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有黑麵包、燉豆子吃的時候,中國人在吃啥?

2021-01-13 騰訊網

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不管東方還是西方,維持溫飽都是人活著最基本要求,要是連溫飽問題都沒法解決,又談何去完成夢想。

如今中國號稱美食大國,這點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中國不僅有八大菜系,各個地方還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愛因斯坦1922年來到中國上海,待了幾天,品嘗了「一品香」的美食,給予了高度評價:

古老文明所在之地,其美食也更具風味,中國便是如此……歐美國家的食物不同,他們就像給爐子裡添煤似的考慮給胃裡倒進去一堆熱量。

那麼中世紀時期,歐洲人窮得開始吃燉豆子、黑麵包的時候,中國人又在吃什麼呢?

中世紀是指公元5世紀後期到公元15世紀中期,此時西羅馬剛剛滅亡,歐洲進入了一個「黑暗時代」,早期戰爭不斷,法蘭克王國開始擴張、大不列顛群島誕生了七個國家,形成了英國歷史上的「七國爭霸」,最終威塞克斯吞併了6個國家,形成了英格蘭。

戰爭直到10世紀才開始好轉起來,氣候和農業技術的創新,讓農作物產量增加,歐洲人口大大增加,然而晚期受神權思想的影響,爆發了聳人聽聞的女巫獵殺和黑死病,別說是溫飽了,每個人能吃上一口黑麵包就非常不錯了。

燉豆子是歐洲最常見的一道熱食,而且豆子產量較大,基本上人人都吃的起,即便是現在歐洲人依舊非常喜歡吃燉豆子和麵包,就跟中國人將大米當作主食是一樣的。

那麼中國人吃什麼呢?

中世紀的中國,情況同樣不樂觀,剛好進入了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朝初年。

這段時期同樣是戰爭不斷,不過也引入了許多胡人的食物,宮廷美食最豐盛,比如武昌魚、胡羹、胡炮肉、麵筋、豚皮餅等等,當然這些都是皇室貴族才能吃得起的,主食已經基本上形成了「北麥南稻」,麵食、豆腐、大小豆、蕨菜(野菜)是主要食物。

隋唐兩代經濟得以發展,北方的飯桌上也開始出現了米飯,隋唐時期,還有在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月令廣義》載:唐人立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春餅者,薄劑煿菜肉裹食也。

隋唐飲食盛行「胡風飲食」肉類較多、飲酒業發展相當快,五代十國基本上沿襲隋唐飲食風俗,只是戰亂過於頻繁,中原人紛紛南遷,吃不飽的人比比皆是,五胡亂華也是中國歷史上:「黑暗期」。

宋代一統天下後,飲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宋朝雖然打不過外敵,但沒有什麼內亂,經濟發達,民間百姓都吃得起飯,蘇軾被貶後,經濟條件有限,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就買回了豬肉,作出了東坡肉。

豬肉是廉價品,蘇軾在《豬肉頌》當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蘇東坡新創「東坡肉」,豬肉漸漸成為了民間最常見的肉食,宋朝還出現了地攤小吃,也沒有宵禁,到三更紛紛收攤,五更又開始擺攤。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美食在發展,但大多數末年都會出現一個情況:「饑荒」,秦末、隋末、唐末、明末、清末無一例外,明末年間的大饑荒更是出現「赤地千裡」,中國吃飽飯的年代並不多。

