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翅羹背後的環保誤區

2021-01-19 緬懷趙南元教授

趙南元

 

   「吃魚翅羹,還是粉絲湯?」看似一個嗞嗞冒傻氣的問題,卻蘊含著營養學、經濟學、比較文化學、生態學、食物鏈、可持續發展、保護物種多樣性等一系列重要的學問。對這個問題最直白的回答就是:問問你的錢包,如果它鼓漲飽滿,就吃魚翅羹,如果是癟癟的,粉絲湯也將就了。

 

   所謂魚翅,就是鯊魚鰭中的細絲狀軟骨。鯊魚屬軟骨魚類,鰭骨形似粉絲,但咬起來度比粉絲更脆,口感要好一些。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看,魚翅(即軟骨)並不含有任何人體容易缺乏或高價值的營養,所以吃魚翅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由於中國地處溫帶冬季寒冷,旱澇天災頻仍,內陸地區距海洋比較遙遠,故食品保存技術十分發達,乾燥水發工藝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幹蝦、海參、鮑魚、魚翅、燕窩、魷魚、香菇、玉蘭片、黃花、木耳都是這種方法的應用實例。在這個乾燥水發的過程中會有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食品的質地和味道有時會優於鮮品,還能除去一些有害物質。其中魚翅的炮製和烹調工藝十分複雜而專業,幾乎不容業餘者染指,這不僅為魚翅羹的高昂價格提供了理由,更奠定了吃魚翅堪稱中華文化奇芭的地位。如果這些技術因不吃魚翅而失傳,無疑是中華文明不可估量的損失。

 

   軟骨並非稀罕之物,豬排骨下端就有很多。當年水滸中魯智深拳打鎮關西之前就曾讓他把五斤軟骨剁成碎末,不知對應何種菜式,恐怕只是為了尋釁滋事而已。以當今科學技術之發達,開發一種將豬軟骨切成細絲的機器應非難事,如此可讓普羅大眾經常吃到「豬魚翅」。可惜飯館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賺錢的傻事。對飯館而言,魚翅的存在意義就在於可以找到漫天要價的藉口。這類奢侈消費的經濟學意義(例如「涓滴效應」之類)早有經濟學家論述,此處不贅。

 

   近年傳說由於鯊魚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導致重金屬逐級富集,含汞量超標。但這個說法作為不吃魚翅理由恐難成立。因為食品含汞量的標準是按照每天或經常食用的條件制定的。而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胃口角度來說,我們都不可能像水俁病患者吃魚那樣經常大量吃魚翅。

 

   生態平衡問題暫待後述,僅就單一物種來看,保護物種多樣性可以歸入可持續發展。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一個令全人類頭疼的難題,幾乎所有經濟魚類都面臨過量捕撈瀕臨滅絕的危機。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家所說的「公共牧場效應」:在人人可以自由放牧的無主牧場上,每個人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都儘可能多放牧牲畜,最後的結局必然是草場退化,所有牲畜都沒得吃。隨著捕撈技術的發展,浩淼的海洋早已不是「無盡藏」,成了無限增長的捕撈能力下的有限資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市場失靈的地方引進「計劃經濟」,通過國家法令或國際公約,實現限時或限量的捕撈,我國的伏季休漁就是這樣的一個措施,已經初見成效,但看起來力度還不夠,最好能休他幾年,讓漁業資源(物種)得到充分的休養生息,才能捕到和50年前一樣大的黃魚、帶魚。

 

   鯊魚也是一種魚,和黃花魚、帶魚、鰣魚或金槍魚、鮭魚都是一樣的。鯊魚除了繁殖較慢(體內受精、卵胎生)、容易誘捕之外並無特殊地位,本可以和其他魚類採用同樣措施保護。專把吃魚翅提出來加以非議,說中國人特別殘酷,把鯊魚切掉鰭又扔回海裡,那是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表現。各個國家、民族、宗教有自己的文化,如果出現互補的現象是好事不是壞事。正因為中國人吃美國人不吃的雞爪子,美國才有機會向中國出口雞爪子賺錢。自己不懂得吃的東西就認為不「應該」吃,把自己的文化看成唯一正確的「文明」,虛構各種荒謬理由反對別人吃狗肉、吃魚翅、吃熊膽牛黃狗寶,這是典型的文化霸權主義。為了讓子孫後代還能吃上魚翅,讓燦爛的中華文明綿綿永續,保護鯊魚資源非常重要。為此,應該經過充分的科學調查,拿出可靠的數據,制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鯊魚捕撈限額,頒發許可證,按定額捕撈。

