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操蟲手」是幹啥的?古代的蛐蛐經濟催生出的傳統職業人!

2021-01-09 馬不才說生肖星座

何為操蟲手?在古時,中國民間捉蟋蟀,訓蟋蟀,賣蟋蟀為生的人,被稱為螺戶,又被稱為操蟲手。在過去的封建社會中,有錢有閒的富貴人,會在白露前後鬥蛐蛐為戲樂,並能夠插花賭博,鬥蛐蛐被有錢人認為是一種風雅的遊戲,是為花鳥魚蟲之中的蟲字。在《紅樓夢》中,賈府的少爺賈璉就整日以遛鳥鬥蛐蛐為樂。

無論是真風雅還是附庸風雅,都需要花高價購買高品質的蛐蛐。因此以操蟲為業的操蟲手,只需要忙碌一個秋天,就可以賺取非常豐厚的收益,其他時間做些副業,就完全可以養家餬口了。

在我國,鬥蛐蛐的風氣可謂是源遠流長,到了唐宋時期,更是盛行於世。就比如說南宋丞相賈似道,因為玩蟲還寫出了一本流傳後世的書,叫做《促織經》,可是一本研究蛐蛐的專著,其本人也是蛐蛐專家了。他在書中說:「白露出將軍,人人愛色青,其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黃不如青。」在他的書中,蛐蛐的品級各有其名稱,比如什麼白牙青,烏頭金翅,三段錦等等。

這操蟲手的營生,大多是家傳的,因其中有很多經驗,大多是幾代的人心血結晶,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甚為珍貴,不太可能外傳給別人。有些技藝高的操蟲手,可以通過蟋蟀的叫聲判斷其品位,看一眼蟲子,就知道是什麼品種,怎麼稱呼,有什麼講究,在青黃紫紅白黑異七大品類中,還有諸多名目,什麼和尚頭,五花斑,紅殺青等等,都要看一眼就叫得上來,才能稱為合格的操蟲手。而這些內容,對於外行人來說,需要很長時間去學習。

對於操蟲手來說,捕是第一關,最難的卻是第二關,捕到之後該如何養。這個養蛐蛐,可是一個費工夫的細活,需要具體到每一隻蟲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養法,需要考察十二個部位,形聲頭眼牙項翅身尾足腿須。針對不同的蟲,餵什麼吃的,放在什麼樣的盆子裡,用什麼樣的水洗澡,甚至包括什麼時候讓其交配,如果防病治病,皆有一整套的學問,沒有幾年的手把手教,根本學不會。

除了以上這些,養蛐蛐還分季節,有早秋中秋晚秋,以及鬥後四個階段,各有不同的養法。可見養蛐蛐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

