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從「無序」到「烏託邦」——疫情下的瓦爾代年會

2021-01-08 澎湃新聞

今年瓦爾代年會於2020年10月20-22日舉行。會議召開之際正值俄羅斯新冠疫情第二波,會前一天感染人數近16000,在這種情況下瓦爾代年會仍繼續舉行,總理米舒斯金和兩位總統顧問更是親臨現場,實屬不易。

當然,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年會從索契改在了莫斯科,並且是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絕大部分國外學者都選擇了線上參加,參加現場會議的主要是俄羅斯學者。

瓦爾代年會通常有三部分的內容,除了大會之外,會前還會發布瓦爾代年會報告,會議結束時頒發瓦爾代年度學術獎。

報告:從無序到烏託邦

因與上層的接近和高水準,瓦爾代年會報告頗受學術界重視,不過它仍是一份學術性報告,不是官方政策,它通常比官方政策更「超前」。今年瓦爾代報告的題目是「歷史如何延續:多樣世界的烏託邦」。有評論說它有「印象主義」色彩,因為它是以烏託邦的形式描述想像中的25年之後的世界。

這一報告與

去年報告

的核心思想一致,但增加了樂觀的底色,並且更為激進。

報告認為,二戰之後建立的國際秩序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

,但它的解體不是災難,而是福音,因為這是對國際秩序所積累問題的總清除。與去年報告的想法有所不同,它不再認為舊秩序的崩潰將導致無政府狀態,而是認為這意味著新秩序的開始。

未來的國際秩序將不會有普遍的道德倫理體系,而由多元化的道德倫理體系所取代;世界將不會有共同目標,國際機制將失去作用;國際結構「分子化」,沒有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能主導世界事務;國家將越來越獨立地面對世界,個人主義和理性主義將支配著國際政治

報告的作者是一批目前活躍在俄羅斯學術界的中青年精英,他們思維活躍,觀察敏銳,富於想像力,觀點大膽,追求創新,這篇報告充分顯現了這些特點。

不過,對報告的觀點也有不同的看法。如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執行主席科爾杜諾夫認為,倫理道德價值多元也就意味著對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失去了共識。把未來國際秩序建立在個人主義和理性主義基礎上,這等於是退回到西方思想而將東方思想排斥在外。國家的行為並不總是理性的,拋棄多邊機制的約束等於各國可任意作為。把當前國際秩序的混亂看作是福音更是難以接受,而且不能保證它不會繼續向國內社會傳導。

報告還有一個弱點是,它不能證明舊秩序的解體一定會走向理想中的烏託邦。報告也反映了俄羅斯人思維的一個特點,既追求理論上的明確性和徹底性,習慣於理論上的大破大立,並且常常是先破後立,在新的替代未建立之前就拋棄舊的。這更符合理論上的正確,但實踐往往比理論更複雜,很難涇渭分明。

瓦爾代年度學術獎是近年來才設置的,去年的獲獎人是米爾斯海默教授。評選有一整套程序,前後三輪。第一輪是由瓦爾代俱樂部成員提名,並且要附上其2019年的代表作品。第二輪是在被提名人中再選出三個候選人,但不能把票投給自己和自己推薦的人。第三輪是學術委員會召開視頻會議,在三個候選人中選出一個。學術委員會參加投票的是11個人,中美德加各1人,其餘是俄羅斯人。本人作為學術委員參加了投票。結果當場就出來,今年獲獎的仍是一位美國學者,但公布要等到年會召開之時。

大會:普京談了近三個小時

當然,大會是所有活動的主體。而每一年最大的亮點都是普京,他的演講和問答也是與會者最為期待的。因為疫情,今年普京沒到現場,而是通過視頻進行演講和回答問題。在演講部分普京是有稿子的,回答問題則是即興發揮。整個過程持續近3小時,其中回答問題佔了三分之二的時間。

普京在演講中用了相當篇幅談國家的作用和社會建設,

他說強大的國家是俄羅斯發展的基本條件

,現在國家的作用依然重要,尤其是在危機的形勢下,抗擊新冠疫情說明了這一點。普京認為,國家的強大首先是來源於人民的信任,還有組織能力、政府的誠實和開放。他認為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能盲目照抄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他強調公民社會在俄羅斯的未來發展中將發揮關鍵作用,但真正的民主和公民社會不能從外國輸入。

在國際秩序問題上,普京明確表示不同意瓦爾代俱樂部報告關於未來國際秩序應完全重建甚至是徹底拋棄的觀點,他認為國際社會還是需要有框架,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應該保留,首先是聯合國和安理會,以及安理會常務理事國的否決權。

