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接受教育@「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直到長大了才知道,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可是這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靈感更重要」。我算是運氣不好,太早知道了這個真相,對幼小的我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就是毀三觀。畢竟對原有世界的認知改變了。
所以我就覺醒了懷疑精神,啊,就會下意識地思考我面對的,經歷的。一切本是如此嗎?
後面就遇到了@正義或許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在我求證之下,果然不是如此。原文是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遲來的正義非正義,這裡就且先把鍋給當時的翻譯吧。就按照相似詞翻譯難度大處理。但是確實很誤導人,因為「不缺席,不遲到」是正義的義務和基礎。否則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事不關己,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同類型翻譯背鍋的還有@「福爾摩斯」Holmes。這個翻譯怎麼看都應該是諧音赫爾墨斯,可是當年的翻譯者是個福建人!(林紓,1852生於福建閩縣。)因為福建方言的影響,赫爾墨斯成了福爾摩斯。你看,翻譯又背鍋了。
然後是@存在即合理。想必無數次與人探討,辯論,甚至撕逼時都會聽到這句話,仿佛已成公理了。瞬間覺得無法反駁。我也聽過無數次這句話,比如之前就有人說,一位喜歡唱,跳,rap,籃球的藝人,存在即合理。我覺得要麼我瘋了,要麼對方瘋了。所以我又去查證了。
黑格爾確實說過類似的話,但原文和願意絕非如此。此話源於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原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發明「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人本身少半句就已經很耍流氓了,把現實改為存在,把理性改為合理。這一手換概念操作更是壞的發黑,準備向全國人民謝罪吧!(直接中美合拍西遊記開花吧)
有了上述兩條名言的理論支持,無數人得以構建自己滿意的精神世界和世界觀。因為人們潛意識裡都是把世界認知成一個好人有好報的世界。沒錯,就是把複雜的、有因果但不邏輯的、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世界簡化的如此簡單。甚至你我的潛意識裡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痕跡。
舉個例子,街上有個人受傷了,旁邊人冷眼觀看,有人問,怎麼看著,不去幫他?得到答覆:哦,和我說有什麼關係呢?這便讓人有了恐懼。恐懼人們無情,社會冷漠,所以便會用「存在即合理、正義雖遲但到」來安慰自己,讓自己更好地接受世界,接受現實。因為,人,本來就是不敢直面赤裸的真相的懦弱者。
同樣上面的例子,自然會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我很喜歡的 魯迅先生 在《孔乙己》中評價過孔乙己。可是《孔乙己》是故事,是人的創作。而創作和故事都是要講道理,有邏輯的。但現實世界不玩這套呀!所以,我們又被誤導了一次。
在這個滿是謊言的世界上,希望有更多的人學會思考,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