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下去永遠是人類的第一目標。從地球開始出現生命開始,物種發發展與繁衍就離不開食物。數千萬年前的恐龍就是因為地球環境突變失去了食物而滅亡,而我們人類也是因為敢於下樹,從樹上採集到地上狩獵這才促進了人類的進化,最初的時候,世界各地的人類都是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壽命普遍不高,二三十歲就匆匆的結束了一生。
到後面,人類將火使用在食物上面,發現熟食比以前的生食無論是從口感,營養,還是飽腹度都要好太多,從這個時候開始,人類就已經告別了過去的生食時代,正式進入了熟食時代,因為食物可以熟吃,使得人類壽命大幅度延長,有能力在比以前更長的時間裡去構建文明社會,中國人就是這樣,從原始社會跨入奴隸社會,就是靠著各種工具的使用與中國領先世界的食物烹飪技術。
放到現在,中國的食物與烹飪技術雖然沒有法國人的那麼浪漫華麗,雖然沒有日本人的那麼生吃刺身,雖然沒有俄國人的那麼多肉多飽腹,但中國的食物仍然是獨步世界。這是從中國有國家就開始的,且不說中國現如今享譽世界的湘,川,渝,滬,豫,廣,閩等諸多菜系,就古代而言,中國也是遠超西方。
像中國的唐宋原明時代正是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那個時候的歐洲人只能吃水煮豆子與黑麵包度日,那文明優於世界的中國人在吃什麼呢?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說清楚,讓大家了解到中國有多美好。
歐洲人的中世紀是一個終結時代
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各個國家陷入了軍事紛爭的階段,從這以後到十世紀近五百年的時間裡面都是歐洲人最不願意提起的中世紀。在這個時代裡面,食物就真的只能是充飢的食物,根本談不上多麼美味可口。在很多打仗的地方,食物基本保障也沒有得到。有的時候還會發生人吃人的事情。
中世紀歐洲人吃的食物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貴族醃製的香料肉類加麵包。另外一類就是底層百姓吃的白水煮豆子加黑麵包。因為當時的歐洲香料產地十分稀少。大部分的香料都是通過中東越過絲綢之路從中國進口。所以香料成為了衡量歐洲貴族財產多少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中世紀,歐洲人的眼中香料不僅能夠打扮自己,還能夠讓食物變得更加美味可口。這些都是貴族的選擇,平民就根本沒有選擇。
因為歐洲社會沒有圈養牲畜的習慣,所以他們不能像中國那樣。在每年冬季的時候進行屠宰活動。中國百姓再難一年到頭還能吃上幾次肉。歐洲人就根本吃不上肉。他們吃的是一種黑麵包。這種黑麵包並不是我們現在用麥粉所製作而成的全麥麵包。而是一種未經過酵母發酵的麵團式麵包。在冬天的時候,一些歐洲貴族婦女甚至拿著堅硬的麵團式麵包當做棍子防身。
中世紀終結了奴隸制社會的豐富食物。也將歐洲平民生活中的飲食結構變得單一。 除去這種未經酵母發酵的麵團式麵包外,歐洲平民另外一種主要食物就是水煮豆子。這還是能夠活下去,平民吃到的最好食物,大部分的歐洲平民沒有食物都已經在那場黑死病之中餓死。那麼對應歐洲的中世紀時代,中國人在吃什麼東西呢?
唐宋元明時期中國人的生活飲食
先從貴族而言,中國人從神農嘗百草時代就已經確立了稻、黍、稷、麥、菽等五種食物為代表的五穀食物體系,還有以先秦貴族為主的牛羊肉體系。平民百姓則是尋常的蔬菜,如今天冬天吃的白菜,芹菜,霍菜之類,看起來的確比較單調,但到了唐宋時代就開始豐富多彩起來了。
唐朝貴族光吃飯就給很多品種,像南方進貢而來的稻米飯,北方傳承已久的粟米飯,還有一些較少的黍米飯和紅米飯。這只是飯,輔助食物還有麵條,湯餅,饅頭,各種燒餅。當然,那個時候豬肉還不盛行,絕大多數貴族都是吃的牛羊肉,至於皇帝吃的山珍海味如猴腦,泥鰍打洞,鮑魚翅,熊掌這些估計歐洲人聽都沒聽過。
時間進入到宋朝之後,才是中國美食的大爆發時代,鐵鍋和炒菜的出現讓中國美食進入到了高峰階段,北宋時人一部《東京夢華錄》寫盡了那百萬人口大城開封的美食。像當時著名大詞人蘇東坡改良之後的豬肉更是讓人垂涎三尺,流傳到現在都是紅白喜事上的必備之菜,還有夏天驅除暑氣的冰鎮飲料,冬天取冰儲存在地窖之中,夏天取出來做各種甜食的製冷劑,這一點都不比我們現在人差。
結語:
明清以後,隨著大航海語地理大發現,美洲的辣椒,玉米,土豆,洋芋,番茄,紅薯陸續傳入中國,中國人炒菜的調料又多了一種,到清朝的時候衍生出來了號稱一百零八道菜,道道不同的滿漢全席,今天更是產生了一個省一個菜系,一個地方一個特色的中國美食。由此觀之,西方差中國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