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TOPIA:別人談種族,我們談談城市烏託邦

2021-01-07 澎湃新聞

對法國這樣的動畫片大國來說,一部迪斯尼動畫大片能場場爆滿非常難得。《瘋狂動物城》上映一月有餘,筆者跑了兩個影院,兩場都是提前一小時售罄,無奈等到第二天提前網上預訂才買到票,還是排長隊入場,全場滿座。

每個人在這部片裡各取所需。純粹為獲取歡樂的人收穫了萌的愛意;喜歡政治的人會認為,這是迪斯尼背後的力量在警示川普;對做城市研究的人來說呢?專業慣性會投射到娛樂中去,想像這是部充滿城市精神的作品,就如石崧《動物烏託邦:論兔子朱迪的城鎮化》中寫道:「朱迪從兔窩鎮坐著告訴列車駛入動物城的路上,夏奇拉的一曲《Try Everything》響起的一刻」,就是在「講述一隻兔子經歷的一次奇幻的城鎮化之旅」。

的確,介於城市規劃和人文社科之間,我覺得,用「動物烏託邦」概念做電影名更準確。從「城市創造無限可能「這個隱喻開始,也跟原名Zootopia呼應:這是以喜劇的形式,藉助動物,認真嚴肅地在討論烏託邦。

一、官僚、野性與種族

在進入烏託邦的概念之前,我們來談談,英文和中文世界中,不約而同出現的各種對電影的官僚、野性和種族的解讀。看到兔子和狐狸進入警察局的那一刻,人們自然想到行政部門。而我想到的是哪裡呢?巴黎郊區的警察局!簡直一模一樣的場景和服務風格(可能比樹懶稍微再快個半拍)。

作為對官僚體制的呼應,在獅子市長被捕時, 「野性」成了城市衝突的引發器,整個動物城瀰漫著陰謀,說動物們從遠古祖先那裡遺傳來的野性基因會突然爆發,喪失一切人性。對現代社會中的「野性」,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在他的《野性思維》中有經典的解釋:「它既不被看成是野蠻人的思維,也不被看成是原始人或遠古人的思維,而是被看成是未馴化狀態的思維,以有別於為了生產一種效益而被教化或被馴化的思維。」

而在市長助理的陰謀被發現時,這種「未馴化狀態的思維陰謀」被破了,主題變成正邪鬥爭——很顯然,電影必須是大團圓,不然就不勵志。正如很多評論對種族的解讀:市長助理綿羊成為市長後,在臺前做人樣,而她的綿羊家族在臺後製造陰謀,這不可避免地會讓觀眾產生聯想,這明顯在批評美國某些政客的家族生意嘛。

綜合官僚、野性與種族,如果要把電影放在批判城市政治的語境下討論,可以這樣看:藉助動物,電影批判了全球化帶來的一種保守化趨勢的社會心理——族群與族群之間的信任不再,城市、國家中的衝突形影不離。

二、反城市烏託邦主義

而從上述解釋,再回到電影開始的「現代城市」的全景和各種局部景觀,我們能夠理解:電影基於批判,更新城市模型本身,提出一種更完美的解決城市社會病症的模式。那就回到了兩百年沒有停息過的一個概念演進:城市烏託邦。

對這部電影的名字,美國版和法國版同用topia這個古希臘詞根,正好呼應了這種積極的願景。正如英文作者Erin Whitney把電影和迪斯尼1981年出品的《狐狸與獵狗》(The Fox and the Hound)做了對比,說這是繼1981年後迪斯尼最重要的政治電影,反映的是「平等」、「恐懼」和「接納」等屬烏託邦範疇的人類社會主題。

這又引出社會學的一個問題:城市本身是否真的存在託馬斯•莫爾提出的「烏託邦「呢?

現代城市的發展,確實也按照從古希臘城邦模式開始的「城市烏託邦」演變。城市向柯布西耶理想中的「高效率空間機器」邁進,各種人都能按照列斐伏爾提出的城市權,在城市空間獲得更多平等的權利。

圖一:託馬斯•莫爾(Thomas More)的烏託邦島(圖片源自網絡)

藉助現代城市烏託邦脈絡,我們可以研判「動物城」提出的城市模式。城市規劃領域最有名的烏託邦實驗有三個:一個是傅立葉的法倫斯泰爾城,一個是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還有柯布西耶的光輝之城。

傅立葉的法倫斯泰爾城,是他基於自己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設計的和諧空間制度,用一種工農結合的組織形態造城,並為這種制度繪製了藍圖,以食堂、商場、俱樂部、圖書館為中心,生活區和工廠區各在一側。這和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大師羅伯特•歐文的新和諧城(New Harmony)隔著英吉利海峽相互呼應。

圖二:傅立葉的倫斯泰爾城(圖片源自網絡)

圖三: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提出的新和諧城(圖片源自網絡)

這兩種並未脫離古典城邦模式的城市模式,並沒有得到實現。只是通過英法兩國的現代城市模式,部分得以合理化。倫敦和巴黎的老城,是不是和上圖有些像呢?