 

   鯊魚在生態平衡中的作用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目前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糊塗觀念。在一些極端環保主義的人士看來,上帝是最仁慈的,自然界處在一個美妙的生態平衡之中,任何對這一平衡的改變都是「破壞」,現存的每一個物種(包括蚊子、病毒)都是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然而自然界的歷史事實並不支持這個觀點,進化史中有過多次的大滅絕,生態平衡是動態而不是靜態的。中國的古人對此有所認識:「天地不仁,視萬物如豕狗」。況且即使按照這個觀點,人類作為一個物種也是生態平衡的一個環節,人的行為也是維持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人類的特殊性僅僅在於,人有智慧,可以讓生態平衡朝著有利於本物種的方向發展,例如保護物種資源,維持可持續發展,消滅蚊子和有害病毒。

 

   有一個環保人士經常講的故事,說加拿大的麋鹿和狼之間構成「生態平衡」,如果沒有麋鹿狼會餓死,而如果沒有狼麋鹿也會因不受追捕而運動不足,變得日趨衰弱。這個故事的前一半勉強可以接受(可以假定那個冷地方除了麋鹿沒有其他可吃的動物),後一半則令人費解。一般情況下草食動物在沒有肉食動物控制的情況下,可能會把草吃光而滅絕,但這種情況在自然界中幾乎不會發生,因為在食草動物食料減少時種群數量會減少,形成新的平衡狀態。特別是在加拿大這樣的寒帶,半年沒草吃的日子足以控制麋鹿的數量不會太多。至於沒有狼的追逐會使鹿的體能下降更讓人難以接受,麋鹿是一夫多妻的動物,激烈的求偶鬥爭足以提高它們的體能,實際上我們的麋鹿園(是另一種,四不象)也沒有放狼進去。如果這個故事具有普遍意義,那麼對於大象這種沒有天敵的草食動物,就需要我們每天開著吉普車架上機關槍去追捕它們,否則它們的體能就會退化。實際已經發生的情況是,如果沒有人的捕獵,象的數量會增加到破壞生態的程度。

 

   鯊魚是海中的狼,但我們沒有見到鯊魚的追逐會提高其他魚類體能的說法。鯊魚數量的適當下降,有利於保護已經瀕臨滅絕的其他漁業資源,而吃魚翅正是人類維持海洋生態平衡的一種在經濟上可行的方法。

 

   沒有經濟上的可持續性,一切環保口號都只能流於空話。東北虎養殖場面臨財政危機,就是因為禁止虎骨酒斷了它的財路。實際上我國野外的東北虎已經基本絕跡,少數從西伯利亞流竄過來的也無法形成種群。東北虎也失去了生態意義,野外的生態空間已經無法維持其生存,它們不得不襲擊農民的牛。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東北虎已經成了保護物種多樣性的唯一途徑,只有將其納入經濟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才可能長久維持,為此需要開放虎骨酒、虎皮製品等商業利用,只有這樣才能讓東北虎園擺脫經濟困局,得以擴大。從生態角度看,野外沒有老虎,會不會造成野豬泛濫呢?現在還沒有發現,即使出現這種狀況,人也有足夠的肚子把野豬的數量吃回到正常水平,人類已經佔據了大多數的生存空間,有能力承擔控制生態平衡的使命,前提是什麼都吃。狗熊的命運要好得多,一方面是野外生存比老虎容易,更主要的是它的膽汁可供藥用,為它們賺取了足以擴大種群數量的糧食,如果吃熊掌也能開放,前景會更為光明。目前養殖的朱䴉也面臨食料危機,完全可以高價出售幾隻給外國的動物園,換取飼料錢。從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角度看,合理利用(包括吃)是保護物種的最好方法。豬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容易滅絕的動物,就因為我們吃它。印度教視牛為神,但印度的牛沒有美國、歐洲、澳大利亞這些吃牛肉的地方多。

