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魚:微博這玩意兒

2020-12-06 網際網路的那點事

1. 微博這玩意兒剛剛出現的時候(最早的微博網站是Twitter.com,2006年創立,2007年開始流行,現位於牆外),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這東西是個怪物——什麼?只能寫 140 個字?網際網路不是給人提供更多方便、更多自由的麼?怎麼?你要反其道而行之?限制我們?只能寫 140 個字兒?

2. 網絡從所謂 Web 1.0 到 Web 2.0 的進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讓更多的人擁有「發表權」的進化。在 1.0 時代,擁有個人網站是一種奢侈,即使有了個人網站添加內容也十分麻煩。而到了 2.0 時代,博客(Blog)開始流行,在網上以個人身份發表內容變得十分容易,所謂「草根媒體」終於出現了。

3. 這時候又冒出來一個只能寫 140 個字的「微」博客。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縮水」版的博客、功能受限制的發表平臺,好像意義不大,甚至有點兒傻。

4. 但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博客這種發表平臺雖然好用,但當你寫博客的時候,你會時刻意識到「我在寫一篇文章」。要知道,「寫文章」這件事是會讓很多人退縮的:對自己文筆的擔心、對文章結構的擔心、甚至不知道起一個什麼題目是好——這些都是一種無形的限制。於是,擔心自己寫不好文章的人會對寫博客這件事望而生畏。除了技術方面,這也是博客的一道門檻。

5. 而微博呢?因為只能寫 140 個字,而且不需要標題,所以不會讓你感覺你在寫文章,相反,它讓你感覺是在說話。

6. 寫文章不一定人人都有信心,可是說話這件事恐怕大家都還算在行。

7. 況且,這種簡單的發表平臺更適合於手機用戶(事實上,140 個字的限制正是來源於手機簡訊對字符數量的限制)。如今全球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量正在飛速增長。當一種發表平臺可以隨時隨地隨身攜帶的時候,它不火才怪。

8. 所以,不要小看這 「只能寫 140 個字」的限制。這種表面上的限制其實是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更多的自由。這種限制反倒讓更多的人開始享受 Web 2.0 所提供的「發表權」。微博這玩意兒,其實更 2.0。

9. 中文微博大概是 2007 年出現的。此後最引人注目的一直是「飯否」(fanfou.com)。這個網站到 2009 年終於開始「引爆流行」,可是,當年 7 月,「飯否」被「和諧」了。

10. 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顧中國網際網路歷史的時候,除了李彥宏、馬雲、張朝陽等名字之外,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扭轉歷史作用的名字——GFW。

11. Fuck it。

12. 在中文微博剛開始火爆就遭到夭折的沉默期間,一家巨無霸公司抓住了這個機會,它就是新浪。

13. 很多人不喜歡新浪,包括不少 IT 圈兒和文化圈兒的人。不少人覺得,丫太和諧、太主流、太土、太俗、甚至有時候太不要臉。

14. 可是,在此我不得不說一句可能很多人心裡這麼想卻一直不願意說出來的話:新浪微博其實非常好用。再加一句:目前的新浪微博是新浪網最好的產品。再加一句:眼下的新浪微博其實比 Twitter 都好用。

15. 我覺得,新浪微博這款產品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的創意山寨產品。雖然它脫胎於 Twitter,但是它並沒有被 Twitter 局限了思路,在轉發、評論、貼圖等方面的好用程度已經明顯超過了 Twitter。

16. 微博和博客有一個不同之處。提供博客服務的運營商可以百花齊放,但提供微博服務的運營商大概更容易一花獨秀。原因是這樣的:博客雖然有留言等互動機制,但博客讀者更多的行為是閱讀。你可以通過RSS閱讀器來同時關注幾十個、上百個分別開在新浪、搜狐、Blogbus、網易的博客,這些博客雖然並不由同一家公司提供,但你可以通過軟體把它們「聚合」起來。所以,不同的博客運營商可以各霸一方、同時存在。