普京對多邊主義的內涵做出了自己的認定,他主張多邊主義是對解決問題有真正興趣的相關方的共同參與,而不是無所不包。當相關方能夠達成協議時,外部勢力的介入不會有好結果,尤其是這些外部勢力常常是帶有自私的目的。這一界定反映了俄羅斯在理論思考上的發展,它在多邊主義和新幹涉主義之間畫出了界線,並且也比全球多邊主義和地區多邊主義的區分更細緻,不過它仍有一定的相對性。

問答部分涉及更廣泛的內容,新冠疫情、納卡衝突、吉爾吉斯斯坦選舉危機、納瓦爾內中毒事件、核軍控條約等是比較集中的熱點,特別是納卡衝突和核軍控條約談得最多。

在納卡問題上,普京否定了俄羅斯偏袒亞美尼亞的說法,表示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一樣是俄羅斯同樣的夥伴,亞阿兩國都有200萬人在俄羅斯工作生活,每年向自己的國內寄回數十億美元。他還否定了宗教因素對俄羅斯政策的影響,他說俄羅斯有1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俄羅斯與信奉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也無隔閡。他認為納卡衝突不僅是領土爭端,更重要的是民族衝突。對於支持亞塞拜然和積極介入納卡爭端的土耳其,普京也表示土耳其是俄羅斯的重要合作夥伴。

普京在講話中多次講到中國,包括認為就經濟和政治影響來說中國正成為超級大國,德國也在向著超級大國的方向發展。由於它們的存在使美國已不能再追求地位例外。普京表示俄羅斯客觀地認識自己智力、領土、資源、經濟、軍事的能力,但這次他更突出了中德等其他大國的崛起,對俄羅斯未加強調。另外普京也再次重申了俄羅斯對中國加入美俄核軍控談判的態度,認為這是美中之間的問題,俄羅斯對中國既無要求,也不反對。但中俄雙邊關係不是普京談話的焦點,這也是因為兩國關係不是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

清華大學的閻學通教授通過主持人提出了中俄能否軍事結盟的問題,普京的回答是俄羅斯雖不準備這樣做,但理論上不排除這種可能

,這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普京的這一說法給俄羅斯是否會與中國結盟留出了想像的空間,但不知俄羅斯是真的在考慮這種選擇,還是為了取得某種輿論效果,抑或只是一種理論的推演,因為從理論上說這沒有錯,任何事情都可以想像。

普京:向上海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筆者也幸運地得到了一個正式提問的機會。 編錄如下:

趙華勝

:您好,尊敬的總統先生!

普京

:您好!

趙華勝

:非常感謝您給我這個寶貴機會。今年瓦爾代會議的主題是「流行病的教訓和新議程:如何把全球危機變成世界的機會」。我將簡單地改動一下:如何把全球危機變成中俄關係的機遇。世界正在迅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如何發展中俄關係——政治、經濟和地區和國際合作?我們能期待什麼新的發展?謝謝。

普京

:對於「中俄關係應如何繼續發展的問題」,我可以簡單地說,就像我們近來所做的那樣,就像我們現在所做的那樣就行了。俄中關係趨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甚至沒說我們的關係有特別的稱呼,被稱為

「特別優先的關係」

。問題不在名稱,而在實質。它的實質是,我們相互抱有極大信任,我們之間在所有方面形成了堅固的、穩定的、最主要是有效的工作關係。

我們和我的朋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我有充分的根據這樣稱呼——不僅經常磋商,交流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如何繼續做的想法,而且我們總是能找到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您知道得很清楚,我們在航天、核能源領域一起工作,發展貿易關係,去年貿易額達到1110億多美元。這還遠不是我們可以達到的目標。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多。我們共同建設基礎設施,建造連接我們的橋梁,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橋梁」。我們開展人文交流,實施大項目,有效地進行互補,包括在能源領域,不僅僅是計劃,而是在實施。

中國是俄羅斯一系列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大股東。天然氣在什麼地方液化?不是在中俄邊界地區,而是在俄羅斯北方。我們還在一系列其他領域進行合作。在國際領域,毫無疑問,我們確實是國際事務中非常重要的穩定因素。這一點顯而易見。

更不用說我們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了,在這一領域我們的關係已經具有了傳統的性質。而且,合作不僅是武器的買和賣,而且是技術的交換。我們準備繼續與我們的中國朋友進行這樣合作,也就是友好、相互尊重的合作,我們的目標是要給中國和俄羅斯人民帶來最大程度的利益。

您來自上海?順便說一下,上海是我家鄉彼得堡的兄弟城市。我去過上海很多次。這是一個出色、美麗、非常漂亮的城市,我向上海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願。

