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蛐蛐「叫」來八方客,曲阜姚村鎮「蟋蟀經濟」真紅火

2021-01-17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康巖

立秋到,蛐蛐叫。一年一度的 「蛐蛐季」——曲阜市姚村百姓的「黃金季節」,雖說暑氣未消,但難擋姚村鎮百姓捉蛐蛐、賣蛐蛐的熱情,蟋蟀聲裡數鈔票的日子又來了。連日來,姚村鎮的蟋蟀交易日漸火爆起來。

每逢農曆七八月份,該鎮數千名群眾便加入抓捕蟋蟀、兜售蛐蛐大軍,「蟋蟀季」成為了當地百姓一年中最賺錢、最忙碌的季節,小蟋蟀成了群眾的致富蟲。小蛐蛐還「叫」來了八方客,來自上海、北京、天津、江蘇等地的蟋蟀收購商紛至沓來。在鎮駐地府前街燈光市場、西辛、西孔、姚西等地蟋蟀市場,每天早晨五六點鐘一直到夜間十一點,十裡八鄉的上千群眾來此交易。各大交易市場上,蟋蟀鳴叫聲,討價還價聲,車流穿梭聲,共同演奏出姚村鎮獨有的蟋蟀交易曲。不僅靠著抓蟋蟀賺錢,附近農民、商家更是看到了「蟋蟀季」商機,家庭餐館、家庭賓館等各種為外來客商服務的場所隨之紅火了起來。

據了解,姚村鎮大部分地塊屬鈣質褐土區,所產蟋蟀以個頭大、牙堅齒利、性情猛烈馳名。在歷年全國蟋蟀友誼大賽上,姚村蟋蟀多次力壓群雄、勇奪桂冠。從2013年起,該鎮依託當地蟋蟀協會,由政府搭臺,年年為「蟲蟲辦節」,招攬天下「蟲迷」,並通過洽談、推介和諸多經濟合作的方式,服務當地百姓,讓姚村蟋蟀「叫」聲更響。

