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貴生
一、爭論的由來
記得多年前,與一些朋友、同事、學生討論爭論起社會生活中一些腐敗、醜惡現象(包括高校中的醜惡現象)時,總有部分人為這種腐敗、醜惡現象做辯護。他們祭起的一個法寶就是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講過「存在即合理」。他們認為,黑格爾講存在都是合理的,當今腐敗、醜惡現象既然存在,也就是合理的。個別人甚至由此推論,別人可以腐敗,我為什麼不可以腐敗呢?既然別的同學考試可以作弊,我為什麼不可以呢?……退休之後,我更多地接觸了社會各個階層的人,聽到有些人也喜歡拿黑格爾這句話為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錯誤、醜惡現象辯護。雖然他們中有些人也知道這種現象是不正確的,但又無法科學解釋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源及克服途徑,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態度,於是把黑格爾這句話又拿來作為擋箭牌。
前幾天,收到朋友發來的一條微信即「52句黑格爾哲理名言」。我是搞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對於黑格爾哲學思想也相對比較熟悉,自然對這條微信非常感興趣。讀了這52條後,其中有些知道,也有些不熟悉。總體講,黑格爾這些哲理名言大多數講得非常深刻,努力弄明白這些哲理名言的深刻含義,對於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人生是有較大啟發和幫助的。但是在這52條中涉及到有關現實、存在、合理及其關係的名言就有5條。如:
第2句:「存在即合理。」
第10句:「凡是現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現實的。」
第22句:「存在就是合理 Only in the state does man have a rational existence. 」
第28句:「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第47句:「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 」
提煉整理出這「52句黑格爾哲理名言」的作者對這些名言沒有任何註解,也沒有任何出處。筆者這裡也不討論其它名言,只就有關現實、現存、合理關係的這5句話談談自己的見解。
黑格爾寫過許多部哲學著作,我並沒有都認真讀過,也不都知道每一句話的具體出處。我講過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書中第一章就引用了黑格爾的一句話即「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頁)這句話出自於黑格爾1821年出版的《法哲學原理》「序言」部分,原句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1頁)因翻譯者不同,文字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含義是不變的。多年之後的黑格爾在他的《小邏輯》一書再次提到這句話。此外,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序言」部分還講過「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東西,因為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法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2頁)。也許黑格爾其它地方也講過關於現實、存在、合乎理性等有關論述,我沒有讀到。但我分析,上面《哲理名言》中的5句黑格爾話實際就是我所引用的黑格爾的原話及其變通。第10句就是黑格爾的原話,但「現實」、「合理」概念後面沒有「(存在)」,估計是整理者自己加上的。第2、22句實際是《法哲學原理》「序言」12頁中的「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雖文字稍有不同,但字面含義完全相同。第28句「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實際是對《法哲學原理》「序言」「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的修正,把句中的兩個「現實」,修改為兩個「存在」。第47句實際是黑格爾原話「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的後半句。
從對黑格爾這5句話的字面分析中,整理者實際把黑格爾句中的「現實」與「存在」概念完全等同化,5句的全部思想實際簡化為一句話即第2句或22句話「存在即合理」、「存在就是合理」。筆者認為是對黑格爾哲學思想的誤解或歪曲。由這句話為當今社會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錯誤、醜惡、腐敗辯護也是錯誤的。
二、黑格爾的話究竟什麼含義?