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基於帶有空想社會主義的和諧城市觀念,並考慮到當時英國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對自然空間的需求,以及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病,把健康、自然作為新的烏託邦,風靡於20世紀初的歐美城市。但這種烏託邦也並未完全實現,大部分城市只是把田園城市理念作為大型住宅小區的一種設計模式。

圖四:霍華德的田園城市,中國現在的小區倒是流行用這種理念(圖片源自網絡)

在霍華德之後,從羅馬建築大獎賽脫穎而出的一批建築師們,不滿足於做畫圖匠人的工程師,開始想像他們的城市。設計了巴黎歌劇院的託尼•卡尼爾(Tony Garnier )是其中的佼佼者,提出了「工業城市」的藍圖,把住宅、工廠、電廠等分區設計,更像一個生產型城市的烏託邦。

圖五:卡尼爾的「工業城市」,有點像十年前中國流行的開發區(圖片源自網絡)

不過,這些初步具備現代意識的空想家們,對城市的想像力還是有限。集大成者是柯布西耶,他的烏託邦在歐洲引起爭議。1930年,柯布西耶對塞納河右岸附近(現屬巴黎警察局)的街區推倒重來的「光輝之城」方案:把一切支撐在立體的建築空間中,住宅樓底層全部架空,高速公路也全部造在空中,城市地表作為連續型的公園,行人可以自由散步。

圖六:柯布西耶的「光輝之城」方案,有些似曾相識。(圖片摘自柯布西耶基金會官網)

柯布西耶的城市烏託邦最後沒有實現,其規劃理念也沒有被歐洲接受,但從「建築是居住的機器」衍生的城市規劃觀念,影響了戰後新興國家的城市建設,其烏託邦成為亞洲都市的基本模型。

巴黎今日在討論為何不接受柯布西耶的城市規劃觀時,不同學科也給出了不同答案。但有一條是一致的,其烏託邦理念基於機器和效率,並沒有考慮城市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而城市的根本主題無非在於人口流動、生存和生活,可以延伸出的話題包括移民、生產、權利等。從這個角度說,zootopia似乎是修正過的柯布西耶烏託邦城:運轉精良的機器中,人人生而各得其所,一切和諧完美得令人髮指。

圖七:迪斯尼描繪的Zootopia會成為未來的城市模型嗎?(電影劇照)

為什麼一代代大師提出完美的城市方案,都以不能實現告終?動物城電影與巴黎人給出了答案,城市空間只是社會形態的反映,只要「社會」存在,必然會有衝突、和平等主題出現。而烏託邦的提出者,是把他們的烏託邦作為一種終極模式,而不是城市社會自然演進的工具。

三、空談烏託邦,還不如談談現實城市中的動物和人

把「城市烏託邦」去魅後,我們借列斐伏爾在1960年提出的、關於城市社會最重要的概念——「城市權」,來談真實城市社會中動物與人的關係。列斐伏爾的概念,總被國內誤解為只是人或城市公民的各種政治、財產權利。事實上,他是把城市作為一種現代性來看,簡單點說,把城市和社會等同,從這個角度說,「城市權」譯為「城市法則」或更準確。

把「城市法則」和Zootopia聯繫起來看,則是把空間中的動物視為和人平等的一種存在。在這一點上,法國的作家和社會學家們遠遠走在了我們前面。

幾年前,法國作家紀堯姆•杜帕(Guillaume Duprat)的手繪漫畫書《Zooptique》(《動物眼中的世界》)風靡世界,被譯成多種語言出版。薄薄的小書沒有講什麼複雜的東西,而用細膩的筆觸和童話般的繪畫,普及了一個科學常識:同一個城市風景,在不同動物的眼中,色彩、大小、清晰度是不一樣的。比如,傳說中的喵星人,看這幅城堡,大體上只有一片綠色和白色,而且是模糊的;而汪星人的視野明顯比喵星人大,它還能看到蛇、烏龜等各種小動物。

