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此前的文章曾經提到過,黟縣舊時分十二都,其中的十二都地處黟縣的西部,行政區劃覆蓋了今洪星鄉大部,以及碧陽鎮的西北部的大部分村落。十二都以豐口村為中心,一提十二都都叫十二都豐口,或者十二都豐梧。
今天的十二都豐梧村隸屬碧陽鎮,由豐口村、梧村兩個行政村合併而成的,位於豐溪河畔,距縣城10餘裡。豐口的「豐」緣於豐溪,而梧村的「梧」從何而來呢?作為在梧村出生長大的筆者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梧」肯定即梧桐了,一提起梧桐,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作為行道樹的法國梧桐。但法國梧桐19世紀末才傳入中國,其實它既不產自法國,也不是梧桐,而是一種懸鈴木。因為在上海的「法國租界」種植較多,葉子似梧桐,因而又常被誤稱為「法國梧桐」。但作為一個早就存在的村名,梧村的「梧」顯然不會緣自法國梧桐。
經過翻閱資料得知,梧桐又叫中國梧桐、青桐、國桐、蘆皮,是原產自中國的落葉喬木。
梧桐葉翠枝青,亭亭玉立,我國人民歷來把梧桐樹視為吉祥的象徵,並傳說鳳凰喜歡棲息在梧桐樹上,因此古時宮廷、民宅都愛栽植梧桐樹,以求「種得梧桐引鳳凰」。梧桐常在圖案中與喜鵲合構,諧音「同喜」,也是寓意吉祥。
梧桐是詩詞賦吟誦或寄情的對象。詩經有云:「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唐朝白居易的千古絕作《長恨歌》裡有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南唐後主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更是被譜成歌曲傳唱。梧桐落葉最早,「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一葉知秋」的成語即由此而來。
梧桐還有很好的經濟實用價值。梧桐木可以制琴,種子可以榨油、入藥就不用多說了。來說說梧桐的幾個特殊用途。
梧桐樹皮的纖維潔白,黟縣人稱之為蘆皮樹,把梧桐樹皮剝下來曬乾可以編繩,還可以給一些竹編器具編口;梧桐刨花用水浸泡可浸出粘液,稱刨花,潤發,是一種天然的固發用品,天然摩絲;梧桐的樹葉還可以用來墊在籠屜裡蒸饅頭,有一種天然的植物清香。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好了,查了這麼多資料,才知道原來梧村的「梧」字來源於此樹。但是,梧村現在也沒幾棵中國梧桐呀?希望網友們有其他材料來支持我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