17. 但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並沒有出現一個十分好用的「微博聚合」軟體或網站。假如你同時關注不同網站的微博,你就得上這個網站看看、再上那個網站看看,比較麻煩。到最後,你覺得太累,就會只關注其中一家了。你會關注哪一家呢?假如做個統計,結果肯定是:人氣最旺的那家。在今天,這家的名字就叫新浪微博。

18. 對於新浪微博的「拉名人開微博」、加「V」字等「舉措」,我個人也並不特別反感。要說對新浪微博最反感的,就是「殭屍粉」。所謂「殭屍粉」,指的並不是那些只關注卻不發言的微博用戶,而是那些(通過電腦程式或人工)批量製造出來、用於充數的「假粉絲」,主要用以給某些微博帶來「粉絲量眾多」的假象,屬於網絡垃圾。

19. 當你看到很多新浪名人微博的粉絲量大得驚人,當你看到很多名人剛剛開始建立微博就有海量粉絲蜂擁而至的時候,建議你可以考慮嘿嘿冷笑一聲。

20. 國內的網際網路同仁們,咱別總是這麼沒起子不行麼?

21. 2010年 11 月底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奇蹟:「被消失」了 500 多天的「飯否」復活了。很多「飯否」的老「飯友」(我也是其中之一)懷著激動的心情重登這個網站,看到自己去年的最後一貼,實在讓人感慨。

22. 同時大家也隱約感覺:被和諧了 500 多天的「飯否」在頁面功能等方面也停留在 500 多天以前中文微博的發展階段。相信「飯否」的工程師們正忙著改進,讓「飯否」重新給力。

23. 很多人大概會想:如果當初「飯否」不被「和諧」,今天可能就沒新浪微博什麼事兒了。

24. 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我國,情況也許會是這樣。可是,在今天的我國,一個僅由若干軟體工程師組成的網絡公司是無法和那隻無形的八條腿水產品抗衡的。而微博正是敏感中的敏感。只要水產品還按照它固有的方式走路(橫行),一家微博網站遲早會遭遇「飯否」的遭遇。

25. 但是,新浪不是「飯否」這樣的小公司。我們猜想它有電話線直通水產品的巢穴。我們也不難想像數百名工作人員坐在新浪的辦公室裡,眼睛盯著屏幕、滑鼠光標停留在「刪除」鍵附近、隨時照看著我們的每一條微博。

26. 我是這麼想的:既然他們有如此的能力、財力、人力,我們也用不著擔心他們太累。反正此家公司不是那麼容易被和諧的。(我隱約聽到一個聲音在說:累死丫為止)。

27.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網際網路從所謂的 Web 1.0 到 Web 2.0 的進化,是一個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發表權」的過程,而微博的出現是和這一趨勢完全契合的,它讓更多的人擁有了一塊小小的「個人媒體」空間。

28. 在 Web 1.0 時代,一個網站被和諧,只能一小部分人感覺到疼,他們的聲音弱不可聞。在博客時代,一批博客被和諧,只會有一群博主感覺到疼,他們的呻吟和罵聲大眾也不一定能聽得見。在微博時代,當從明星到百姓都開始在小小的自留地上踴躍發言的時候,你要是繼續舞動八隻爪子封眾人之口,你會惹來眾怒,萬眾的唾液可能會把你淹沒。