圖八:人類最親密的兩類動物哥們眼裡的城市風景(圖片源自作者圖書)

對動物與城市關係的問題,社會學家也沒閒著。法國社會學家Nathalie Blanc寫的《動物與城市》,她以人對這種動物有沒有喜好(désiré)對動物進行幾類:比如阿貓阿狗們就是家庭屬性的動物,而老鼠、蟑螂等就不是屬於普通動物了。這個分類成為城市社會對人和動物的基本關係形態。

她在書中認為,討論城市中的動物,實質要回到人怎麼定義自然的問題,尤其是加入了科技、道德和宗教的各種複雜要素之後,怎麼面對不同物種的問題。其實,Zootopia電影就很好地回答了她思考的問題。

這在Christophe Traini的著作《動物要素(1820-1980)的社會歷史論述》中,把「越來越少的野生自然形態」作為一個重要結論,他認為城市化的過程中,把文明和野生對立起來看,使得動物棲息的空間越來越少。而動物園、植物園這些城市化的形態,更多的是觀賞性和科學研究性,並不是純粹的野生形態。

同時,他認為「溫情」(tendresse)牌是城市中產階級興起後才有的市民-動物新型社會關係形態,這跟中國的「汪星人」和「喵星人」等不同的動物擬人化異曲同工。這本書的閃光處在於,大量分析了動物的本真性,以及城市是怎麼忽略動物生存的。

其實,行動派早在1887年就開始為動物爭取權利了,從「反對活體解剖人民陣線」(Ligue populaire contre la vivisection)的奠基人Marie Huot提出「動物權」開始,各種不同的動物保護運動在城市不斷發展。對此,城市研究學者也出了份力,從公共政策角度規範城市空間的營造,使動物各得其所。

這個理念影響了法國,光巴黎城內就設置了大大小小兩千餘處動物自然棲息點。為蝙蝠、胡蜂以及其他遊蕩在城市中的動物,營造符合它們習性的棲息地。這不是由官方機構來具體操辦的,而是由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由專家出指導規則、通過各種民間協會去操作,他們有非常詳細的說明書,以指導熱愛這項事業的公民去行動。

圖九:巴黎城內樹上的動物棲息點(圖片源自網絡)

以上給中國城市規劃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城市中是否允許自然空間的存在?事實上,在我們的大城市中,受土地制度、經濟發展、城市觀念等各種要素束縛,很難看到野生和自然的空間的存在,即使有綠地等,也非常人工化、觀賞化,而沒有去儘可能保留或維持空間的自然性。

所以,《瘋狂動物城》除了在視覺效果上,借各位建築大師的成果,提出了一個更完美的城市模型,還從城市烏託邦的討論出發,來看城市社會在各種新的條件下會不會出現舊問題。它的答案很明確:城市物理空間可以愈發完美,但人組成的社會,問題永遠存在。

最後很迂腐地以影迷身份插句話,法國為了讓這麼優秀的電影儘可能地以法語思維模式植入大眾大腦,費盡心思地把法語版翻譯得很精彩,然後儘可能地把英語版場次減少,以讓大家從母語理解這部優秀的電影。實踐證明很有效:法語的狐狸翻譯比英語版的悶騷多了——這一招中國相關部門也可以多學學。

參考文獻:

Blanc, N. (2000). Animaux et la Ville (Les). Odile Jacob.

Gillaume, D.(2013). Zooptique: Imagine ce que les animaux voient. Seuil Jeunesse.

Lefebvre, H. (1972). Le droit à la ville suivi de Espace et politique. Éditions anthropos.

Touraine, A. (2013). La fin des sociétés. Seuil.

