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這玩意兒剛剛出現的時候(最早的微博網站是Twitter.com,2006年創立,2007年開始流行,現位於牆外),可能不少人會覺得這東西是個怪物——什麼?只能寫 140 個字?網際網路不是給人提供更多方便、更多自由的麼?怎麼?你要反其道而行之?限制我們?只能寫 140 個字兒?
2. 網絡從所謂 Web 1.0 到 Web 2.0 的進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讓更多的人擁有「發表權」的進化。在 1.0 時代,擁有個人網站是一種奢侈,即使有了個人網站添加內容也十分麻煩。而到了 2.0 時代,博客(Blog)開始流行,在網上以個人身份發表內容變得十分容易,所謂「草根媒體」終於出現了。
3. 這時候又冒出來一個只能寫 140 個字的「微」博客。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縮水」版的博客、功能受限制的發表平臺,好像意義不大,甚至有點兒傻。
4. 但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博客這種發表平臺雖然好用,但當你寫博客的時候,你會時刻意識到「我在寫一篇文章」。要知道,「寫文章」這件事是會讓很多人退縮的:對自己文筆的擔心、對文章結構的擔心、甚至不知道起一個什麼題目是好——這些都是一種無形的限制。於是,擔心自己寫不好文章的人會對寫博客這件事望而生畏。除了技術方面,這也是博客的一道門檻。
5. 而微博呢?因為只能寫 140 個字,而且不需要標題,所以不會讓你感覺你在寫文章,相反,它讓你感覺是在說話。
6. 寫文章不一定人人都有信心,可是說話這件事恐怕大家都還算在行。
7. 況且,這種簡單的發表平臺更適合於手機用戶(事實上,140 個字的限制正是來源於手機簡訊對字符數量的限制)。如今全球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量正在飛速增長。當一種發表平臺可以隨時隨地隨身攜帶的時候,它不火才怪。
8. 所以,不要小看這 「只能寫 140 個字」的限制。這種表面上的限制其實是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更多的自由。這種限制反倒讓更多的人開始享受 Web 2.0 所提供的「發表權」。微博這玩意兒,其實更 2.0。
9. 中文微博大概是 2007 年出現的。此後最引人注目的一直是「飯否」(fanfou.com)。這個網站到 2009 年終於開始「引爆流行」,可是,當年 7 月,「飯否」被「和諧」了。
10. 多年以後,當我們回顧中國網際網路歷史的時候,除了李彥宏、馬雲、張朝陽等名字之外,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扭轉歷史作用的名字——GFW。
11. Fuck it。
12. 在中文微博剛開始火爆就遭到夭折的沉默期間,一家巨無霸公司抓住了這個機會,它就是新浪。
13. 很多人不喜歡新浪,包括不少 IT 圈兒和文化圈兒的人。不少人覺得,丫太和諧、太主流、太土、太俗、甚至有時候太不要臉。
14. 可是,在此我不得不說一句可能很多人心裡這麼想卻一直不願意說出來的話:新浪微博其實非常好用。再加一句:目前的新浪微博是新浪網最好的產品。再加一句:眼下的新浪微博其實比 Twitter 都好用。
15. 我覺得,新浪微博這款產品是一個成功的、典型的創意山寨產品。雖然它脫胎於 Twitter,但是它並沒有被 Twitter 局限了思路,在轉發、評論、貼圖等方面的好用程度已經明顯超過了 Twitter。
16. 微博和博客有一個不同之處。提供博客服務的運營商可以百花齊放,但提供微博服務的運營商大概更容易一花獨秀。原因是這樣的:博客雖然有留言等互動機制,但博客讀者更多的行為是閱讀。你可以通過RSS閱讀器來同時關注幾十個、上百個分別開在新浪、搜狐、Blogbus、網易的博客,這些博客雖然並不由同一家公司提供,但你可以通過軟體把它們「聚合」起來。所以,不同的博客運營商可以各霸一方、同時存在。
17. 但直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並沒有出現一個十分好用的「微博聚合」軟體或網站。假如你同時關注不同網站的微博,你就得上這個網站看看、再上那個網站看看,比較麻煩。到最後,你覺得太累,就會只關注其中一家了。你會關注哪一家呢?假如做個統計,結果肯定是:人氣最旺的那家。在今天,這家的名字就叫新浪微博。
18. 對於新浪微博的「拉名人開微博」、加「V」字等「舉措」,我個人也並不特別反感。要說對新浪微博最反感的,就是「殭屍粉」。所謂「殭屍粉」,指的並不是那些只關注卻不發言的微博用戶,而是那些(通過電腦程式或人工)批量製造出來、用於充數的「假粉絲」,主要用以給某些微博帶來「粉絲量眾多」的假象,屬於網絡垃圾。
19. 當你看到很多新浪名人微博的粉絲量大得驚人,當你看到很多名人剛剛開始建立微博就有海量粉絲蜂擁而至的時候,建議你可以考慮嘿嘿冷笑一聲。
20. 國內的網際網路同仁們,咱別總是這麼沒起子不行麼?
21. 2010年 11 月底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奇蹟:「被消失」了 500 多天的「飯否」復活了。很多「飯否」的老「飯友」(我也是其中之一)懷著激動的心情重登這個網站,看到自己去年的最後一貼,實在讓人感慨。
22. 同時大家也隱約感覺:被和諧了 500 多天的「飯否」在頁面功能等方面也停留在 500 多天以前中文微博的發展階段。相信「飯否」的工程師們正忙著改進,讓「飯否」重新給力。
23. 很多人大概會想:如果當初「飯否」不被「和諧」,今天可能就沒新浪微博什麼事兒了。
24. 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我國,情況也許會是這樣。可是,在今天的我國,一個僅由若干軟體工程師組成的網絡公司是無法和那隻無形的八條腿水產品抗衡的。而微博正是敏感中的敏感。只要水產品還按照它固有的方式走路(橫行),一家微博網站遲早會遭遇「飯否」的遭遇。
25. 但是,新浪不是「飯否」這樣的小公司。我們猜想它有電話線直通水產品的巢穴。我們也不難想像數百名工作人員坐在新浪的辦公室裡,眼睛盯著屏幕、滑鼠光標停留在「刪除」鍵附近、隨時照看著我們的每一條微博。
26. 我是這麼想的:既然他們有如此的能力、財力、人力,我們也用不著擔心他們太累。反正此家公司不是那麼容易被和諧的。(我隱約聽到一個聲音在說:累死丫為止)。
27.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網際網路從所謂的 Web 1.0 到 Web 2.0 的進化,是一個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發表權」的過程,而微博的出現是和這一趨勢完全契合的,它讓更多的人擁有了一塊小小的「個人媒體」空間。
28. 在 Web 1.0 時代,一個網站被和諧,只能一小部分人感覺到疼,他們的聲音弱不可聞。在博客時代,一批博客被和諧,只會有一群博主感覺到疼,他們的呻吟和罵聲大眾也不一定能聽得見。在微博時代,當從明星到百姓都開始在小小的自留地上踴躍發言的時候,你要是繼續舞動八隻爪子封眾人之口,你會惹來眾怒,萬眾的唾液可能會把你淹沒。
29. 當然,水產品本來就是在液體中生活的。
來源:比目魚博客
連結: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1250883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