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X4R和炎症反應參與帕金森發病新機制

2020-11-15 brainnews

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PD的確切病因仍在探索中,但是最近炎症和氧化應激在其發病機制中引起了較大的關注。在衰老疾病的發病過程中,NF-κB激活促炎細胞並上調促炎介質如IL-6,因此研究炎症信號通路對PD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P2受體在1978年被首次提出,它又分為G蛋白偶聯的親代謝性P2YR和核苷酸門控離子通道的親電性P2XR。其中P2XR廣泛參與損傷、炎症、AD、PD、多發性硬化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大腦病理過程。而P2X4R是最敏感的P2XR亞型之一,在神經元和小膠質細胞中均有表達。基於以上背景,為了進一步了解P2X4R和炎症反應在P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人員通過建立6-OHDA誘導的PD大鼠模型進行了以下實驗

1,Western blot實驗檢測黑質中P2X4R和IL-6的蛋白表達水平

圖1:SN中P2X4R和IL-6的Western blot結果


如上圖所示,和對照組相比,6-OHDA組兩種蛋白表達水平均顯著上升,這提示了P2X4R和IL-6的表達水平增加伴隨著疾病的發生發展;同時研究人員發現,在疾病條件下過表達P2X4R可以進一步增加PD大鼠IL-6的含量,但在正常條件下過表達P2X4R並不會導致大鼠IL-6的含量增加

2,過表達P2X4R增加了6-OHDA神經毒性

免疫螢光實驗結果進一步顯示了和對照組相比,6-OHDA組TH陽性DA神經元數量顯著降低,而過表達P2X4R可以進一步加強6-OHDA的神經毒性

圖2:SN中TH免疫螢光結果


而另外進行的阿撲嗎啡誘導旋轉實驗也在行為學層面證實了P2X4R過表達能夠增加6-OHDA神經毒性作用這一結論。

圖3:阿撲嗎啡誘導旋轉實驗結果


3,結論

已有研究證實在6-OHDA誘導的PD模型中,P2X4R KO小鼠表現出減弱的阿撲嗎啡誘導的運動行為,而P2X4R的正向調節劑增強了這一行為。但是在僅有P2X4R過表達的情況下,並不會導致炎症因子的釋放。本實驗的研究結果進一步解釋了,只有當6-OHDA損傷時,P2X4R過表達才能進一步增加IL-6的含量,從而進一步損傷DA神經元


參考文獻:

Ma J, Gao J, Niu M, Zhang X, Wang J and Xie A(2020) P2X4R Overexpression Upregulates Interleukin-6 and Exacerbates 6-OHDA-InducedDopaminergic Degeneration in a Rat Model of PD. Front. Aging Neurosci.12:580068. doi: 10.3389/fnagi.2020.580068