 

   當然,養殖鯊魚可能在經濟上不合算,對於這類物種,就要用「計劃經濟」的方法管起來,限量消費,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但是,也正因為存在消費,管理的費用才有支付的理由,須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浪漫主義的極端環保意識形態只會給真正的環保事業製造窘境。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經編輯肢解後刊登於《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4.1,這裡是原文。)

相關焦點

  • 「拒食魚翅」是浪費? 揭秘魚翅背後黑色利益鏈
    這份報告還稱,每年因魚翅交易而捕獲的鯊魚約有2600萬~7300萬條,如今魚翅的價格高至700美元/公斤,消費者對魚翅羹的旺盛需求成為鯊魚捕撈業的強勁動力,目前參與鯊魚製品交易的國家已超過125個。協會首席代表子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鯊魚重量大,對出遠洋捕撈的漁民來說,帶幾條鯊魚回去不現實。鯊魚肉需要快速冷凍處理,才能防止其中的尿素轉化為使肉產生臭味甚至毒性的氨。
  • 臺環保部門負責人吃魚翅 引撻伐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島內名嘴溫紳9日在社交發文,爆料與臺當局環保部門負責人李應元以及政商界友人共赴魚翅宴,引發外界對李應元的批評。李應元10日坦承,確有此事,9日中午應邀參加了這場友人舉辦的午宴,席間確實吃了魚翅。他聲稱自己曾一度猶豫,但未來會好好警惕,避免外界誤解。
  • 央視曝光人造魚翅真相:明膠+色素
    把魚翅錯當成粉絲吃,這樣的情形出現在一些相聲小品裡,人們往往會一笑了之。但這魚翅看著確實很像粉絲。魚翅作為高檔的食材,過去一直是高檔次的宴席上才出現的菜。「二兩魚翅一車菜」,這是餐飲行業裡的一句話,也就是說在餐桌上一碗魚翅的價可以買一車的菜。如今,人們講究環保,講究生態,越來越多的人抵制吃魚翅。可是,許多飯店的菜譜上,仍然把魚翅擺在醒目的位置。
  • 【遊俠導讀】近來,「魚翅該不該拒食」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口水大戰...
    第四步,半小時後,「魚翅羹」做好,呈透明粉絲狀,口感有嚼勁  近來,「魚翅該不該拒食」的話題在微博上引發口水大戰。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讓人關注的,是市面上銷售的魚翅,其中竟然不乏「假魚翅」以及「三無」人工魚翅,被酒店以幾十元價格購買後,轉手變成數千元的高檔食品出售。最近,現代快報記者走訪發現,南京市場也有「假魚翅」在公開銷售,主要成分有的標註為「魚膠」,有的標註為「食用明膠」,多銷往飯店。經過簡單的烹飪,這種假魚翅的確能以假亂真。
  • 明膠+色素 粉絲變魚翅
    海皇魚翅羹就是用這種合成粉絲做成。   明膠+色素 營養=零 30元做6份 每份售價158元   調查   魚翅羹根本不含魚翅   南京一家飯店的婚宴現場,廚師們正在把一盆盆魚翅羹端到各個餐桌上。廚師稱桶裡魚翅全是假的。   在浙江省的慈谿市有一家豪華酒店,其鮑珍魚翅羹是一道招牌菜,一直受到顧客的青睞。記者暗中取樣,送到相關部門進行檢測,5天之後,檢測結果出來了,這道所謂的鮑珍魚翅羹,根本不含魚翅成分。   業內人士透露,合成魚翅也稱仿翅,這些假魚翅在餐飲業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   那這種仿翅究竟是由什麼成分組成的呢?
