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簡答題
37.神經細胞的電活動有哪幾種基本的反應原則?其特點如何?分別對應於哪幾種電位?
答:1.「全或無」原則:
特點:每個神經元都有一個刺激閾值,對閾值以下的刺激不發生反應;對閾值以上的刺激無論其強弱均給出同樣幅值的脈衝發放。
2.級量反應原則:
特點:其電位的幅值隨閾上刺激強度增大而變高,反應頻率並不發生變化。
電位:突觸後電位、感受器電位、神經動作電位或細胞單位發放後的後電位,無論是後興奮電位還是後超級化電位都是級量反應。
3.神經信息在腦內的傳遞過程,就是從一個神經元「全或無」的單位發放到下一個神經元突觸後電位的級量反應總和後,再出現發放的過程,即「全或無」的變化和「級量反應」不斷交替的過程。
38.簡述在認知學習中,顳下回所起的作用及其實驗證據。5P92-93
答:1.顳下回可分兩部分:
(1)遠離枕葉的部分與三維物體的認知學習有關;
(2)與枕葉距離較近的部分與二維圖形鑑別學習有關。
2.實驗:對猴進行了延緩的物體不匹配訓練。
首先讓猴觀察一個圓柱體,當它將圓柱體移開就會發現下面有一小塊食物。
間隔10秒鐘以後,猴的面前出現兩個物體,一種是剛剛見過的圓柱體,另一個是未見過的長方形。
這時猴移動長方體也會得到一小塊食物,如果它移動曾見過的圓柱體,則得不到食物。
訓練幾日,這種行為模式就得到鞏固。
對猴子進行手術損毀與枕葉相鄰的兩半球顳下回,術後需對之進行73次訓練才能重新習得這種行為;
而損毀與枕葉遠隔部位的顳下回,則訓練1500次仍不能重新學會這種行為模式。
將行為訓練中匹配時間間隔從10秒逐漸延長至120秒,損毀與枕葉相鄰的顳下回,不影響這種逐漸延長的延緩反應;
損毀遠隔枕葉的顳下回,則猴不能學習這種延緩的不匹配行為。
根據這一實驗結果,他們認為在認知學習行為和物體記憶中,遠隔枕葉的顳下回具有重要作用。
電刺激顳中回和記錄顳下回神經元單位發放的實驗研究,也證明了顳下回在不同顏色物體匹配學習和延緩記憶中具有重要作用。
39.與間腦和海馬損傷有關的記憶障礙分別是什麼?其表現如何?6P112-113
答:1.間腦與柯薩可夫氏記憶障礙:表現:遺忘加虛構。出現順行性遺忘,隨後又出現逆行性遺忘;
2.海馬與順行性遺忘症:表現:順行性遺忘,即對剛剛發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記憶。
3.間腦損傷的病人遠事記憶也遭到破壞,而海馬損傷的病人,遠事記憶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