Traïni, C. (2011). La cause animale (1820-1980): essai de sociologie historiqu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看Zootopia,學英語
    剛剛看完zootopia,感覺這部片子非常適合小朋友學習英文,不僅是因為裡面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更因為片中暗藏了很多和動物有關的習語。(一)先說說片名zootopia吧,中文翻譯成《瘋狂動物園》或者《動物園烏託邦》。從中文理解的角度,兩者皆可,不過後者更接近本意。
  • Zootopia(瘋狂動物城): 狐狸先生與兔子警官的烏託邦
    這個希臘詞根經常出現在一個英文詞中:utopia,即「烏託邦」。因此,電影更準確的譯名應該是「動物烏託邦」。這不僅僅是一場Happy Ending的兒童喜劇,也是一篇寫給成年人的不完美童話。——一個宣稱「無所不能」的城市,也有這麼多無可奈何動物城的口號是——任何人能成就任何事(Anyone can be anything)。
  • 電影 瘋狂動物城Zootopia裡都有哪些住在哪裡的瘋狂動物?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瘋狂動物城裡面的都有哪些瘋狂動物以及他們都居住在哪兒吧。兔洞屯 (Bunny Burrows)credit: http://www.mrskathyking.com/welcome-to-the-world-of-zootopia/?
  • 烏託邦的悖論
    南非新銳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在第一部充滿才氣的《第九區》中對於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描繪和隱喻後,他的第二部電影《極樂空間》依然保持著對於社會現實的反思精神,這一次,他把矛盾對準了太空中的烏託邦「極樂空間」,為了避免繁瑣的細節展示,影片中對於極樂空間中的人群完美生活的展示主要集中在醫療方面
  • Zootopia!(無劇透+學英文!)
    它教我們不要攻擊少數族裔、不要因出身、種族、文化的差異而產生歧視;它鼓勵我們Try Everything,跨越種族的差異,嘗試擁抱那些看似外表強悍其實內心孤獨的族群。真不愧是製作過冰雪奇緣(Frozen)和超能陸戰隊(Big Hero 6 (●—●) 的團隊,出人意表卻又在情理之中!
  • 群星DLC烏託邦開售 整系列全在打折
    由Paradox製作發行的太空大戰略遊戲《群星》的DLC「烏託邦」已於4月6日在杉果正式發售,售價82元。Steam版預計於約4小時後解鎖,不出意外售價應與杉果相同。    《群星:烏託邦》購買地址:點擊這裡https://www.sonkwo.com/products/2833?
  • 細思恐極的科學實驗:烏託邦式的老鼠城市,人類的未來也會這樣?
    烏託邦這個詞語是柏拉圖創造出來的,16世紀的英國有位學者叫莫爾,他在一本書裡虛構了一個烏託邦式的國家。從此,烏託邦就成了虛構而美好的社會的代名詞。人類社會目前還沒有出現,動物界中會不會出現?帶著這樣的疑問,1947年,美國的動物學家約翰策劃了名為「老鼠烏託邦」的科學實驗。
  • 科學家製造的老鼠烏託邦,種群的衰落,為人類敲響警鐘
    卡爾霍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認為人口過剩會導致社會功能的崩潰,最終走向種族的滅亡。他的結論遭到不少人的反對,但是25號宇宙中老鼠社會的崩壞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還是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因此這項老鼠烏託邦實驗引來了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機構的關注。
  • 《群星》新DLC「烏託邦」預告公布 可建造戴森環等高級建築
    Paradox正式公布了旗下遊戲《群星》的首個大型DLC——《烏託邦(Utopia)》,並帶來了全新的各式太空設施和種族天賦。
  • 歡迎來到「月球烏託邦」!150年後,月球城市會是什麼樣子?
    現在,科學家在一個名為「月球烏託邦」的項目中,揭示了他們認為在未來150年後月球城市的樣子。隨著我們對太空的了解不斷加深,開創一個新世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搬回家或搬到另一個國家已經非常令人興奮了,想像一下搬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棲息地會是什麼樣子。挑戰和問題將是新的、艱巨的,但如果我們採取下一步行動,潛在的機遇和人類可能取得的成就將令人難以置信。
  • 以《天台愛情》為例,解讀周杰倫的烏託邦理想
    《天台愛情》是周杰倫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二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浪子,在無意間英雄救美,邂逅了自己的女神大明星心艾,兩人不在意世俗目光,打破階級束縛,談了一場讓人神往的唯美戀愛。故事裡有青澀懵懂的愛情,有生死與共的兄弟義氣、也有患難與共的街坊義氣、這群生活在底層的人物,在大家看不見的天台用力的生活著,雖然貧窮,但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快樂和美好。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1947年,一位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設計了一個「老鼠都市」,由此來研究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後人類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這個老鼠城市可以容納最多5000隻老鼠,因為食物充足,沒有天敵,這位科學家認為,老鼠應該很快就會達到這個老鼠都市的容納上限。