本文首發於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的同名公共號,原題「【中國論壇】趙華勝:中俄的確是國際穩定的重要因素——瓦爾代2020年會側記」。「澎湃」經作者授權編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瓦爾代俱樂部:未完持續的歷史——多元世界的烏託邦
    各國都被自己的脆弱驚呆了,他們開始意識到全人類是一體的。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完全顛覆這個世界。國際規則和制度所受到的侵蝕始於20世紀下半葉,那些規則和制度在冷戰中倖存下來,但侵蝕過程在21世紀真正開始了,疫情只不過刺激了這一進程的發展。疫情加速了歷史的演進,但從根本上來說,它並沒有向裡面添加新的東西。
  • 烏託邦小史:是未來藍圖還是空中樓閣?
    幸福富足的生活讓這裡的人民擁有普遍善良的秉性,他們心胸開放,熱衷於接納不同的思想,「到烏託邦來觀光的遊客,如果因為長期遊歷而熟悉許多國家的經驗,一定受到烏託邦人的熱情洋溢的歡迎,他們樂於傾聽世界各地發生的事」。
  • 烏託邦的悖論
    南非新銳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在第一部充滿才氣的《第九區》中對於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描繪和隱喻後,他的第二部電影《極樂空間》依然保持著對於社會現實的反思精神,這一次,他把矛盾對準了太空中的烏託邦「極樂空間」,為了避免繁瑣的細節展示,影片中對於極樂空間中的人群完美生活的展示主要集中在醫療方面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
    可是,故事並沒有按照約翰設想的一樣,在不用擔心食物,並且沒有危險和疾病的前提下,老鼠的種群數量居然一直無法增多,這個本應該能容納5000隻老鼠的完美都市中,老鼠數量從來沒有超過150隻,每當老鼠的數量達到150隻的時候,這些老鼠就會自發性地進入一種奇怪的狀態:不願意繁殖,行為異常,把大量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 娛樂至死—老鼠烏託邦現象
    二戰時期曾有一位科學家進行過一次「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準備了生存所需的足夠資源,場地佔地一千平方米,容納了5000隻老鼠在其中生活。然而沒有生存困擾,在這座名副其實的鼠城裡,老鼠卻並沒有繁衍到無窮盡,鼠群甚至逐漸走向毀滅。第二次烏託邦實驗設計了更優越的條件,結果跟第一次並無二致。
  • 娛樂至死—老鼠烏託邦現象
    二戰時期曾有一位科學家進行過一次「老鼠烏託邦」實驗,實驗準備了生存所需的足夠資源,場地佔地一千平方米,容納了5000隻老鼠在其中生活。然而沒有生存困擾,在這座名副其實的鼠城裡,老鼠卻並沒有繁衍到無窮盡,鼠群甚至逐漸走向毀滅。
  • 老鼠烏託邦:——被稱為「預言了末日」的神奇社會學實驗
    烏託邦接下的故事可概括為艱苦發展期、快速擴張期、數量平衡期、走向滅亡期。,為其充當奴才,甚至以妻妾之道侍奉之;消極麻木之路,這類雄鼠在被趕出社群後似乎放棄了社交生活,既不抗爭也不屈服,而是如同行屍走肉一般聚集在烏託邦的中央廣場,要麼無意義地整日發呆,要麼無意義地攻擊殘殺一起來到廣場的同類(當然這些鼠相互攻擊不為任何目的),而被攻擊的老鼠卻往往不會反抗最終被活活打死。
  • 老鼠烏託邦
    他為老鼠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環境,一個長2.57米,高1.35米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並且,現在世界人口早已經到達了一個飽和度,如此發達的社會環境下,信息爆炸,大部分人失去私有空間,網絡時代的社交信息量過大,在壓縮空間下,人與人之間的情緒都在互相影響,彼此互相壓迫。自閉、抑鬱和暴力等在現代文明社會可以說相當普遍。我自以為也是人類社會面臨集體精神崩潰,慢慢走向消亡的一大佐證。
  • 嘉寶莉2020年度流行色解析:烏託邦綠究竟是什麼綠?
    嘉寶莉2020年度流行色「烏託邦綠」新鮮出爐,它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烏託邦(Utopia)本意為「好地方」或者是「沒有的地方」。帶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走進自然,從地球具有生命力的色彩中尋找一種和諧、悅目的自然色造就一處「自然烏託邦」,安放和治癒我們疲憊的身心。嘉寶莉2020年度流行色「烏託邦綠」,成色於自然。平靜而充滿希望的顏色,貫穿了四季。從初春到寒冬,從沙漠到雨林,它飛掠過田野,深潛入海湖,奏響著自然的音符。
  • 面具與烏託邦:拉丁美洲哲學走向成熟的突破