編譯作者:十級胖胖 (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 Simon (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NAT REV:炎症小體及 hedgehog 通路參與 NASH 肝纖維化的發病
    2012年關鍵進展   -位於肝細胞內的蛋白複合物——炎症小體,通過轉換源於腸道菌群的信號而參與NASH的發病4,5   -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可能會促進NASH的發病,加劇肝損傷和肝纖維化4,5   - NASH進展性肝纖維化與肝臟
  •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發病症狀是哪些?
  • Nat Commun:鈣在帕金森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大腦中鈣的水平的上調會導致毒性物質團塊的形成,而這則是帕金森症的發病標誌。在這項由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中,作者發現鈣能夠介導神經末梢細胞膜微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對於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同時也影響了帕金森症發病關鍵蛋白alpha-synuclein的活性。大腦中鈣水平的過高或者alpha-synuclein蛋白水平的過高都會觸發腦細胞死亡的鏈式反應。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發病率形勢在我國日益嚴峻,隨著帕金森病病人起病隱蔽且逐漸年輕化,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提高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已有的研究提示經魚藤酮誘導的帕金森病大鼠有明顯胃排空延遲,存在暫時性的排便減少現象。而張闓藝等也強調百草枯、魚藤酮類有機毒物可使帕金森病的發病風險增加2~3倍。以上證據均表明神經性病變與胃腸道病變存在密切關聯,這對進一步明確帕金森病發病機制並指導帕金森病診斷和治療方法的改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 研究發現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JCB:揭秘帕金森發病的原因
    2016年8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通過細胞水平了解帕金森症的發病原因,並幫助開發未來治療帕金森的方法帕金森症是一組疾病的總稱,特指各種原因(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感染、中毒、外傷、藥物以及遺傳變性等)造成的以運動遲緩為主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震顫、肌僵直、運動遲緩和姿勢不穩等。包括原發性帕金森病、帕金森疊加症候群、繼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和遺傳變性病性帕金森症候群。
  • Frontiers最新綜述:帕金森病中的線粒體穩態和信號轉導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改變是黑質緻密部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並伴有紋狀體內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已有的研究顯示,PD 的發病機制可能是線粒體功能障礙。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機體通常通過線粒體自噬清除功能障礙的線粒體、降低氧化應激水平、防止細胞死亡。
  • 帕金森病,時刻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最終導致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壞死,多巴胺遞質水平降低,膽鹼能系統亢進,從而出現帕金森病相關症狀。目前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缺乏金標準,因此尋找有助於早期診斷並具有一定特異性的輔助檢查非常重要。2、帕金森病的診斷經顱超聲技術對帕金森病診斷的準確率十分客觀,其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達0.84和0.85。
  • 年輕人也會患帕金森病 警惕右手反應遲鈍
    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機械操作時,右手反應總是慢一拍;寫一行字,從左到右竟逐一變小……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不僅僅是手顫。昨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溫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提供的數據顯示,醫院掌握的近300名「帕金森病」患者中,60歲以上佔多數,然而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40歲以下就有10餘人。
  • 泛素化修飾異常的NLRP3炎症小體導致早發性炎症性腸病的新機制
    VEOIBD的發病與攜帶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相關,但對這些基因的作用機制還知之甚少。  NLRP3炎症小體可感知多種類型的病原體或危險信號,是免疫監測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超分子複合物。前期研究發現VEOIBD兒童腸道NLRP3存在顯著激活現象【1】。
  • 帕金森症候群是什麼病?
    該病一般表現為錐體外系統的症狀和體徵,與帕金森病的症狀體徵相似,大多數表現為肌張力的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比如症狀和體徵,一般情況下較帕金森病進展為快,主要症狀有震顫、肌肉強直、動作遲緩和姿勢反應異常,失眠等。目前RSHWHO渡氧腦細胞營養補劑腦細胞營養補劑進行了帕金森伴失眠的研究資料並明顯改善帕金森疾病進展導致的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
  • 李君課題組發文揭示B肝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發病新機制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種在慢性肝病基礎上出現的急性肝功能惡化,伴隨肝臟和肝外器官衰竭的高病死率複雜症候群,內科綜合治療的短期病死率高達50-90%,其關鍵原因是發病機制不清。歐洲肝衰竭研究聯盟(EF-CLIF)研究發現系統性炎症反應是酒精肝、C肝等人群ACLF發病的關鍵機制,但我國B肝人群ACLF(HBV-ACLF)的發病機制至今沒有系統闡明。
  • 多系統萎縮發病原因不明,會引起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
    臨床表現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帕金森症候群、小腦共濟失調、錐體束症候群等。因為系統在發病時的累積次序不同,其臨床表現也不同。01多系統萎縮可以分為幾類?發病原因,病理機制是什麼?臨床上主要分為幾類?1、多系統萎縮可以分為幾類?臨床上主要分為幾類?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是科學家在帕金森病病理學中已經確定了幾種分子機制,其中包括神經炎症、線粒體功能障礙、蛋白質降解功能障礙和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該疾病的主要特徵包括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以及路易小體和路易神經突起的出現。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以及隨之而來的多巴胺水平的降低,是引起帕金森病典型運動症狀的原因。目前尚無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目前的治療目標是通過多巴胺替代療法和手術來緩解運動症狀。帕金森病的最大危險因素是衰老,但是一些環境因素,如毒素和殺蟲劑,也會增加帕金森病的風險。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該研究強調了腦星形膠質細胞在帕金森病病理學中的作用以及iPSC衍生細胞在疾病建模和藥物研發中的潛力。帕金森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是科學家在帕金森病病理學中已經確定了幾種分子機制,其中包括神經炎症、線粒體功能障礙、蛋白質降解功能障礙和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病理學。該疾病的主要特徵包括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以及路易小體和路易神經突起的出現。
  • Nat Commun:下丘腦炎症是如何參與糖尿病表型的?
    在下丘腦中,穩健和經典的炎症激活已被發現可以導致疾病,如厭食症和糜爛。同樣,在齧齒動物模型和人類中,下丘腦炎症對於飲食肥胖和相關代謝紊亂的發病機制十分重要。 下丘腦炎症最近已被牽連進更大範圍的代謝性疾病,從肥胖擴大到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
  • 治療神經疾病與炎症反應的橋梁:你所不知道的多巴胺
    (inflammasome)是炎症反應過程中的關鍵性調控分子,然而它真的具體作用機制目前研究眼不夠清楚。cAMP作為關鍵的第二信使參與了這一過程。之後,作者發現foskolin(一類cAMP激活劑)與nigericin聯合刺激野生型小鼠BMDM會明顯抑制nigericin對炎性因子釋放的效應。生化檢測發現foskolin會引起NLRP3的降解,與DA的效應十分相似。
  • ...代謝科羅飛宏團隊合作揭示環狀RNA在兒童1型糖尿病中的調控新機制
    T1DM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面臨著多器官功能受累的風險和沉重的治療負擔。在T1DM的發病過程中,巨噬細胞是最早浸潤胰島的免疫細胞之一,提示巨噬細胞在T1DM發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環狀RNA (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類經反向剪接後、由3'末端和5'末端共價結合形成的環狀非編碼RNA分子。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
  • Cell Stem Cell: 帕金森發病機制新見解
    2019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特定的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患者出現運動問題和其他症狀。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致力於發現這些神經元死亡的原因。 最近,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病中受影響的神經元實際上會處於「關閉」而非「完全死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