黑格爾的這幾句話關鍵在於如何理解他的哲學概念「現實」與「存在」的聯繫與區別上。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人們一提到「現實」概念,往往是與觀念、思想、理想、理論相對立,在這個意義上說,「現實」就是指客觀存在的事物。這樣就把「現實」與「存在」概念等同起來了。拿這種對「現實」的解釋,就把黑格爾這裡所說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解釋為「凡是現存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理名言》整理者就是這樣理解、解釋黑格爾這句話的,當今我們今天社會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也是這樣理解、解釋黑格爾的話。所以他們把這句話用來為生活中錯誤現象辯護。這樣解讀黑格爾的話是錯誤的。
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一書1821年出版後,當時德國相當多的人包含普魯士政府官員也這樣理解黑格爾這句話,把「現實」等於「現存」、「存在」。他們認為,當時的普魯士政府是「存在」的,因此作為「存在」的封建制度的普魯士政府就是合理的、永恆的、不可改變的。而當時德國資產階級激進派同樣這樣理解黑格爾的話,認為黑格爾哲學是「使頭腦混亂的哲學」,是在替封建王朝唱讚歌。因此他們竭力反對黑格爾。黑格爾活著的時候他自己就已經發現了社會生活中相當多數人對他這句話的誤解和歪曲。他晚年出版的《小邏輯》一書就談到了這種現象。所以他說:
「在我的《法哲學》的序言裡,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
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這兩句簡單的話,曾經引起許多人的詫異和反對,甚至有些認為沒有哲學,……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錯誤、罪惡以及一切壞東西、一切腐敗幻滅的存在,儘管人們都隨便把它們叫做現實。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覺裡,也會覺得一個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現實的美名。因為所謂偶然的存在,只是一個沒有什麼價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當我提到『現實』時,我希望讀者能夠注意我用這個名詞的意義,因為我曾經在一部系統的《邏輯學》裡,詳細討論過現實的性質,我不僅把現實與偶然的事物加以區別,而且進而對於『現實』與『定在』,『實存』以及其他範疇,也加以準確的區別。」(《小邏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43-44頁,黑體為筆者所加)黑格爾這裡顯然是把他的「現實」概念與「存在」、「現存」等概念嚴格區別開來,而且黑格爾在《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等許多部著作中,強調「現實」與「存在」、「現存」有聯繫但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恩格斯高度評價黑格爾這句話,認為這句話典型地表現了黑格爾哲學的特徵和他的「合理內核」思想。所以恩格斯在他1886年所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哲學的終結》一書中談到黑格爾哲學的性質時,就把黑格爾的這句話拿來作為典型解剖。恩格斯認為,這句話確實在一定意義上表現了黑格爾哲學的妥協性、保守性。因為一般人確實容易把「現實」與「現存」劃等號。這樣理解黑格爾,「顯然是把現存的一切神聖化,是在哲學上替專制制度、警察國家、專斷司法、書報檢查制度祝福。弗裡德裡希·威廉三世是這樣認為,他的臣民也是這樣認為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215頁)而黑格爾也確實程度不同地有這種思想。黑格爾自己也說過,哲學主要是或純粹是為國家服務的。《法哲學原理》一書的核心思想就是替普魯士的封建專制辯護的,所以他在該書12頁就說過「存在的東西就是理性」。這裡的具體「存在」就是指普魯士政府。但恩格斯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這個哲學命題典型地表現了黑格爾哲學的進步性和革命性。恩格斯說:「在黑格爾看來,決不是一切現存的都無條件地也是現實的。在他看來,現實性這種屬性僅僅屬於同時是必然性的東西。『現實性在其展開過程中表明為必然性』;所以,他決不認為政府的任何一個措施—黑格爾本人舉『某種稅制』為例—都已經無條件地是現實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215頁)也就是說,黑格爾在這裡把「現實」看作必然性的、向上的、積極的、進步的因素(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現存、存在包含現實性的東西,也包含非現實的東西即落後的、腐敗的、錯誤的、消極的等因素。後者這些因素用黑格爾的話說,根本「不配享受現實的美名」。同時,黑格爾還認為,現實性並不是一切事物永遠固定不變的屬性。生活中現實性的事物都會轉化為非現實性的事物,新的合理性的東西都必然會代替正在衰亡的現實性的事物,並成為新的現存的東西(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人類歷史領域中是現實的事物,一開始就包含著不合理性。凡是頭腦中是合乎理性的,都註定要成為現實和新的現存。所以恩格斯得出結論說:「按照黑格爾的思維方法的一切規則,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個命題,就變為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216頁)因為現存、存在的事物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喪失了必然性的東西,即生活中那些腐敗、醜惡、錯誤的東西,它們雖然存在,但正處在滅亡的過程,不是永恆的。另一部分屬於必然性,它們是社會生活中上升的、進步的、積極的因素。它們今天沒有滅亡,還在上升、前進,但它們將來一定會轉化為喪失必然性的東西,將來也是一定會滅亡的。所以「凡是現存的,都一定要滅亡」。這就是恩格斯對黑格爾這句話做出的科學分析和科學結論。也就是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中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不存在永恆不變的事物。人們的認識是發展變化的,社會制度也是發展變化的。既不存在永恆不變的認識,也不存在永恆不變的社會制度。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所以恩格斯正是通過對黑格爾這句話的典型解剖分析中得出又一個結論:「黑格爾哲學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正是在於它徹底否定了關於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1995年版,第216頁)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正是批判了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體系,繼承其「合理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的。