    《面具與烏託邦》新書分享會紀要文 | 劉雅笛圖 | 榛子、陳琦中國與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聯繫可追溯到16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近代以來,中拉交往更為深遠密切,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化界掀起的「拉美文學熱」。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正文】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基礎生物學知識1:地球生物進化圖基礎生物學知識1:人類某種意義上屬於老鼠後代。重重之重15分鐘視頻詳解:【老鼠烏託邦社會實驗】女性主義科幻作家的觀後感:作為非生物學的金融科技女性主義人士,今天被上世紀最經典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愁死了,怎麼說
  • 天問一號:火星烏託邦平原之旅
    從海南文昌起飛到太空再到火星著陸。歷時數月,它都將歷經什麼?「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首選著陸點位於火星烏託邦平原南端屬於赫斯伯利亞紀晚期的低地單元(東經110.318度,北緯24.748度)備選地點位於烏託邦平原東南部,位於埃律西昂火山巖漿流地帶,接近埃律西昂火山巖漿流入烏託邦平原的入口。
  • 歐寧:烏託邦鄉愁——社群實驗與鄉村建設
    而下一波的美國烏託邦浪潮,則要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越南戰爭危機的出現和民權運動的爆發,才以嬉皮公社和回歸土地運動的形式再次回到歷史舞臺。他在聖迪尼克坦的鄉村教育實驗,在甘地的加持和推動下,後來幫助形成了印度的基本教育制度。1924年,埃爾姆赫斯特陪同泰戈爾訪問中國,作為後者的英文秘書,他被中國的聯絡人、詩人徐志摩以中文姓名恩厚之相稱。這兩位來自印度的鄉村建設者除了拜會中國的各類知識精英,還到當時的「模範省」山西去見了當地的主政者閻錫山,有意把印度的經驗引入中國。
  • 老鼠烏託邦:人類的未來?
    在論文發表後,無數組織、團體為了自身利益也做出了大量的解讀,反而使「老鼠烏託邦」逐漸神棍化,逐漸偏離了最初了主題。在做出評價前,筆者首先要強調。老鼠不是人類,而地球也不是「25號宇宙」。所以,完全用本實驗類比人類社會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 老鼠烏託邦,一個能預示人類未來的黑色實驗
    實驗就這樣開始了,盒子裡的老鼠在3個月後(1968.10.20)就生下了第一組寶寶。在那以後,老鼠的數量每隔兩個月就會翻一番,二十隻,四十隻,八十隻,小老鼠長大以後,又有了自己的小老鼠。原本由八隻老鼠組成的家庭漸漸成了王朝,這是老鼠烏託邦的黃金時代。
  • ZOOTOPIA:別人談種族,我們談談城市烏託邦
    專業慣性會投射到娛樂中去,想像這是部充滿城市精神的作品,就如石崧《動物烏託邦:論兔子朱迪的城鎮化》中寫道:「朱迪從兔窩鎮坐著告訴列車駛入動物城的路上,夏奇拉的一曲《Try Everything》響起的一刻」,就是在「講述一隻兔子經歷的一次奇幻的城鎮化之旅」。的確,介於城市規劃和人文社科之間,我覺得,用「動物烏託邦」概念做電影名更準確。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可是,故事並沒有按照約翰設想的一樣,在不用擔心食物,並且沒有危險和疾病的前提下,老鼠的種群數量居然一直無法增多,這個本應該能容納5000隻老鼠的完美都市中,老鼠數量從來沒有超過150隻,每當老鼠的數量達到150隻的時候,這些老鼠就會自發性地進入一種奇怪的狀態:不願意繁殖,行為異常,把大量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 老鼠的烏託邦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位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進行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或許這個實驗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實驗就是把老鼠放在一個空間有限,但是擁有無限供應水和食物,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也沒有疾病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他將4隻老鼠放入了這個近乎完美的環境裡。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實驗的2年時間裡,這樣的行為發生了無數次,直到老鼠的數量降到150隻一下,它們才仿佛有了神志,並自動繁衍起來。 二、「老鼠烏託邦」的隕落 隨著老鼠烏託邦的發展,推翻了約翰的所有的預計結果,實驗在1780天後結束,1973年5月23日隨著最後一隻老鼠的死去,「老鼠烏託邦」破滅了。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實驗的2年時間裡,這樣的行為發生了無數次,直到老鼠的數量降到150隻一下,它們才仿佛有了神志,並自動繁衍起來。這一行為始終讓約翰不解,他覺得一定是自己的實驗有所缺陷,空間的封閉存在一些問題,不然一定可以證明自己對老鼠的研究是正確的,在一定的空間下,老鼠會一直繁衍,直到沒有了生存空間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