相關焦點

  • 《北方各路蛐蛐特點》
    各位蟲友北路蛐蛐都玩了不少年了,我也來總結一下,寫寫玩玩!哪裡錯了請大家賜教。
  • 小蛐蛐「叫」來八方客,曲阜姚村鎮「蟋蟀經濟」真紅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康巖立秋到,蛐蛐叫。一年一度的 「蛐蛐季」——曲阜市姚村百姓的「黃金季節」,雖說暑氣未消,但難擋姚村鎮百姓捉蛐蛐、賣蛐蛐的熱情,蟋蟀聲裡數鈔票的日子又來了。連日來,姚村鎮的蟋蟀交易日漸火爆起來。
  • 延津130多個村莊的農民靠逮蛐蛐發家,月入四五萬 | 豫記
    每到八九月份,頂著頭燈,拿著手電筒,揣著挎包,彎著腰尋摸著逮蛐蛐,再尋常不過了。之所以這麼幹,是因為蛐蛐能賣錢,看看那些外地牌照的車,北京的、上海的、山東的,都是收蛐蛐的客商開的。在該村,村民一月靠蛐蛐掙個四五萬,小意思。延津這個地方的蛐蛐有啥主貴的,能這麼賣錢?據說,蛐蛐的成色跟水土和環境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土質含鈣量高,蛐蛐的骨架牙齒就更大更結實;氣候溫暖,植被茂密,更適合蛐蛐生存。大概,延津的水土和環境,特別招蛐蛐喜歡吧。所以,能養出很值錢的蛐蛐來。什麼樣的蛐蛐最賺錢?
  • 活餌飼養 針頭蛐蛐繁殖攻略
    進入正題:1、環境-鋪一層幹泥沙和乾苔蘚,長期保持乾燥。-找小盒子裝滿泥土,泥土長期保持溼潤。-找點雞蛋盒,或者其他便於攀爬,能大量增加表面附著面積的東西,記得時常更換雞蛋盒。-成年蛐蛐彈跳力好,兇悍好鬥,所以儘量弄大點的箱子。 自己的環境80長,50高的,養了3,4年,目前沒發現過有能力越獄的。2、餵食更簡單,人吃啥就扔啥,新鮮果皮、菜葉、米飯等等等,注意更換變質的食物。
  • 數百「蟲老闆」燈光市場收蛐蛐
    作為蛐蛐主產地,姚村的燈光市場聞名全國,每年都有數百計的收購商會集於此。據初步統計,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在此交易蛐蛐的金額高達千萬元。蛐蛐帶來的豐厚利潤,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捉蛐蛐的大軍之中,也催生了蛐蛐經紀人這一新興職業。
  • 從傳統民間玩具看中國古代玩具設計智慧
    古代傳統節日眾多,還有其他豐富的玩具。如清明時節的紙鳶,端午時節的香包、百索和艾虎,除夕時節的爆竹、煙花和儺面具。節日與玩具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古代觀賞類的玩具古代觀賞類的玩具有很多。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前翅近膜質,較弱,前緣向下傾斜,靜止時左翅覆於右翅之上方。
  • 山東「蟋蟀」經濟:寧陽縣今年最貴蛐蛐賣了11萬
    轉手數次翻幾番,今年最貴11萬每年立秋到白露,寧陽縣泗店鎮柳廠村的黨振海都會把精力放在地裡――每天起早貪黑,不是種莊稼,而是抓蛐蛐。抓了20多年的蟲,他經驗豐富,只要在一片苞米地外看看長勢,或停下腳步聽聽這一帶蛐蛐的叫聲,就能判斷出是否有好蛐蛐。如有發現,他就會手持半個拳頭大的捕蟲網兜去地裡,貓著腰「聽音辨位」,搜尋蛐蛐。
  • 西方古代藝術概念中的智識傳統
    摘要:西方古代藝術概念從內涵與形態都迥異於現代藝術理論,但是先者是後者的概念原型,後者乃先者的自然結果,其要義在於貫穿始終的智識傳統。  一 古希臘時期的技藝:作為專業知識的智識傳統  論及西方的古代藝術概念及其理論傳統,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將是我們首先需要攀登的兩座思想高峰。
  • 山東一隻蛐蛐賣11萬 小小蟲子咋這麼值錢
    而山東最近發生了一件與蛐蛐有關、讓人震驚的事——一位來自天津的商戶在山東寧陽買下了一隻蛐蛐,成交價高達11萬!   據了解,如果是餵雞餵鳥用的沒什麼品種可言的蛐蛐,幾十塊錢能買三五百隻。寧津縣柴胡店鎮的尤清林抓了30多年的蛐蛐,他說捉蛐蛐靠的是運氣,有的時候百八十畝地裡沒有什麼好蛐蛐,有時候莊稼地裡跑一趟就好多隻,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賺好幾千塊。   蛐蛐經濟到底有多火?在寧陽縣泗店鎮,短短三四十天的周期,就有超過6億元的資金流動。
  • 科學網—聽蟈蟈 鬥蛐蛐
    夏日的夜晚,如果你湊近草叢去聽一聽,就能聽到蟲鳴,而且可能不只一種蟲鳴,其中就有蟈蟈和蛐蛐。 蟈蟈屬於昆蟲綱螽斯科,是一種短翅的鳴蟲。蟈蟈的體色是綠色或褐色的,看上去有些像蝗蟲。不過二者也比較好區分,蟈蟈的翅膀比身體短,會鳴叫;蝗蟲的翅膀比身體長,不會鳴叫。蟈蟈的鳴叫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靠前翅的摩擦。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鳴叫,只有雄性的才可以。
  • 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
    但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發生了分離和對立,由此給經濟與社會的進步以及人本身的全面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也影響到科學與人文本身的繁榮與發展。因此,如何解決好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融合,是當前國際國內社會應當努力思考與探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本版今日推出《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一文,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此問題的思索,希望能引起學界朋友和廣大讀者的更多關注。