好在袁隆平發展了雜交水稻,溫飽問題才基本解決,不得不說我們還是生在了一個好時代。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只能吃水煮豆子、黑麵包時,中國人在吃啥?
    像中國的唐宋原明時代正是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那個時候的歐洲人只能吃水煮豆子與黑麵包度日,那文明優於世界的中國人在吃什麼呢?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說清楚,讓大家了解到中國有多美好。歐洲人的中世紀是一個終結時代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各個國家陷入了軍事紛爭的階段,從這以後到十世紀近五百年的時間裡面都是歐洲人最不願意提起的中世紀。在這個時代裡面,食物就真的只能是充飢的食物,根本談不上多麼美味可口。在很多打仗的地方,食物基本保障也沒有得到。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吃黑麵包、水煮豆子的時候,中國人吃的什麼?
    說起歐洲很多人都想到自由先進,在個別人眼中,歐洲的空氣都是清新乾淨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但凡有一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中世紀的歐洲是多麼的愚昧落後。就拿最重要的「吃」而言,歐洲的飲食文化落後了中國上千年之久。
  • 中世紀歐洲的黑麵包有多硬?跟板磚有一拼,砸地上都不掉渣
    中世紀歐洲人吃的麵包,跟我們現代人那種發酵過還加入白糖奶油的鬆軟麵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於壓縮餅乾的一種無酵餅,又幹又硬又磕牙……而古埃及人的麵包,雖然通常也沒加奶油,但一般倒是發酵過了。當時,就算是貴族領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條形黑麵包。
  • 中世紀後期歐洲人吃得挺好:工人每天能吃肉,麻風病院天天吃魚
    這是因為君堡毗鄰愛琴海,捕魚業非常發達,在君堡魚肉的價格只有穀物價格的三分之一,在君堡經常吃魚肉的都是窮人;以目前流傳下來的資料看,一對君堡最窮的平民夫婦家庭是可以保證每天都吃燉海魚的,隔三差五還能喝點葡萄酒,逢年過節家裡還能買只雞什麼的。
  • 蝙蝠:我進化這麼醜,你們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中國人除了天上的飛機,地上四條腿的桌子外,其他就什麼都吃了。有個笑話說,蝙蝠:我花了千百萬年,才進化到今天這麼醜的境地,你們竟然也吃?中國人:我們啥都吃!每當我們看新聞,看到其他國家,什麼野兔成災,什麼魚到處泛濫成災,我們中國人不禁要問了,怎麼都沒人吃呢,這麼好吃的東西?而且還在中國賣得也不便宜,要是野生的那就更貴了。
  • 郭學明:歐洲中世紀之一——日耳曼人
    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滅亡,可看做是中世紀的始點。終點是什麼時候呢?有人定義在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滅亡的1453年;也有人把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看成新時代的開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說中世紀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之間。大體上講,中世紀是從5世紀末到15世紀末長達一千年的歷史。
  • 號稱「啥都敢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本草綱目》給出答案
    然而很多人提出疑問面對什麼都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見他們去吃貓肉呢?其實無論是古代中國還是現代中國對貓的態度都是極其尊重的。因為貓是在西漢時期通過絲綢之路來進入到我國境內的,可以說是半個洋玩意兒。當時的貓被引進中國之後因為專吃田鼠保護了莊稼,得到了當地人們的喜愛,自然而然的貓就成為了當地人民的朋友。
  • 啃最硬的麵包打最硬的仗,歐洲人對硬麵包的執著從何而來?
    你永遠不知道一塊中世紀的黑麵包裡到底有多少種奇奇怪怪的成分。這種黑麵包粗糙堅硬,甚至有怪味,唯一的優點就是能長期儲存,就算變質了也會被添加到其他食物中重新烹飪,總之一點也不會浪費。顯然,吃又黑又硬的麵包並非歐洲人民的喜好,而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回想起過去那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真的不堪回首。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雜食中國人:熱衷吃與談吃,是飢不擇食還是我吃故我在?
    雜食中國人:「啥都吃」與「烹飪的殘酷」《魚翅與花椒》一書序言的標題是「中國人啥都吃」。啥都吃,這是外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美食根深蒂固的印象。扶霞在書中提到,明清時期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和商人記錄了中國人吃貓肉、老鼠以及動物生殖器等奇聞;甚至到了21世紀,英國媒體還會公開抨擊中國菜,說中國的食物具有欺騙性,永遠不辨真實面目。