  • 環保組織:若不阻止魚翅消費鯊魚30年將被撈盡
    而之前,一場由民間環保組織發起的「爭創零魚翅城市、尋找零魚翅飯店」行動已在網上網下如火如荼地展開。飯店能不提供任何魚翅料理嗎?宴席點魚翅,你會婉轉拒絕嗎?保護鯊魚,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這些問題不時地拷問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眾的道德觀。拒翅為什麼首選深圳?
  • 魚翅:遠去的黃金夢
    魚翅上桌,一人一份,盛在描金邊牡丹花紋樣的精巧瓷器裡,金黃色,貴氣逼人。我們兩家人平日都很樸素,絕沒有過自己下館子點魚翅吃的經歷。後來我問我爸,好吃嗎?我爸抬高眉毛說:魚翅呀,怎會不好吃?金銀財寶,燕窩魚翅,小時候總在故事書裡讀到,代表的多是老百姓金光閃閃的富足夢想。
  • 匪夷所思,現在居然還有吃魚翅的環保高官!
    臺灣「環保署長」李應元日前被爆出席魚翅宴,引發島內環保團體憤怒,有評論稱,「身為環保署長,應該以身作則,怎麼會吃魚翅?」對此,李應元10日出席活動時認錯,並表示「以後不會再吃,也要親友別點」。據臺媒10日報導,島內媒體人蔡漢勳9日在臉譜上發文稱,「與李應元等政商界人士餐敘,許久已沒吃到魚翅」,並貼出魚翅照片。這點燃了島內環保團體的怒火,有環保人士紛紛轉發痛批「環保署長做這樣的事情,真的交代不過去」。隨後蔡漢勳緊急將文章刪除。
  • "魚翅粉絲做"不是笑話 82個樣品79個是"人造"
    魚翅,由鯊魚鰭加工而成的淡幹品。而在中國,在傳統飲食文化中,「翅、參、燕、鮑」四大頂級食材,魚翅則居於首位,長期受到人們的追捧,一些人甚至將消費魚翅作為身份的象徵。   魚翅價格不菲,一小盅魚翅羹售價動輒幾百元,甚至千元。然而,許多人並不清楚,魚翅售價高昂的背後卻隱藏不可告人的秘密。
  • 王石楊瀾籲拒吃魚翅踐行環保
    廣告中,姚明推開擺在他面前的一碗魚翅,拒吃。今天,王石也發出微博呼籲拒吃魚翅,「吃魚翅?你out啦!」他把吃魚翅、女人裹小腳、男人留辮子稱為三大陋習。「我在這裡號召,我們不要被時代out了,我們一塊兒不要吃魚翅。」不少網友對他這一行為表示大力支持,企業家拒吃魚翅,正是踐行環保,呼籲這樣的公益活動多做些。也有網友質疑他在作秀,魚翅跟普通人距離很遙遠,根本沒有拒吃的資本。
  • 調查稱粉絲調出美味的魚翅 專家稱營養不及肉蛋
    粉絲打扮成魚翅加入調料蒙吃客——廣州海味批發市場暗訪假魚翅內幕昨日,央視曝光了北京一些著名飯店用明膠、海藻酸鈉加色素製作假魚翅的內幕。記者在廣州一德路等海味批發市場暗訪發現,確實有商家售賣合成魚翅。業內人士表示,真魚翅羹每盅原材料價格就高達幾十元,加上各種成本,每盅至少要賣上百元。調查魚翅精調出「美味」記者昨日在一德路海味批發市場看到,這裡有許多批發魚翅的店鋪。根據品種、質量以及大小的不同,價格從300元/500克到幾千元/500克不等。記者向多個商家打聽合成魚翅,商家均稱賣的是真魚翅,從來不賣合成魚翅。
  • 背後隱藏的中國魚翅交易令人駭目
    儘管這兩款襯衫並不是由Spreadshirt設計,但很多網友依然炸了:環保就環保,你扯上中國人幹嘛??中國人這麼多,肯定每個人都吃魚翅嗎??一時之間,這家公司被網友各種猛批種族歧視...後來,這家公司出面澄清說這只是一種幽默,和種族主義無關。但是後來頂不住壓力,還是把這些襯衫撤架了...
  • 我說,這位臺灣「環保署長」,你也好意思吃魚翅?
    臺灣名嘴溫紳9日晚在臉書上發文,稱與蔡當局「環保署長」李應元以及政商界友人共赴魚翅宴,引發環境保護團體 (簡稱環團)的批評。李應元對此坦承,席間確實也吃了魚翅,他也曾一度猶豫,未來會好好自我警惕。  溫紳發文後幾小時,魚翅宴事件已經在環團間發酵,其臉書也被環團截圖,事後溫紳已經刪文。
