島種植園不過是對地中海生產喪失之後的補償,是熱那亞勢力被土耳其排擠出東部之後的結果。

地理大發現之後,並沒有出現一個貿易的高潮,葡萄牙進入亞洲之後,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貿易。在1497年至1521年,共計不到12艘船往來於印度洋,而且絕大多數都沒有回來,消失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到了1590年至1630年,每年往返於印度洋與歐洲的貿易船隻也只有6艘,而且他們主要的貿易商品是香料。香料相對於歐洲或者亞洲來說,貿易量都是非常小,因此大批的葡萄牙人定居在亞洲,不再從事貿易。當時歐洲向亞洲和非洲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歐洲傳統的鈴鐺,還有玻璃珠等。這些產品與歐洲的主導產業,毛紡織品毫無關係,對整個歐洲資本主義的推動也是微乎其微。

歐洲中世紀經濟的衰退,市場的萎縮,行會制度卻意外得到了加強。行會的強大,對市場的正常流動造成影響,這也意味著對自由資本主義市場造成了阻礙。資本主義萌芽最初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實際上這次地理大發現主要發生在伊利比亞半島,所以地理大發現不是資本主義擴張的需要,而是地理大發現導致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4世紀,熱那亞和威尼斯人佛蘭德艦隊走出地中海,與佛蘭德地區建立長期的貿易關係,才讓這兩個國家擁有了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大量技術嫻熟的航海人才。

如果地理大發現是資本主義擴張的需要,理應由義大利來主導,而不是西班牙、葡萄牙來主導。因此將資本主義發展同地理大發現置於因果關係,有簡單歸因的嫌疑。與其說地理大發現是歐洲資本主義擴張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歐洲衰落後,不得不做的一種應急行為。

歐洲衰落所引發的社會危機

中世紀歐洲的衰落,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政治問題,地理大發現成為緩解這些社會矛盾的最佳選擇。14、15世紀歐洲的工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遠遠落後於東方,中國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地區,所佔GDP在30%以上。農業上中國使用了鑄鐵犁,條播機,是當時歐洲重犁生產效率的4-8倍。當時歐洲重犁需要6-8頭牛來耕作,而同時期的中國只需要1頭牛,或者2頭牛。歐洲農業依然採取了粗放式的耕作,育種和施肥技術都比較落後。

甚至到18世紀末,當歐洲工農業生產最發達的英國,使臣馬嘎爾尼到訪清朝的時候,看到中國農業的生產技術以及生產制度,都不得不由衷讚嘆。

在典型的農業社會當中,工業生產的制度和技術都會受到農業社會制度的制約。「重農抑商」不僅是中國這個農業社會政治制度,同時也是歐洲農業社會時期的一項制度。相對於東方的君主專制,西方社會世俗權力的衰落,導致沒有像中國一樣的被嚴控。

在中世紀,中國不僅僅在農業方面領先於歐洲,在鋼鐵冶煉、棉紡織、船舶製造等都遠超當時的歐洲。這就導致了在14、15世紀的衰落與危機當中的歐洲,全面向東方學習,學習中國先進的農耕技術,學習中國的紡織技術等。

15世紀歐洲的衰落不僅表現在經濟上,還表現在社會秩序上。在14、15世紀,饑荒與瘟疫,導致戰亂不斷。從德意志北部、中部、東部,再到英國、尼德蘭、法國、南歐等廣大地區,戰亂頻發。

14世紀末,西班牙爆發7次瘟疫,15世紀爆發了12次,同時期的英國則爆發了20次瘟疫。從14世紀末以來,相繼爆發了英法百年戰爭、英國玫瑰戰爭、阿拉貢與熱那亞戰爭,以及威尼斯與土耳其的戰爭。這些都無疑加劇了歐洲的社會危機,為了對抗饑荒,西班牙和葡萄牙從北非、西亞等地進口糧食。

此時歐洲貴族經濟收入急劇下降,許多莊園負債纍纍,比如1430年至1456年,條頓騎士團在科布倫茨的莊園收入減少了40%多,在諾曼第封建領主的租金更是下降了10倍。從15世紀開始,地租開始不斷下降。

由於歐洲所採取的是嫡長子繼承的制度,莊園收入的下降,長子的收入都會大幅下降,可想而知其他的貴族只能另謀生路,中小貴族逐漸淪為盜匪。

同時期各貴族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主宰國家的政權,各貴族集團互相對立,殘忍廝殺。14世紀末以來,伊比利亞半島爆發了多次王位繼承的戰爭。為了轉嫁自身在戰爭當中的負擔,貴族們加重了對平民的剝削,最普遍的做法是掠奪森林、水澤等資源,把森林變賣為木材,對捕魚打獵收稅,甚至部分貴族開始實行農奴制。