29. 當然,水產品本來就是在液體中生活的。

來源:比目魚博客

連結: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125088355.shtml



相關焦點

  • 閨蜜呂佳容澄清:「比目魚」是李小璐外號與PGone無關
    有網友藉此聯繫到PGone在比賽期間有一套極具代表性的裝扮就是主打黃藍色系,且在李小璐發此條微博前幾日,PGone也曾以一張黃藍色垃圾桶的照片調侃過自己。此外,李小璐還曾在另外一條微博照片的配文中直接寫過一句「我可能是魚 先溜了……」,和PGONE的帳號名相呼應。
  • 比目魚的眼睛
    這一點證據非常充足,他完成得很成功,到1872年《物種起源》出最後一版時,達爾文已可以宣布幾乎所有的生物學家都接受了進化論。第二,生物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通過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逐漸進化來的。這在當時基本上只是一個天才的推理,既找不到一個合理的遺傳理論來解釋,也沒有直接的證據,難怪在達爾文生前和身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多數生物學家都不接受自然選擇學說。
  • 亞洲淡水比目魚⑤ | 婆羅洲白吻淡水比目魚
    《亞洲淡水比目魚② | 來自婆羅洲的黑嘴巴》,文中有提到過來自婆羅洲的淡水比目魚有兩種,其一是黑吻淡水比目魚(黑吻似無臂鰨 Achiroides melanorhynchus ),另一種是白吻淡水比目魚(白吻似無臂鰨 Achiroides leucorhynchos ),Achiroides 似無臂鰨屬中僅有的兩個成員。
  • 亞洲淡水比目魚⑥ | 「印度飛餅」 印度淡水比目魚
    本以為亞洲淡水比目魚這個系列已經告一段落的,最近才想起來漏了一種印度的淡水比目魚沒有介紹,就是本篇的主角——印度淡水比目魚(似恆河寬箬鰨 Brachirus panoides它的身形為卵圓形,尾鰭雖然有一點點凸出,不過已經和背鰭臀鰭連起來了。
  • 《狼蛛》:「這玩意兒是啥?」&「這玩意兒真不賴!」
    (圖片源於網絡)林頤/文「這玩意兒是啥?」「這玩意兒真不賴!」《狼蛛》的讀者,一定站成兩派。前者困惑、厭惡;後者喜歡、痴迷。不管哪一派,用「這玩意兒」來形容這本書,都是恰切的,因為實在很難找到更好的定位了。它是小說嗎?是隨筆嗎?是詩歌嗎?是段子嗎?……它,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啊?
  • 清蒸比目魚的簡單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比目魚姜味精比目魚是我們常常食用的一種鹹水魚類,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它肉質細嫩而潔白,味鮮美而肥腴,肉質細嫩而潔白,味鮮美而肥腴,補虛益氣。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但不宜多食,有動氣作用。補虛益氣,但不宜多食,有動氣作用。
  • 比目魚又叫什麼魚?有刺嗎?比目魚價格一斤多少錢?
    其實比目魚和多寶魚最大的區別就指代的範圍不一樣,比目魚指代的範圍更廣,指所有鰈形目之中的魚,包含很多科,品種非常多。而多寶魚僅僅是鰈形目鮃科菱鮃屬中的魚,包含的品種少,範圍小。下面再一起了解下比目魚又叫什麼魚?有刺嗎?
  • 眼睛長在一邊的魚,比目魚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鏡與一般的魚不同,它的眼鏡都長在一邊,正因為這個奇特的長相,它被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一類長相古怪的魚,它們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同一側,所以人們稱其為「比目魚」;又因為它們的身體扁平,所以也叫「扁魚」。有的比目魚身上有美麗的斑紋。
  • 鰈形目魚類統稱比目魚,比目魚的種類知多少?經濟價值如何?味道怎麼樣啊?
    比目魚並不是單指一種魚,而是指一類魚的統稱。我國古代的典籍中,曾經提到比目魚,說「東海有比目魚」等。古人對自然界的認識水平不高啊,認為比目魚其實是兩條魚,而且可能是一雄一雌結伴而行。如今,人們對海洋生物特別是魚類的認識越來越多了——當然包括比目魚而且捕撈到的比目魚也越來越多了。於是對世界海洋裡面的比目魚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了。按照魚類分類學,所有的比目魚都屬於魚類的「鰈形目」。
  • 研究揭示比目魚眼睛進化方式
    原始比目魚的化石圖片來源:Matt
  • 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只長在一側?
