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獲取更全資訊!
本案例由深圳市鹽田區林園小學 五(3)班古煒勝、王國宇、武子軻、丁志成同學開展,輔導老師梁紹曉。
一、主題背景
受「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影響,深圳市延遲開學,從2月17日起學生開始了在家裡進行各個學科的網絡學習。根據市區教育局相關要求,林園小學成立了以易群蘭校長為組長的「空中智慧課堂」工作小組,並制定詳細的教學實施方案,方案中強調了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級優秀教學資源,合理運用各種教學平臺,開展網絡課堂教學。
按照學校的「空中智慧課堂」實施要求,我把科學課的安排重點放在觀看市級優秀微課和在家動手做實驗,所觀看的視頻內容與書本上學過或即將要學的知識相關。隨即學校分享的區教科院的「家庭項目式學習六部曲」及其推薦的3大學段43個家庭主題活動,決定將學生在家裡動手實驗的活動作為「科學實驗小能手」的項目式學習案例來開展,下面是我校五年級(3)班四個學生具體的開展過程。
二、具體開展過程
1
尋找主題
煒勝同學:老師在科學網絡課堂上主要介紹了三個動手實驗活動,分別是「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浮沉」、「做一個鐘擺」。我看了三個視頻後對「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浮沉」小實驗很感興趣,剛好實驗中所需的材料家裡都有,就算沒有馬鈴薯我可以用紅蘿蔔代替,太好了!
國宇同學:三個實驗我覺得「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浮沉實驗」比較簡單,雖然沒學過,但是它的道理我看明白了,而且家裡剛好媽媽買了好多番薯,我可以用番薯做這個實驗。
子軻同學:宅在家裡太久了,學校開展了「空中智慧課堂」,完全沒想到科學課裡面還有實驗操作、項目式學習內容。我也選擇了「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實驗作為第一個項目式學習的主題。
2
制定規則
上完科學網絡課堂後,特別提醒了學生要注意做實驗的安全問題,因此老師和家長們、孩子特別做了以下三個約定:
(1)做實驗時必須有大人陪同;
(2)做實驗時儘量獨立完成,有需要時大人要幫忙;
(3)實驗中時有不清楚地可以請教老師或上網查找資料。
3
查找資料
做實驗前,同學們在網上反覆看了老師發的視頻資料,具體資料見「深圳市網絡課堂」中的「小學科學」(網址https://wlkt.sz.edu.cn/videocase/)。在確認了所需要的實驗材料都齊全後,準備動手實驗了。
煒勝同學看視頻資料
國宇同學看科學小實驗
視頻上老師的示範
4
動手製作
根據實驗約定,學生在做實驗時至少有一個大人陪同,一方面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大人拍照片、視頻,記錄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下面是家長們和學生上傳的圖片。
煒勝同學做實驗
國宇同學做實驗圖片
5
分享展示
同學們動手做了簡單的手抄報記錄實驗的過程,也有同學還用生、熟的番薯做了一個「對比實驗」,具體如下:
(1)手抄報展示
煒勝同學手抄報
國宇同學手抄報
(2)對比實驗展示
子軻同學的對比實驗
(3)實驗視頻展示
6
總結反思
對於這次實驗,同學們有不同的心得體會。
志成同學做完實驗後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什麼鹽融了會產生浮力?因為加了鹽的水密度比胡蘿蔔大?如果是融入了糖的水,能浮起來嗎?
煒勝同學說:「這次實驗讓我體會到了科學很神奇,能創造出你想像不到的東西。」
國宇同學說:「我覺得科學是神奇的,只有在實操中才能體會到它的更多樂趣和奧秘。」
子軻同學說:「科學真奇妙!僅需幾個小步驟就可以讓我們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奇蹟般的發生!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做科學的領頭者!」
三、 家長的體會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這次做實驗,也有一些想法。
煒勝媽媽說:「他上課經常坐不住,不專心聽,但對新的事物總是很好奇,也肯動手。那天他看完視頻就興衝衝去材料準備開始了,還說是梁老師布置的小實驗。看到孩子這麼喜歡科學實驗,我們感到很開心,也會盡全力支持他、鼓勵他、陪他一起探索更多的科學實驗。」
子軻媽媽說:「科學是很奇妙,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等著你去發掘,或許可以做更多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記住,科學永遠可以創造奇蹟!」
四、老師的體會
這一次的「科學實驗小能手」項目式學習進行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剛開始布置任務時,自己有點「忐忑」:主要科學學科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平時也經常上傳視頻、錄音或者照片,更別說在家裡看視頻做實驗了。然而隨著陸續有學生上傳圖片、視頻後,對於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期待」。此外,讓我更加意外的是在這次動手做實驗中最積極的是平時課堂中有點「坐不住」的學生,他們的表現讓我更相信了「野百合也有春天」!來吧,一起來打開科學實驗這扇門,發現和見證它的神奇和美好!
鄭重提示:本案例所有權歸屬於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總課題組,任何個人和機構如需採用請與本公眾號聯繫,否則視為侵權。
有態度I有溫度
有力度I有速度
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智慧教育 合作共享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