  • 日本戰犯的斷頭飯,有啥不一般?只有東條英機吃得特殊
    今天就來說說7戰犯死前細節,他們的斷頭飯是啥樣。 這天,他們吃的仍然和平常無異,獄中統一配發的美國軍用餐,7人都沒有什麼食慾。 (戰犯獄中吃飯) 最後這一頓斷頭飯,只有東條英機1人提出,要吃日本料理
  • 10世紀歐洲爆發「聖安東尼之火」,患者渾身灼燒感,這是什麼病
    但是在大約一千年前的歐洲,那裡的人們很多時候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除了生活水平低下之外,他們還時不時受到疾病的威脅。肆虐過中世紀歐洲的疾病就有黑死病、出血熱、鼠疫等,這些疾病總共導致了當時歐洲的人口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除了一些現代人所熟知的疾病之外,那時候的歐洲其實還遭受過其他奇怪疾病的困擾,例如今天要介紹的這種疾病——「聖安東尼之火」。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吃不好的東西?
    在很多西方人眼裡中國人什麼都吃,一些西方人更是認為中國人吃自己的寵物,養貓養狗就是為了食用,還偷鄰居家的狗等等。顯然這是一些西方人的偏見,他們忽視了世界各地各個人種吃的所有「怪異食物」。哦,是的,甚至在佛羅裡達的一家餐館也供應蝙蝠;在歐洲腎餡餅、哈吉斯、血布丁、發黴的奶酪裡面有蛆,蝸牛、青蛙等等。在美版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吃不好的東西?可能想攻擊某人,選擇他們的食物邊緣化他們非常有效。
  • 《魚翅與花椒》:中國人啥都吃?英國作家的味蕾探險記!
    成都「中國人啥都吃「在序言中,扶霞就以「中國人啥都吃」的標題開頭,描寫了她的味覺「探險」之旅。在外國人的印象中,皮蛋是難以理解的奇怪食物。不僅如此,她還以一個英國人的視角客觀地道出了飲食背後的種種問題:食品安全、奢侈浪費、生態環保…… 現在看來,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她對中國人吃野味的描寫,雖然時間過去已久,但如今疫情當頭,讀到這些場景還是令人後怕。
  • 為何很多歐美人不吃動物的內臟?是不喜歡吃還是嫌棄內臟比較髒?
    他們就天天從下水道中撈豬下水,拿來洗洗,弄乾淨了白切丶紅燒吃得開心得不得了!但昆明人當時是不吃豬下水的! 我六十年代到昆明郊區的晉寧縣的昆陽磷廠工作,一開始那兒的人也不吃蝦,他們拿蝦餵鴨子。說蝦刺嘴。但隨著外地人越來越多,他們看到外地人吃蝦也試著吃起來,等我70年代後期即將離開昆陽磷礦時,當地人也吃蝦了,而且蝦價高於魚價!有時還會拿上斤把蝦送給醫生當禮物了!
  • 歐洲中世紀窮得叮噹響,為何不到百年時間,反超中國
    地理大發現是歐洲中世紀,應對危機中的一項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這也印證了老子的那句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地理大發現前的危機15世紀,歐洲各國迎來了農業生產停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的危機。
  • 中世紀、歐洲與封建的時間差
    所以有人說中世紀歐洲的成形,是因為阿拉伯蠻族的入侵,無意之中將法蘭克與義大利綁在一起。到9世紀,雙方的合作進一步加強。繼承丕平王位的查理曼,親自領兵前往義大利,保衛羅馬周邊的安寧。而羅馬主教,更是親手將皇冠帶在查裡曼頭上,宣布他是「羅馬人的皇帝」,完全不把東羅馬皇帝的正統放在眼裡。
  • 印度人來到中國旅遊,嚇的飯都不敢吃,吐槽中國人什麼都敢吃
    近年來,中國發展很快,甚至很難在世界上找到與中國發展相媲美的第二國家,但是,根據世界各國的觀點,印度很可能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很顯然,在中國人的眼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印度的發展太落後了,怎麼能把它和中國比較呢?
  •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家家戶戶都裝了空調!歐洲表示中國人是怕熱的,那代表中國的電力系統完善。而美國更是說了些沒根沒據的話,說中國在未來會變窮,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發展十分不錯,變窮的只有美國而已。中國通過改革發展,已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研究出了北鬥導航系統,要比美國的GPS系統來說,更加的先進。中國基建方面也是世界第一,建造出了港珠澳大橋,被稱為世界奇蹟。
  • 中國人會吃,可不是啥都敢吃,面對非洲這些美食,也只能退避三舍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作為中國人一定不會對「吃貨」這個詞語感到陌生,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可是「二手」消息有的時候的確不夠靠譜,咱們中國人會吃,可不是啥都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