    比目魚是鰈形目魚類的俗稱,因其兩隻眼睛位於頭部同一側而為大眾所熟知。在公元前220年前後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記載。牙鮃眼點上升,兩眼位於同側比目魚外形左右明顯不對稱,這是在其變態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其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一隻眼睛從頭部一側移到另一側、身體兩側色素分布明顯不對稱
  • 燒烤比目魚配西紅柿,晚餐就靠它了
    當燒烤魚搭配上橄欖和西紅柿的時候,你能接受這道美味嗎?我們很多人隨著生活的忙碌,都慢慢的開始喜歡上了慢節奏的生活,在自己閒暇的時間,約上親朋好友,到一些農家樂的地方自給自足。這是我們現在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我們在農家樂可以自己準備好比目魚,自己製作燒烤。吃著燒烤喝著啤酒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道難得的美味和享受。
  • 快來一起走進比目魚的世界~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會跑到一邊去」這件事還耿耿於懷,咱們就痛痛快快地把它挖清楚吧。其實,比目魚剛出生的時候和別的魚一樣,眼睛也是萌噠噠地分別長在身體兩側的,萬萬沒想到吧?圖片:Biochemical Soul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這場「悲劇」是怎麼發生的。它遊著遊著身體就開始慢慢歪掉了,眼睛也開始向身體同一側移動,向下一側的皮膚漸漸變得慘白,而向上一側則呈現出接近海底的顏色。最後,兩隻眼睛終於在身體同一側勝利會師,整條魚徹底以水平姿勢臥在海底了。
  • 柑橘奶油烤比目魚做法大全
    平常先生工作辛苦,希望他多吃點健康的魚和蔬菜讓身體保持活力,橘子對腸胃很不錯,醃一個晚上除了讓味道更棒,也象徵一路走來,從情侶變成夫妻,愛也慢慢更深入滲透到生活中點點滴滴,是對平凡的夫妻,像這道菜一樣,健康、清爽、吃不膩唷
  • 海洋學術故事—揭開比目魚「比目」之謎
    鮑寶龍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通過在牙鮃、半滑舌鰨、塞內加爾鰨等三種比目魚移動眼下方區域注射細胞分裂抑制劑,成功地抑制了眼睛的移動,培養出眼睛不移動、兩眼保持對稱的比目魚稚魚,並發現其左右額骨仍然保持對稱。可見,比目魚眼睛移動是眼睛下方有限區域內分裂的細胞之間產生擁擠的結果,並不是像布魯斯特假說所推測的那樣由額骨扭轉造成的;相反,額骨的扭轉是眼睛向上移動的結果。
  • 北海道比目魚天生異稟嘴和眼長在右邊
    日本北海道比目魚嘴眼長右邊日本北海道豐浦町最近捉到一尾奇怪的比目魚;俗稱為左口魚的比目魚,眼睛和嘴巴本該都長在左邊,但這尾的口和眼卻長到了右邊去,跟右口魚長得一模一樣。到底這是比目魚還是右口魚?更有人懷疑這尾會變身的「怪魚」,是水產試驗場逃出來的基因改造魚,引來不少猜測。
  • 比目魚?龍利魚?都是什麼魚?有什麼區別?
    今天胖廚看書正好在複習:Fluke鰈魚,Flounder是比目魚,sole龍利魚。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 |《漁夫和比目魚》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 |《漁夫和比目魚》 2020-06-28 0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眼睛長在頭頂的比目魚,如何看清「腳」下的路?
    本周的千奇百怪動物問答來自Clayton Louis Ferrara,他的問題是:「如果比目魚的眼睛長在頭頂,那怎麼感知海底的情況?」 比目魚遍布全世界,從8釐米的裸吻副棘鮃到3米的太平洋大比目魚都是大家族的一員。熱愛海鮮的你對它們一定不陌生,大比目魚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龍利魚、塌目魚和大菱鮃,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 比目魚和麅子它們憑啥上了英國國宴
    (新華社圖) 國宴餐桌上的兩個「主角」比目魚和麅子爭上頭條 帶你在廣東找「同款」美食 英國國宴被譽為世界上最隆重的國宴之一,在英國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日,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的國宴菜單上,有前菜西海岸大比目魚魚片配龍蝦慕斯、主菜香烤麅子腰眼肉配馬德拉紅酒松露醬,搭配慢燉土豆以及甜品等,力圖用英國當季蔬菜、肉類和魚類來展現「英國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