  • 烏託邦小史:是未來藍圖還是空中樓閣?
    在羅伯特·歐文的誕辰紀念日,我們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烏託邦的「前世今生」。千百年來,人類為何如此迷戀和持續想像著「烏託邦」?「烏託邦」又曾經以哪些面貌出現?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島上有54座城市,最近的兩座城市相距只有24英裡,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最遠也不過一天的路程。這個國度的人民輪流參與勞動,並共同分享勞動成果。幸福富足的生活讓這裡的人民擁有普遍善良的秉性,他們心胸開放,熱衷於接納不同的思想,「到烏託邦來觀光的遊客,如果因為長期遊歷而熟悉許多國家的經驗,一定受到烏託邦人的熱情洋溢的歡迎,他們樂於傾聽世界各地發生的事」。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昨天剛寫完講日本少子化現象的文章,今天打算和大家談談老鼠烏託邦(又稱「25號宇宙」)這個被禁止的實驗。據說這個實驗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也跟昨天聊的日本社會問題的話題有關係。還沒聽過這個實驗的朋友不妨來看看。這個實驗的科學依據是,老鼠和人類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卡爾洪通過模擬一個老鼠的社會環境來預示人類的未來。
  • 老鼠烏託邦
    他為老鼠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環境,一個長2.57米,高1.35米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這個階段充滿了暴力和混亂,第560天,老鼠烏託邦迎老鼠數量巔峰,2200隻老鼠,與將近4000隻的設計上限相差甚遠。自此之後,老鼠數量增長完全停止,也標示著它走向了死亡期。這一階段它們行為消極,暴力,並且縱慾,泛性,同性性行為也增多。統治地位的雄鼠也無法再保全領土和雌性,部分雌鼠取代雄鼠,生育減少,更暴力。
  • 【一周新書推薦】「烏託邦的存在 是為了幫助我們承認自然的不完美」
    美國正在轉變,但並非所有事都在向好的一面前進,這個國家在種族、階層、教育、地理上都充滿了區隔和斷裂:在財富迅速增加的同時,貧富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傳統的信念已然不再能夠指導社會生活,而新的觀念信仰還並未成熟……卡普蘭是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專家,曾經遊歷七十餘個國家,與弗朗西斯·福山、保羅·甘迺迪和塞繆爾·亨廷頓並稱「被最廣泛閱讀的描繪後冷戰世界的作家」。
  • 研究人類終極發展的實驗 老鼠烏託邦實驗
    在上個世紀,就有人用老鼠做了一個長達1588天的實驗,實驗的結果,曾經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這就是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開始的時間是1968年,實驗者是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洪。對老鼠來說,這裡就是真正的烏託邦世界。有吃有喝,不會被天敵或者其他災害消滅。每天要做的就是吃喝拉撒和繁殖下一代。這個系統在理論上最大可以容納4000隻左右的白鼠,最佳數量大約為1500至2000隻左右。按照人們的猜想,老鼠應該會一直的繁殖下去,最終達到空間所能容納的極限,然而實驗的結果卻讓人脊背發涼。
  • 歐寧:烏託邦鄉愁——社群實驗與鄉村建設
    然而,在《金融時報》上評論其他兩本新書——《現實主義者的烏託邦:全民基本收入、開放邊界和每周15小時工作制方案》(羅格·布雷格曼)和《基本收入:建設自由社會和健全經濟的激進提案》(菲利普·范·帕雷斯與楊尼克·范德波特)——時,他對烏託邦思想作為診斷社會弊病的方式毫無懷疑:「它迫使我們面對現在,至少承認需要一個非常不同的未來。」
  • 西北望︱從「無序」到「烏託邦」——疫情下的瓦爾代年會
    報告:從無序到烏託邦因與上層的接近和高水準,瓦爾代年會報告頗受學術界重視,不過它仍是一份學術性報告,不是官方政策,它通常比官方政策更「超前」。今年瓦爾代報告的題目是「歷史如何延續:多樣世界的烏託邦」。有評論說它有「印象主義」色彩,因為它是以烏託邦的形式描述想像中的25年之後的世界。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01老鼠的都市1947年,一位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設計了一個「老鼠都市」,由此來研究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後人類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這個老鼠城市可以容納最多這個現象讓科學家匪夷所思,並且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似乎和老鼠的數量和生存密度有很大的關係,這個現象是否會在人口密度不斷增加的城市中出現?為此,約翰十分著迷,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老鼠都市,無一例外的是,這些看似完美的老鼠都市中,一旦老鼠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老鼠的種群數量就會急速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