  • 英媒:中央反腐行動令魚翅銷量在中國暴跌
    英國《衛報》8月7日文章,原題:中國魚翅銷量最多銳減七成消費魚翅在中國是富有的象徵。隨著財富的增長和民眾對於奢華產品的渴望,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魚翅消費及進口國。然而,野生救援協會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魚翅的銷量已銳減50%到70%。據野生救援協會的數據,在中國魚翅交易的中心廣州,魚翅銷量已下降82%。
  • 臺「環保署長」人前喊環保人後吃魚翅
    李應元出席魚翅宴惹議。(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11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蔡當局「環保署長」李應元因日前出席魚翅宴,引來環保團體痛批。他10日受訪時承認有吃魚翅,但當時一度猶豫,表示未來會自我期許、深自警惕。
  • 美媒:中國國航禁運魚翅折射國人動物保護觀念巨變
    美國《華盛頓郵報》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國航禁運魚翅折射觀念巨變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已成為中國大陸首家禁止魚翅運輸的航空公司,這標誌著中國對瀕危野生動物貿易的態度正發生重大改變,無異於向瀕臨滅絕的鯊魚種群拋出一條救生索。就在不久前,中國宣布禁止國內象牙交易,對終結肆虐非洲的偷獵大象行為而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 不起眼的香港樓頂對魚翅的迷之需求每年7300萬鯊魚被殺害!
    網絡配圖傳統餐桌上有一道名菜叫「魚翅羹」,因為寓意著尊貴和財富。近日一不起眼的香港樓頂曬滿了魚翅令人震驚!「被扔進水裡之後,鯊魚往海裡越沉越深,再也沒有任何生存的機會了。」據估計,為了做成所謂的「魚翅羹」,每年約有7300萬鯊魚被殺害。
  • 「美味」背後的代價——保護鯊魚,拒吃魚翅
    「美味」背後的代價——保護鯊魚,拒吃魚翅 (1/24) 由於對魚翅需求的不斷增加,每年有數千萬隻鯊魚被捕殺,這對鯊魚種群和海洋生態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鯊魚岌岌可危的生存狀況,並加入保護鯊魚的行列,根與芽北京辦公室、國際人道協會與北京動物園聯合舉辦「『美味』背後的代價——保護鯊魚,拒吃魚翅」圖片展,以幫助公眾了解這一殘忍交易背後的真實故事。
  • 國際環保主義者稱讚中國公務接待禁止魚翅禁令
    【環球時報記者 趙曉松 葉貝茜】中國政府8日宣布不得在公務接待中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餚和用野生保護動物製作的菜餚。法新社9日報導稱,該禁令得到國際環保主義者的稱讚,他們認為此舉將為保護瀕危物種創造先例。
  • 千元「魚翅」竟是粉絲明膠 不是內行的人「吃不出來」
    魚翅,人們餐桌上的一道高檔美食,被列為我國傳統美食的海味八珍之一,餐桌上的魚翅不僅加工工藝複雜,而且價格非常昂貴。而正是因為價格昂貴,不少造假者就看中了這裡面的商機,幹起了加工製造假冒魚翅的「生意」,甚至有投訴稱,在一些地方的市場上假冒魚翅的產銷量已經超過了真正的魚翅,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