14、15世紀,農民、城市平民開始反抗貴族階層的壓迫,歐洲幾乎到處都在動蕩。階級鬥爭的尖銳,社會治安因此動蕩不安,各階層都迫切需要找到出路。

大量的軍事貴族、士兵們也無所事事,他們渴望冒險,尋找新的發財之道。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也積極鼓勵海外冒險。在這種情形下,向大西洋和西非探險成為天然的最佳選擇。

伊比利亞半島面向非洲與大西洋,並且從阿拉伯人那裡學習了足夠的航海知識。傳說在大西洋的聖布倫丹群島有大量的黃金,而且西非也是歐洲黃金的重要供應地。同時徵服西北非與大西洋,被教皇稱之為可以免除罪孽的「聖戰」。於是這些冒險家受到道德與毅力的驅使,開始向海外擴張。

1415年,葡萄牙徵服了北非穆斯林城市休達。在大西洋,葡萄牙人相繼發現了加那利、亞速爾、馬得拉、維德角諸群。

在這次地理大發現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大批貴族積極支持開闢新航路的活動,他們不惜冒死遠航,把海外掠奪的財富當做發財之道。

地理大發現是人類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是人類從古代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轉折點。搞清楚地理大發現的歷史動因,有利於我們解開現代社會問題上的一些迷霧,對現代社會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有著更為真實的認識。我們時常說危機背後隱藏著機會,正是因為歐洲社會的巨大危機,才促使了地理大發現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大洋洲第二大國,唯一自治省還在鬧獨立,國家窮的叮噹響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從人的角度來說,窮困會產生很多悲劇。
  • 美專家:自己窮得叮噹響,卻偏要把港口送給中國,簡直反人類操作
    世界上一共有兩個國家對於我們中國的發展極其關注,一個是我們的鄰國印度,另一個則是美國。印度之所以關注我國的發展,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把我們當成了超越的對象,這些年中國在各大領域取得優秀成績以後,印度基本上都會拿自身的領域來進行比較,而與印度不同的是,美國關注我國主要還是想採取手段來限制我們的發展速度。
  • 重生七零窮得叮噹響,空間遍地黃金,她帶婆婆享清福!隨身空間文
    重生七零窮得叮噹響,空間遍地黃金,她帶婆婆享清福!隨身空間文要說小編最喜歡看什麼小說,小編告訴各位,小編最喜歡看的就是隨身空間小說啦。所以說小編最近在看隨身空間文的小說,小編覺得這類型的小說超級給力,文筆順暢。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有黑麵包、燉豆子吃的時候,中國人在吃啥?
    那麼中世紀時期,歐洲人窮得開始吃燉豆子、黑麵包的時候,中國人又在吃什麼呢? 中世紀是指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此時西羅馬剛剛滅亡,歐洲進入了一個「黑暗時代」,早期戰爭不斷,法蘭克王國開始擴張、大不列顛群島誕生了七個國家,形成了英國歷史上的「七國爭霸
  •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中文歌詞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jingle bells)中文歌詞2016-12-16 09:52:1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聖誕節歌曲鈴兒響叮噹,是英文歌曲jingle bell)中文版本,傳唱至今,仍然耳熟能詳。
  • 黑暗的歐洲中世紀為何沒有農民起義?
    (宗教裁判所審判女巫)除了恐怖的黑死病,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生活也也粗鄙不堪,和同時代的中國和阿拉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如當時的《禮儀書》居然規定:「痰不要吐到桌子上,也不要飛過桌子」。某宮廷規矩有這一條:「每一個人,無論是誰,白天黑夜,餐前餐後或就餐期間,都不能在走廊裡、居室內、樓梯上、石階上隨地大小便」。連金碧輝煌的宮廷都如此,當時的歐洲社會髒亂差可見一斑。
  • 中世紀後期歐洲人吃得挺好:工人每天能吃肉,麻風病院天天吃魚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經常有一種說法,認為中世紀歐洲非常黑暗人民生活及其困苦。 然而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至少從飲食上說是這樣的。 首先,中世紀這個說法就不準確,因為中世紀是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持續1000年的時間,即使在中國,也從東晉到明成祖朱棣了。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能吃水煮豆子、黑麵包時,中國人在吃啥?
    像中國的唐宋原明時代正是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那個時候的歐洲人只能吃水煮豆子與黑麵包度日,那文明優於世界的中國人在吃什麼呢?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說清楚,讓大家了解到中國有多美好。歐洲人的中世紀是一個終結時代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各個國家陷入了軍事紛爭的階段,從這以後到十世紀近五百年的時間裡面都是歐洲人最不願意提起的中世紀。在這個時代裡面,食物就真的只能是充飢的食物,根本談不上多麼美味可口。在很多打仗的地方,食物基本保障也沒有得到。