三、錯誤理解黑格爾的話導致的錯誤結論
把黑格爾這句話簡單誤解為「現存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必然做出截然相反的甚至荒謬的結論來。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看到社會生活中的黑暗面、錯誤、腐敗、醜惡等各種消極、落後因素。一方面他們隱隱約約感到這些東西是錯誤的、不對的。但是一想到黑格爾說的「現實的都是合理的」,且由於把「現實」等於「存在」,於是就做出結論說,別人做這些事情是合理的,我為什麼不可以做呢。於是由譴責、看不慣發展到看得慣、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汙。這幾乎成為相當多的人平庸、滑坡、墮落的一個普遍的公式。
大家知道,1980年《中國青年》雜誌社曾經開展一場關於人生觀的大討論。討論的起因就是發表了署名「潘曉」的一封來信。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對人生的看透,使我成了一個雙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我譴責這個庸俗的現實;另一方面我又隨波逐流。黑格爾說過:『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這幾乎成了我安慰自己、平復創傷的名言。我也是人。我不是一個高尚的人,但我是一個合理的人,就像所有的人都是合理的一樣。我也爭工資,我也計較獎金,我也學會了奉承,學會了說假話……做著這些時,我內心很痛苦,但一想起黑格爾的話,內心又平靜了。」(《中國青年》雜誌1980年第5期)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有的學生看到別人考試作弊成功了,心想,別人作弊存在合理,我什麼不作弊呢?別人抄襲論文存在合理,我為什麼不可以抄襲呢?官場一些幹部看到別人貪汙受賄包情人存在合理,我為什麼不貪汙受賄也包情人呢?……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太多了。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影響了青年學生,甚至影響了相當多的有權、有勢、有地位的官員和知識分子。哲學家的所謂「名言」成為一些人隨波逐流甚至墮落的「哲學」依據了。因此,有必要恢復哲學大師這句名言的本來含義,重新解讀其現實意義。
4、 黑格爾「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的方法論意義
從以上分析得出,黑格爾這5句關於現實、存在、合理及其關係的「名言」簡單歸結為「存在即合理」是錯誤的,以此作為哲學依據,去論證現實生活中一些錯誤、醜惡、腐敗現象存在的合理性的論證方法更是錯誤的。其實黑格爾這5句話最能代表黑格爾傑出思想的是第10句,但需把「(存在)」去掉。即「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我們按照黑格爾本人的解釋和恩格斯對它的系統的分析解剖。這句話對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確實還有極其重要指導意義。我認為主要有三層含義:
第1, 要求我們不能盲從現存的東西,而是對現存的東西進行矛盾的一分為二的分析,辨別。
「存在」、「現存」是黑格爾哲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範疇,他的全部邏輯學的概念的邏輯起點就是「存在」、「有」,它對立的概念就是「非存在」或「無」。「存在」一定是發展的、變化的,根源就是內在的矛盾性。這個矛盾就是「存在與非存在」、「肯定、否定」、「有與無」等的對立。也就是說,黑格爾把「現存、「存在」的事物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已經存在,但是處在消亡、衰亡、滅亡過程;另一部分屬於向上、積極、進步、對原有存在事物的否定因素等。前一部分雖然存在,但已經喪失必然性、規律性、合理性。後一部分具有必然性、規律性,對原有存在的否定性。這些因素、事物力量比較弱小,但它一定會戰勝肯定因素,成為事物的主導方面。這就是黑格爾這句話的首要的最根本的方法論意義。因此應用它認識當今社會現實(這裡的現實就是黑格爾哲學中的「存在」概念),就是一定要對「現實」進行矛盾分析,用毛澤東的話就是「一分為二」,就是要區分現實事物中的正確與錯誤、善與惡、正義與邪惡、進步與反動、前進與落後的對立(僅靠哲學方法是不行的,還必須藉助其它學科的大量知識)。
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一書就是典型對資本主義社會這個「存在」進行了矛盾分析。一方面在肯定其產生的進步性、積極性的同時,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的發展,其內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發展,其自身必然產生其否定的的因素即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經濟危機的出現、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階級鬥爭的出現,公有製取代私有制、無產階級專政等,最終導致「兩個必然」。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典型運用黑格爾的矛盾分析法。這種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否定」因素與「肯定」因素的對立貫穿於整個資本主義自始至終的社會中,一直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完全消滅。十月革命後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整個世界的資本主義體系來說,在局部地區,否定戰勝了肯定因素,但世界範圍否定因素並沒有最終戰勝資本主義這個「肯定」因素,而且還有可能在在否定因素已經戰勝肯定因素的社會主義國家重新顛倒過來,出現資本主義復闢現象。