此外,姚村鎮還組織綜治辦、派出所、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蟋蟀產業相關村村幹部成立聯合巡查組,開展系列綜合整治活動,營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交易環境,確保姚村蟋蟀名聲更響,全鎮「蟋蟀經濟」舞得更歡。蟋蟀文化作為一項傳統民俗文化,在該鎮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良性發展。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被商人買走的蟋蟀會被人工養殖一段時日,而後流向全國各地,在一個個圓柱形小瓷罐中開始它們的「角鬥士」生涯。杭州人玩的蛐蛐,幾乎都是這樣來的。
  • 數百「蟲老闆」燈光市場收蛐蛐
    本報記者 張曉科 攝      每年進入8月,位於曲阜西北部的姚村鎮便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節。作為蛐蛐主產地,姚村的燈光市場聞名全國,每年都有數百計的收購商會集於此。據初步統計,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在此交易蛐蛐的金額高達千萬元。蛐蛐帶來的豐厚利潤,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捉蛐蛐的大軍之中,也催生了蛐蛐經紀人這一新興職業。
  • 《北方各路蛐蛐特點》
    各位蟲友北路蛐蛐都玩了不少年了,我也來總結一下,寫寫玩玩!哪裡錯了請大家賜教。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
  • 蟋蟀市場出現高價蛐蛐 一隻賣3萬(圖)
    訪山東兩個小縣城因蛐蛐名揚四海「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 」在蟋蟀聲聲漫吟輕唱中,涼風四起。愛蟲之人,又打點行囊,向著每年都要去的山東寧津、寧陽等蟋蟀產地進發。三秋主人就是其中一位,因為童年的美好記憶,作為上班族的他仍對蟋蟀情有獨鍾。
  • 深秋陪伴國人千年的,就是那幾聲蛐蛐叫
    又是深秋季節了,這時候晚上安靜下來,我們常常聽到幾聲蛐蛐叫,不管是農村的堂屋還是城市的角落,晚上都少不了這幾聲蛐蛐叫。其實,這幾聲蛐蛐叫已經陪伴我們中華民族走了千年。不信,我們一起來聽聽:國風·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 山東寧陽縣一隻蛐蛐賣出高身價!靠蟋蟀產業給全縣帶來6億年產值
    為了助力「蟲經濟」,寧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舉辦「鬥蟋比賽」,規範蟋蟀資源的開發。今年受疫情影響,寧陽蟋蟀在網絡上的銷售,逐漸成了「主力軍」。據村民回憶,寧陽縣這幾年身價最高的蛐蛐曾賣出過11萬元。網友評論:「會不會分不清是誰的了?」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
  • 蛐蛐的秘密:生命力僅百天的蟲子何以被把玩近千年
    寧陽縣鄉飲鄉小孔家村外的一個十字路口,形成了中國著名的蟋蟀交易市場——黑風口。  當年,遠道而來的蟲客為了看到第一手蛐蛐,半夜坐著小馬扎,在路口攔截抓蟲的農民。四周都是溝,天黑風大,起名叫「黑風口」。  許敬晴是村裡的85後,從他記事起,村裡就出現了拿著大哥大來收蟲的上海人。改革開放後,鬥蟋逐漸擺脫了「老四舊」的枷鎖,開始成為一部分富人的新娛樂。
  • 古代的蛐蛐經濟催生出的傳統職業人!
    在古時,中國民間捉蟋蟀,訓蟋蟀,賣蟋蟀為生的人,被稱為螺戶,又被稱為操蟲手。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有錢有閒的富貴人,會在白露前後鬥蛐蛐為戲樂,並能夠插花賭博,鬥蛐蛐被有錢人認為是一種風雅的遊戲,是為花鳥魚蟲之中的蟲字。在《紅樓夢》中,賈府的少爺賈璉就整日以遛鳥鬥蛐蛐為樂。無論是真風雅還是附庸風雅,都需要花高價購買高品質的蛐蛐。
  • 山東寧陽蛐蛐身價連年攀升 今年最貴的賣了11萬
    因為鬥蟲的巨大需求,蛐蛐身價連年攀升。今年在寧陽市場上最貴的一隻,據稱被天津商戶買走,價格是11萬元。  被商人買走的蟋蟀會被人工養殖一段時日,而後流向全國各地,在一個個圓柱形小瓷罐中開始它們的「角鬥士」生涯。  杭州人玩的蛐蛐,幾乎都是這樣來的。
  • 蟈蟈與蛐蛐的區別 蟈蟈是草綠色且不發亮