  • 鈴兒響叮噹~京學寶貝相約聖誕,歡樂共享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我們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我們滑雪多快樂,我們坐在雪橇上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  熟悉的樂曲,悅耳動聽,2020年聖誕節來啦!
  • 歐洲經歷中世紀時,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被認為是中世紀的開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到來,被認為是中世紀的結束。歐洲人如此劃分,將上千年的歷史統稱於此。寫下《光榮與夢想》的威廉·曼徹斯特曾如此評價中世紀:「這是統一的基督教世界逐漸分裂為不同文明體的時代,這是一個現代歐洲就此誕生的時代。」
  • 歐洲倒退最快的國家,20年時間從富裕發達到一貧如洗,發生了什麼
    歐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洲了,全球被公認的發達國家有23個,歐洲國家就佔了近一半,而且縱觀世界近代史,歐洲的列強國一個個都稱霸世界,如英法德等國掌握世界長達300年之久,有的國家居安思危至今在世界上還保有話語權,而有的國家卻一直在倒退。
  • 骯髒的中世紀歐洲
    因為當時糞便實在是太多了,整條馬路上都是糞便和各種腐爛的動物屍體,中世紀的歐洲經濟迅速發展,人口也飛速膨脹,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城市建設和衛生意識。當時的歐洲,上萬人就算是大城市了,缺乏相應的城市經驗,沒有專門的清潔工打掃衛生,也沒有環保意識,過往的馬車,路過就會留下大量的馬糞,死掉的動物也會隨手丟在大街上。
  • 歐洲中世紀的千年黑暗與動蕩
    每個國家和民族之間也是積怨已久,從此各方仇敵互相挑起戰亂,自此次歐洲陷入了戰火。他們中比較強大的民族國家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在歐洲大陸打敗了高盧的軍隊,建立了大型的新王朝墨洛溫,該王朝的歷史持續了將近300年,雖然期間也曾內亂不斷,但相對來說是統一時間最長的。但是後來王國的宰相掌權,逐漸想要徹底奪取王權,最終。
  • 學問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中世紀以來歐洲思想變革中的「四書五經」
    一、中世紀末期,西方傳教士為了能夠了解中國文化,更方便在中國傳教,將「四書五經」引入歐洲,卻被近代啟蒙思想家所用,當成瓦解教會思想專制的武器中世紀末期的歐洲,正處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教會和世俗政權勾結,採取高壓的文化政策,試圖穩固已經搖搖欲墜的封建統治。
  • 杜拜遊客到中國:中國人為何這麼窮?首都舊得連高樓都沒有
    而中國這種農業文明發展起來的國家,很多古代建築都是平房,但與那些原始部落不同的是,中國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在只有一層的低矮建築中,創造出了無與倫比的文化財產。但是我們自己能夠欣賞這種中國風的美麗,外國遊客如果沒有接觸過相關文化的話,反而容易產生誤會。一位杜拜遊客第1次到中國的時候,就覺得非常不理解,表示中國人為何現在還這麼窮呢?你們的首都舊得連高樓都沒有。
  • 中世紀的黑死病造成歐洲人口大衰減
    1337年11月,以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為標誌,持續時間長達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開始了。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都投入了舉國之力。可是,在1348年——1356年近10年時間,雙方竟然停戰了。
  • 為何越搬家越窮?
    但是中國農村人是比較反感搬家的,以至於有「火搬三道息,人搬三道窮」的說法。什麼意思呢?燃燒的火堆我們都知道,越燒才會越旺,可是你左搬右搬,那火苗不是會越來越小嗎?搬家也是一樣的道理,搬一次家,丟一次東西,越搬得勤快,家裡的的東西丟得越多,人也就越來越窮。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人,換工作換得很勤。每換一份工作,他就拉著老婆孩子搬一次家,一年總要搬個二三次家。
  • 誰說中世紀時期歐洲城市骯髒?同時期中國城市卻是雍容優雅的?
    相比之下,似乎歐洲中世紀城市表現得比較骯髒和落後? 在那個時代,對人口數量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政治,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中國唐宋,都可以讓糧食和人口源源不斷的從帝國各地輸往首都,而不用太考慮經濟成本問題。(羅馬帝國每年輸入1500萬蒲式耳糧食) 這就是中央集權時代的歐洲同樣也能建設超大規模的大城市,而帝國衰亡後卻做不到的原因。
  • ...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戚國淦先生;侯建新;歐洲;學者;學術;理事長;史學會會長;壽紀瑜先生 內容摘要:2018年 6月 23日,由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世界中世紀史學會、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學術研討會
  •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有多混亂?各方勢力縱橫交錯
    歐洲歷史一般分為三段,分別是古典、中世紀和近現代。古典時期為歐洲文明的起源,輝煌而燦爛;近現代歷史的歐洲成為了世界的重心,其影響力直到今天還在延續,看下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位置,就明白了。而中世紀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則是野蠻、黑暗、落後的象徵。 中世紀的劃分,一般以羅馬帝國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