這種認識方法是認識整個世界包括認識社會主義國家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認識方法。而區分當今社會作為否定因素和肯定因素的社會的進步與與反動、正義與邪惡由於種種原因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堅信存在這種對立,任何否認和抹殺這種對立都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上學的思維方法。但當代中國社會否定、抹殺、淡化甚至取消這種對立的思維方法極其猖獗。那種鼓吹「存在即合理」實質就是否認這種對立,為當今社會生活中的錯誤、醜惡、錯誤辯護,實質就是企圖保護、維護之。任何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者必須自覺運用這種矛盾分析或一分為二的方法。不會運用這種方法,就不會具備「明辨之」的思維能力,就不可能是一個清醒的革命者。這是對當代人特別是共產黨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一個不會也不能夠辨別現實生活中的是非美醜善惡,特別是不能辨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及其表現,能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人嗎?近些年,官方媒體有一種論斷,不要爭論姓「社」姓「資」。《共產黨宣言》本身就是揭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共產黨人就是為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而鬥爭。今天你不爭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談何建設社會主義和為共產主義而鬥爭呢?
第2, 要求我們堅信新生事物不可戰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堅信資本主義一定滅亡,堅信「合乎理性」的共產主義事業一定實現。
黑格爾這句話揭示了事物發展中肯定、否定因素的對立,實際也是揭示現實生活中舊事物與新事物的對立。所謂舊事物即事物的肯定因素,是歷史發展中喪失必然性的日趨滅亡的東西,而新生事物即事物的否定因素是合乎歷史發展趨勢的、進步的、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新舊事物的區別不能單純從時間上的先後順序,不能根據形式現象上是否新奇,區別的根本標準就是是否同歷史的發展趨勢相符合。一般說來,舊事物開始時,力量比較強大,新事物力量比較弱小,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舊事物的抵抗和阻撓。但舊事物一定滅亡,新生事物一定會戰勝舊事物,正如毛澤東所說,新陳代謝是宇宙間不可抵抗的客觀規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內部成長起來的否定因素和新生事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現的過程就是成長著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因素同衰亡著的資本主義因素彼此鬥爭的過程。這個過程極其艱巨而偉大。當今國際國內這兩種因素的對立鬥爭極其尖銳激烈,但共產主義一定會在全世界取得最終勝利。能否真正樹立這種「合乎理性」的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也是衡量共產黨人的根本標準之一。
第3, 積極投身到現實生活中「否定」因素與「肯定」的鬥爭實踐中,為人類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和目標奮鬥終身。
黑格爾是一個偉大的辯證法哲學家。正如恩格斯對黑格爾的「現實」的分析中揭示的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前面揭示的黑格爾的名言的方法論意義正是從黑格爾的名言中直接引發的科學結論。但黑格爾是一個唯心主義哲學家,導致他的辯證法思想不徹底,同時他也是歷史唯心主義者,不可能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角度解讀歷史的辯證法。但正因為黑格爾哲學中有辯證法思想,所以列寧說,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唯心主義最少,唯物主義最多。其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提出和闡發了實踐觀。馬克思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實踐觀加以改造,提出和闡發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實踐觀。馬克思恩格斯揭示共產主義一定會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必須是通過無產階級的實踐活動來實現,這種實踐活動就是消滅現存的資本主義私有制。所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頁)「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稱為共產主義的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這個運動的條件是由現有的前提產生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頁)這裡實踐改變的「現存」、「存在」就是作為「肯定」因素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意識形態。實踐的過程就是同其鬥爭的過程,共產主義本身就是運動,就是消滅私有制和私有觀念的過程,就是「兩個決裂」的過程。因此真正的共產黨人必須投身到這種實踐鬥爭中。不投身到反對、批判資本主義特別是資本主義復闢的鬥爭實踐中,根本無法實現共產黨人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目標。
作為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思想對於共產主義者來說,理論和現實意義都是巨大的。筆者希望能夠正確理解和解讀黑格爾的名言思想,真正使之能夠促進當今中國共產黨人科學思維方式的確立,促進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019年7月19日)