    喜歡蟈蟈的朋友在選購蟈蟈前或多或少都會碰到一些選購的問題,就比如很多人喜歡蟈蟈,卻選了蛐蛐,其實蟈蟈與蛐蛐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那麼他們具體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愛寵網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蟈蟈與蛐蛐的區別。蛐蛐屬於蟋蟀科,但是僅僅是其中的一種。
  • 敘詭筆記|蛐蛐:立秋之後的「千年鬥局」
    「庭後高屋五楹,花竹繞砌,遙聞喓喓之聲,清如戛玉,即所蓄之大蟋蟀焉。」顧娘子延請楊子進屋,對他說:「我聽說你家傳挑選、飼養促織的方法,又來自京城,見多識廣,所以想邀請你來談談心得。」這時天已徹底黑了下來,「遍室皆燃巨燭,輝煌如晝」。楊子四下望去,不禁目瞪口呆,「四壁皆以文楠為架,異錦裝璜,上列細泥陶器數百具,制絕精工,皆蟲也」。
  • 山東一隻蛐蛐賣11萬 小小蟲子咋這麼值錢
    蛐蛐學名叫蟋蟀,又叫夜鳴蟲、將軍蟲、促織等。稍微帶點品種品相的正常情況下,少的數百元,多的也就幾千元,個別品相極佳的也就是萬元左右一隻沒有什麼成本、也不存在什麼收藏價值的蛐蛐(俗稱「百日蟲」,能活到冬天就算賺了),突然被炒到11萬,會不會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每年中秋節前後,山東的幾個蛐蛐主產地都匯集了來自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的客戶。而這些地方的男女老少都會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田間地頭抓起蛐蛐來。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蟈蟈屬於昆蟲綱螽斯科,是一種短翅的鳴蟲。蟈蟈的體色是綠色或褐色的,看上去有些像蝗蟲。不過二者也比較好區分,蟈蟈的翅膀比身體短,會鳴叫;蝗蟲的翅膀比身體長,不會鳴叫。蟈蟈的鳴叫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前翅的摩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鳴叫,只有雄性的才可以。
  • 介紹幾種蛐蛐,給想要玩蛐蛐的人,這些事情你要知道!
    介紹幾種蛐蛐,給想要玩蛐蛐的人,這些事情你要知道!鬥蛐蛐是什麼信託大家都不陌生,但在全國陋習模的地方卻也實在不多,且應大局部集中在北方。但南方也並不是沒有,全國最大的比賽之一就在上海,擁有相稱成熟並且完滿的市場。吃瓜群眾對什麼感樂趣?自然是什麼樣的蛐蛐咬起來厲害,這故事可就長了。
  • 延津130多個村莊的農民靠逮蛐蛐發家,月入四五萬 | 豫記
    蟋蟀,又叫蛐蛐,是秋季河南農田裡最常見的昆蟲,但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它的價值。河南延津縣的農民卻不一樣,他們將一隻蛐蛐賣到八千甚至更高的價格,並做成了大產業。全縣130多個村莊70%的農民一到八九月就去逮蛐蛐,一個月掙個四五萬都是小意思。
  • 快樂老人苑松成會學蛐蛐叫
    得知記者前來採訪「口技爺爺」——苑松成,小區裡的好多小孩都來湊熱鬧。為了展示他的口技絕活,苑松成首先給大伙兒秀了一把蛐蛐叫。只見他從院子裡的洋槐樹上隨手摘了一小片葉子放在了舌頭上,蛐蛐的叫聲就從他的嘴裡出來了,聲音惟妙惟肖,真讓人難以相信老人竟有這樣的絕活。老人說他會表演蛐蛐的三種不同叫法,它們分別是:休閒叫、打架叫、勝利叫。
  • 刻骨銘心的蟋蟀將軍:白牙紫青
    這這這哪裡是蛐蛐,簡直就是一頭野獸啊!!!!」我連忙扯起嗓子大叫:「老波子!!!小賓!!!快點來啊,我抓了個大的!!!」聲音立刻把我的兩個搭檔喚了出來,大雜院的生活就是這樣,叫一聲誰都能聽見,當然還有那些我不想見到的人也一股腦都從各自的窩裡鑽了出來。老波子知道我煩人多,看到人越來越多他主動發話:「幹麼?你們來幹麼?都八腚(滾蛋),再不八腚我可真揍了!!!」
  • 新手必讀:怎樣正確的養蟋蟀
    棲息在喬木和灌木的種類夜間叫,草叢種類日夜都叫。蟻蟋亞科(Myrmecophilinae)的種類小型,3~5公釐長,無翅,弓背,生活於蟻巢中。鉦蟋亞科(Mogoplistinae)的種類(無翅灌叢蟋)常見於灌叢或熱帶多沙地區水邊的碎石下,體細長,5~13公釐,無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鱗片。蛣蛉亞科(Trigonidiinae)的種類(有翅灌叢蟋)4~9公釐長,產卵器劍形,生活於池邊灌叢中。
  • 那些年我們養過的蛐蛐、竹蛉、金鐘兒
    城市環境的變化是不可逆的,想天黑以後一邊遛彎納涼,一邊聽蟋蟀的鳴叫,已然是沒了條件。不過,小朋友們還可以在家裡養鳴蟲。今天,趁著六一兒童節,果醬請二豬老師給大家講講常見的鳴蟲和籠具,明天我們還將繼續教小朋友們在家養蛐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