  • 革新傳統文化 助力文創出圈
    我國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邁上百萬億元新臺階......在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裡,中國人民逆風破浪開新局,取得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成就。國家在復甦之後的一切仿佛一鍵重啟,發展勢頭銳不可當,文化經濟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
  • 趙壯道:集體主義價值觀守護了中國傳統文化
    【趙壯道:集體主義守護了中國傳統文化】  洛陽理工學院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趙壯道在論述集體主義文化基因與中國的文化安全時認為,集體主義守護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和諧文化,和諧文化的價值內核是一種群體主義或整體主義文化,而群體主義或整體主義價值觀正是集體主義文化在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歷史表現形態,中國的集體主義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群體主義的積極內涵進行了吸收和借鑑,如愛國主義、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觀念。
  •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 傳統村落保護困局如何破?
    他表示,針對這些問題,首先要採取搶救性措施,啟動瀕危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行動,實行掛牌保護;其次要加強管理和指導,減少建設性破壞,將傳統村落保護的責任義務納入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再者要促進村落經濟發展,提高收入,穩定生活,制定綜合性支持政策。
  • 對於傳統產業,替代還是互補
    人工智慧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產業,而是會成為改進傳統產業的工具。反過來看,傳統產業的巨大需求也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人工智慧不能偏離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智能化,將催生更多的人工智慧需求和技術革新要求  人工智慧的熱潮洶湧襲來,在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和有趣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我國傳統產業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為其發展注入新動能、釋放新動力。  人工智慧會替代傳統產業嗎?當「阿爾法狗」擊敗人類最優秀的圍棋手時,人們面對剛剛起步就釋放出巨大能量的人工智慧,難免存在這樣的疑問。
  • 財富趨勢:網際網路催生新富豪 傳統產業失落
    這一變化除了公司自身經營因素外,產業因素才是最主要因素,也體現出網際網路行業的狂熱。  影視傳媒行業在2013年和2014年同樣廣受資金的追捧,併購事件不斷,這一產業與網際網路也密切相連。劉寶林家族、劉革新家族、王俊民家族則跌出了百億俱樂部。  傳統產業財富「不溫不火」  與上述幾大產業風光相比,傳統產業則顯得「落寞」與「無奈」。近幾年中國經濟一直處於較為困難時期,而突出表現出來的則是傳統產業出現危機,特別是這兩年,傳統產業中壞消息不斷,產能過剩、資金鍊斷裂,破產重整等事件頻頻發生。
  • 中國傳統相術知識:面相的起源
    中國傳統的相術,能夠經歷千年而不衰,至今依舊能夠給予我們很多經驗上的指導,在其神秘的面紗之下,到底蘊含了怎樣的智慧呢?今天馬不才就給大家講一講,在傳統相術之中面相的起源。面相由來已久,在中國古代,很早就作為統治階級識人用人的工具,甚至史官在記錄歷史人物時,也非常注重對於面相的描述。比如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錄秦始皇的面相:「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這段描述就是正對秦王的這種面相,而具備的個人特徵,忘恩負義,虎狼之心。這是一種經驗性的總結。中國傳統的相術,首先是起源於日常生活經驗。
  • 家裡來「稀客」 像蛐蛐卻沒有翅膀,這是啥蟲?
    高新區於女士家發現怪蟲,像蛐蛐卻沒有翅膀  高新區的於女士在家裡發現了一隻非常稀奇的蟲子,這隻蟲子像蛐蛐,但沒有翅膀,並不是蛐蛐,身子像蝦,卻也不是蝦,腿很長還長有一些分叉……「這種昆蟲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感到非常驚奇。」12月29日,於女士說。
  • 「蛐蛐」賭場,賭前給蛐蛐洗澡按摩「找對象」
    臺子中間一個陶盆裡,兩隻蛐蛐閃轉騰挪激戰正酣,臺子上方懸有100瓦白熾燈一盞,十餘名中年男子圍在臺子四周,不停地大聲叫嚷著,還有十餘名男子或蹲或站,在一旁休息閒聊。「觀戰」中,民警發現不停有玩主押注,賭注從幾百到幾千不等。玩主們用黑色攝影包帶來蛐蛐,捉對進行廝殺,蛐蛐雙方的主人、看客可以隨時下注,賭場內設有專門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